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戒邪淫書)《生死關全集》:祖師開示篇(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生死關全集》——祖師開示篇
陳由斌居士編著
目錄:

自序
緣起
內容大綱
一、戒淫欲
二、戒邪淫
三、戒殺胎
四、對治法



  ★凡學佛人,須知五魔利害,必須預防,早結同參道友,互相警誡。

  此魔有五:

  一者、死魔。

  二者、病魔。

  三者、煩惱魔。

  四者、五陰魔。

  五者、天魔。

  破此五魔,最要是預作觀想。

  一、觀生死一如,如鏡花水月,能破‘死魔’。

  二、觀知苦所集,如露如電,能破‘病魔’。

  三、觀世事如夢,逢場作戲,何須認真,能破‘煩惱魔’。

  四、觀如幻如化,能破‘五陰魔’。

  五、觀一切環境,完全是夢,能破‘天魔’。

  更有五要:

  第一、要看破聲色利貨,轉眼成空。

  第二、要看輕榮辱得失,如朝露陽焰。

  第三、要學吃虧,吃虧即便宜,確是修福。

  第四、要不被順境所轉,須知轉眼成空。

  第五、要割親斷愛,須知恩重仇深。

  如是五魔五要,能作如是觀,如是行,雖履險路,如同坦途,無掛無礙,立地清涼,隨時皆得大自在。然作觀時,先要設身處地,方能有效。

——《倓虛大師精華錄》頁119-120

  廣欽老和尚(近代淨宗高僧)

  ★人為何受輪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為財色名食睡,煩惱也就而至,業也就這樣造出來了。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68

  ★輪回是有的,不要以為沒有,很苦。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辦喜事,拍手大笑,你看他娶他祖媽,吃他姑姨,人家罵他們是空和尚亂講話,他叫一只豬的名字,那只豬,真的走過來,確實有輪回。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68

  ★沒有說還有我的父母、朋友、同事、親戚……等,愛情愛別,千萬劫也是在輪回這些,也是為這些在輪回。如果有佛的種子,修行就比較快。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224

  ★女人少修五百世,會修的就此身可解脫,不要顧身體,食飽就好,穿暖即可,不想睡就不要硬睡,相反則貪、迷、散亂、無道心。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56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32-33

  ★老和尚又說:‘世間的父母子女,乃是相互債主,今世做你的父母,撫養還債,他世則做你的子女,受你的養育,如此,一世一世,怨親相繼,彼此互養,無有終止。而出家乃是要斷絕這條生死債緣,將世俗愛別離苦的親情,轉為度這些親人來皈依三寶,同來念佛、拜佛,度他們出娑婆世界,免生死輪回苦,這樣才叫做大孝報恩,否則,父母未度,這點恩情,還會使我們再入娑婆度他們。實則無始以來,世世相生,六道中都是我們過去的怨親眷屬,因隔世相遠而忘失,今生為父母兄弟,來世可能為怨家債主,有的甚或墮入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三惡道中,所以,我們度眾生,必須怨親平等,慈悲一切,現世父母、兄弟固為親眷,一切眾生亦為過去生的親眷,故要發大悲心,誓度一切眾生,像大願地藏王菩薩一般,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100

  ★要得到父母同意而出家,那是不可能的,父母親眷都是希望我們和他們一樣,走那條生死的路。既然我們也知道要圖報親恩,就應該出家走了脫生死的路,把父母引度過來,免其生死輪回苦,令他們得到解脫安樂,這才是真正地盡到孝道,如果要以世俗的方式來還盡孝道,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在這娑婆世界,一代一代所走的路,都不離其轍,而結果也不出生死輪回。假設你現在不出家,順父母的意思結婚,物件若不理想,父母也為你難過操心,物件若是適你的意,是否也同時合父母的意?若不能,豈不又徒增父母的難過和失望,這樣,你將再以何方式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出家修行,能度脫父母,度歷代祖先,也能報師長恩,所謂能上報四重恩,這樣,我們人生走這一趟,才有個目的,有個價值,也才有一條解脫的路,否則,懵懵懂懂地亂闖亂走,再墜入四生輪回中,也就枉費我們這個難得的人身了。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106-107

  ★一個修行人,在自度期間,必須衣、食、名、利、世間情愛種種,均能放得下、看得破,可以無掛礙,可以自處解脫,而不受羁絆,不受纏縛,才算是自身已了,才可以出來度眾,接受供養,再把此供養轉施為利益眾生的事業。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126

  ★老和尚說:‘放下,並不是口頭上的放下,是要臨終正念現前,沒有一點家庭的意識,沒有親眷家屬的愛別離苦,這才叫放下,如果還存那麼一點家庭意識,那還是生死輪回。要知道,我們來到這娑婆世界,是帶業來的,要在這娑婆世界中,走入佛門,找一條解脫生死苦的新路去,不要再為貪享衣、食、住的舒適,而更造一些新的惡業,再重入生死輪回的舊路中。不要貪長壽,如果不會修,不會走解脫的路,即使活了兩百歲,也不過是多造一些業,兩百歲一過完,還是要生死輪回。我們這個身軀是有生有滅的東西,終究要毀壞,是無法讓我們永久依賴的,要看破,要放下,而我們這靈靈覺覺的靈性,才是不生不滅的。

——《廣欽老和尚和行持語錄》頁114

  ★你們女眾已經染重症(感情重),不要再來那愛情愛別離。喜歡常常在一起睡,說你為什麼不跟我好。要分開,遠離一點,如果執著下去,就是邪了。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56

  ★我們出家,是看破愛別離苦來出家的,所以說出了家便忘了家,如果還跟家裡人牽緣,則身雖出家,心中的念頭卻沒有出家,臨終時,念頭會被這些愛別離苦纏住,無法跳出輪回,且與家人牽扯,自己也會俗氣化。不要與家人扯愛別離苦,不與人攀緣,則念頭自然清淨,到時要往生西方才有希望,到極樂世界得不退地後,才有辦法報親恩。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50

