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學佛者當以戒為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佛到底應該怎樣學,這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問題。很多的朋友學佛看著三藏經典,無從著手。面對著禅、淨、密、唯識等等宗派,無所適從。佛法廣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們怎樣能夠在這裡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夠獲得佛法的無窮利益呢?其實釋迦牟尼佛早已為我們指出了其中的規則。三藏佛法並非無跡可循。該如何學習佛法的原則是很簡單的。
  學佛的朋友經常會問的問題就是我該學什麼法門?我該念佛?還是該持咒?是該參禅?還是該修止觀?很多人就徘徊在這樣的猶豫中。更有許多爭論。有人說要一門深入,有人說要多方參學。有人說要系統學習,有人說這太費事,念佛足以。在這些紛雜的言論中,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學,不知道該怎麼修,有人甚至經過了長年累月的時間,依然是沒有感應,沒有受用,感覺不到學佛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在於我們沒有按照世尊教導去學習。被上面所說的繁雜遮住了我們的眼睛,迷失了我們的道路。這些內容其實不過是細枝末節,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在這些問題上困擾。因為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則。就如同我們要達到一個目標,手中的地圖是指引我們方向,這是原則、宗旨。那麼我們是坐船,乘車,這是方法。如果我們太關注於方法的區別,卻忽略了所要行進的方向,那麼當然不會到達目的地。
  原則其實是十分簡單的。《楞嚴經》中說: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戒定慧就是原則,就是我們學佛的方向。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就是我們學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惡業,奉行善業,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會出生禅定,由禅定而產生智慧。
  只要我們按照這個原則來修行,都會有成就,都會得到益處。你想求現生的福報,想往生淨土,想獲得禅定,想辯才無礙,沒有問題,都可以獲得。但是如果我們不按照這個原則修行,那麼結果就十分有限,甚至會有副作用。
  《佛遺教經》中講: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後世我們就把這句話概括為“以戒為師”。世尊說:在我離開以後,應該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貧窮的人得到寶藏。應該知道戒律是你們偉大的老師,就如同我住世教導一樣。
  世尊為什麼這樣教導我們?因為這是我們要犯的毛病!我們學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體起來還有各種各樣的願望。但是這些目的怎樣實現?靠什麼實現?要靠戒。要攝心為戒。學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學習這個。你用什麼樣的方式,那是個人的因緣,也絕對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念佛?持咒?念那本經典?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攝心為戒的含義,因為我們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少有機會24小時去念佛、持咒。更不會每天都閉關打坐。這都是幫助的方法。攝心為戒是要我們把自己修正到一個正常的狀態,把自己維護好,遠離惡業痛苦。我們學佛的基礎、基石就是這一條。沒有這一條,用什麼樣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哪怕是一點點人天的福報也難以獲得。
  學佛的朋友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學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著怎樣得定,怎樣得神通感應。因為福報也好,智慧也罷無不是由戒產生的。經常見到有的同修一學佛就把目標定在“一心不亂”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實現什麼願望上。但是什麼是戒,不知道,什麼是善惡業?不知道。什麼話都敢說,什麼樣的事都敢做。這個樣子學再長的時間也沒有用。為什麼?福報是從善業來的,不修善哪裡有福報,哪裡能實現我們的願望?一心不亂是定,定是怎麼來的?是由戒生定。如果身口意的惡業不斷,想得到一心,簡直是緣木求魚。
  相反只要我們把攝心為戒這一步做好了,那麼一切都好說。不需要特別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夠沒有貪欲、嗔恚、嫉妒、邪見的人自然在定中,我們無論用什麼樣的方法,都能輕松得益,順利成就。就拿往生淨土來說。大家都十分希望的。《觀無量壽經》中講的清楚。想自主往生,那麼最低要中品才行。那麼中品最低的條件是什麼?戒律成就。沒有這個條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沒有用,不會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是未知數。其中的道理在哪裡,我們在後面的十善業中會詳細說明。  

上一篇:聖嚴法師:生活,就是修行
下一篇:茗山法師:什麼叫守五戒修十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