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有人說:‘佛教只關心來世,不關心今世。’這話對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這種說法是非常錯誤的。來世是今世的繼續,今世是過去世的來世。三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三世’代表生命流轉的全過程。佛教所關心的是一切生命流轉中解脫升華的特殊過程。‘整體’觀念是佛教哲學的一個最大特點。那種只考慮今世利益而不考慮影響到來世善惡結果,只考慮今世的苦樂處境而不追溯過去世的因緣,是一種‘見樹不見林’的局部觀念。世俗觀念的階段性和支離破碎性就表現在這類問題上。佛教來世的幸福並不是一種虛幻的追求,而在建立在今生今世的道德基礎上的造福行為。這種造福的高尚道德行為,利己利眾行為,本身是立足於現實,有利於自己和社會的今世見效行為。換言之,你怎樣對待別人,你就生活在怎樣的世界裡;你善待別人,別人才可能善待你;害人就是害己。所以,五戒、十善既有利於今生,也有利於來世。如人的高尚行為對家庭、社會造成的利樂,和人類道德的墮落所引起的犯罪行為對自己和社會造成的禍害。可惜世俗的眼光只覺察到這種今世的利害現象,認識不到長遠的利害關系,因而也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類問題。佛教則是讓我們看遠一點,從根本上解決今生和來世的問題。

附:有人說:‘佛教是向往來世,不重視現實的消極宗教。’這話是否有道理?

這是外人對佛教缺乏了解的不適當的評價。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佛教是‘立足現實,追求長遠’的一種高瞻遠矚的智慧性宗教。佛教的目標體系有世間和出世兩類。世間目標是脫離畜牲、餓鬼、地獄三惡道,爭取轉世人天二道和人天之中的富貴、快樂的人天之身。出世目標又分無苦、涅槃和成佛兩種。佛教是因果論者,任何一種目標都是建立在實實在在因緣基礎上的,也就是說來世的優勝轉世和解脫成佛的目標,都是建立在今生今世的道德行為基礎上的。佛教徒的一切行善利眾的道德行為,長遠目的雖然是為了來世的幸福和永遠離苦得樂,但善行道德本身也有利於今世的生活。行善利眾行為,對現實社會和眾生有利,也對本人有利,如行善利眾之人,在生活中倍受人們的尊敬愛戴,人緣好、辦事順,自己今世的的生活當然蒸蒸日上。

只關心眼前利益的‘近視眼’,目光短淺,缺乏長遠的目標,因此也處理不好眼前的事情,如為眼前的經濟利益,瘋狂地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為人類生存帶來長遠的危害,和不相信死後的善惡報應而肆無忌憚地進行危害人類社會的犯罪行為等,都是愚昧短見的現實例子。目光遠大的人,為長遠利益著想,不會斤斤計較眼前利益,佛教徒為來世和永世的幸福,為眾生的幸福,淡化和放棄自己眼前的利益,正是佛教偉大的價值觀的體現。如果這種對人類社會生存發展有益無害的價值觀被視為‘消極’的話,那麼什麼是‘積極’的呢?難道像野獸似地殘酷爭奪生存空間,不擇手段地在名利場上進行競爭,才是值得提倡的積極的價值觀嗎?

 

上一篇:護生的習慣:口業篇
下一篇:佛教善惡的標准是什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