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法師開示  
                                                                                           
                                                                                            
    | 
	  
	一行禅師:太陽我的心之12建設精神家園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  |                                                                                                     
    |  | 建設精神家園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有所歸屬,比如某個靜修中心或寺院,那兒的每一處自然景觀、鐘聲乃至建築,都是為了提醒我們回歸覺照而設計的。不時地去那兒呆幾天或幾個星期,有助於我們重新振作起來。甚至即使我們不能親自去那兒,我們只要想一想它,我們仍會情不自禁地微笑,並因此而變得平和、快樂。
 
 生活在那兒的人們應該散發出一種精神飽滿的祥和之氣,這是安住於覺照的結果。為了關懷我們,安慰和支持我們,幫助我們治愈創傷,他們必須永遠地呆在那兒。我們每個人必須找到一種精神家園,我們可以不時地去那兒靜修,如同我們年幼時,跑到母親懷裡尋找庇護一樣。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們幾個人在越南中部的德拉森林(the Dalat Forest)建立了一個清芬棕榈叢林(thd Fragrant Palm Hermitage,又叫做 Phuong Boi)。它曾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後來我們中有幾個人離開此地,到別的地方組建拉波出版社(La Boi Press)、青年社會服務學校、梵漢(Van Hanh ) 大學, 以及 Thuong Chieu 叢林,我們還能記起馮波(Phuong Boi) 叢林,並且按馮波( Phuong Boi) 叢林的方式把這些新的團體建設成一個一個的精神家園。因為社會的變化,你們當中的很多人不得不工作,並且非常渴望有一個類似這樣的精神康復的去處。後來戰爭使我們無法回到馮波(Phuong Boi) ,我們就來到 ThuongChieu 叢林,當 Thuong Chieu 叢林也無法進住的時候,我們就在法國著手籌建梅村(PlumVillage)。
 
 |  |                                                                                                     
    |  |  |  |                                                                                                     
    |  | 
	上一篇:一行禅師:太陽我的心之11一首詩和一株薄荷下一篇:一行禅師:太陽我的心之13歌唱,盡情地歌唱
 |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