  宣化上人(禅宗沩仰第九代祖師)

  ★我在金山聖寺講過,難道做父母的都想子女快點死嗎?逼迫著子女結婚,就是要你的子女快點死,就是這個道理,沒有旁的。所謂‘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傳完了,又是什麼樣子,沒有下文。

——《人生要義》頁237

  ★我想有人一定會有疑問,為什麼沒有貪嗔癡的人就是證果的人。現在我把貪嗔癡的重點,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說給大家聽。所謂貪心,就是欲念,淫欲之心。沒有了貪心,就是斷了欲念;沒有了欲念,就是沒有淫欲的心。男女兩方見面接觸,互不生此妄想,不僅此念不生,就連生理上都不生一點反應,男女根也不動了,這才是真的斷了欲念,息了貪心。諸位!你們不要驚奇我說得這樣坦白徹底,因為千經萬論,三藏十二部,到究竟處經典都是講這個問題。要是沒有這個‘欲’的問題,什麼經典都不必要了,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就因為有這個問題,所以我們才要修行,倘若你不能斷欲去愛,你就是出家了八萬個大劫,也只是在佛教裡混光陰、吃造業飯。若能斷欲去愛、除淫心,才真是沒有貪心,沒有貪就沒有煩惱。要甚麼時候才能把貪心斷滅呢?必須要破無明,才能斷除貪心。菩薩修行所以勇猛精進的緣故,就是為了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達到等覺果位時,才把塵沙無明斷盡,證得佛果。貪心在三毒中是最毒最難斷盡的。我們初發心修行,最障礙我們用功的,就是男貪女、女貪男的淫欲心,這是最根本的問題。《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如想不除淫心而能成道,就像蒸沙欲想它成飯一樣,是不可能的事。

——《宣化上人法語開示》頁90-91

  ★無明火究竟是什麼?很簡單很干脆的說,就是男貪女愛的淫欲心。這種心念一動,連自己都莫名其妙,無法阻止。所以許多人常在這種糊裡糊塗之下,做出糊塗事,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無法挽救。當異性相愛的時候,你如去問他們,你為什麼要愛她呢?她為什麼要愛你呢?他們一定回答你說:我不知道。這就是無明。希望每個出家人都能斷欲去愛,在修持上多用功,共勉之!

——《宣化上人法語開示》頁96

  ★假如你能夠徹底放下一切色欲,那麼,就一了一切了。天下英雄好漢,乃至老修行,不知多少都被美色這一關迷住了。世間上所有的問題和煩惱,也源於此。想要斷煩惱,先要斷欲。如果要隨逐煩惱,大可以恣情縱欲,為所欲為……人,就是由色欲而生,由色欲而死。

——一九七七年上人沿途開示於加州馬歇爾鎮。見《佛教精進者的日記(一)》頁279

  ★什麼是無明?就是無所明了,什麼也不明了。無明究竟是什麼?較文雅的說,就是愚癡;若往顯明露骨來說,就是淫欲心。譬如男孩子追求女孩子,女孩子追求男孩子。若問他(她)為什麼要追求?或會回答:因為他(她)漂亮或英俊,所以我愛他(她)。再問:為什麼要愛他(她),哪個地方可愛?問來問去,他(她)也不知道。既然不知道,還要去追,這就是無明,也可以說莫名其妙。在莫名其妙之情形下,還要往裡鑽。為什麼?因為人是色欲而生,所以還要色欲而死。古人說:‘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蘇醒幾個悟?夜來鐵漢自思量,成佛作祖由人做。’無論成佛或做祖師,都是由人所修成的。所以人是怎樣生來的,就怎樣死去。所謂‘如是而生,如是而死’,不願斷絕輪回、不願截斷生死流。反而願順流而生,不願逆流了生死,所以有無明。

  有了‘無明’之後,就有‘行為’。什麼行為?就是男女的性行為。因為不明,就要造業,就要顛倒。顛倒之後,就有這種問題發生。發生之後,就有了‘識’。有‘識’(父母精血成的胎兒)之後,便有‘名色’(名是心理,色是生理)。有了‘名色’之後,便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全,十月期滿,出生於人間,便有‘觸’的感覺,能分別冷暖軟硬。有了感觸之後,便生領‘受’作用,在順境曉得快樂,在逆境曉得痛苦,隨時隨地生起‘愛憎’的感情。有了‘領受’之心,便生一種愛心。有了愛心,就生出自私心,要占為己有。人貪戀財貨女色,而生出種種的欲望。有了愛心,乃想盡方法,把它取來,歸為己有。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因此,盡造不清淨的身口意三業。

——《宣化上人法語開示》頁152-153

  ★生死愛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無論對人或對物,生出愛欲之心,都會障礙修道的發展。詳言之,愛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愛欲,愛欲就是生死之根。若是不破愛欲無明,終不能離開生死大愛海。如何能離開生死?簡單得很,就是斷欲去愛,別無他法。

  修道人,不要有情愛的思想,更不能有情愛的行為,對任何人,不要生出一種情愛心,有了情愛,苦根不斷,有了情愛,生死不能了。有人說:‘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食色性也。’就因為這樣,所以才要修道!在《四十二章經》上說:‘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我們修道人,就須存這種的觀想。

  如果無情無愛,見到人是否就把嘴堵起來,不理睬人?這樣也不對。我們不執著情愛,不生情愛之心,但還不能討厭人,也不能說我不愛人,我就憎人,這樣也不對。那麼,要怎樣才對?就是不愛,也不憎,對誰都是平等相待,慈悲為懷,但要謹慎行事,不可落在情愛樊籠中。各位注意!不要被情愛所迷惑。有人寫封信給你,你的心就好像小兔子在懷中,亂蹦亂跳,以為有人愛你,這是好事,其實是想把你拖到地獄去!

