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發菩提心的十大因緣 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好,請看下面:【雲何念眾生恩。謂我與眾生,從曠劫來,世世生生,互為父母,彼此有恩。今雖隔世昏迷,互不相識,以理推之,豈無報效。今之披毛戴角,安知非昔為其子乎。今之蠕動蜎飛,安知不曾為我父乎。每見幼離父母,長而容貌都忘。何況宿世親緣,今則張王難記。彼其號呼於地獄之下,宛轉於餓鬼之中,苦痛誰知,饑虛安訴。我雖不見不聞,彼必求拯求濟。非經不能陳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彼邪見人,何足以知此。是故菩薩觀於蝼蟻,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常思利益,念報其恩。是為發菩提心第五因緣也。】
  好,這是第五,念眾生恩發菩提心。那麼前面四種講的報恩,報佛恩、報父母恩、報師長恩、報施主恩,一般稍有一點理性和反省能力的人,他都會去做。但唯有講報眾生恩,這是佛法當中非常特別的地方。那麼眾生這個范圍很廣。我們一般講眾緣和合而生的,叫眾生。眾生的含義有幾個,比如我們這個身體、生命體是由精神現象——受想行識,精神現象和我們的色法——地水火風,構成的這個生命體,就叫眾生,又叫眾緣和合為生。還有就是到眾多的地方去投生,不僅在娑婆世界,也在他方世界投生,叫眾生。還有數數受生,輪轉不休,也叫眾生。總之,眾生一般是指凡夫眾生。但有時候對聖人,聲聞、緣覺、菩薩也稱為眾生,又叫九法界眾生。有時候經典當中甚至把佛也稱為眾生,叫最上眾生。但一般我們是對九法界稱為眾生。那麼這些眾生種類、差別非常眾多,一般來說,我們很難了解到這些眾生跟我有什麼關系。眾生還會對我有恩嗎?互不相識啊?尤其是畜牲道、地獄道、餓鬼道的眾生,他跟我們能有什麼關系呀?所以我們很難生起報眾生恩的這種意識。這麼業障深重的眾生,連父母恩、師長恩、佛恩都那麼麻木,他怎麼會想到報眾生恩。那麼報眾生恩的原因在什麼地方,理論依據在什麼地方?這就是佛用五眼圓明、現量親見的一種生滅現象在告訴我們,我們跟眾生是什麼關系。你看,“雲何念眾生恩。謂我與眾生,從曠劫來,世世生生,互為父母,彼此有恩。今雖隔世昏迷,互不相識。以理推之,豈無報效。”佛教有這麼一個理念,這不是凡夫做學問做得出來的,也不是在第六意識裡面能想出來的,這是佛眼親見。我和一切眾生,無量劫以來,在無量生命輪轉的過程當中,在生生世世的流轉當中,我們曾經有種關系,這種關系就是互相都曾為父母子女的關系。一般我們只能夠認知今生的父母和子女的關系,但是對前生,前十生,前百生,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的這種關系,我們不了解,因為我們沒有宿命通。佛有宿命通,有天眼通,有漏盡明,他能夠知道,我們這些眾生跟一切眾生原來生生世世曾經互相做過父母子女。當互為父母子女關系的時候,彼此都有恩德。今生做父母,你對子女有恩,子女下一輩子要報答,可能下輩子又做了這個父母的父母,互相來報。所以佛在《梵網經菩薩戒本》也說,要觀察這個:“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那不僅是人道的男女是我們的父母,就是畜牲道的男女也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子女。是這種密切的關系。這樁事情是佛眼親見了的才說得出來的。現在我們在輪回的過程當中,有隔陰之迷,羅漢都有隔陰之迷,菩薩都有隔胎之昏,所以我們隔了一個生命,隔了一世,我們就昏迷了。又沒有宿命通,在這種昏迷、暗昧之中,不相識了。前生的父母,改頭換面就不認識了。改頭換面到人道裡面都不認識了,如果到畜牲道裡面就更不認識了。但雖然不認識,我們曾經跟這些眾生是有著這樣的一個互為父母子女的關系的。