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學佛怎樣才能不迷路?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摘自《玉琳國師語錄》

客問:學道如何不蹉路?(學佛怎樣才能不迷路?)。

曰。善哉斯問。世之不參涅槃堂裡禅者。難乎其不蹉路矣。雖然。當今傳法者遍界。方行等慈。不擇淨穢。開闡無遮。度諸疑謗。先進者以廣接為心。後進者以易入為事。知名盛而實衰。辯名似而實非者。難道全無。敢謂罕有。吾言之安足為人重。而可與子深言之也哉。客固請。

曰。如子之不以人廢言。吾姑與子漫言之。學道欲無首越之燕之歎。

第一.須發心谛當。

或志小見近。圖作世間善人。只消讀治世聖賢之書。行治世聖賢之事。或遵行如來權教法門。助其修省。亦有益無損。若欲究竟出世無上妙道。當颛為生死始得。颛為生死。則博聞強記如慶喜。一問十答如香嚴。百鳥銜華如牛頭。千指繞座如夾山。尚須捨己從人。況降斯而下者乎。不為生死。必尚知見。此道不屬知見。不為生死。必務功能。此道不屬功能。不為生死。必慕豪放。此道不屬豪放。一尚知見。務功能。慕豪放。則非愚即狂。成魔落外。善因而招惡果。多自不颛為生死學道者而成。豈不一蹉永蹉哉。

第二.須工夫谛當。

既為生死發心學道。可不返躬自省。果能具大根器。一聞千悟也未。若也未能。須參一句話頭。一日不透一日參。一月不透一月參。一年不透一年參。一生不透一生參。今生不透來生參。永無退失。永無改變。方謂之谛當工夫。參定一句話頭。便是斬知見稠林之利刃。渡生死苦海之慈航。解雜毒入心之聖藥。指萬古迷津之導師。不集善而自集。不斷惡而自斷。不持戒而自戒。不習定而自定。不修慧而自慧。不課佛而自課。不誦經而即誦。不求生勝處而自生勝處。不求多善友而自多善友。本不求譽。亦莫可毀。如是颛一。如是精進。如是久遠。縱未發明。亦現在可為後學規模。將來必得佛祖心髓。傥名色為生死學道而起傍疑。求別助。生異見。多外骛。憚艱辛。喜快便。管教百妄交集。其蹉可勝言哉。

第三.須悟處谛當。

既颛為生死。純一參究。必待工窮力極。時至理彰。命根斷。本來面目現。不疑生死。不疑古今。不墮坑落塹。不強作主宰。不認識神。不陷空豁。不涉矯亂。不入邪師圈缋。不犯明眼料簡。傥魚目為珠。瞌睡當死。以鹵莽承當為有力量。以硬差排為不疑。以粗放狂亂為大機大用。以颟顸為透脫無余。竿頭宜進而不進。言句應參而不參。不煩穿鑿而穿鑿。不可抹殺而抹殺。入門一蹉。異解雜陳。所謂可痛哭流涕。長太息者。非此類乎。

第四.須師承谛當。

非但無真傳杜撰阿師。不可承虛接響。即沿流不斷者亦須察其行實。不擔條斷貫索。謬自主張。蹉過師家相為處否。不孤負師家腦後深錐否。洞明從上綱宗否。不施為偏重。瞎人眼目否。若無真正作家宗師為之打瞎頂門眼。奪卻肘後符。則雖有實悟。自了則可。為人則禍生。傥若己見既偏。投人又謬。自方空豁。復向瞎棒瞎喝下似木合水。如空合空。謬執金剛寶劍斬盡一切。為實不知我王庫內無如是刀。盲引眾盲。江河日下。或自入處廉纖。沾著邪知惡解家滋味。邪毒入心。如油入面。更或不知錯認。漫雲自肯。不受人究竟。謂之不被他轉卻。又或雲我見處是的。只要行履了。此等何足掛之齒頰。

第五.須末後谛當。

末後一句。始到牢關。靈龜負圖。自取喪身之兆。不透末後牢關。而言得大機大用。不透末後牢關。而言具本分草料。其不為粗惡狂徒者。鮮矣。不透此關。有正悟者。猶可為一時唱導之師。如無正悟。不知有此關者。其於古人參悟與悟後重疑。不移前作後。指悟為迷者。鮮矣。謗先聖。誤後人。皆由不知向上一關。可不畏懼乎。自利不全。利人不足。皆由不透向上一關。可不惕厲乎。

第六.須修道谛當。

雖發心谛當。工夫谛當。悟處谛當。師承谛當。末後透脫谛當。更須自己覺察是頓悟頓修根器否。是果地善知識否。打成一片。速於香林否。不走作過湧泉否。現業流識淨盡否。事事無礙否。行解相應。名之為祖。試看先宗是何標格。

第七.須為人谛當。

不可有實法與人。不可騙人。雲有方便。助汝易入。不可教人不參死話頭。決要人真參。決要人實悟。決要人悟後達向上關棙。決以見性謂之悟。不可輕意牢籠人。於人認識之謬。哄雲有省。於人向念未生時。認妄為真。印雲有入。圖一時門庭熱鬧。不顧展轉誤賺。邪法縱橫。病發於此。寧絕嗣。不亂傳。方謂之為人谛當。

前六種不谛當。則自錯。後一種不谛當。則錯人。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憐子請之。誠而示之。甚弗輕以語人。

 

上一篇:供燈、拜忏,眼底腫瘤顯著縮小、息肉近乎消除
下一篇:免費超渡嬰靈~中華護生協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