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談了生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990518早餐開示)
【了生死】 學佛真正的目的是「了生死」,「出三界」是附帶說的。「了」是明了,「生死」就是緣起因果的總說;換言之,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種種現象的認知。對於個人因果的轉變,乃至於一切眾生、十法界依正莊嚴的轉變,都清楚、明白,才稱作「了生死」。所以,了生死的意思很深廣,一般說「了生脫死」,那是別意,不是本意。如同一般說「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這是本意;說眾生是很多人,那是別意。所以,了生死是佛家教學的根本義。這些道理真正明白之後,人心就安了,所謂是「心安理得」,無論在順境、逆境,心都是平靜的,平靜就是清淨平等。清淨平等心起作用就是覺,即《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自然覺悟了,這是經上講的「朗然大覺」的境界。
【修福與修慧】 現代社會不安定,人心惶惶。面對災難的來臨,一般人都有恐慌,但學佛人不會恐慌,因為學佛人知道一生所作所為,就為了「修福與修慧」。釋迦牟尼佛一生福慧雙修,你一生也專做這兩件事,果報就無比殊勝。
災難來臨,我們不貪生,因為我們會得一個比現在更好的身,比現在生活更殊勝的環境,對此地絕對不貪戀。所以,心情永遠是平靜的,沒有絲毫恐懼,這才算是學佛有一點心得,有一點把握。在大小乘經論裡都看到,諸佛菩薩、聲聞、緣覺都是在一生當中,珍惜時光,珍惜精神,點點滴滴都在修福修慧。而世間人起心動念都在造業,這是聖凡不同之處。
福慧從哪裡修?念念為眾生,事事為眾生,就是修福;為一切眾生而不著眾生相,就是修慧;修福與修慧是一不是二。所以,修福沒有分別、執著就是慧,修慧就在修福當中。修積一切善事,積功累德,只要著相,就是福報;不著相,就是以清淨心、平等心、真誠心去修,這是福慧雙修。並不是說,修慧之人就不修福;不修福,慧也落空了,經上比喻「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菩薩修的是中道,中道就是福慧雙修。福慧是兩邊,中道是兩邊兼而有之,不偏在一邊。我們要懂得此話的真實義,盡一切力量認真努力去修福,為社會、為眾生造福。
生活當中是福慧雙修,工作裡也是福慧雙修,處事待人接物,無一不是福慧雙修。譬如澆竹子,也是福慧雙修。竹子是眾生,我們愛護它,天天灌溉它,幫助它成長,這是修福。天天灌溉,而不著工作的念頭,慧就在其中。所以,掃地、抹桌子都是福慧雙修。你懂得了,你會工作得非常快樂,因為這不是在做苦工,而是在修福慧。
修福慧就是行菩薩道,掃地是行菩薩道,抹桌子也是行菩薩道,穿衣吃飯無一不是菩薩道,菩薩道沒有離開我們的生活。所以,聖凡只在一念之差,凡夫認為這是苦力的工作、是下人的工作,有高下就是凡夫。凡夫有妄想分別執著、有高下,而佛菩薩沒有這些念頭。
【清淨平等覺】 佛法是平等法,「平等真法界」,平等就是一真法界;不平等就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本來沒有六道、十法界,是自己把平等法界、一真法界變成了不平等的法界,所以不平等是虛妄的。不平等的法界就有苦惱,這就是起惑;起惑就是迷惑,不了解法界是平等的,不了解一切眾生是平等的,在一切諸法裡分高下。迷惑所造作的,稱為染業。染是比喻,染污了清淨、平等。
《無量壽經》修學的綱領,就是經題「清淨平等覺」。在一切人事物之中,就是修清淨、平等。於一切法不執著就清淨,執著就有煩惱;不分別就平等。在諸佛菩薩眼裡,一切都是平等的,佛是佛,菩薩也是佛,眾生也是佛,妖魔鬼怪、地獄眾生都是佛。所以,經上講,當你看到大地一切眾生皆成佛道,你就成佛了,就是這個道理。眾生相沒有轉變,天人是天人的相,地獄是地獄的相,餓鬼是餓鬼的相,畜生是畜生的相,相沒有改變,都圓成佛道。正所謂諸佛如來應化在十法界,雖然應化的形相不相同,確實是諸佛如來。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了生死」就是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生死二字包括一切事實真相。佛法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就是「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明了了,你的修學會有大成就;不明了,無論如此修學,再精進、勤苦,都得不到結果。知道萬法皆空,就不會分別、執著;知道因果不空,就不會迷惑,貪瞋癡的煩惱就能斷除,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就沒有貪心。
對於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還會起心動念,還會起貪瞋癡慢,自己立刻要覺悟,那是造輪回業、造三途業。輪回與三途本來都沒有,你造這個業就會現這個境界,這就是經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本來都沒有,是心想變現出來的,所以是因果不空。
萬法皆空,何以「因果不空」?因果這一法實在講也是空寂的,不空是說它的「轉變不空」、「相續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變成因,因果永遠在循環。所以,宇宙人生的現象,就是因果永遠在循環、在相續。因此,佛才以大慈悲心教化眾生,為眾生說明此理,讓一切眾生覺悟,在境界當中得大自在。只要不分別、不執著,就得大自在。有執著,就有六道輪回;六道真的是苦不堪言,是自作自受。有分別,就是造業,就有十法界。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就不造業了,那個境界就稱作「一真法界」,極樂世界就現前了。所以,別人住六道、住十法界,你是住一真法界。而一真法界與六道、十法界是在同一處,並非離開此地,另外有一個十法界、極樂世界。
「境隨心轉」,境界是自心變現的,佛確實為我們講解得很清楚,但我們的念頭始終轉不過來,原因是舊習氣太深,所謂是成見太深。久遠劫來,生生世世,這個成見養成了習慣,已經根深柢固。所以,佛為我們講解事實真相,我們聽了會點頭,但老毛病、老習氣依舊存在;換言之,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還是搞輪回,還是搞十法界。如何才能入佛法?入佛法就是入佛境界,沒有別的,只有認真努力的學習。所以,釋迦牟尼佛幫助一切眾生了生死,幫助一切眾生了解事實真相,方法就是教學。
【多元文化的教學】 我們訪問過澳洲的新英格蘭大學,並與校長談了很多。澳洲政府很重視多元文化,這是好事情。而佛法就是講的多元文化,特別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多元文化的課題,其方法都在《華嚴經》中。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人與天地萬物之間,如何相處融洽、和睦合作,這是多元文化的中心,也是《華嚴》教學的中心。解決這些問題,不是靠政治、軍事、經濟或科技,而是靠教育。
我特別提出「宗教教育」,這是針對現前階段而說的。校長對我的看法非常贊同,所以我對他提出一個請求,希望在學校裡能辦一個多元文化學系,培養多元文化教學的人才,他說他會很認真的考慮。我們真正希望將來有機會,能辦一所多元文化大學,若沒有能力辦大學就辦學院,或者成立一個學系,能幫助解決宗教與種族間的誤會、隔閡。希望這些誤會化解之後,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宗教,能真誠和睦的合作。
「同不礙異,異不礙同,同異不二」,這是《華嚴經》的教義。決不是用大吃小,我同化你。《華嚴經》上沒有同化,而是個個都第一,個個都有其真善美慧的特色,可以共存共榮。所以,在現代講《華嚴經》,學習《華嚴經》,最切實際,這也是開講《華嚴經》的目的所在。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往生是真正的「永生」
下一篇:淨空法師:如何入佛境界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