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念佛的真實利益(第二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念佛的真實利益  (第二集)  1992  美國洛杉矶  檔名:13-03-02

  諸位同修,昨天將《觀經》三福第一條給諸位報告過,第一條最後一句是「修十善業」,十善是人天的標准,十善的反面就是十惡。我相信同修們都能夠熟記,十善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身三善;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绮語,口業的四善;不貪、不瞋、不癡,意業的三善。詳細說明,佛給我們講的有一部《十善業道經》,這部經典裡面講得很詳細。

  十善的反面就是十惡,《彌陀經》上常說的五濁惡世,現在社會濁惡可以說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濁是思想紊亂,知見太多;惡就是十惡,身口意造作的十惡居多,不但居多,而且達到非常嚴重的程度。我們在世界每個地方普遍都能夠看到,造十惡是一年比一年嚴重,這是個非常可怕的現象。現在社會上流言,有所謂大的劫難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降臨,這個說法也很普遍,每個國家地區都聽到有這個說法。如果把這些說法跟社會人心、行為對照一下,就覺得這些說法有幾分可靠性,這是值得我們深深警惕、認真的去反省。佛給我們說共業當中也有別業,《楞嚴經》對於這個理論與事實都說得很明白。我們要想免除這個劫難,用什麼方法?斷惡修善是唯一靠得住的方法。你說「我每天買些好香,買些好的水果供佛菩薩,求佛菩薩保佑我消災免難」,我告訴諸位,這靠不住。要從心地、從行為上斷惡修善,這是佛菩薩教給我們的,這是靠得住的。所以第一條末後這一句我們要很重視,當然這三福總共十一句,句句都要緊。

  第二福裡面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一條是二乘福。前面一條是人天福報,當然是先修人天福報,再升級就升到二乘,二乘就是阿羅漢、辟支佛,一般講小乘,小乘是大乘的基礎。我們這一代很少看到有高僧大德出現,在中國佛教史上,任何一個時代,傑出的人才,無論是出家在家都很多,我們這一代跟從前比一比,差太遠。原因在什麼地方?我們把小乘捨棄掉。小乘傳到中國來,唐朝以後可以說就沒落了。

  中國佛法的特色在大乘,但是過去修學佛法的人都有儒家的基礎,都念四書五經。看看歷代這些高僧大德,就是民國初年的,這些人的著作都是文言文寫的,都有相當深厚的國學基礎。中國儒家、道家(不是道教),他們這些經典、學術可以代替小乘,所以讀孔子的書、讀老莊的書,入大乘沒有問題。我們現在這一代,孔子書也不念,老莊也不念,小乘經也不念,直接學大乘,好像蓋房子,下面這一層不要,蓋第二層,怎麼蓋法?永遠不能成功。這是這一代佛門衰落主要的因素。

  我過去在台中求學,李炳老教我,四書始終沒有斷過,一個星期講一次;古文沒有斷過,《古文觀止》三百篇,也是一個星期講一次,十年如一日,不間斷。佛經講一次。一個禮拜講三次。世出世間法並重,並不是完全講佛法。這樣的教學法是非常合理的,拿儒家來代替小乘。儒家的學說絕不亞於小乘,在心量上來說非常接近大乘,所以用四書五經做基礎非常之好,這是真正想修學佛法者不能夠疏忽。

  三福裡面講小乘,三句第一句是「受持三皈」,這就是出世間法,從世間超越了出世間。前面的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世間福報,人天法。從人天法超越到出世間法,就是要修三皈五戒。三皈是入佛門的根本,所以想學佛先要受三皈戒,這三條教給你學佛學的是什麼,修行修的是什麼。三皈我想大家都知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每天早晚課誦裡面都要念的,念是念,有沒有皈依是另外一個問題,所以這個先得要說一說。

  「皈」是回歸、回頭,「依」是依靠。佛、法、僧稱之為三寶,三寶是用世間寶物做個比喻。世間人如果得到了寶物,你的生活就過得很自在。寶物是財富裡面最珍貴的,你有財富,生活一切問題都得到解決,圓滿解決。佛用這個比喻,如果你得到這個三寶,生死可以解決,明心見性可以解決,成佛作祖可以解決,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問題沒有一樣不得解決,這才真正是寶。世間寶物是假的不是真的,這三寶是真實不虛,絕對的真實。

  什麼是佛寶?是不是我們供養的這些佛?給諸位說不是。我們現在課誦本念的三皈依是《華嚴經.淨行品》裡面的經文,自皈依佛,三自皈,自是自性,佛寶不是外面的,是自性佛寶。佛法僧三寶統統是自性,所以叫「三自皈依」,不是皈依外面。佛法稱為內學,在印度稱為內明,是要向心性裡面去求,你才能夠求得到。佛是覺的意思,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三皈依講得很明白,他說三皈依沒有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一開口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用這三個字,這三個字就是佛法僧的意義。他從意義上來說,使我們聽了之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是自性覺,覺而不迷。從哪裡回來?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自性覺,這叫皈依佛。佛者覺也,覺而不迷,這是第一條「皈依佛」的意思。

  現在問題來了,到底要什麼樣的樣子才叫做覺?什麼是不覺?佛在一切經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清楚,覺心不動,覺心無染。不要說多,就用這兩個做標准。我們的心在五欲六塵,在一切境緣上,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在一切物質、人事環境裡面真正做到不動,那就是覺心現前。簡單的說,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而對於外面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是覺心不動。那麼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佛講的覺與迷,迷是什麼?動心,在境界裡起了分別、執著,打妄想。起了妄想,這是迷。要知道從迷回來,依不動的覺心,這才是真正皈依,而不是每天早晚在佛菩薩像前把三皈依念一遍就皈依了,沒那麼容易!三皈依是佛法修學的目標,修學方法裡面的總綱領。學佛的人修什麼?就是修覺正淨。這是第一個。

