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念佛四十八法~清妙空大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念佛四十八法 清妙空大師 觀既未易成就,戒亦未易全持,眾福非旦夕可期,妙悟非鈍根可得, 大願堅固更罕有, 若不再從老實持名上出一頭地,必致長沈苦海,永受輪回, 千佛慈悲,亦難救度。 老實持名者,既不求名利,又不逞才能,不於阿彌陀佛四字外添一毫妄想也。
既以此心念佛, 凡一切雜善雜惡之事,皆不必念。 即日用應緣萬不得已之務,應畢即捨,勿令纏綿,障我心念。
既以此口念佛, 凡一切殺、盜、YIN、妄之事,不可在口頭播弄。 若一涉及,當思念佛人不當如是,猛念佛數聲,以提醒而滌蕩之。
既以此身念佛, 行住坐臥,務常端正,身若端正,心即清淨。 念佛一聲,手過一珠,單念四字,勿雜六字,以四字易成片也。 或於阿字上過珠,或於陀字上過珠,劃定規模,不得錯亂, 此借珠束心之一法也。
若神志昏沈,或妄想紛起時,振作精神,高聲念佛數百聲,自換一番境界。 且耳根最靈,外緣易入,聲感心動,雜念熾然。 惟高聲念佛,能護耳根而啟心靈,心聽自聲,聲聲快足, 一切閒是閒非自然罷遣也。
若精神散失,或勞極逼迫時,不必高聲, 但收斂神明,低聲細念,候氣息完固,精神勃興,便可高聲念佛。 若心氣不適,或人地有礙,但動口唇,用金剛持法,不拘多少, 總要字字從心裡過,心憶而後動於舌,舌動而後返於心, 舌既有聲,耳還自聽,是為心念心聽也。 心念心聽,則目不妄視,鼻不妄嗅,身不妄動, 一個主人翁,被阿彌陀佛四字請出來也。
或金剛持,仍嫌著跡,古有至巧方便,無用動口出聲,但使系心一緣, 微以舌根敲擊前齒,心念隨應,音聲歷然,聲不越竅,聞性內融,心印舌機, 機抽念根,從聞入流,反聞自性,是三融會,念念圓通,久久遂成唯心識觀。
或昏沈多,則經行以持之,雜亂多,則端坐以持之,或跪或立,乃至暫臥, 亦廣作方便,隨分持名而自救之。要於四字洪名,不肯一念忘卻, 乃降伏心魔之要術。
不問淨處穢處、閒處忙處、高興處、失意處,不管他念得念不得, 但誓此念佛心,至死也不斷此念頭。
何以故? 念佛的念頭一斷,一切善惡無記種種雜念又生也。 雖大小便時,女人生產時,只管念,越苦越念,越痛越念, 朝也念,暮也念,無事也念,有事也念,淨處也念,穢處也念, 無有一念非佛者,即使日用應酬有時間斷,斷其言句,不斷其真命脈也。 功夫至此,成片易矣。
早晚二時,劃定常課,從今至死,不增不減,其余十二時中, 能念一句念一句,能十句則十句,但使百忙中得一刻之暇, 便可放下身心,朗然持誦,務須綿密接續,振作收斂,方能不負光陰。 若使悠忽念去,不能濟事,虛延歲月,辜負四恩,一朝無常到,將何抵對耶?