  各位善知識!要在這個地方用功夫,要真真實實的了解,愛欲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從無始劫以來,生死不了,為什麼?就因為被‘情愛’二字所害。若能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脫死。

  凡是你所願意的,就是愛;你所討厭的,就是憎。我喜歡這個,就生出愛心;我煩惡那個,就生出憎心。這都是情感用事。修行人不應用情感來處理一切事,但也不能像關帝公似的,坐在那裡繃著臉,給他叩頭,他也不睬你。對人要和藹,要有禮貌,不可貢高我慢,目空一切。總之,對人要以慈悲為懷,方便為門,處處為人著想,令人生歡喜心,我們還有這口氣在,就要對人好,但是不應該有情愛的思想摻在內。各位!切記切記!這是很重要的法門。

——《宣化上人法語開示》頁221-223

  ★問:做人最主要的行為是什麼?

  答:是去欲斷愛,不要年紀輕輕就恣縱貪欲。現代西方社會裡,七、八歲的小孩也懂得行淫之事,將來都變成短命鬼。為什麼?因為他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之時,就把小苗割去,這種子將來變成痞子,絕不會有收成。

——《人生要義》頁281

  ★我們為什麼會有煩惱?因為自私的緣故。為什麼會有自私?因為有欲,故想盡辦法來保護它,深恐它跑了。若是對它不利,則發脾氣。為什麼會發脾氣?主要的原因,是無明和情愛在作怪。假設沒有無明,沒有情愛,脾氣就跑到十萬八千裡之外,離你遠遠的,想找也找不到。

  如有情愛,則生自私,便不顧一切,為目的不擇手段的追求,甚至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歸根究底,就是為了欲念。如果沒有欲,則無自私。沒有自私,則無煩惱。

  如有煩惱,則有生死;如無煩惱,則無生死。這個道理人人懂,可是不去行。要知道,沒有欲,便無無明。破了無明,便顯法性。我們學佛,首先除無明,去煩惱。若能圓滿,則證解脫。

  我們為什麼沒有智慧?就因為有無明。無明而生欲,欲而生自私,自私而生煩惱。貪求不得而有煩惱,人對我不好而有煩惱。為什麼有煩惱?因為有個我存在。如果無我,則無煩惱。若能無無明,無自私,煩惱就不知跑到什麼地方去了。你們信不信,就是這個。千經萬典,說來說去,就是說這個。把我沒有了,把無明破了,把欲消滅了,沒有自私,也沒有煩惱。想找煩惱,也找不到煩惱。為什麼?因為根本的問題解決了。

  各位要注意!財色名食睡這五欲,都是從無明和情愛那裡來的。如果沒有情欲的話,覺得什麼也不重要。就因為有情欲,才覺得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什麼都不對,這是情欲鬼在作怪。若能將情欲鬼降伏了,那就很快入如來室,升如來座,披如來衣,說如來法。

——《宣化上人法語開示》頁224-225

  ★問:‘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兩句話是對呢?還是不對?是兩句全對或全不對?是一句對一句錯?結果眾說紛纭。有說全對的,有說一句對一句錯的。我告訴你們,‘人為財死’這話不對,人是為色而死;‘鳥為食亡’是對的。鳥為生存,不得不覓食。但人應比鳥有智慧,但現在的人不但不比鳥有智慧,反而比鳥還笨。

  鳥找東西吃,直接吃了維持生命即可,不須用花花綠綠的鈔票買東西。人現在不用金、銀,而用鈔票,人就執著這花花綠綠的紙,為它而忙忙碌碌。

  人真為財死嗎?不是的。這個‘財’後面有‘色’在推動著,人實為‘色’而死。人的精、氣、神若不損傷,就能返本還原,明心見性,開大智慧,生死能由己做主,閻王都管不了你。那時願意活幾千年,可以活幾千年;若願意死,馬上即可往生。

——《人生要義》頁202

  ★各位想一想,爭名奪利有何意思?現代男女又講愛情,同性戀也講愛情,要合法結婚,結果弄出‘愛死病’來,愛就要死。‘色’和‘愛’這二字合起來,愛‘色’就‘死’。同性戀者說其道理:若把公鼠放在一起,久了也會成同性戀,互相洩欲。但你是人,為什麼要學低級的畜生?

  我本不願講,但現在不得不揭穿‘人為財死’的秘密,免得人迷頭迷腦。男的到時候要追求物件,女的到時候也要找物件,還沒有長成就要找物件。現在的教育,從小就給孩子灌輸性教育,這是教孩子快點死,是很顛倒的。我不怕人不高興,同性戀的人高興不高興我不管。因你想愛死,我是苦口婆心救你,要你明白苦海無邊,否則,你再也出不來了。

  所以‘人為財死’有語病,中國人不願揭穿講,明知不對但不講,掩耳盜鈴,以為塞住耳,鈴就不響了。我願講人不願聽的話,若只講你愛聽的話,那就是谄媚。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不忍大家傳染‘愛死病’,故不能不說。這‘愛死病’就像空氣污染一樣,到處都有,防不勝防,它可以讓你喘不過氣來!

——《人生要義》頁204-205

  ★為什麼要爭利益?因為想維持自己的生活,養活自己的家庭。而家庭的基本就是色欲,乃本著色欲而成立的。為了維持這個色欲,保護自己的家,便引致人與人之間的紛爭;次而導致家與家爭、國與國爭,其根本原因是一致的。

——《人生要義》頁97

  ★人不是為財死,財不過是保護色欲,人結果還是為色而死。被色迷了就有生死,不迷,就了生死,差別就在這一點。有人說:‘人人都這樣。’那因為人人都糊塗,都不知自己是如何生來?如何死去?幾千年來人都在這生死中打轉,沒法出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和賭博沒有分別,這是生命的賭博。怎麼講呢?因你忽然明白了,忽然又糊塗了。明白的時候少,糊塗的時候多。若不信,你可研究研究。