  第二「皈依法」,法是什麼?法也不是經典,經典是白紙黑字,多少人皈依這個,是死在字裡行間,死在經典裡面,這很可惜。世間人念書死在書裡面,我們都罵他叫書呆子,學佛的人死在經典裡也就變成佛呆子,學佛學呆了,這個錯了。法是自性正,我們必須從錯誤的知見回過頭來,依自性正知正見,這叫做皈依法。

  自性正知正見,這也得有個標准,標准在哪裡?佛所說的一切經典就是標准,用佛經開顯自性的正知正見,使我們的知見,把經本打開一對照,「沒錯,我的想法跟佛的想法一樣,我的看法跟佛的看法也差不多」,這就是正知正見。如果展開經典,我們的想法、看法、做法跟佛經不一樣,就要覺悟,我們自己的知見錯誤了,依經典修正過來。所以經論(這叫三藏)是修正我們思想見解的,戒律是修正我們身語造作的,三藏經典的功用就是這樣。不是叫我們天天念,念給佛菩薩聽,佛菩薩才不要聽,連我都不要聽,佛菩薩怎麼會願意聽這個?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這個東西是修正自己知見的。

  我們早晚念經,早晨念經提醒自己,今天一天對人對事,我的想法、看法、做法不要違背佛的教訓。晚上晚課念一遍是反省,好好的想一想,跟經典拿來對照對照,今天反省一下,我的思想見解行為有沒有違背佛的教訓。這個早晚課就功德無量無邊,為什麼?真正修行。絕對不是早晚拿著經典在佛菩薩形像面前敷衍一下,好像證明我是佛的乖學生,你看我早晚課從來沒有間斷,每天都念一遍給他聽,這是錯誤的。

  第三句「皈依僧」,僧是自性的僧寶,就是六祖大師講的皈依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叫做皈依僧。僧又有和合的意思,六和。佛的制度,四個人在一起共住,四個人以上修六和敬,這四個人才能稱為一個僧團,所以僧團的基礎是要建立在六和敬的戒條上。僧有和敬之意,彼此能夠和睦相處,彼此能夠尊敬、尊重,心地清淨、和睦尊敬,它有這個意思,這真正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我們從一切染污、從一切不和、從一切不淨回過頭來,依清淨心來修六和敬,這叫做皈依僧。這是三皈真正的意思,修行的綱領。

  人家要問我們學佛的人,你們學佛的人修的是什麼?我們修的是覺正淨,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這是佛法修學的。至於用什麼方法來修?方法就很多,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八萬四千法門、方法統統修的是覺正淨。如果不是修的覺正淨那就不是佛法,假如修的是覺正淨那決定是真正的佛法。三皈,你入門來,老師把修行的綱領傳授給你,這叫傳授三皈,大方向、大前提給你說清楚、說明白。

  覺正淨這三個字修圓滿就成佛,還不到圓滿的時候就叫菩薩,圓滿了就成佛。如果這三個字統統沒有,心裡頭迷邪染,這就叫做凡夫;反過來,覺正淨,就是佛、就是菩薩,佛菩薩跟凡夫差別就在這個地方。所以這叫「翻邪三皈」,迷邪染是邪,翻過來修覺正淨,這叫三皈。

  三皈的意思諸位真聽清楚了,也搞明白了,可是還有問題,為什麼?這三個字好像太玄了。方法、門徑很多,到底從哪裡下手?我下手用這個方法有沒有效果?這是大問題。很多人修行幾十年還是迷惑,還是邪知邪見,還是染污。染污是什麼?妄想是染污,打妄想,煩惱是染污,執著是染污,還有這個東西,這個麻煩就大了。今天大家一起講,要講到「落實」才行,我們才有真正的依靠,這很重要,使我們真實有一個皈依處,這就講到住持三寶。住持三寶確實不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但是要想做到真正皈依,住持三寶不能少,為什麼?可以引導我們入真實。住持是方便,從方便入真實。

  住持的佛寶就是佛像,一定要用真誠之心,用真心、用誠心,決定不懷疑、不分別,把佛像看作真佛。為什麼要這樣做法?你這一份真誠的恭敬心才能夠生得起來。至誠恭敬是性德,真如本性的性德借這個形像流露出來。禅家講明心見性,性德顯露出來。如果不是至誠恭敬把像當作真佛,你的自性沒辦法透出來。自性透出來是覺,透不出來是迷。把自性的恭敬心,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禮敬諸佛,這就是菩薩的行持,這麼回事情。所以佛菩薩的形像無論是木雕的、泥塑的、彩畫的,都非常重要,昨天跟諸位說過「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開顯自性光明要借這個做引子。這是住持的佛寶,重要。

  第二,住持的法寶:經典。經典,佛留下來的很多。諸位一定要知道經怎麼來的,經典是釋迦如來從自性裡面自然流露出來的,不是從意識心裡面生的,不是從自己思想研究得來的。佛沒有分別,佛沒有執著,佛沒有念頭。當年如來在世的時候,眾生有了困難,有了疑難,向釋迦牟尼佛請教,釋迦牟尼佛是你問什麼就答什麼,把這一切問題都解答、解決了,幫助大家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後來的學生把它紀錄下來成為經典,所以經典稱為「契經」。第一個,一定要契真如本性,所謂上契諸佛所證之理(就是真如本性,它是從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下契眾生可度之機(眾生有什麼困難、疑難他來問,正好契他的機)。所以見到佛,你向佛一請教,佛給你說的法是對症下藥,藥到病除,馬上就開悟,就這麼快,快得很!