對像時,即以此像為真佛,面對心念,誠敬可知,誠敬之至,必邀靈感。 無佛像時,端坐宜向西方,
起心動念時,當念阿彌陀佛光明住我頂上,字字句句自不落空,黑業亦能消滅。
凡一切喜慶樂境當前,當知此樂虛幻不常,乘此好時回光念佛 ,則仗佛光明,於順境去多少惡念,吉祥連綿,如意修行,直至命終,往生極樂,豈不快哉。
凡一切逆境當前,俱是威緣照面,不可再起惡念,只須順受,可避則避之, 可消則消之,但隨因緣,勿忘念佛,佛光所加,境緣即轉。
凡今生前世惡果成就,苦報必來,故一分苦,即一分惡也。 不可诿於命運之不齊,但當愧其修行之不早, 每一想及,身毛皆豎,五內若裂,悲傷感奮,痛不欲生, 如此,則字字從肝髓中流出,方是念佛真境。
凡見苦惱者,先安其身,然後開導其心,勸之念佛,所謂救一時之苦, 布施為急,救歷劫之苦,念佛為要。或見人物有難,力不能救, 當急為彼念佛,安其魂識。或清夜朗誦,以施鬼神。
凡大兵大疫之年,五更持誦佛名,能消冤厲。當思我此一聲阿彌陀佛, 上窮有頂,下極風輪,塵剎眾生,一時受益,其布施不可思議也。
念佛之聲,既已純熟,於六塵中,惟一聲塵,六根之用,全寄於耳, 身亦不覺其旋繞也,舌亦不覺其鼓動也,意亦不覺其分別也, 鼻亦不覺其呼吸也,眼亦不覺其開閉也,觀音勢至兩圓通,即是一也, 根即塵也,塵即根也,根塵即識也,十八界融成一界也。 初或未調,久當自入。
凡念佛時,取淨地四五尺,右繞一匝,然後徐徐出聲,漸漸聲高, 如是念到三匝之後,覺自己心聲透靈,旋繞太空,圓理十方,遍周法界, 是安住身心世界於念佛聲中也,是以此身心安住於念佛聲中而念佛也。 此是勝境,能滅心垢,宜勤習之。
聲者心聲也,光亦心光也。心聲旋繞之處,即心光煥發之處, 安住於心聲中而念佛,即安住於光明中而念佛也。此亦勝境,能滅心垢, 宜勤習之。 心聲旋繞,心光煥發,心體自然披露矣。 此一真心,如大圓鏡,洞達無遮,十方三世,我佛眾生,濁世苦輪, 淨邦蓮萼,皆鏡中影也。 聲中即是光中,光中即是鏡中。此是最勝境,能永滅心垢,宜加意勤習之。
不雜即止,止者定之機,止雜念而正念現矣。 雜念有三:一善念,一惡念,一無記念,三者除盡,方為不雜。 心要寂寂,寂寂則善惡念不生。心要惺惺,惺惺則無記念不生。 佛外無念,故常寂寂,念中有佛,故常惺惺。 不住即觀,觀者慧之機,
前一句過去矣,後一句未來也,現在一句亦不住, 了了分明而不可得,不可得而了了分明。 若於念佛時,不昏不散,止觀定慧,念念圓成。 持佛戒以治身,持佛名以治心,持之久而心純,持之久而心空,
念性戒性,非有二也。板板持戒,不得出頭,板板念佛, 則臨命終時,打破鬼門關,跳出三界矣。 若奉戒已有工夫,即以此回向西方,必生中品, 若未能兼顧者,且勤念佛,如救頭燃。
須知人既念佛,即當心佛慈心,行佛悲行,發廣大願,濟度眾生, 一切眾垢冤纏,普為忏悔,一切巨細功德,回向西方, 如此乃為念佛之正因也。 一事才畢,一語才罷,尚未打點念佛,而四字佛名滾滾出來, 此三昧易成之象也。
持名不懈,快足又快足,於念佛時,明明持此四字,念頭不轉, 而四字忽然一停,亦非有即四字之念,亦非有離四字之念, 亦非有四字以外之念,此謂暫得勝境,非真心空也。
然勤勤念佛,此境屢現,則漸漸心空,若因一念心空,遂逐昏沈,是謂無慧。 當知心愈空則念愈靈,心愈空則念愈淨, 以佛心中之我,念我心中之佛,空與不空,更在何處。 譬如日與月,周流照天下,此如何妙覺圓明哉。
凡難中發心念佛者,必有奇應,雖遍地干戈,一鄉疫疠,而求佛呵護者, 一即一安,百即百安,非佛之有私也,亦平等光中無心而應也。 何以故? 動念發聲,覺阿彌陀佛光明住我頂上,自然念念具足,念念堅固,念念長久, 佛光所加,吉神擁護,自能離難,勿轉念也。
臨命終時,能高念便高念,能低念便低念,或高低皆不能, 亦宜將四字默記於心,不令忘失。
左右奉侍之人,宜將此四字頻頻提醒。 當知百劫千生所有亂走之路,全在此時一念斷得清楚。 何以故? 六道輪迥,皆一念為主,若一念專注在佛,則形雖敗壞,而神不散亂, 即隨一念而往生淨土矣。 嗚呼!但記取阿彌陀佛四字勿忘也。
[按]:口念耳聽,心念心聽,神念神聽, 為大師十二字念訣。願從口念耳聽入手,能了了分明,不散不昏,便是不亂境界。 漸至心念心聽,即已六根都攝。若至神念神聽,豈非寂之至照之至耶。 單念四字,易成片也。惟穢處及大小便時,只宜默念或心念,出聲不恭敬。 女人生產時,宜出聲朗念,因默念心力小,故感應亦小,或致閉氣受病也。 全文詳閱: http://www.amitofo3.net/ji/books/m03.html
|
|
|
|
|
|
上一篇:修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行法
下一篇:持名念佛四十八法~清妙空大師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