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身語意業不造惡 不惱世間諸有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按此在新窗口浏覽圖片
    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
    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有部律


  周利槃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誦得,即此伽陀也。
  這首偈子,弘一大師在這裡注得很好。這是世尊弟子中,有一位周利槃陀伽尊者,他根性很鈍,我們現在這個道場裡的同修,大概都找不到一個像他的。他的哥哥教他念四句偈,他念了三個月都念不出來,看這位尊者,笨到這種程度。最後,哥哥就放棄教他了,叫他不要出家,回家去,這麼笨,僧團裡你沒有緣分的。他就哭哭啼啼的很難過。釋迦牟尼佛看到了,把他叫回來,教他兩句偈(半偈)。後來他念會了,以後證得阿羅漢果,大開圓解,辯才無礙。這是有典故的,世尊就說出了。周利槃陀伽為什麼得這個果報呢?他前世是三藏法師,是講經弘法的;但是吝法,教人自己留一手,不肯統統教給別人,所以這一世就得吝法的果報——愚癡;吝財,得貧窮果報。
  “身、語、意業不造惡”,這是第一句,這個意思我們很容易懂得,表示三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就是對於一切有情眾生(動物),我們不惱害它,也不要叫它生煩惱,因為它們是有感情,有知覺的。“正念觀知欲境空”,這一句是智慧。觀,是觀察、觀照;如此便能知道欲、境這兩樁事情都是空的。“欲”是我們的享受——五欲六塵;“境”是我們所接觸外面的環境。如果用心、色二法來講,欲是心法,境是色法,兩樣都不是真實的。《心經》上就是講這個問題,法相宗《百法明門論》也是講這個問題。你看百法裡面給我們說的,前面九十四種叫有為法;有為法裡面,有心法、心所法,這個地方“欲”就包括了;“境”,色法也包括了。所以一切法歸納起來,不外乎一個心,一個色;在此地是一個欲,一個境。《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空,不但心法是空,色法也是空,這是教我們觀慧。為什麼教你不造惡?為什麼不要惱害有情?因為萬法皆空。
  “無益之苦當遠離”,對自己身心修養沒有真實利益的苦行,不必修。大乘經裡常說的,跟小乘不一樣。小乘修苦行,著相修;大乘不修苦行,因為曉得那是空的,不是真實的。所以大小乘對於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