  佛這些經是對當時那些人說的,不是對我們說的。就跟大夫治病,他開的那些方子是當時給那些人開的方子,因為每個人病不一樣,所以開的方子不相同,把那些人都治好了。現在佛不在世,這些藥方留著,我們見到,如果把藥方亂吃一通是准死無疑,你們想想對不對?如果大夫有個處方,你自己身體不好有毛病,「這個方子不錯,是名醫,好,這個方子我找幾服來吃一吃」,吃了不對症,不但病加重,恐怕命都保不住,這個常識我們曉得。佛的經典就如同藥方一樣,所以法要是不對機,斷我們的法身慧命。諸位要曉得,經典可以救人,教你明心見性、成佛作祖,也可以害人。

  經典性質明了之後,我們的依靠就要選擇。一切經是如來所說的,我們要同樣一個心去尊重,決定不能毀謗,決定不可以輕慢。在一切方子裡面都是好方子,曾經都治好過人的病,都是真正能夠達到覺正淨圓滿的方法。這些方法裡面哪個方法適合我用?這是個很大、很嚴重的問題。佛在世的時候沒有問題,佛不在世的時候這是個大問題。所以一定要請教高人給我們指點,這就是歷代的菩薩祖師大德,他們是修行的過來人,經驗比我們豐富。我們自己沒有能力選擇,向他請教,請他提供意見。當然他所提供的也並不能保證決定正確,但是比我們自己一無所知盲目的選擇總是要好得太多。這是我們一生修學能不能成就關鍵的所在,不可以不知道。抉擇法門難,往往學佛這種情形很多,自古至今,學到老才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方法。

  看看近代,像夏蓮居老居士,他年輕的時候,剛入佛門學禅,以後他又改學密,然後再學教,到了晚年死心塌地念佛。這就是這些法子自己試試不大對勁,也就是說自己得不到真正的利益,所以不斷的在更換,試試不對勁再選一個,當然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最後選擇這個法門對了,那還是非常幸運,他成就了。這個成就是真正了脫生死,超越輪回,真成就。

  在台灣許多法師大德也是如此,李炳南老居士諸位知道,在台灣弘法四十多年,我親近他十年。他學佛也是跟前人的路子差不多,學教、參禅、學密,非常認真。他參了八年的禅,沒有開悟,覺得這個時間很可惜,改學密。密宗裡面他修學了兩百多個法門,沒有一個成功,也是學了八年。他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說,密宗的隱身術,就是念咒,咒一念,別人就看不到他。他年輕的時候對這個很有興趣,學這個法術,非常用功的修學。他說「我念給你們聽」,他把咒一念,「你們看到我沒有?」我們都看到他了,不靈!浪費了八年時間。最後碰到印光法師,被印光法師狠狠教訓了一頓,這才老實念佛。所以最後歸到淨土是得力於印光法師的當頭一棒,把他打醒,這才老實念佛。所以到台灣的時候是專修淨土、專弘淨土。他常常給我們講他學佛的歷程,很不容易,很難得。

  他也是中年學佛,三十多歲的時候開始,也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軍閥戰爭的時候,軍閥割據,韓復渠在山東打仗的時候,他就躲在一個廟裡頭,炮彈在屋頂上飛,他就在佛菩薩面前許願,「如果這一次不死,我就好好的學佛」。果然沒有死,他就學了佛,是這樣入門的。所以修學的歷程都是很不容易,常常試驗或改換法門。

  早年跟我在佛光山同事的,星雲法師在佛光山最初創辦佛學院的時候,他請我做教務主任。那時候出家的老師不多,在家有幾位大德,唐一玄居士,都往生了。方倫居士、锺景德居士,這些老居士學佛的時間都比我們長久,年歲比我們大。锺老居士今年八十五、六歲,還在,可能將近九十歲。我是四年前在屏東遇到他,遇到他的時候大概八十五、六歲,有四年了,可能將近九十歲,身體很健康。見到我跟我說,他說:我過去修的沒有把握了,我現在真正回頭了。他從前學禅、學密,現在年歲大了,一點把握都沒有。他說:我現在禅密放棄了,我專念阿彌陀佛,一天念三萬聲。他是繞念,就是走著念,也不是在佛堂,他到屏東鄉下,在鄉下散步走路,念一聲阿彌陀佛走一步,所以他每天走三萬步,身體很健康。八十五、六歲了,聲音很宏亮,滿臉紅光,很難得,運動量也夠。他每天要走三萬步,念三萬聲佛號。他說:我現在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這都是近代這些大德給我們的啟示。

  我自己學佛也走了三十年冤枉路,反省起來都很難過,為什麼?年輕的時候狂妄自大,自以為了不起。接觸佛法之後,我對於教非常有興趣,尤其是對一切大乘經典有很濃厚的興趣。老師勸我們念佛,我們聽起來,不能不服從,不服從會被開除學籍,所以表面上要服從,內心裡面沒有照做,為什麼?對於淨土法門不了解,總認為這個法門是沒有知識的人去學的,鈍根愚癡的人學的,我這種聰明人,有智慧的人,怎麼可以學這個法門?所以老師怎樣勸我,很難接受。不過那個時候也有相當進步,對這個法門不反對,自己不肯認真的修學。自己真正對這個法門認識是得力於《大方廣佛華嚴經》。