——《人生要義》頁203-204

  ★這個煩惱都是由‘無明’來的,無明就是欲念,包括了:財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

  財欲使人一天到晚想中彩券、無本取利,但縱使富可敵國,依然不會滿足。色欲是‘刮骨鋼刀’,把骨髓都糟蹋掉了,就會百病叢生,所以,色欲就是‘要命欲’。一般父母生了子女,就晝夜憂慮,生男就急著要他娶媳婦;生女就急著要她嫁人,認為這兩件事未完,即大事未畢。

  其實,生兒育女應該是要教育他有學識、有技能。至於結婚與否,不必擔心那麼多。

  如果,一定要他娶媳婦或嫁人,就是要他往死路走,不希望他們修行成佛。現在世界上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子女如果不結婚,父母都反對;但子女如果吸毒,父母倒不見得反對。所以說:子女要往上走,父母反而怕;要往下流,反而高興,這就是做父母糊塗的地方。

——《人生要義》頁256-257

  廣化老和尚(近代律宗高僧)

  ★一切戒法中,與自身利害最密切者,無過於不淫戒。此不淫戒,受持上品清淨者,決定不再隨業投托母胎,受諸輪回。犯淫戒者,必墮地獄無疑。若雖斷淫行,而淫心未除者,仍有後苦在。拙衲有至友X君,出身書香之家,幼承庭訓,不敢作男女非禮之事,但X君昔時初入社會,少年得志,常為諸少女追求之物件,於是倚翠偎紅,日與百花為伍,他人羨其艷福不淺,而X君卻持身如玉,決不作苟且之事。然而未證聖果之人,淫習未除,每當耳鬓厮磨之際,不免流出不淨,久而久之,一念淫事,即出不淨,漸後竟至見色遺精,戕害身體,莫此為甚。是故犯此事者,大多夭壽,早赴枉死城;其幸存者,則未老先衰,腰酸背痛,百病叢生,悔之晚矣。某君今才過半百,弱如八十老翁,近日皈依佛門,特請我以此事勸誡諸青年僧,嚴持淨戒,少接近女性為妙。余因有所感,特為書其事,以誡諸沙彌。

——《沙彌律儀要略集注》頁33-34

  ★古往今來,不計其數,都是因為貪染淫欲所致。所以有智慧的人,遠離淫欲,如避火坑。《八師經》說:‘淫為不淨行,迷惑失正道,形銷魂魄驚,傷命而蚤夭,受罪頑癡荒,死復墮惡道,吾因畏是故,棄家樂林薮。’……生死根本,欲為第一。故《十戒經》雲:‘雖淫泆而生,不如貞潔而死。’一切眾生,所以托生六道者,皆由淫欲未除,妄想顛倒,其中陰身(死此生彼,中間所受之陰形)飄忽無定,生大恐怖,於黑暗中,見有白光,尋光而至,見他男女交媾,自動淫念,男者妒父愛母,女者妒母愛父,欲相爭奪,於是業識所牽,投托母胎,而成身根,所以男胎向內而女胎面朝外。處胎十月乃出生,有生必有死,這生與死,皆由一念淫心投胎而起,故曰:‘生死根本,欲為第一。’若見他男女交媾,不動淫念,則無投胎之事,自可希望了生脫死,超出輪回。如《楞嚴經》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淫欲是生死根本,罪惡淵源,所以佛制出家之人,絕對戒禁淫欲,若受戒犯戒,罪加一等,苦報無窮無數。《大智度論》雲:‘破戒之人,若著法服,則是熱銅鐵鍱,以纏其身。若持缽盂,則是盛烊銅器。若所啖食,則是吞熱鐵丸,飲熱烊銅。若入精捨,則是入大地獄。若坐僧床,是為坐熱鐵床上。’破戒之罪,其苦如斯,是故說:假使遇到惡劣環境,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犯淫泆可保全生命’,一是‘守淨戒貞潔而死’。那末,犯戒行‘淫泆’雖可得‘而生’,倒‘不如’守持淨戒‘貞潔而死’。何以故!貞潔而死,保持淨戒,可以往來人天道,修行成佛;若是淫泆而生,失戒體喪慧命,墮落三途,永受劇苦。貪暫短生命,致多生受苦,最不合算了。

——《沙彌律儀要略集注》頁35-36

  ★若女眾被人強奸時,須有方便,不令犯戒,如《戒學淺談》雲:萬一你們被強暴時,絕對不能有任何一絲快樂的感覺,只要有一點快樂的感覺,就算犯戒了,這是因為起了染污心。但是,要怎樣才能不受樂呢?有的書上教人咬手指頭,咬到它痛,痛了就不會有快樂的感覺。假如你的手被抓住,咬不到手指頭,怎麼辦?續明法師在靈隱寺講戒的時候,有談及這件事情,他教人咬自己的舌頭,或咬自己的嘴唇,一定要咬到它痛,才不會有快樂的感覺。我所以要特別提到這一點,是希望你們時時警惕自己,只要一個念頭受樂,就算犯戒。上天堂或是下地獄,就在一念之差,你們應當好自為之。

——《五戒相經箋要集注》頁119-120

  忏雲和尚(當代律宗高僧)

  ★淫欲不斷,萬劫沉淪,念頭方動,天怒地嗔。

錄自忏雲大師編《修行法語》之‘戒除欲念篇’

  ★根朽樹枯,水涸魚死。膏盡燈滅,精竭人亡。

錄自忏雲大師編《修行法語》之‘戒除欲念篇’

  ★ 德深情淡,孽重欲熾。愛樁未拔,情纜猶牢。

——截流大師(錄自忏雲大師《修行法語》之‘戒除欲念篇’)

  ★ 當自悲嗟,深須勉強,或觀身不淨……或緣聖像,或念佛名,或誦真經,或持神咒,或專憶受體,或攝念在心,或見起滅無常,或知唯識所變。隨心所到,著力治之。

——南山律祖(錄自忏雲大師編《修行法語》之‘戒除欲念篇’)

  妙蓮老和尚(當代淨宗高僧)

  ★你很喜歡做月下老人?

