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悲瑪丘准尼師:當情況變得困難時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切莫被外境所轉 —— 阿底峽修心七要
  覺醒菩提心最直接了當的忠告就是:訓練自己不去傷害別人——每一天都要行善助人。如果將這些忠告謹記在心,並開始將其運用在生活裡,我們會發現要做到這點並非易事。我們總是在無意間被某人所激惱,而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了傷害。因此,當自己的意圖是真誠的而情況卻變得困難時,我們多多少少都需要一些幫助。我們可以善用某些基本忠告來放松自己,轉化那些根深柢固的攻擊或譴責模式。
  以下四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發展出敞開心胸的耐性,而不至於落入慣性反應:
  1、不要老是尋找箭靶。
  2、連結心中的愛。
  3、將障礙視為導師。
  4、把一切的現象視為夢幻泡影。
  首先要認清,如果不設定箭靶,那個靶就不會被箭射中。這句話的意思是,每當我們用言語或行為報復別人的時候,就是在加強瞋恨的習性。只要做出這樣的舉動,毫無疑問的,自己也會成為箭靶。如此一來,我們會越來越被別人的反應所激怒。然而,每次被激怒時,我們都有機會做出截然不同的舉動。我們可以有兩種不同的選擇,一是尋找箭靶來強化自己的習性,或是以如如不動來削弱習性。
  每次我們安坐在焦躁和瞋怒之上,就是在調伏自己和增強自己的力量。快樂就是這樣發展出來的。每當我們發洩或壓抑它的時候,就在助長自己的攻擊性:我們會愈來愈像個活脫的箭靶。如此年復一年地下去,每一件事都可能令我們光火。從真實生活個人經驗的層次來看,這些忠告能讓我們理解自己如何播下了痛苦的種子。
  第一個方法是:記住箭靶是自己樹立的,因此也只有自己才能拿掉它。要了解即使是短暫地安忍而不訴諸報復,我們都是在消解害人害已的攻擊模式。
  第二個方法是連結心中的愛。在憤怒的時刻,我們仍然可以和心中早已具足的良善及慈悲連結。譬如某個精神有問題的人傷害了我們,其實我們很容易可以看出她並不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這時我們仍然有可能和心中的愛產生連結,而替她的行為感到哀傷,因為她無法控制地傷害了自己和他人。即使感到恐懼,我們也不至於產生瞋恨或憤怒,而仍然想幫助這個傷害我們的人。
  事實上,精神有問題的人比精神健全卻會傷害我們的人還要正常一些。因為所謂精神健全的人應該更有潛力認清,攻擊別人就是在播下困惑與不滿的種子。他目前的攻擊性會延伸出更強烈的攻擊性。他正在制造自己的肥皂劇。這樣的人生是非常痛苦而寂寞的。傷害我們的人受到業力模式的操控,很可能繼續制造永無止境的痛苦。以上就是第二種對治的方法:和心中的愛連結。請記住我們不需要進一步地激怒自己或是那個傷害我們的人。要認清,如同我們一樣,世上有千百萬人正在怒火中燒,不妨安坐在那股強烈的瞋恨能量之上,將其轉化為謙卑及仁慈之心。
  第三個方法是將障礙視為導師。如果周圍缺乏直接引領我們的導師,不要害怕!因為人生自然會提供各種機會來教導我們如何安心。缺少了隔壁那位不知體恤他人的鄰居,我們到何處才能找到學習安忍的機會?缺少了那個欺凌弱小的同事,我們如何能如此貼近地認識瞋怒的能量,而令它失去昔日的摧毀力。
  導師永遠與我們同在。我們所處的每一個當下,都有老師指導著我們,鼓勵我們不再以老舊的精神官能症模式來說話或行動,同時也鼓勵我們不再壓抑、解離,或是播下痛苦的種子……,因此眼前這個令我們恐懼或羞辱我們的人,到底該如何對待?像往常千百次的反應一樣采取反擊?還是變得聰明起來,終於學會了如如不動的方法?
  就在我們即將暴怒或退縮到健忘症那一刻,不妨記住下面這句說話:我們是培訓中的精神勇士,正在學習如何安於焦躁和不適。我們的挑戰就是要安於當下這一刻。
  遵循這類的忠告最大的困難在於,我們總是傾向於過度認真或僵化。我們對放松和安忍的練習也會感到緊張不安。這時第四種方法就用得上手了:如果把生氣的人、生氣本身以及生氣的對象視為夢幻泡影,便可能產生一些幫助。不妨將人生看成一部電影,而我們只是在其中暫時演出的主角之一:與其大驚小怪,不如省思一下,眼前的情況是沒有任何實質性的。
  不妨停下來問一問自己:“這個如此嚴重被觸怒的『我』到底是誰?那個能夠觸怒我的人又是誰?讓我像魚兒上鉤、像老鼠被捕一般的褒與貶,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們就像一個乒乓球,總是在希望與恐懼、快樂和悲慘之間撞來撞去,然而這些情境為什麼有那麼大的驅使力?這一場不得了的掙扎,這個不得了的自我,以及那個不得了的某某人,都可以變得沒什麼大不了。”
  深思一下這些外在情況,也深思一下內心的這些情況,以及這股巨大的自我感,不妨將這一切都視為一閃而逝、無任何實質性的記憶、影片或是夢幻泡影。當大夢初醒時的那一刻我們才知道,原來夢中的敵人只是幻影罷了。憑著這份了悟就能突破驚慌與恐懼。
  如果發現自己正充滿著攻擊性,不妨憶起下面這句話:打擊或是壓抑都是沒來由的。瞋恨或羞恥也是沒來由的。至少應該開始質疑一下我們的假定。不論是睡是醒,我們有沒有可能只是從一個夢境過渡到另一個夢境罷了?
  以上四種轉化憤怒、學習安忍方法,是十一世紀的藏傳導師噶當巴(Kadampa)傳遞下來的。這些法教曾鼓勵過昔日的初學菩薩,就今日而言,它們仍然是有幫助的。和噶當巴一樣,今日的導師仍舊建議我們不要拖延。他們鼓勵我們立刻采用這些忠告——就在今天,就在眼前,而不要一味說服自己:“以後有更多的時間再修煉吧!”  

上一篇:蓮師金剛七句祈禱文講解
下一篇:堪布卡塔仁波切:修行佛法道上的五個階段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