  我在台灣,可以說我一出家就講經,三十年沒有中斷過,講的時間也多,我記得最多的,有幾年當中,我一個星期講三十多個小時,上午、下午、晚上統統講,沒有休息。我記得有一年到此地來,我一下飛機就拉我來講經,給我安排一天九個小時,在市議會那個地方,恐怕還有同修參加過。你們坐在下面聽,我站在講台上講,我站九個小時。《華嚴》我講了十七年,所以在《華嚴經》裡面認識了淨土法門,這是真正在這裡覺悟。所以我說我講《華嚴經》開悟,悟的什麼?認識了淨土法門,死心塌地修學這個法門,證實了以前老師勸我的話沒錯,但是當年不肯相信,花了將近二十年的功夫才完全相信。

  所以我看到黃念祖居士的注解引用彭際清居士所說的幾句話,我非常同意,他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這我非常同意。八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本,這是中本,它比《華嚴經》少,中本。還得有小本,小本是什麼諸位知道嗎?《阿彌陀經》。《佛說阿彌陀經》比這個本子更小,小本《華嚴》,我非常同意他這個話。《華嚴經》到最後,它的圓滿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如果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就不能圓滿。《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經文自始至終,字字都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是《華嚴》的歸宿,是《華嚴》的精華,《華嚴》之《華嚴》,一真之一真,所以說中本、小本沒錯,這個我承認。

  另外,看到唐朝時候日本道隱法師,在中國留學,以後回國去弘法,很有成就的一位法師。他有《無量壽經》的注解,他在注解裡面說過一句話我也非常同意,為什麼?他正好說的我走的這個路子。他說《華嚴》、《法華》是此經的導引,換句話說,就是《華嚴》、《法華》是《無量壽經》的序分、引導,《無量壽經》就是《華嚴經》、《法華經》的正宗分。這個說法我完全同意,為什麼?要不是這兩部經誘導,我不相信這部經,不能接受。是因為我十七年講《大方廣佛華嚴經》,《法華經》我講過一遍,從這裡引導認識這部經,相當不容易,得來很艱難。

  當初不聽老師的話,古人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總算很幸運,最後我明了、覺悟了,完全相信,還有很多人一生都不相信。古人講教網像迷宮一樣,三藏經典,入進去鑽不出來,太多了。入到教海裡頭鑽出來的,非常幸運。所以我對這部經典的認識,對這部經典的喜愛,發心認真修學,得利於最重要的三部經典是《華嚴》、《法華》、《楞嚴》,《楞嚴》前後大概我講了將近有十遍。得力於這些大乘經論,真正認識了這部經。

  尤其是夏蓮居居士這個會集本,很多人認識不夠透徹,對這個本子批評、懷疑很多,對初學人來講就會有障礙,聽到人家這麼說法,他不敢讀這個本子。雖然現在弘揚這個本子的人不多,李炳老在台中只講過一遍,民國三十九年講的,現在這個本子上注解就是那時候講經時候寫的。那時候我跟他還不認識,我還沒學佛,他三十九年講的,我四十二年才開始學佛,才接觸到佛法。但是很幸運,他老人家把這個本子給我。現在全心全力弘揚這部經的,在大陸上黃念祖老居士,我在台灣弘揚。此地真是三寶加持,諸佛護念,印老在此地講,因緣非常的希有。

  這部經實在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為了怕大家懷疑,不能夠決斷,我特別編了一個本子,《淨土五經讀本》,這邊還有幾本,我印了三萬本,把《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四種會集本統統收在這裡面。如果對於夏蓮居居士會集的有疑問,你查五種原譯本,全部都在你手上,你去對照對照看,去找它的毛病,看看你能不能找得到。台北有不少同修認真去找,找不到,最後看了很佩服,沒有話說,果然比王龍舒的、彭際清的、魏源的是好,因為那三種本子裡頭找得到毛病,夏老居士這個本子找不到毛病,這信心才踏實。

  皈依法寶,法寶選什麼?選諸佛如來所弘揚的第一經,你皈依《無量壽經》就好,這個選擇決定沒有錯誤。這部經典,蕅益大師講「《華嚴》奧藏,《法華》秘髓」,意思就是說明它是《華嚴》、《法華》的精髓。中國佛教界,不管哪一宗、哪一派,對這兩部經沒有不尊重的,贊歎為一乘圓教。尤其是《華嚴經》,公認為根本法輪,一切經都是《華嚴》的枝葉、《華嚴》的眷屬,《華嚴》是根本。這部經既然是根本的精髓,那豈不是一切經的歸宿,一切經的精華,讀這部經就是讀一切經。所以這部經諸位仔細展開一研究,理事、性相、因果統統具備,樣樣圓融,實在是第一經。這部經就是整個《大藏經》,你全部得到,不必再去枝葉上求,這多省事!所以真正皈依處在哪裡?這部經是我們真正皈依處。我們今天三皈依落實了,皈依的佛,阿彌陀佛;皈依法,《無量壽經》;皈依僧,觀音、勢至,西方三聖,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菩薩僧。自性三寶、住持三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過去有很多人找我授三皈依,我講的自己想想沒講錯,但是講完之後想想還是沒有辦法踏實,到底依靠什麼?還是沒有,只講覺正淨太空洞,沒有落實。這次在新加坡講《無量壽經》,我每講一遍、每念一遍,都有新的悟處、都有新的啟示。我到新加坡第二天晚上開始講經,第二天的下午,他們早就登記,等我去給他們傳皈依,有一百七十多人,我那個皈依就是平常一般的講法。第二次皈依有兩百七十多人,是我這部經正宗分講圓滿,快要講完了,這三皈就踏實了,就是我剛才講的皈依佛,阿彌陀佛;皈依法,《無量壽經》;皈依僧,觀音、勢至,我就教大家這個,很踏實。