  喜歡做月下老人,這完全是凡情,不是佛陀正信弟子的事,做月下老人是助人墮生死欲坑!佛法無量法門總是教導人要離欲,離欲身心才能得解脫。學佛人怎能助長凡夫入生死海呢?

——《妙蓮老和尚解惑叮咛語》一書頁57

  ★人本與天地並稱三才,出了家為僧又可與佛、法並稱三寶,人是何等的高貴呀!可是一般凡夫卻顛倒妄想一生,那就變得下賤了,簡直已忘了自己是個人了。當有人拉你作惡、或找你麻煩時,沒有關系!只要念句‘阿彌陀佛’就沒事。但怕的就是人家對你好,就情情愛愛的沉迷下去;有了這情愛之水,如同春雨走滑路,又如走碎石路般的顛簸危急。

  所以我們凡夫一定要突破情感這一關,此關若不破,生死難了啊!生死之本在於染,染什麼呢?就是染了五欲。學佛是大丈夫之事,對於男女間的情愛當用金剛利劍來斬,要斬情絕愛不可藕斷絲連,只要有一絲情愛在就會被束縛住。是誰縛你?是你自己啊!

  這個情不單是指男女之情,你若真想要求生死解脫,行上菩提大道沒有障礙,那麼老實的告訴你,連父母、子女之情都要斬斷。這是從出世之道來說,非以世俗觀點而論;人間之道完全是情感的,人間的情感是生死法,你若無情人家就以為你冷面如霜。要知我們學佛修行是超人間的,是要了生死的,這點大家要分清楚。你不要想:怎麼如此違反人情?要人父母、子女、夫妻之間的情愛都要斬斷!當知這是站在‘真理無情’的立場而論的。

——《往生有份》頁92-93

  ★諸位已經聞到佛法也信了佛法,就要進一步發大心出家才對呀!不要將難得聞遇的佛法失之交臂了。或有人心想:‘老和尚不明世間法,叫人出家,若都出家豈不人間要絕種了嗎?’請您不要誤會,不要以世俗之心來測度,我是為佛教、為眾生、為世界和平而來做這番鼓勵的。如果大家都出家了,那麼這世界的眾生都會變成蓮花化生,當下的娑婆就是清淨的佛國,哪裡還要求生西方淨土?眾生修清淨的梵行是因,清淨因必定感清淨果,所感的國土必也是清淨的。若不離情欲,何日了脫胎生之苦?

——《往生有份》頁59

  ★苦從哪裡來?情情愛愛、恩恩怨怨就是苦。情而不知禮,愛而不知羞;你對我的情愛不滿意,還要求加深,再加深仍不知足。情之深、愛之深,到破裂斗爭的時候,怨也深,業障就障住了。看世情許許多多的男女,‘你今天說要同我訂婚,明天竟是同別人結婚了,你把我甩了!我能同你拼就同你拼;拼不過,我就跳樓、自殺!’世間就是這樣子,太冤枉了,活生生的例子擺在跟前,你難道未見過嗎?

——《往生有份》頁51-52

  ★說到願生西方,念佛的人誰不願意生呢?大家都是希望好,希望快樂嘛!可是這裡頭還有重要的問題:願有二種意義,一是欣求──要歡喜生西方,二是厭離──要厭離這個世界。七情六欲,一切的名利真要可怕它,厭離它啊!什麼情情愛愛的,那都是魔──殺你法身慧命的魔,你還當它是怎樣地好、捨不得,說什麼我們要白頭偕老,長相厮守、死在一起的。世間這一切不厭離,怎能生西方去?所以重在要厭離,那生西方決定就成就了。

  還有更重要的心理,想生西方就不可又貪愛此世間,只能隨緣消舊業,不可再造世間情事;要一心敬事佛法的修持,擁護佛法僧三寶。

——《法海釋疑》頁33-34

  ★講到沒有結婚,我就順便告訴諸位!已經結婚的,打了結,昏迷了!沒辦法改了,惟有大丈夫才能改。沒有結婚的青年!你們不要找麻煩、找結打喔!自己一個人多麼自在、解脫!如果結了婚,想打佛七,先生要問太太,太太要問先生,許不許可你來打佛七還是個問題呢!兩個人一打結,很多事情就很麻煩。

  從前的女子當然要結婚,靠男人生活嘛!現在女子都獨立生活了,你還要結婚找麻煩做什麼?你們都是好青年,如果精神沒寄托、不信佛,那當然結婚是情有可原。信佛的人,精神有寄托了,為什麼不好好回歸家呢?回家,回什麼家?回到佛家來嘛!再把你的精神力量貢獻到人間,這多麼偉大!這才是人生的意義。

  人為萬物之靈嘛!結婚,就只為一個太太,一個先生,這一輩子就為了一、二個人,人生就這樣嗎?太沒有意義了!人從出生到離開母親懷抱、讀小學、中學、大學,辛苦了二十幾年,想要事業成就,披星戴月地搞一輩子,最後又搞來一個太太(丈夫)。結婚物件好還好,不好的又要離婚;自由談戀愛還要離婚,這怎麼講呢?唉!自己找煩惱、找苦受。

  結婚,結婚又怎樣?結婚就是受苦啊!大家把念頭轉一轉,好好自修度他,多麼好!顛倒凡夫以苦為樂,清淨之樂當做苦,顛倒了嘛!

  結婚打結了,你不要打死結,要打活結喔!什麼叫做死結?什麼叫做活結?知道嗎?活結一拉就開了,死結怎樣拉都拉不開。

——《法海釋疑》頁61-62

  ★世間人為了傳宗接代,夫婦之道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以佛法來講,無邊的大苦都是因為有夫婦之事,才有這個苦。所以,真佛法不但講夫婦之邪淫不可有,連夫婦之正淫也要斷,這就是出家人不結婚的道理。其實情欲是生死之根,所以佛陀對斷淫這個法說得最透徹。諸位是受五戒,才初發心學佛嘛!所以講到淫戒,只告訴諸位不要邪淫,正淫就好了;但是學佛法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就是了生死。無邊的大苦都是因為有生,有生必有死,我們要如何解脫呢?這就要受戒、持戒。現在大家來受戒,就是為了要求解脫。要解脫就須斷淫欲,斷淫欲梵行才能修成;染淨二行必不能同時生存。有了染行就壞了淨行,必要有清淨梵行方能了生死啊!