從理上來推測,一定有跟一切眾生曾經建立過父母子女這樣的關系的事。既然有這個事情,那麼今生我們作為人道,明白了這樁事情,怎麼能不生起報恩之心呢?你看,這就是報眾生恩的一個重要的理論依據。這樣我們跟一切眾生同體的這種密切關系,這種仁愛關系、同體關系,馬上就會升華出來。然後我們就會用一種慈悲的態度,像對父母那樣的慈悲心、孝順心來對待一切眾生。所以觀照“今之披毛戴角,安知非昔為其子乎。今之蠕動蜎飛,安知不曾為我父乎。”你看,在所有的六道裡面,先就從畜牲道開始來推測。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些披毛戴角的豬羊狗雞,這些畜牲,我們認為是要靠我們畜養,甚至有時候畜養它就是為了換錢,為了桌上一道菜,但是你知不知道,這些披毛戴角的動物,可能就是上一輩子自己的子女呀。
  這方面的記載都是很多的。你看那個《冥報記》,是唐代一個人寫的。他寫這本書是親自采訪出來的,真人真事,他才把它記錄下來。這個人叫唐臨。他說他有個同事,叫韋慶植,也是一個做官的,在一個王府裡面做官,他有個女兒去世了。這個韋慶植有一天准備宴請朋友,宴請朋友就要殺雞宰羊。就在頭天晚上,這個韋夫人,就是他的妻子,做了個夢。夢見她已經去世的女兒,哭泣著過來,說“請母親救我。”她說我現在變成了一頭羊了,為什麼變成羊?是由於她偷了父母的一些裝飾品,尤其偷了一個玉钗,玉做的那種夾頭發的玉钗。她在七歲的時候去世,就變成了一只青色的羊,然後她頭上是白色的頭,那頭上有兩個點,看過去形狀就好象是一個玉钗形。她的母親這夢做的非常明晰,第二天早上她一早就到廚房,一看,果然廚房裡面就有一只白頭青羊,正准備挨宰呢。她一看,唉呀,就跟夢中看到的那個一樣。所以就抱著那個羊哭泣,是自己的女兒啊。趕緊就交待那個廚房的廚師,說這只羊你不能宰殺。她的丈夫正好出去了,她就說等我丈夫回來,我跟我丈夫說一下,就把這個怎麼妥善的放生,怎麼處理。這個韋慶植出去之後回來,馬上客人就要到,他一看那個羊還沒有宰,就對那個廚師發脾氣了,說你趕快要宰羊要做啊。我的客人都快到了。這個廚師就說:“唉呀,夫人交待不能殺呀。”這個韋慶植聽了夫人不讓殺,更發脾氣:“怎麼不讓殺呀?”因為他不知道夫人不讓殺的原因。他不知道。他只是想到我要好好的招待客人。所以他說你趕緊給我殺,不殺我要懲罰你。搞得這個廚師沒辦法,還是要聽老爺的。這時候羊看到即將要被宰,淚流滿面。正好那些客人進門,客人看到柱子上綁的是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那小女孩就對那些客人說:“叔叔,叔叔,我是這個韋大人的亡女,希望你救我一命。”這些客人一看,是一個小女孩,也跟廚師說,你不要殺這個。但那個廚師看到主人發怒了,他也不敢不殺,看到這個情況趕緊就殺了。殺了以後,等到客人入席了,就把這個羊肉端上來,客人沒有一個動筷子的,都面帶悲戚之容,不敢下筷子。這個韋慶植就很奇怪,今天我宴請大家,高高興興的,這麼一個美味佳肴怎麼不吃呢?這時候這些朋友就說:“我們不敢吃啊。我們剛剛看到的是一個小女孩啊!” 這時候他的夫人也把韋慶值拽到房間說:“我交待這個廚師不讓殺,你怎麼讓他殺了?”就把昨天晚上那個夢說出來了。這下韋慶值一聽是這個情況,傷心啊。他宰殺的是他過去的女兒啊!他就生了大病了,一病不起了。真的是“今之披毛戴角,安知非昔為其子乎。”我們今天看到的那些蠕動蜎飛之物,這蠕動的,就是沒有脊椎的、在地下爬行的、蠢動的動物;這蜎飛的,就是那些能夠飛的昆蟲。這些微賤的生命,說不准就是我們前生的父親啊。這裡面佛眼才看得清楚,我們都不知道。
