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如是:我的一次禅修經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有一天晚上的後半夜,胃疼使我醒了過來。於是,我便開始正念觀察這種疼痛的感受。先正念於胃疼,將心輕輕地放在疼痛處,細密地感受那疼痛,心不旁骛,並且很專注。同時,以智慧來觀照,既不對痛感起排斥心,希望疼痛消失;也不責怪昨晚吃了涼的飯食,導致現在的不適。當時只是明白,那只是疼痛,只是苦受,一種感受而已。當時就是這樣觀察感受,心異常地平靜,平時很少有這樣平靜的心理。當時的感覺是,心中沒有生起一絲一毫的排斥疼痛的意念。於是,胃部產生的疼痛快速地消失了。
疼痛消失的過程是這樣的,當能正念於胃疼,又能正知於只是疼痛,於是,那疼痛變化了,變成麻酥酥的感覺,不再感覺到疼痛,只是感覺那地方在細微地跳動,那似乎只有變化的感覺,既不是胃,也不是疼痛,只是一種覺受,而這種覺受並不是疼。在這種感覺下,內心不生起煩躁心,只有單純的胃在細微地跳動。
這是我在葛印卡老師那裡學習的方法,當時不自覺地就用到了。記得那時我全然以正念正知的力量,注視這疼痛的感覺,並觀察這個感覺。後來,我向師傅匯報的時候,甚至於說道那種胃疼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我不再為胃疼煩惱。因為在那個時候,感覺到疼痛只不過是一連串的細微跳動,頗有意思!記得師傅問我:你真的感覺胃疼很美好!我稍做停頓,回想了當時的情景,便說:客觀地講,不能完全說胃疼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我不再認為那是疼痛,我想,我是可以拿平等心對待胃疼了。
記得一次曾請教印度佛教禅修大師葛印卡老師指派到中國來的禅修老師南尼先生,他大約有六十多歲,臉上始終洋溢著慈詳。那是一個中午,他與我對面而坐,對我說:修習解脫道最重要的是平等心的增長;他繼續說:他曾問一位解脫者,對於解脫者而言,最大的心理狀態是什麼?對方回答:平等心!平等心!平等心!
這次禅觀讓我親身經歷了平等心的巨大作用,也讓我感覺到平等心生起後真正是可以滅除痛苦的。這次經歷讓我更有信心,即對於一般的疼痛,不懼怕,不回避,只要以正念正知觀察,就會身痛心不痛,與疼痛平等相處了。
以後,只要有疼痛出現,我便正念於疼痛處,它就會變成細微的跳動,雖然胃的這種感受被一般的人稱為疼痛,但在禅定的作用下細致地觀察,其實這只是細微地跳動。只要能感受到很微細地的跳動,一般的疼痛感就不會打擾到心,因此就不起煩惱。我反復地體會那種“身痛心不痛”的道理,為何心不痛呢?因為覺知到那種疼痛現象只是一種感覺,一種自然現象(非我),一種細微的跳動。我再次地體會到與疼痛平等相處是如何地美妙!
記得以前常聽人說,完全解脫的阿羅漢是“身痛心不痛”。阿羅漢們還會有身苦,但他們沒有心苦。以前的理解是非常浮淺的,總覺得,阿羅漢們的身苦與我們應該是一樣的,如果他們遇到大的疼痛,想來也是非常難以忍受的。以我這一次的經驗,便可以有一些理解,那些阿羅漢們,發生在他們身體上的疼痛,一定會非常地輕微。即使是巨大的疼痛,我想他們也不會有太過疼痛的感受。
這裡要插一句,讀者不要誤解,我不是阿羅漢,我引用的阿羅漢們“身苦心不苦”只是一個比擬,借以解釋那種正念觀照下的疼痛與平常我們所經歷的疼痛的不同。
本來,疼痛應該是完全一樣的。阿羅漢也是肉身,感覺神經與一般人應該是一樣的,所以,他們所能感覺到的疼痛應該如普通人一樣。但是,完全解脫心苦的阿羅漢,他們遇上胃疼(身苦),那就只是身體上的疼痛而已。在他們那裡,疼痛就那麼多,僅僅只是疼痛。他們的心完全平等,不會對疼痛等感受生起排斥的心理,因而沒有心苦,沒有煩燥。其實,當一般的人遇到胃疼等身體痛苦的時候,排斥的心理在其中起了助長的作用,自己感受到痛苦大多來自於心理上的焦躁焦慮。其實,身體本身的痛苦是沒有那麼嚴重的。
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阿羅漢們感覺到身體上的苦是最真切的,只是身苦,是純粹的身苦;而一般人感覺到的身苦,其中參雜了太多的心理因素,大多時候是對痛苦的放大。
人的習性反應是,當身體上一旦出現疼痛,心不加思索地就會生起煩惱,嗔心、焦躁就會在瞬間生起。但是,通過修行訓練的人,到了那個時候,他會馬上采用內觀的方法,當能正念觀察感受,保持平等心,人的心就會靜下來,不再排斥疼痛。當人不再排斥疼痛,疼痛的真相才會顯現出來,疼痛的真相是一種覺受,一種微細地跳動。當人能純粹地對待這些疼痛覺受時,其實疼痛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疼痛,它並不那麼難以忍受,並不象平常人在排斥心的作用下所感受到的那種疼痛。 修行者如果能在感受生起的時候,以平等心與智慧觀察當下的感覺(疼痛或者樂受),認知那些苦受樂受的性質——無常,人的習性反應就會改變,即當疼痛出現的時候,不再起排斥心;當樂受出現的時候,不再起貪愛心。如果沒有排斥與貪愛的心理,生活中的諸多感受——苦受、樂受以及不苦不樂受,就不會成為我們追逐與排斥的對象。如果禅修者能夠訓練自己平等地對待生起的每一個感受,他的平等心就會增長。不斷增長的平等心是心理平衡的基石。
如是 2005-4-19
|
|
|
|
|
|
上一篇:念佛三大利益
下一篇:季羨林先生親歷母親鬼魂附體事件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