  受戒,受什麼戒才真正能一生就解脫呢?這就是佛陀所教我們的真實之法──要離情愛、奉持沙門戒法。要知道,生死從哪裡來?六道眾生都在生死輪回之中,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從媽媽的肚子來。不錯!是從媽媽的肚子來,但為什麼人會到媽媽肚子呢?因為有情欲,顛倒想。一有了顛倒想,霎時昏蒙就迳直投胎了。

  什麼是顛倒想呢?顛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從動淫念而來,也就是中陰身來投胎時有此欲念。因為有情有愛,有情才有愛嘛!愛就是苦的根源,一切的苦皆從愛欲而來。有愛就造‘生’因,有生必有‘死’,生而不死不可能。生死是個大苦趣啊!你想斷絕苦,就要斬情絕愛,千萬不可有顛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滅,不生不滅才是本性真如清淨之法。那決定要斷淫欲,斷淫欲才是出世之道。你能離欲,連你沒有欲念、不貪愛,就不會受胎的。出家人為什麼不結婚?就是要修梵行。為什麼要修梵行?就是為了離這生死根緣。貪欲是根,淫行是緣;貪欲之因得遇淫行之緣,因緣相會就有生死;貪欲之因得不到淫行之緣,因緣不合,怎麼會有生死呢?你怕生死苦嗎?那你就不要有邪因邪緣啊!

  因此,五戒守得好,夫婦之外沒有其他不道德的行為,培養這清淨之因,就有善根進一步受八關齋戒;八關齋戒第三條是不淫,不但不邪淫,連夫婦的正淫也斷。這就像維摩诘居士:‘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戒法;示有妻子,常修梵行。’梵行是印度話,‘梵’是清淨的意義;雖是夫婦不行夫婦事,同出家人一樣,在污泥而不染,這就是不淫。斷邪淫不墮三惡道,斷正淫才能夠了生死。這才是佛法真正之道,明白了嗎?

  梵行的功行怎樣呢?也是有生!什麼生?蓮花化生,蓮花化生都是清淨之體啊!不要以為:‘如果大家都出家,沒有了夫婦,世間人不是絕種了嗎?’哪是這種下劣的觀念?不結婚,世間人的苦惱就盡了;修梵行,將來這一切世間人就蓮花化生,這裡就是佛國,最極清淨的嘛!不要把因果弄顛倒了。

  照佛法來講,不結婚,保持童貞的男女,就算沒有聞佛法,將來還是升天──升色界的梵天。梵天沒有男女之欲,有男女之欲還是在欲界天。梵天的眾生都是清淨之體,沒有夫婦之欲;當然三界都是不究竟的,所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修行一定要出離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淫,只可保持不失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脫死,出離三界。

《五戒是良師》頁39-42

  ★修梵行,在世俗一般人認為:生理上怎麼能克服呢?情欲重的人就是有這種下劣的想法。當然這是先天的習氣,單是後天的抽煙喝酒,上了瘾,要你不抽不喝,那就非常困難了,何況先天的習氣?但是從來不喝酒的人,根本不懂喝酒是什麼滋味,一切的行為習慣都是良好,那多麼快樂!世俗人認為:抽煙快樂、喝酒快樂、賭也快樂;要知這快樂是苦的根源,不但事業受到傷害,人格也下賤了。你只知道情欲之樂,而不知道離了情欲就有清淨之樂、解脫之樂;這些樂你夢都沒有夢到,你不修行怎麼會知道?修佛法才是真真實實的快樂!糊塗愚蠢的人,才以為情欲是樂。

  我時常說:在家居士們,若兒女大了,自己的年齡也差不多,夫婦都是道友了,最好要分房;房間不多的,至少也要分床。彼此保持清淨可使身體健康,不要使煩惱種再沉重下去。青年學佛好福氣,沒受到社會的染污,也沒有愛欲來束縛,頭腦清楚,這時來念佛修行最好;千萬不要有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念頭,不要到道場來還想找情侶。若不幸有了愛情,那你想念佛就難了;男女一結婚就被情感所迷,還想修道?好多家庭的障礙把你結得死死的。最好不要結婚找罪受!這話有些不合人情,但這是在說佛法呀!你不能用俗情心理聽啊!

  到底要如何才能斷淫呢?小乘法五停心觀中有‘多貪眾生不淨觀’。觀身不淨,身子是充滿九種不淨、污濁邋遢,就是一張皮包著,皮揭開了,裡頭裝了什麼東西?你愚癡還以為是淨。我們念佛人不必修這種觀,那要如何斷欲呢?最簡潔有力的對治法,就是多多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普門品》上明明白白告訴我們:‘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不但斷淫,還可斷嗔斷癡。三毒斷了,就好像一顆炸彈,火藥清除了就不會爆炸;心裡沒三毒,絕對不會再造殺盜淫了。

  古德亦警策我們:‘須臾離念佛之心,剎那即三途業因’,心中一沒有佛菩薩聖號,一想到貪欲,就是生死之根。當然,凡夫斷淫要先戒身而後戒心,這是有次第的。業障重的人要深思地獄苦,誓發菩提心。《地藏經》上說:地獄有炙火鐵床,一人睡亦滿,多人睡亦滿;也有赤燒銅柱,那是怎麼回事?男女貪戀如膠似漆睡在床上,將來去地獄就睡火鐵床;歡喜擁抱的,就到地獄抱赤火銅柱。夫婦以外的男女情欲絕對貪不得,一貪愛就造了三途的業因;摩擦產生熱度,就感三途業報,因緣就是如此。淫是生死的根本,凡夫於此罪障極重,最要注意!萬不可沾染!

