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工作中的修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文:轉載)

有很多同修總是在告訴我說,自己一旦回到了工作崗位上,遇到一大堆的人我是非,自己的心就離佛越來越遠了,我想告訴各位,其實你的心不是離佛遠了而是離佛近了!因為你開始學會觀照自己的心了,這就是你覺醒的開始,盡管你現在做的還不盡人意,但不要氣餒,修行是循序漸進的,任何事情都是欲速則不達的,踏踏實實的一步一步來,時間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

工作是一個很好的修行環境,尤其是現代的企業管理裡面有很多管理理念都來自佛教的思想,舉例來說:現代企業都很強調團隊合作精神,那麼要想一個團隊是有戰斗力的、那麼這個團隊必須是高效率的,因為現代企業不是“以大吃小”而是“以快吃慢”,如何建設一個高效的團隊呢?我想佛教的幾個修行境界是必須的:無我的境界、安忍的境界、放下的境界、慈悲的境界、禅定的境界、般若的境界。

首先說明無我的境界,如果大家有機會參加過拓展訓練的話,那麼大家就會對於團隊和自我有一個深刻的理解,當一個團隊的成員都是為自己考慮的話,那你的項目成績一定會很糟糕,只有當大家抱成一團,心中都是在為團隊考慮的時候,你的項目成績才會優秀。在團隊中沒有“我”的概念,只有集體的概念。

其次是安忍的境界,團隊成員分工不同,性格各異,那麼隊員之間的溝通就很重要了,在溝通過程中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很多不良情緒將會迅速的傳染到整個團隊,因此在溝通的過程中,保持一份寬容、安忍的胸懷是很重要的,我們需要批評幫助但不需要互相指責。給團隊營造一個寬容的環境,整個團隊才會有高速運行的流暢保證。

第三是放下的境界,佛教的放下是一種智慧,放下暫時不需要的是為了揀出最精華的,如果什麼都拽在手裡不肯松,那做事就沒有針對性,效率也很低。凡事該拿起的時候要拿起,該放下的時候就要放下,輕裝上陣才會贏得最高的效率。

第四是慈悲的境界,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由此可見,慈悲是需要領導者體會隊員的快樂與痛苦,並以此作為自己的責任,而隊員也需要體會領導的艱辛。作為團隊的領導如果沒有慈悲的精神,那麼他就不能與隊員同甘共苦,換句話說,他就不是這個團隊的一份子,遠離團隊的人怎麼可能帶好團隊呢?如果隊員無法體會領導的艱辛,也是遠離團隊,他必然會成為團隊捨棄的對象。

第五是禅定的境界,團隊需要團結一心,不管你的團隊成員有多少人,大家都必須是一心朝著一個目標去奮斗,團隊成員之間需要充分的信任,那麼不管外界環境如何,內部總是凝成一股繩,這樣才能保證一個團結穩定的內部環境,只有這樣的環境保證,我們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才能有保證。

第六是般若的境界,其實這個境界講的是一種結果,如果前面五點都做得很好了,那這個團隊一定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般若在佛教中的含義很廣也沒有最確切的定義,因為般若已經超越了文字的表達范圍,狹義的講可以翻譯成智慧,但這個智慧是超越了一般的世間智慧。從團隊的建設來講,一個團隊要想利於不敗之地,那必須是超群的,是超越一般意義上的團隊,因此這種團隊也可以成為卓越的團隊,如果對照佛教上的名詞的話,也只有用般若來表達了。

從以上來看,我們的工作其實可以教會我們很多佛法,但是往往很多人總是會抱怨自己的工作環境不好,遇不到這樣的領導和隊友,自己有力使不出來,但是我們應該想想,為什麼要等別人來創造這個環境呢?自己為什麼不敢去做?我們在擔憂什麼?佛教我們要發大願,就是教會我們要負擔責任,如果自己連工作、家庭中的責任都負擔不起,怎麼可能擔負起度化眾生的責任呢?

佛陀告訴我們,境隨心轉,環境也是人來創造的,在改造外部環境之前請先改變自己的內部環境----心態,所以在工作中歷練自己,付出自己,幫助自己周圍的人,這本來就是一種實修,千萬不要把佛法放在書本上和口頭上,身體力行的去做才更實在。
 

上一篇:玄奘大師:為何敬僧
下一篇:罵人惡口者戒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