  那麼下面就舉現實例子來說明這樁事情:“每見幼離父母,長而容貌都忘。何況宿世親緣,今則張王難記。”就在這現實的一生當中,如果小時候離開了父母,等自己長大成人,尤其年齡很大的時候,再回故鄉,可能父母子女之間都認不出來了,容貌都忘了。有一首唐詩叫:“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少小的時候離開故鄉,等到頭發斑白再回故鄉,故鄉的很多人都不認識了,還笑著說:“客人,你是從哪裡來?”誰知道他就是這個村子裡面的人。現實的例子中,從小到老都認不清楚,更何況宿世,曾經在過去世有過父母子女、六親眷屬這樣的緣份?這樣的緣份到了今生都改頭換面了。就是不改頭換面在今世有時候都認不出來,一改頭換面,又或者姓張,或者姓王,或者姓趙,或者姓李,姓都改了,面容也改了,年齡差距也大了,那就更記不清楚他跟我們是什麼關系了。雖然記不清楚,但他跟我們這樣的一個互為父母的親緣關系是存在的。這種親緣關系存在,他在今世跟我們就有什麼樣的關系呢?“彼其號呼於地獄之下,宛轉於餓鬼之中,苦痛誰知,饑虛安訴。”這個彼就是指去世的父母。他或者由於造的惡業,就墮到地獄去了。這個地獄裡面,有一個是叫喚地獄。叫喚地獄是什麼?就是那個獄卒抓住這個罪人,投到那個火鍋裡面,火鍋裡是沸騰的高溫的鐵水,就用這個熱湯來煮。煮了之後又把他用鋼叉提出來,提起來放在一個平板的鐵镬上,下面很多的火炭,在那裡煎熬。這時候,或者在鐵水裡面被煮的時候,或者在鐵板上煎熬的時候,那種痛苦啊,那是要到了痛的都發不出聲音的時候,號叫,號叫不出聲音就是泣,就在地獄之下。這都是我們隔世的父母啊。他在地獄裡面號呼的這種痛苦,我們誰知道?或者他又到了餓鬼道。在餓鬼道裡面,他得不到飲食,到處尋找,為惡業所感,即使有點飲食到他手上都成了火炭,水在他眼裡都是膿血。所以到處得不到飲食,被饑餓所迫。這種饑餓的痛苦,他向哪個親屬去哭訴呢?我們七月十五盂蘭盆會,就是因大目犍連,他是阿羅漢,他用天眼看到他母親在餓鬼道裡面遭受著苦難,在地獄裡面輾轉,所以他就去救。但連大目犍連一個人的力量都沒辦法救他母親出來。所以佛陀就讓他供養大眾僧,以大眾僧的力量救拔他母親出離苦難,才設盂蘭盆會的。所以我們知道了去世的父母原來在三惡道裡面,痛苦的呼喊,輾轉的訴求,需要我們去救度啊。“我雖不見不聞,彼必求拯求濟。非經不能陳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彼邪見人,何足以知此。”我們現在在人道,就算苦樂參半了,修了點善德才能得人身。但是這人身是凡夫,沒有天眼通,沒有天耳通,見不到地獄的父母在受苦,聽不到餓鬼道的父母在呼喊。雖然我們不見不聞,但是在那個三惡道裡面的過去生的父母一定會向他的子孫後代來求幫助。所以為什麼我們在誦經的時候,念佛的時候,會顯現一些很苦難的眾生在我們面前?實際上也就是多生多劫的父母需要我們幫助,需要我們給他念佛超度啊。那為什麼我們悲心起不來,就是由於我們不見不聞哪。為什麼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四十八大願裡面阿彌陀佛讓一切往生者都能夠得到天眼通、宿命通、天耳通,他就是要讓這些往生者得到天眼通,他才能知道自己過去生的父母在哪裡,讓他得到宿命通、天耳通,知道他過去生的父母在三惡道裡面需要他幫助的那種懇求。這時候他在西方極樂世界還能夠去享樂嗎?他一定是很悲心的要到這個三惡道裡面去度過去生的父母。現在我們沒有天眼通,雖然不知不見,但我們過去生的父母一定會對我們有這個呼求。那麼這個善惡因果,六道輪回,尤其三惡道的痛苦的報應,不是佛經是沒有辦法來陳述這樁事情的。不是五眼圓明的佛陀,他得一切種智,他能夠遍知法界一切,不能說出這樁事情。那麼有些不信因果的邪知邪見的人,他那些謬誤的觀點,更不能知道這樁生命的現象。這些邪見人一般有兩種邪見:一種是“斷見”,一種是“常見”。“斷見”就是斷滅見,認為沒有來生後世,人死燈滅,不相信有因果輪回。還有一種是“常見”,就是今生為人,生生世世也是為人;今生是畜牲,永遠都是畜牲。那麼這兩種邪知邪見,一旦被人接受了,他就對這個懲惡揚善,不會去做了,因為沒有理論依據。既然人死燈滅,他內心就會很放逸、放蕩,肆無忌憚,就不對自己的行為作約束,他就不會有畏懼感。所以不信因果的人,一般人對這種人都會覺得很可怕,他什麼事情都能干得出來。所以在這裡,省庵大師也非常的痛擊這樣的邪見人。他們怎麼會知道這樁事情?他不會知道我們過去生多少父母,還在三惡道裡面對我們有期待,期待著我們去救度他們。