  阿難曾問佛,如何對治淫欲?佛告阿難:‘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能這樣觀想就不會起邪念。一起邪念了,馬上想父母兄弟姊妹在前,怎敢做下流事?

  佛陀大慈大悲叫我們離欲,是要我們不受生死輪回之苦啊!愚癡的人還以為欲是樂的;這就好像被大火燙到,拿清涼藥擦一擦,覺得還蠻清涼的。男女之情像火在燒,得到了欲水以為是樂,但欲境過了是不是就沒事了?不是的。欲是鹹水,愈喝愈渴,鹹水怎麼能夠止渴?末法時代的眾生要想離欲,就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這聖號像清潔劑,男女的愛欲像油垢;念聖號除去油垢,心才得清淨。身心清淨才真是快樂呢!

  居家之士應當知:夫婦之道為宗祠,但亦應有禮節,不可縱欲,更不可輕狂。已有了兒女,最宜分房各睡以保身體健康,亦寶貴法身慧命。若有外染來犯,可讀下面古詩:

  美色人多愛,蒼天不可欺。

  我不淫人婦,誰敢染我妻?

  敬勸一切男女各站本位,各守禮節,萬勿由一念糊塗,致招終身大苦。

——《五戒是良師》頁42-46

  淨空法師(當代淨宗高僧)

  ★世間情執一定要放下,貪愛五欲六塵、名聞利養,決定障礙往生。經上說,有機會聽到淨土法門和《無量壽經》,這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修過無量劫的善根福德,有這樣深厚的善根,為什麼還不能成就?就是因為‘情執’沒放下。

——三寶弟子輯《淨空法師法語》續編頁71

  ★一切罪惡中之最重者無過於殺生,在修道方面,最大的障礙無過於淫欲。佛在戒經中無論在家戒或出家戒,第一條均為不殺生。殺生之害,召來冤冤相報,一世比一世嚴重。知此事實,即便是微細昆蟲,如蚊子螞蟻也不能殺害,它們一樣是條生命,貪生怕死。

  為欲超越世間,了生脫死,應以淫戒為第一,淫欲不斷,想生到色界無色界也辦不到。禅定功深者,煩惱未斷,可用定功伏住,不起現行,往生到色界無色界天。如想修行證果,就非斷淫不可,絕無淫怒癡未斷而能證斯陀含果或阿羅漢果者。由此可見超越三界之難。淨土法門講帶業往生,不須斷煩惱,只要伏住,就能生到色界天,有此能力即可往生淨土。如真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必須把淫怒癡伏住,伏不住,念佛再多再好也枉然。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頁449-450

  ★因緣果報,合情合理。因無法斷,如何能控制果報?幸好有‘緣’。如何將‘緣’切斷?我們在一生中無論任何逆境、逆緣現前,自己皆能警覺,不發脾氣,不動嗔恚,地獄的果報就不會現前。在生活中無論順逆境,對人、對事、對物,決定不起悭貪的念頭,餓鬼道的緣斷除,就不墮餓鬼道。對一切事理,能明辨是非、邪正、善惡,這種人就不愚癡,畜生道的緣就斷了。只要能斷貪嗔癡,就是將三惡道的緣斷除了,此人決定不墮三惡道。佛法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此說明六道凡夫投胎時,都是因為‘愛欲’。愛欲要是斷除,不但三惡道的緣斷,六道的緣都斷了。這是我們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放下的。

  學佛,無論修學任何法門,念佛也不例外,念得再好,《無量壽經》念得再多,若不能斷貪嗔癡,就如古人所說‘喊破喉嚨也枉然’。慈雲灌頂法師在《大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末後,列舉念佛人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種就是墮地獄。我初學佛時,見到這篇文字,起了疑惑,‘念佛即使再不好,也不至於墮阿鼻地獄嘛!為什麼念佛人會墮阿鼻地獄呢?’我請教李老師,老師很慈悲的告訴我,‘這是個大問題,我不跟你一個人說,講經時我再向大眾說’。

  我們念佛不要以為將來一定可以往生,往生不是那麼簡單。如果煩惱習氣伏不住,念這一句佛號不得力。所謂‘不得力’就是伏不住煩惱習氣,境界現前,貪嗔癡慢還會現行,還會發作,這就沒有用處,不能往生。該墮地獄,還是墮地獄。所以,灌頂法師這一百種念佛的果報,從念佛墮阿鼻地獄,至念佛成佛。我們用什麼樣的心,用什麼樣的行持,才能得什麼樣的果報,其中因緣也很復雜。

——《無住生心集》頁68

  ★如果真心想超出三界了生死,這一條淫戒應列為第一,若不想出三界,以不殺生最重要,因慈心不殺可得健康長壽的果報。想修行證果,超凡入聖,第一個大障礙就是淫欲。交光大師說:‘淫殺盜妄,罪之最重,非但不動身口,亦不生一念思想之心,方為不犯。’這是大乘戒與小乘戒不同之處,小乘戒論事不論心,大乘戒動念頭就算犯,所以大乘戒重在攝根。交光大師又說:‘諸經戒殺居首,謂設化以慈悲為先,此經淫戒居首,為真修以離欲為本。’要想真正在這一生得到成就,必須以斷淫為根本。這一條如果作不到,所希求的目標就難達到。我們自無始以來,均在生死輪回,就是被這一條害苦了。佛家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必須要覺悟。關於戒淫一事,世間人不願意聽,也不愛聽。倘若他還沒有出離之心,對於這種事還有貪念,縱使他一天念十萬聲佛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念佛人多,往生人少,問題就在這裡。

