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如何安心斷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須菩提尊者,在金剛般若會中,看到釋迦牟尼佛的生活、工作、處世、待人、接物,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也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此,他向佛請教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善女人”是指同學們。這一點非常難得——同學們發心了;但是做得沒有佛如此的圓滿自在。原因在哪裡?
須菩提極其善巧方便,代大家問了兩句話,就是症結所在,一是“應雲何住”,一是“雲何降伏其心”。第一、心不曉得安在哪裡?第二、妄念、妄想太多,如何斷除?“降伏其心”就是斷煩惱。由此可知,心不知道安住在哪裡,是妄想;念頭太多,是煩惱。是非人我、貪嗔癡慢,就是《華嚴經》講的‘妄想、執著’。“應雲何住”是教人解決妄想;“雲何降伏其心”是如何突破執著。這兩個問題要是得到解決,就超越十法界,可見問義無限深廣,問的技巧也實在高明。
兩個問題其實是一體的兩面,佛具體答覆他,菩薩要怎樣降伏其心。佛教菩薩,就是教我們。“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若能生此心,就是佛心,也就是真心。我們要有諸佛菩薩一樣的心懷,佛教我們用清淨心、平等心、大慈悲心,看待“一切眾生之類”。經雲:‘佛不度無緣之人。’肯接受教導就有緣,不肯接受就無緣。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菩薩真誠慈悲,不會捨棄一個人;問題是我們肯不肯依教奉行?我們幫助眾生,不是幫他一個階段,而是幫他達到究竟圓滿,也就是“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換句話說,須一直幫助眾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這一句就是教我們“而生其心”。
‘生心’須‘無住’才行,所以佛接著又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佛菩薩的心多麼清淨!釋迦牟尼佛穿衣穿得整整齊齊、干干淨淨,沒有著相;托缽,天天吃飯,也不著相。言行舉止都為一切眾生做好樣子,心裡干干淨淨,一塵不染,決定沒有絲毫分別執著。佛菩薩幫助一切眾生,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對人有恩惠,所以才稱為‘無緣大慈’。‘無緣’即是無條件。這才看出諸佛菩薩偉大之處,因為他們的心量拓開了,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因為一切眾生與自己一體,所以真正覺悟的人必定慈悲,對於一切眾生的愛護、關懷是無條件的。但,眾生迷惑顛倒,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以為別人與自己不相干,我好就可以,何必管別人。
世尊特別提醒我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以此教導我們離四相,即是離世出世間一切法相。“我相”是執著自己,以為此身是我,以為能思惟想像的是我。其實那是‘四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把這些當作‘我’,是一切錯誤的根源。與我對立的,都稱為‘人’;九法界一切有情眾生,都包括在此范圍內。可見“人相”的范圍非常廣大,諸佛菩薩也用‘人’作代表。
佛告訴我們世出世間所有的現象,十法界依正莊嚴,世間人講的‘宇宙萬有’,是從哪裡來的?怎麼形成的?如何演變的?佛說是‘眾緣和合而生’,即是“眾生相”。既然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其中真正的涵義就是沒有自體,當體皆空,了不可得——相有,體空,了不可得。‘世法’是眾緣所生的,般若經上講的‘緣起性空’;‘佛法’也是緣起性空,真心本性裡沒有佛法。六祖講得好,‘本來無一物’,佛法也是一物,本來也沒有。可見“眾生相”涵義甚深!
“壽者相”是指現象存在時間的長短。《金剛經》末後偈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夢幻泡影”就是眾生相;“如露亦如電”就是壽者相,它存在的時間像露水、閃電一樣。露水比喻相續相,譬如人活在世間可達幾十年,即是“如露”;‘閃電’比喻真實相。佛在《仁王般若經》上所講的‘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即是“如電”。現象的確不存在,從“眾生相”與“壽者相”,就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才曉得‘當體皆空,了不可得’,所以結論是‘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道在日常生活間
下一篇:一行禅師:太陽我的心之8在工作中培養覺照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