  二百七十多人一次皈依,取法名也取不來,麻煩大了。一看《無量壽經》上,《無量壽經》上把法名取好了。最後一品裡面,世尊告訴我們,我們這個世界有四萬億初發心的同修,過去沒發過心,現在初發心,種諸善根,這都是講我們現在這些人,我們就是初發心。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道業修成了,到他方世界去成佛、去度化眾生,佛的名字都叫做「妙音如來」,這都是說的我們這些人。我們這些人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都叫做「妙音如來」,現在我們的法名應該用「妙音」,所以我的法名統統用妙音。現在是妙音居士、妙音菩薩,將來成佛是妙音如來,佛在《無量壽經》給我們授記的。我們讀經翻開經本,念到妙音如來念自己,這多親切!所以法名統統一律用妙音,不用別的。我給大家做皈依,我也是妙音,不能說你們都成了佛,我還不行。你們是妙音,我也是妙音,統統用妙音做我們的法名。這是講的受持三皈。授是傳授,老師傳授,我們要真正的接受,接受之後要認真的修學。現在我們曉得了,從哪裡學起?從《無量壽經》學起。

  底下一句「具足眾戒」,這個范圍非常之廣,眾戒是不是三藏裡面全部的律藏?不要說全部律藏,就是在家,古德給在家居士編的一個小冊子《在家律要廣集》,這是最少的,弘一大師也有編的一部《南山律在家備覽》,說老實話,我們還是不容易做到。做不到,我們修學就會感覺到困難,所以我們選擇的戒律,古大德已經做出樣子給我們看。蕅益大師受比丘戒之後,自己在佛菩薩像前退下來,守沙彌戒。他自己認為比丘戒做不到,不夠資格做比丘,退下來做沙彌,沙彌戒可以做到。成時法師是蕅益大師的徒弟,《蕅益大師全集》是他徒弟給他整理出版的,這個人很了不起。老師是沙彌,他自己就不敢做沙彌,他也是出家受大戒,他退得更多,退到出家優婆塞。現的出家相,他持五戒,出家了,出家優婆塞。我們在歷史上看到第一個出家優婆塞:成時法師。所以實在講能把五戒做好,五戒是根本戒,不殺、不盜、不YIN、不妄語、不飲酒,能把這五戒守得非常之嚴,非常之清淨,就可以。眾是眾多的意思,五也是眾,具足眾戒,這是戒條。

  除此之外,佛在《無量壽經》給我們有很多的教訓,我們也可以把它看作戒條,讀到這些教訓要遵守、要照做,這也是戒律。除此之外,世間國家的憲法、法律,這也是戒條,我們要遵守。社會上風俗習慣、道德觀念也是戒條,我們不能夠違背。寺院裡面的清規,大眾在一塊共住總有一個規矩,這些規條我們也要遵守。換句話說,具足眾戒就是具足守法,培養成一個守法的觀念,這句話就做到了,要守法。

  「不犯威儀」,威儀拿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禮貌、禮節,處事待人接物要有禮、要明禮。儒家教給我們「不學禮,無以立」,不懂得禮節,在社會上沒有立足的余地。但是現代都不講禮了,雖然大家都不講禮,你對人很有禮貌,人家看到總是很歡喜,總是容易接納你、歡迎你,可見得禮貌還是被人所歡迎。佛教給我們要明禮、要守禮。這是第二條,二乘福。

  第三條講的是菩薩福報,大乘的福,大乘福還是以小乘的福做基礎,福報修到大乘就圓滿。大乘福報裡面第一句給我們講的「發菩提心」,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悟,換句話說,要有覺心。覺悟什麼?覺悟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這是要真正覺悟的。菩提心是覺心,不能再迷惑、不能再顛倒。要知道一切眾生有過去,過去還有過去;有未來,未來還有未來。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生死流轉,這是很可怕的一樁事,說得不好聽,也是很可恥的行為。為什麼擺脫不了生死流轉?是你不覺,你迷了,不曉得事實的真相。一但覺悟,知道這個事情可怕,曉得這個事情可恥,曉得這個事情嚴重。佛教給我們發菩提心,菩提心簡而言之,上求佛道,下度眾生,上求下化,這是真正覺悟。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求什麼?求無上菩提,只求這個。除了自己求無上菩提之外,用我們的智慧、以我們的能力,幫助別人求無上菩提,這就是下化。

  經論上給我們講解的菩提心,我們不太好懂,譬如《大乘起信論》上給我們講的,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觀經》上給我們講的「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這些名詞不好講也不好懂。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給我們講的是既簡單又好懂,他老人家說「以真誠之心求生西方淨土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講法很好懂。誠心誠意,真正的心,求生西方淨土。我們把這句話跟《起信論》、《觀經》佛所講的對照一下,可以說一絲毫都不違背,完全正確,才曉得蕅益大師真正是深入淺出,把這些繁雜難懂的說法,他老人家很簡單、很簡易的給我們一語道破。

  《無量壽經》裡頭告訴我們,求生西方淨土一定要發菩提心。經上三輩往生,不管是上輩、中輩、下輩,《無量壽經》講三輩,《觀經》講九品,九品說得更詳細,它這個簡單扼要,無論哪一輩,無論哪一品,都要發菩提心。黃念祖居士在《無量壽經》注解玄義裡面講到明宗,明宗是講修行方法,本經的宗旨,兩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兩句話就是采三輩往生的經文,三輩往生裡頭都有這幾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下下品往生也不例外,上上品往生也不超越,所以發心非常重要,就是你真正肯生淨土。