“是故菩薩觀於蝼蟻,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常思利益,念報其恩。是為發菩提心第五因緣也。”所以菩薩用智慧觀照這些蝼蟻,蝼就是蝼蛄,非常微細的那個蟲、昆蟲,是常常對稻子、麥子有損害的,我們一般講的害蟲。蟻就是螞蟻。這些蝼蛄和螞蟻,非常低賤的這些昆蟲,在菩薩眼裡這些都是過去生的父母,是不能去傷害他的。再觀察這些卑賤的身體,蝼蛄和螞蟻,雖然它是那麼微賤的身體,然而它一念的佛性,跟我們人道、天道,以及跟十方三世諸佛,是沒有兩樣的,是平等平等的啊。如果昆蟲的這個業受完之後,轉身為人道,能夠聞佛法,能修行佛法,它自然也成佛有份的。一切有佛性的生命,它最終都要成佛的。所以我們觀察這些螞蟻、蝼蛄,這些昆蟲,都是未來諸佛。它都是過去生的父母,未來的諸佛,我們對它報恩都來不及,恭敬都來不及,怎麼敢去傷害它呢?我們看自古以來的很多高僧大德都能有這種觀照,他在路上走路看到螞蟻的時候,他都會繞道走。我們說看到螞蟻,不踏殺螞蟻,這已經是有點慈悲心了。但是一般人會跨過去,而對於那些很有正見的高僧大德,他跨都不敢跨過去,那不恭敬,他會繞道走。有個比丘這樣繞道走的時候,有人就問:“你怎麼繞道走?”他說:“這個螞蟻呀,說不准在我前面成佛。我都要盼它來救度我呢,我怎麼敢從它身上跨過去,對它不恭敬呢?”那麼看看我們現在世間法的哲學、科學裡面,它沒有這種觀念,所以才有殺蟲劑到處噴灑。如果他知道這些昆蟲、螞蟻都是過去生的父母,未來的諸佛,他還敢用毒藥去殺它嗎?自從工業化以來,這殺蟲劑跟昆蟲、人類跟昆蟲的搏斗,已經是沒有盡頭,惡性循環了。這些昆蟲已經跟我們人類和諧共處了幾千年,多少萬年,然而為什麼現在都要把它們趕盡殺絕呢?這些蝼蛄固然會對稻子、麥子損傷一點,你用點慈悲心,就損傷一部份,給它吃一部份嘛。古人都很慈悲,讓它吃30%,還能留70%給人類,那不是和諧相處嗎?你非得不讓它吃一點,你吃我一點,我就要干掉你,就要毒死你。你毒死它,能毒死嗎?昆蟲也有它的辦法呀,它也有耐藥性,它也有變種啊。於是它耐藥性一來,你就更加大了毒性,而它更有耐藥性,跟你不斷地在變花樣。於是這個殺來殺去,劑量越來越高,毒性越來越重,你殺它,毒性也在稻谷上,在蔬菜上,在所有植物上,也被人吃進去了。被人吃進去了,你得癌症得高血壓,得什麼什麼心髒病,你什麼就都來了。所以你想殺這個昆蟲,最終殺到自己身上來了。不僅所謂有害的被殺掉,就是那些百鳥都被殺掉了。所以美國的一個科學家寫了《寂靜的春天》,殺到最後,原來春天是百鳥偕鳴的,本來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都沒有任何的鳥聲了。成了寂靜的春天,死亡的春天。所以我想,現在講生態問題,我們佛教的這個觀念,可是保持生態,保持生物鏈完整,慈悲一切生命的最高的哲學理念。你視這些昆蟲蝼蟻都是過去生的父母,未來的諸佛,你才會去保護它。你保護了這些,它跟我們是同體的,保護它就等於是保護人類自己。這個觀念唯有佛教才有。一切外道的宗教、哲學、科學,它都沒有這個觀念。所以才會導致人跟自然、人跟生物的緊張的對峙的關系。所以由這個因緣故,我們要報答這些眾生的恩德。這些所有的眾生都對我有恩,盡管今世不認識,盡管是畜生道的眾生,它都是我過去生的父母。這時候,你想到它是你過去生的父母,你還敢海陸空去吃火鍋嗎?吃活的嗎?你知道有因果報應了,你還敢把這些蝦呀,魚呀,都是活的,都放在那個火鍋裡面煮?以後你就要在地獄裡面被那個火鍋煮。你去煎那個魚,煎那個螃蟹,最後你也在地獄裡面被煎。當你自己被煎的時候,你才知道那種號哭,那種痛苦。你想到自己被煎的痛苦,你再思緒一下這個魚蝦在那裡被煎的痛苦,我們就不能去吃它了。這才是仁愛之心,慈悲之心,才能給我們這個地球帶來祥和。連這些昆蟲都不忍殺害,那戰爭也會消滅了,人和人之間更不會殺了。  

上一篇:大安法師:發菩提心的十大因緣 二
下一篇:大安法師:發菩提心的十大因緣 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