  十方一切諸佛世界都有六道,因眾生有愛欲之心。愛愈重墮落愈深。‘純情無想’墮地獄,‘九分情一分想’墮餓鬼,‘八分情二分想’墮畜生,‘六分情四分想’在阿修羅道,‘情想各半’在人道,‘四分情六分想’在天道,‘一分情九分想’在菩薩道。《楞嚴經》第八卷中間關於情想之分,說的很詳細,各位可以參考。六道眾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斷了淫欲即不會在六道投生。經中說四果羅漢斷了淫心,永遠脫離三界,他如果再來世間乃是為了度生,乘願再來,我們是被業力牽著而來。

  佛說‘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塵勞有污染勞累之義,指此娑婆世界眾生勞碌奔波而言。修念佛三昧的目的是想超越三界,而淫心若是不除掉,就得不到清淨心。淫心是一切污染之根源,此是真正的關鍵。有人讀到此段經文怕了,原來恩愛的夫妻,難捨難離。我就告訴她,你的愛是假的,能愛幾年。死了各自分飛,愛誰去呢?若夫婦二人同修念佛法門,都能了解事實真相,將來同生淨土,豈不更好?若夫婦二人,一個信佛,一個不信。信佛更應放下一切,專心念佛求生,將來到了西方,得到三明六通,天眼洞視,天耳徹聽,就知道你的配偶落在何道,然後倒駕慈航,再回娑婆,搭救他以及其他親人眷屬,這才真正愛他們……

  佛對阿難說:‘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修三昧必先斷淫,念佛一心不亂就是三昧,若還有淫欲的念頭就是障礙。不要說出世間,修世間禅定也必須斷淫,有淫心即不能到初禅,修的再好也只能生到六欲天的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王稱為魔王,但是他的淫心非常淡泊而並沒有斷,所以到不了初禅。修禅不容易,財、色、名、食、睡五欲,只要有一條即沒有辦法出三界。四禅八定都是伏煩惱而不是斷煩惱。我們與參禅的人用同樣的工夫,我們可以帶業往生,對於淫心煩惱也伏斷而非滅斷。所以一切諸佛如來都贊歎念佛法門是有道理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教導眾生修行的方法全是一個講法,絕沒有一尊佛說,不斷淫欲還能成就三摩地,還可以成就無上道,沒有這個道理。

  十方世界六道眾生之所以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其根本原因即是淫根不斷。其余如殺、盜、大妄語都不能出三界,但是比較之下,習氣最重、害人最深的莫過於──淫欲,要特別注意。此段經文佛先用比喻說,如煮飯用米做,蒸砂不可能做成飯。如想超越三界證大菩提,有淫心絕修不成。修得再好,上品修成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不但不能超越三界,也不能超越欲界,最高生到欲界第六天作魔王。

  真想念佛求生淨土的同修要時時警惕自己,五欲六塵依然貪戀,習氣不斷,想於一生中證佛菩薩的果位,乃是不可能之事。佛說縱然得妙悟,皆是淫根……

——《楞嚴經清淨明誨章親聞記》頁9-15

  阿迦曼尊者(南傳佛教高僧)

  ★淫欲並不存在於任何一本書上,也不從任何一家學校產生,從來也沒有一個教師教導過它!淫欲存在於戀愛中的男女心中,發情的動物心中也是一樣。淫欲的力量使人和動物不知羞恥,不論年齡、膚色、種族或國籍。不設法去檢查或約束它,社會便很快的墮落,因為心靈將被它暴虐的感染力所泛濫。世間無數的痛苦都是因為不當的激蕩和神化這個煩惱所引起的。泛濫著淫欲(修飾為‘愛’)的心,給它自己和別人產生的痛苦,比河水泛濫兩岸所產生的公害更為廣泛。什麼比較重要?內在的洪水經年淹沒著心田,都無旱季。淫欲就是男女之愛的因緣。

  透過淫欲的驅使,引導男女互愛互悅,但是淫欲的狡詐是微妙的,作用於一方面,產生愛情;作用於另一方面,生出憤怒、憎恨和其他破壞性的思想和情緒。一陣子,它使一對男女厮守於似乎不朽的愛情之中;另一陣子,又把他們拉開了,讓彼此對立著,直到他們都不願再看到對方為止。

——《尊者阿迦曼傳》頁69-70

  阿姜查尊者(南傳佛教高僧)

  ★佛陀談及欲望,和能夠滿足欲望的六事:色、聲、香、味、觸、法。對快樂與痛苦的欲求,對善與惡等等的欲求,乃至對每一件事的欲求。

  談到色,再沒有任何像女人一樣令人想看的形體了。不是嗎?一位真的很引人的女人不會令你想去看嗎?一個深具吸引力的形象走近了,‘哇塞!’你忍不住的凝望她!音聲呢?沒有什麼聲音能像女人的音聲那樣,能緊緊扣住你,穿透你的心。香也一樣,女人的香氣是最誘惑人的,再沒有別的氣味能跟它相比了。說到味,即便是最可口的食物,也不能跟女人相比,觸也相同,當你擁撫女人時,你被縛住,心被迷醉,激情讓你神魂顛倒,不能自已。

  印度有一位來自泰西拉一的魔咒大師,他把咒術全部都教給弟子,當徒弟學會了咒術准備另求發展時,教師在他離去前給了他最後的教誨:‘我已將我所知道的一切咒術都教給你了。對於那擁有尖銳的牙、叉角或頭角,甚至大獠牙的動物你不必害怕,你會得到保護,然而,唯獨有一件事是我不能保證你能得到保護的,那就是女人的魅力!對此,我無能為力,沒有任何咒術可以讓她遠離你,你必須好自為之。’

  念頭從心升起,而由欲望衍生而來;欲求有價值的財產,欲求富裕,以及無止息的種種追求,這些貪欲還不算深重和強烈,還不致令你暈頭和失去控制。然而當性的欲望生起時,你卻會失去自我的控制,再也平衡不了,你甚至連那養你長大的父母也不認了。

——《我們真正的歸宿》頁27-29
 

上一篇:(戒邪淫書)《生死關全集》:祖師開示篇(下)
下一篇:(戒邪淫書)《生死關全集》:祖師開示篇(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