  像最近D.C.周廣大先生,這邊還有D.C.來的同修,這個人念佛念三天就往生。一生沒有接觸過佛法,到病重的時候,家裡人給他念觀音菩薩,念這個神,念那個神,拜神亂拜,希望佛菩薩、神明保佑他病好。這是臨終遇到善友龔振華居士,龔居士去勸他,龔居士看他那個病好不了,所以就勸他不要求病好,求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將來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成菩薩、成佛,然後乘願再來,度家親眷屬,這是好事情。這個人一聽就相信,一聽就改變念頭,叫他太太、子女統統念阿彌陀佛,幫助他求生淨土,這一念就是發無上菩提心。三天三夜佛號沒有中斷,這就是一向專念。他完全符合「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標准,所以在這三天念佛期間,他見到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西方三聖,彌陀化身從雲彩當中降下來,接引他走。龔振華居士打電話來給我報告。從前我們聽三天往生的只是聽說,書上看到,沒有見到過,現在我們親眼見到的,三天往生,西方三聖親自來迎接。他那個病很痛苦,在念佛的期間,痛苦沒有了,最後臨走的時候大聲念佛,聲音的宏亮連馬路上都聽到,這是他告訴我的,真正不可思議。所以你那個心要真,對這個世界沒有留戀,真的想去,真的想見佛,這個心就是菩提心。我們總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平常處事待人接物,我們要用真誠的心。不要害怕,我對人真心,都處處要上當、要吃虧,人家都是假心對我,欺騙我,就不甘心、不情願。換句話說,人家天天搞六道輪回,你不甘心、不情願,也跟他一樣搞六道輪回,這個太愚癡了。我用真心對待他,我是要見佛,我這一生要超越六道輪回。他用假心對待我,他搞六道輪回,不願意出去,這個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縱然吃虧上當也不過這一輩子,下一輩子我到西方世界作佛了,所以這一生吃什麼虧、上什麼當還是值得,千萬不要看到眼前,不甘心、不情願,把這一生希有難逢的因緣空過,這才可惜。

  接受這個法門之後,要用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人家是騙我也好、坑我也好,一概不計較,想想「我過幾天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個世間一切與我統統不相干」,心就平了,就自在了。一切不要計較,不要執著,樣樣放得下,有也好,沒有也好,反正我在這裡住不了幾天就走,我有好地方去,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決定不是假的,所以不要跟人計較,這才叫真正發菩提心。要把對世間一切牽腸掛肚的事情統統捨掉,心清淨自在,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蕅益祖師所講的「無上菩提心」。

  第二句講「深信因果」,這句話我從前講《無量壽經》的時候已經想通了,從前念《無量壽經》的時候這句話深深懷疑。為什麼?因為第三福是對菩薩講的,深信因果應該對人天講才對,對我們現在講才對,菩薩難道還不相信因果嗎?這個問題我想了好多年,到後來想通了。怎麼想通了?還是念《華嚴經》、念《無量壽經》想通的。這個深信因果不是普通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大家都曉得,菩薩那用不著說,他知道得比我們詳細。所以佛這一句話不是普通的因果,什麼因果?就是淨土宗講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因果真的許多菩薩不知道、不相信。《無量壽經》說有一億菩薩想聽這個法門而不可得,你才曉得這個法門之可貴,遇到這個法門緣分之深。諸位今天聽到能生歡喜心,你們是無量劫過去修學這個法門,曾經供養無數的諸佛如來,有這樣深厚的善根才能遇到這個法門,聽到這個法門生歡喜心。要沒有這個深厚的善根,聽到了你也不相信,難,實在是難。所以深信因果是這樣講法的,不是普通的因果。菩薩要真正相信這個因果,他一生成佛,他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太簡單了。換句話說,你能相信這個因果,你就一生作佛。你要不相信這個因果那還有得修,三大阿僧只劫,無量阿僧只劫,慢慢來。

  實在說老實話,我們在座同修,你們過去生中學佛不曉得多少個無量劫。那也許你要問,我既然已經修行了無量劫,為什麼還不成佛?你所以不能成就,就是你生生世世修行都不及格。佛講的三大阿僧只劫、無量劫成佛,從什麼地方算起?從小乘初果算起。換句話說,你生生世世修行都沒有證得小乘初果,統統不算數,等於考試不及格。念書從一年級念起,你每年考試都不及格,都沒有達到一年級,生生世世都念幼稚園,考一年級從來沒有考上,所以這不算數。幾時你要是證得初果須陀洹,從這一天算起,三個阿僧只劫成佛。難,不容易。

  經上講阿阇王子、五百長者,過去生中住菩薩道,供養四百億佛。釋迦牟尼佛出世,他們是居士長者,你看看從菩薩退轉到這個,前生的事情一無所知,這些人有隔陰之迷退轉了。我們也是如此,過去世也當過什麼權教菩薩,現在退成這個樣子。明了這個事實,你要像現在這個修法,再修無量無量無量劫還是這個樣子。這個事實的真相我們發現、明了了,才知道遇到這個法門的幸運,遇到這個法門不容易,深信這個因果是佛門的第一人。你真正能相信,一切諸佛菩薩贊歎、歡喜,為什麼?恭喜你,你這一生成佛了,你出頭了,多難得!所以這個法門很不容易遇到,希望諸位同修要珍惜,千萬不要空過。

