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念佛內涵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念佛的實修觀念與實現要領

◎黃墩巖講述

《第25單元》佛內涵的第二個角度 ~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念佛修行的著力點,

就在於當下所緣起的那一個念頭的作用上。

一般人所緣起的每一個念頭,

它們的生起與流向,

都是由業力習慣所操縱出來的品質與顯現﹔

而有真實的在念佛修行的念佛行者,

他每一個念頭的內容,則是屬於佛內涵的品質與顯現,

這是念佛行者和別人很不相同的關鍵。

修行念佛法門的人,

必須盡可能的通達佛內涵的總體內容,

如果愈通達的話,

就愈能夠把“佛”號“念”得愈真實、愈誠心、愈專一。

所以,對於更多角度的明白,

應該是為了要更通達於佛內涵,

而能夠把佛“念”得愈真實的緣故。

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說~

我們每一個人的學習背景,都不太相同。

如果只是從單一角度的說明,

有時候,並沒有辦法落實在他~

內心的吸收系統中來產生相應與共鳴。

接著,我們就從第二個角度,

再來談一談“佛內涵的總體內容到底是什麼呢?”

第二個角度,

四無量心,就是無量的慈心、

無量的悲心、無量的喜心、和無量的捨心。

對於四無量心的認識與修行,

大家比較容易忽略掉的地方就是~

我們都並沒有深刻的在領會著“無量”的含意。

所謂的“無量”,

就是沒有預設立場的、不必附帶條件的,

就是沒有限量、或是沒有限設的意思。

比如說,對於自己的親人,

我們其實都能夠很自然的慈悲喜捨了﹔

可是,對於非親非故的人呢?

又比如說,對於某一些特定的對象,

譬如,對於不同黨派的、或是不同理念的人,

我們不但會忘記要慈悲喜捨,

甚至還可能會有“幸災樂禍”的心態呢?是不是呢?

或者是說,當自己的心情還不錯的時候,

倒是還會有幾分慈悲喜捨的味道﹔

可是,在情緒低落時,就不是那個樣子了。

經過了以上的說明,現在,大家應該都已經了

解說~我們雖然都知道“慈悲喜捨”這項佛內涵的內容﹔

卻也時常並沒辦法更進一步的領會到“無量”的教育重點,

這是我們在認識“四無量心”的時候,

都很容易忽略掉的地方。

也就是說,談到了“四無量心”的修行時,

它的修行重點,其實是在於“難行而能行”的地方﹔

因為,在這裡,才可以認證到~自己的慈悲喜捨,

到底是不是屬於“無量的”、或是“有限的”?

大家知道嗎?

阿彌陀佛的“阿彌陀”這三個字,

就是代表著“無量”的意思喔。

所以,對於“無量”的慈悲喜捨,

我們淨土念佛人更應該努力的精進才對。

慈悲喜捨的“慈”,

它就是在指~我們都應該要具有慈善的概念與態度。

當我們在稱念著佛號的當下,

都必須能夠提醒自己~要善良溫暖而柔和的,

願意為~促進大眾的幸福而勇敢的服務著。

那麼,有親自實現了慈無量心的念佛人,

他又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在提醒而實現了無量的慈心時,

念佛人心中那一些屬於瞋恨與惡念的業力習氣,

很自然的就會消失於無形;

並且,心中也能夠毫無對抗與敵意,

而安和的經驗著生命與生活。

為什麼呢?因為~無量的慈善心,正是佛內涵的隨緣顯現﹔

在心性佛內涵的顯現中,

總是能夠柔軟的包容與尊重著眾生,

所以,自然就能夠幫助了別人,也同時的幫助了自己。

慈悲喜捨的“悲”,

它就是指~悲憫的態度與概念。

一份悲憫的無量心,

總是不忍心看見眾生在受苦,而卻得不到救助的樣子。

所以,

念佛行者會很願意的伸展出自己的善意與能力來護慰著眾生。

我們念佛行者,每當在稱念著佛號的同時,

如果有提醒自己~要實現無量的悲心於當下的話,

將不會因為冷酷或冷漠而傷害到眾生,

更不會因為自我和自私的緣故而麻煩了別人﹔

同時,也會在大悲心的付出行動中,

感應到自心中的溫暖與力量

為什麼能夠這樣的救度他人、也度化了自己呢?

