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修學不畫地自限、不懷疑自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之前有跟大家舉過,冉求給夫子講:“夫子,非不說子之道”,我也是很崇敬您的道德修養,“力不足也”,我是能力不夠,不是我不想學。夫子說:“力不足者,中道而廢”,應該是走到一半,走不下去了,你現在還沒開始走,就說走不了,這個是畫地自限,“今女畫”了。第六,要突破,不畫地自限,不懷疑自己了。不懷疑、不否定自己。

而我們不畫地自限,又以聖人為榜樣。在《論語》當中,有一句話提到,夫子講到,他十五而志於學,“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大家不要小看這一段,夫子把他一生如何成聖人的方法告訴我們。這段話是千古作聖的秘訣,當然也是循序漸進。我們看到“志於學”,這個是學什麼?學成聖成賢的學問,學修齊治平的學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夫子十五歲,這個志向就非常明確。志向就是人心的方向,堅定不移,就這樣一直努力下去。其實這個也是強調學貴立志,我們立定志向沒有。

“三十而立”,這個“立”是屹立不搖,是面對任何境界的時候,都不會違背經典的教誨。三十歲就達到了。我們看在歷史當中,在亂世可以看出忠臣。因為平常沒有這些這麼大的境界出現,看不出誰能屹立不搖。所以安祿山他們作亂的時候,唐朝很多的地方都淪陷,很多官員都逃走。這些官員都是讀經典的,可是為什麼在危難當中人都守不住?他沒達到“立”這個程度。

所以求學問,他是有境界的高低的。夫子在《論語》當中也強調,“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我就簡單寫了。“可與立,未可與權”。就代表學習的四個階段,“共學”、“適道”、“立”、“權”,學、道、立、權,四個階層。

“共學”,大家一起接受經典的教誨,這是共學。就像孫膑跟龐涓,戰國時代的兩個人物,他們跟著同一個師父學。學完之後,表現出來一不一樣?不一樣。學完之後一出來,能不能“適道”,就是能不能依教奉行,走在這些教誨、這些道中。有的不受教,他可能教室出去了,就全忘了。適道是真能依教奉行,就進一個階層了,也解行相應了。

再來,在這個行道的過程當中,遇到重大的境界,屹立不搖,第三個階段。張巡、許遠,面對國家這麼大的危難,他們死守睢陽,雖然最後都壯烈犧牲,但他們達到了“立”這個程度。孟子有一段話也是解釋這個“立”:“富貴不能YIN,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那我們問問自己,還有哪一些境界會讓我們起煩惱,習氣會控制不住的,有沒有?就要趕快下功夫了。不然真正給我們接了重要的工作、責任,最後還出狀況,那就晚節不保了。

 

上一篇:蔡禮旭:沒有想到父母先想到孩子家庭會不吉祥
下一篇:蔡禮旭:足以讓家道敗、讓團體分裂最厲害就是讒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