  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要發一個大心大願,什麼大願?我走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不要生病,生病走很苦。最好能站著走、坐著走,不要躺著走,躺著走不好看。做得到做不到?別人可以做得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那就是我們不如人的地方。人家為什麼可以做得到?人家心真誠、真實,人家樣樣放得下。我們為什麼做不到?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放不下。放不下就得躺著走,放下了就站著走,所以應當放下。世間的一切都是假的,不要當真。很多同修說「煩惱很重,我很痛苦」,自作自受。煩惱、痛苦從哪來的?還不是放不下。你要是一切放下了,哪有煩惱、痛苦?把你的煩惱放下,把你的痛苦放下,把你生死放下,統統放下,你的生死就了了。

  昨天跟諸位說的,這個法門真正了生死,因為你往生是活著往生的,不是死了以後才往生的。什麼時候不死?現在就不死,永遠不死,生死了了。這個法門穩當、快速、可靠,人人能修,人人成就,就怕你不相信。所以佛講深信因果,信還不行,要深信。印老法師在這個地方講《無量壽經》,大家一定要來聽,怎樣忙也要把時間撥出來,為什麼?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才會深信。你要沒有搞清楚,雖然是信,深度不夠。什麼時候證明深信?真的一切放下了,那才叫深信。還有一點放不下,信還不夠深,所以要真正放下,這是深信的樣子。

  第三句「讀誦大乘」。大乘經論非常之多,現在諸位要是讀誦,給大家講時間來不及,為什麼?這個世界我是到處走,我自己也很苦。我很羨慕人家住在那裡不動,我很羨慕他,他可以不要走,住在那個地方不動,我很羨慕。有很多人羨慕我一天到晚去雲游,他羨慕我。我羨慕他能有福報住在一個地方不動,我很羨慕。我看的地方太多了,世道人心一年比一年壞,一年不如一年,所以我的感觸當中,這全世界大災難是一年比一年接近,你不到處雲游,這個感觸不太容易發現。我每一次到個地方,看看大家談話,看看大家思想見解,我就曉得一年比一年嚴重,思想之混亂,道德的墮落,唯利是圖,這個不得了。貪瞋癡增長,加速度的增長,這三毒。三毒加速度增長的時候,這個世界決定免不了大災難,每一個地方都是這樣,這怎麼得了!

  所以今天讀誦大乘來不及了,來不及怎麼辦?念《無量壽經》,就念這一本,這個可以。這部經是大乘當中的大乘,了義當中的了義,你讀這部經就讀了一切經。因為這部經是整個《大藏經》、大乘經的精華,是整個大乘經的綱要,念這個統統都念了。死心塌地去念這部經,一天至少念一遍。你不會念,我們這兒有錄音帶,你可以跟著錄音帶念。錄音帶有三種速度,這裡沒有的想方法打電話叫達拉斯趕快寄來。有兩個小時的,有一個小時的,有一個半小時的,有三種不同的速度,把帶子趕快寄到這邊來拷貝,你們大家跟著錄音帶念,生字省掉查字典,跟著這個念。真正念熟了,念上個半年,你念一遍只要四十分鐘,所以不難,一天至少要念一遍。至少要念一萬聲佛號,一萬聲佛號兩個小時。不能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分開兩次念,分開三次念,分開四次念。一次念個十五分鐘,分開八次,兩個小時念完了。有空就念,當然念得愈多愈好。

  念經不要求解義,念經老老實實念,不要想經裡頭的意思,這樣念就跟念佛的效果完全相同,這種念法是修根本智、修戒定慧。每天把經典展開從頭到尾念一遍,修一次戒定慧,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用讀經的方法。不能想這裡頭的意思,你要一想裡面的意思,戒定慧三學都沒有,統統破壞,所以讀經誠心誠意去念。念這部經,譬如初學初念的時候,這部經大概要兩個小時念完,這兩個小時你一定不會胡思亂想。戒律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念這部經當然你就不會作惡,也不會想壞事情,你要念經。你要一想,字就念錯了,行數也念掉了,所以你一定心裡不會想壞事,就是諸惡莫作。經典是如來從真如本性流露出來的,善中之善,最善的事情,念經就是眾善奉行。你看戒律圓滿。大小乘戒律的精神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在念經這兩個小時就修了兩個小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念經的時候專心,專心就是修定,所以這兩個小時修什麼?修定,修一心不亂,專心。這部經從頭到尾念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就是修慧,這就是根本智,般若無知,就是修無知之知,無知之知是根本智,起作用的時候是無所不知。

  大家念經為什麼不要求解義,不要去想,一直念下去?就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你在念誦的這兩個小時,戒學、定學、慧學,三學具足,三學增上。你要一想裡面的意思,你想裡頭有什麼意思,那叫打妄想。因為真如本性,六祖大師說得很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它有什麼意思?沒有意思!經典真的沒有意思。清淨到極處,起作用的時候無量義。你來問我,我跟你講,是一個講法;他來問我,我跟他講,又是一個講法。同樣是一部經,講的方法完全不相同。

  我這部經講過很多遍,許多經典我都講過好多遍,有些有錄音帶的,你們拿去對對看,前一遍跟後一遍不一樣。我講經可以說從來沒有准備,上講台經本一翻開,你要我講哪裡我就給你講。沒有意思!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運用自在。自在從哪裡得來的?就從無意當中得來的,這個是根本。先修根本智,有根本智,起作用就是後得智。沒有根本智,哪來的後得智?由此可知,讀誦是多麼重要!讀誦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讀誦就是修根本智。