因為~無量的悲憫心,正是佛內涵的隨緣顯現﹔

在心性佛內涵的顯現中,總是會站在眾生的立場啊

,所以,當然能夠恰如其份的救度一切眾生,包括念佛者自己。

慈悲喜捨的“喜”,它就是指~喜樂的概念與態度。

喜樂的無量心,它最明顯的特點是~

內心會時常的保持著松坦與歡喜的感覺,

並且,很樂意見到眾生的成功與笑容~

而由衷的加以贊美與祝福。

我們在念佛法門的修行中,在稱念著佛號的同時,

如果有提醒了喜樂的內涵而實現於當下,

那麼,心中那一些屬於厭惡與嫉妒的業力習慣,

在誠懇與真實的祝福中,

自然就能夠得到了淨化與融化,

而在念佛的當下,顯現出自然的松坦與喜樂。

為什麼呢?

因為~無量的喜樂心,正是佛內涵的隨緣顯現﹔

在心性佛內涵的顯現中,

總是能夠隨緣歡喜與發揮隨喜功德和普皆回向的。

所以,念佛人當然不會凝聚著嫉妒與苦悶在心底啊。

慈悲喜捨的“捨”,它就是在指~捨執的概念與態度。

什麼叫做“捨執”呢?

就是要放捨得掉一切的執著觀念﹔

當然,我執化的觀念,

肯定是我們都應該要放捨得掉的壞習慣。

捨執的無量心,它的內容是什麼呢?

就是要如實的明白著~

現前當下,這一份能夠發生感覺的身心作用,

以及所感應到的外在塵界,這一切內外的現象,

原本都是屬於空無實性、了無自性的緣起顯現。

只要放捨得掉我執化的觀念,與休息了妄想的習氣,

我們將能夠明白與領會到~

這身心塵境的一切內外相,

其實是本來空寂、也是本無擾亂的一種隨緣顯現而已。

我們修行念佛法門的佛弟子,在稱念著佛號的同時,

理應要提醒自己,

在當下就要放捨得掉一切的執著與習氣。

如果能夠盡可能的實現得開,

那麼,如此的念佛行者,

將能夠平靜而安實的放捨了愛憎分別於當下,

也會自然的休息了各種感官的欲動,

而能夠純淨且平等無執的無憂與自在了。

為什麼呢?因為~無量的捨執心,

正是佛內涵的本質與隨緣顯現,

而在心性佛內涵的顯現中,

總是會放得下“自我本位”的執著習慣。

所以,凡是能夠實現了“捨無量心”的念佛行者,

當然就能夠相應到“本覺”的顯現啊。

在這裡面,我們一時之間,比較難以通達的,

有可能就是第四個的捨執之心。

在這裡,想先提醒大家的是~

在四無量心的實際修行中,

原本是在念佛的一念之中,就要總體具足的﹔

但是,如果必須要分一個前後順序的話,

則應該是要把捨的智慧心排在最優先的順序才對。

只不過呢?有些人對於捨無量心的解說與認識,

都還只是停留在“布施”或“施捨”層次上的觀念在打轉,

這實在是有待調整的地方。

其實,施捨的概念,

應該是屬於慈與悲這兩門的修行吧?

您說是不是呢?(捨:放下與休息)

那麼,在你稱念著佛號的同時,

您能夠於一念之中,把佛內涵的四無量心,

隨緣、清淨而自在的顯現於念佛當下嗎?

或者是說,在稱念著佛號的當時,

您到底又能夠隨緣的顯現出多少佛內涵的品質呢?

其實,在稱念著佛號的同時,想要把四無量心,

總體顯現於一念當下的話,這恐怕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但是呢,在稱念著佛號的當下,

我們也應該要自我提醒一下,看一看自己~

至少有沒有實現出慈悲的佛內涵呢?

或是~至少有沒有隨緣的實現了服務的佛內涵呢?

或者是有沒有隨緣的實現了“喜樂”的佛內涵,

甚至是捨執的“智慧”佛內涵呢?

敬請知行合一,有實現了多少就算多少!

只要有落實的加以實現的話,

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總是會恰如其份的相應到~

自心中本然就具足的佛內涵而歡喜自在。

更何況說,

就是因為並不容易念念如實的相應著佛的總體內涵於當下,

所以啊,我們才要持續的稱念著佛號,

不要讓念頭又去投靠無明的業力系統啊。

因此,我們都要好好的都攝著六根的欲望習慣,

同時,佛念當前,念念相續,日久功深,習慣成自然。

當自然又轉化為本然時,

那麼,你對於經典中所說的~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的真實,

不但就能夠心領神會,

也肯定是不會再有什麼不必要的驚恐與疑惑了,

南無阿彌陀佛。

黃墩巖居士作品站



 

上一篇:苦從何來
下一篇:為《海地大地震傷亡眾生》祈願 - 廣邀十方佛子慈悲回向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