  要想開智慧,要想無所不知,那你就老實的念,不要去打妄想。你念經,這個經文怎麼講法,那個經文怎麼講法,那叫做胡思亂想,那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如來真實義。如來真實義一定是稱性,自然流出來的,沒有通過第六識,沒有通過分別,沒有通過執著。不通過心意識這樣流出來的,這是與如來自性有一點相應,這個相應就是要天天不斷的讀誦,要懂得讀誦的方法。除這個之外,你再想懂得一點的,可以聽聽經,可以看看注解,那是附帶的,那不是正修,正助雙修,那是助修。為什麼?調劑調劑,老念著枯燥無味,怕退心。你去研究研究,聽聽講,調劑一下,那是附帶的,不是主要的。主要就是老實念誦,主要就是修清淨心,希望自己心地清淨一念不生,這才是主要的,所以讀誦大乘要緊。念什麼?我提供諸位同修的就是《無量壽經》。有些同學今天剛剛才開始接觸佛法學佛,從哪裡學起?從《無量壽經》學起。有些人說我學佛很多年,念佛好多年,從哪裡學起?還是從《無量壽經》。這部經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不要改變,決定沒有錯誤。如果對這部經典有懷疑,看看我們新印的《五經讀本》,《無量壽經》九種本子全在這裡面,你自己只要有耐心就對照去。所以讀誦大乘是非常的重要。

  三福總共十一句,到這個地方是十句,這十句全是自利、全是自修,一定要認真的去修學,自行的。最後一句是化他,「勸進行者」,行者是什麼?修行人。對一些修行人,我們要勸導他,沒有學佛的人勸他學佛,已經學佛的人勸他學淨土。但是這個勸要有慧眼,勸什麼?勸那個人可以接受的。如果那個人很執著,不能接受的,不勸。六祖大師告訴我們一個原則,就是可以談得來的,談得很投機,他能夠接受,我們一定要告訴他,不告訴他是對不起他。看看那個人很執著,不能夠接受,合掌令歡喜,恭維他,他學別的法門很好,很難得。合掌令歡喜,不要起爭論,這樣就好。

  勸別人學佛,方法很多,善巧方便非常之多,口頭上可以勸,口頭裡面講經說法是勸人,上台講經是勸人,平常私下談話可以勸人。講經,有些人說「我沒有口才,我很笨,恐怕不行」。實在講,哪一個不笨?我也很笨。你看我平常在大眾底下,我不會說話,口才非常笨拙,一上講台就會講,所以我知道這個能力不是我自己的,阿彌陀佛神力加持的,我跟你講是真話,三寶加持,我把我這個口借給阿彌陀佛用用而已。你們諸位聽我講,聽到歡喜,聽到有受用,聽到有感動,也不是你們能力,三寶加持,不加持你,你也聽不懂。這樣甚深的法門怎麼會一聽就聽懂?多少菩薩都聽不懂,你聽懂了那不是奇怪!所以這是三寶神力加持,你才有這個能力,說聽都是三寶加持。我們明了這個事實真相,只要你發真心,肯把這個身體借給三寶用,借給佛菩薩用,佛菩薩統統加持你;你不肯,佛菩薩想借你的身體用一下,「我不借給你」,那就沒辦法。你要很樂意,「我很樂意借給你用」,跟佛菩薩兩個合作。除此之外,可以用文字。總而言之,方法非常之多。將我們印的「南無阿彌陀佛」小貼紙,給同學們貼在汽車後面,你走到哪裡,人家一看,念一聲阿彌陀佛,他那個種子種下去了,你就度了他。

  昨天晚上我睡覺很晚。從這個地方離開,林居士開了個Motel,找我到他那裡去,我去看了一下。他就告訴我,他買了一大堆聖經,他每個房間就放一本。我說:你是個佛教徒,為什麼不放佛書,放聖經?他說:佛經,怕亵渎,怕不恭敬。我說:你還有執著,你這個腦筋很死。我就勸他每個房間放幾本佛經,不要怕不恭敬,不恭敬有什麼關系,只要住旅館的人看到佛經,一歷眼根,永為道種,就度了他。你要為了怕不恭敬,讓這些人墮地獄,你這一點慈悲心都沒有了,你自私自利。地藏菩薩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就是縱然不恭敬,我將來墮地獄,那麼多眾生得度了,我值得!為了自己對佛、對佛經恭敬一下,叫這麼多人不能得度,這麼多人沒有聞佛的機緣,這些都是偏見固執。所以他說他家的佛經不少,我說你趕緊放,每個房間裡面都放幾本,聖經也可以放一本進去,有些外國人,叫他都看,多好。

  甚至於佛像每個房間都可以掛,不要認為洗澡脫了衣服,不管這些,救命要緊,我想佛菩薩不會見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不會怪他,相信我不會怪他,諸佛菩薩也不會怪他,救命要緊,讓他種善根這第一要緊。所以恭敬是對已經學佛的人,已經學佛對佛菩薩要恭敬,沒有學佛的人你叫他要恭敬是不可能的事情。給他一個因緣,這是大慈大悲。所以對於不懂禮的人,沒有接觸的,那就是大開方便之門,什麼顧忌都沒有。進到門來之後,慢慢再教導你哪些有禁忌的地方,教你該怎麼做。所以對於沒有入佛門的,門要敞開,什麼忌諱都沒有。今天時間到了,《觀經》三福這一段講圓滿了。明天跟諸位講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好,謝謝諸位。
 

上一篇:淨空法師:念佛的真實利益(第三集)
下一篇:淨空法師:念佛的真實利益(第一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