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善導大師一生的修學行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善導大師是隋唐時代的人,中國淨土教的集大成者。彌陀化身的善導大師出生在隋唐大業九年,也就是西元六百一十三年,往生在唐朝永隆二年,也就是西元六百八十一年,春秋六十九。也就是隋炀帝之時出生,經歷唐高祖、唐太宗的時代,在高宗之時往生。其活躍於自信教人信,正是唐朝國運極為鼎盛的太宗、高宗時代。

而大師出生之前,統一天下的隋文帝時代,佛教正以旺盛之勢在復興。隋文帝頒下“佛教治國策”、“佛教興隆策”、“天下佛寺復興诏”等,全國幾乎成為佛教化。在佛教信仰如此澎湃的時代之中,大師從無量光明的淨土應化而來,高舉念佛成佛的旗幟,指引眾生,導歸極樂,圓滿佛果。

善導大師的傳記文獻很多,中國與日本大約就有二三十種,可見善導大師在佛教歷史上的地位崇高與影響深遠。其中最早的是唐朝道宣律師所著作的《續高僧傳》,其次也是唐朝的文谂大師、少康大師共同所編纂的《瑞應刪傳》。此外大多數是後人站在贊揚的立場所記述,這當然也有其意義,但是在歷史上的價值比較低。

善導大師俗姓朱,山東省臨淄縣人——另外有一種說法,是安徽省泗縣。善導大師年少出家,師事密州的明勝法師,鑽研《妙法蓮華經》、《維摩诘經》等大乘經典。密州在山東省諸城縣,距臨淄不遠。明勝法師是三論宗學匠,與開創三論宗的嘉祥大師吉藏,同為法朗大師的高弟。

若從當時佛教界的盛況而言,此時嘉祥大師诏入帝都長安之日嚴寺,宣揚三論。嘉祥大師寂滅於武德六年,也就是西元六百二十三年。善導大師出生之頃,正是嘉祥大師在長安極為活躍的時代。又天台宗的開創者智者大師,六十歲往生之時是開皇十七年,也就是西元五百九十七年,是善導大師出生之前的十六年。之後的天台宗由其弟子章安大師灌頂在極力弘揚。淨土教方面,大業五年,也就是西元六百零九年,四十八歲的時候歸入淨土教的道綽禅師,正以山西的太原為中心傳播念佛種子,聲名遠播,七歲之童皆知念佛。又印度取經,經歷十六年的大旅行,翻譯出所帶回的龐大經典、留下不滅功績的玄奘大師,比善導大師早生十一年,善導大師與玄奘大師,大約同時代活躍於帝都長安。

善導大師曾經看到“西方變相圖”,大為震撼,心中生出欣慕淨土、深願往生之情,而贊歎說:“何當托質蓮台,棲神淨土。”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就是善導大師看到西方變相圖以後,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到蓮花化生。可見善導大師,阿彌陀佛來示現的祖師,為我們末法時代的眾生做一個模范、示范,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是這麼殊勝莊嚴,我們念佛回到西方佛國成佛,是最幸福、最快樂的,不用在三界六道中沉淪受苦。

所謂“西方變相圖”,是指描繪阿彌陀佛之淨土莊嚴的圖畫。“變”就是轉變的意思,將西方淨土之相轉變為圖畫。令人觀賞,起人欣慕。確實,我們凡夫眾生,有時候佛陀經教看了,內心雖然有所體悟,但一看到西方極樂世界莊嚴的景像,更能讓我們生起欣求之心。所以“西方變相圖”令善導大師起了願生西方之情,相信我們如果看到阿彌陀佛接引相,來接引念佛的人回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有很多人,因為看到“彌陀接引圖”而對南無阿彌陀佛生起信仰之心,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西方變相圖”、“彌陀接引圖”以及佛經,同樣都能啟發我們想要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願。

善導大師一見“西方變相圖”大為感動,欣求淨土之深切願心始終不二,始終一貫,可見大師宿善之厚,其來有自,同時這也是阿彌陀佛為我們苦惱的眾生做一個示范,期望我們若看到佛陀的經教或者“西方變相圖”,能欣慕西方。

善導大師到了二十歲,受具足戒以後,就與妙開律師共同探討《觀經》,悲喜交歡地說:“修余行業,迂僻難成,唯此觀門,定超生死。”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修念南無阿彌陀佛以外的法門,想要解脫成佛,要經過比較長久的時間,要走過較迂回的路。也就是說不能當生成就,時間要經歷更長久,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這是通途的修行,歷劫成佛。那麼迂回就不是直路,要經過彎彎曲曲的道路,才能到達目的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定超生死,因為《觀經》這部教法,是世尊教我們念佛的教典。

《觀經》雖然是世尊為韋提希夫人與未來世一切被煩惱賊所害的眾生說出十六觀法,第一觀日觀到第十三觀雜想觀是定觀,十四觀上輩觀、十五觀中輩觀、十六觀下輩觀是散觀。雖然世尊在王捨城的皇宮為韋提希夫人說出這十六觀法,可是《觀經》到流通分,世尊付囑阿難尊者念佛,並沒有付囑阿難尊者修持觀法,所以《觀經》定善、散善的觀法是世尊的方便,念佛是彌陀的真實,所以在付囑阿難之流通分的經文,世尊對阿難尊者開示說: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持是語”,“是語”就是世尊為韋提希夫人所講的十六觀法。要如何以此十六觀法修持?持無量壽佛名。無量壽佛是漢語,阿彌陀佛是梵語。持阿彌陀佛的佛名,持名念佛。所以要如何實踐《觀經》這部教法?念佛。

這段流通分付囑念佛之文,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解釋說: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上來雖說”,就是這十六觀法。十六觀法包括定善與散善,所以叫做兩門之益。依照定善修觀,依照散善修觀,同樣能獲得利益,所以叫做兩門之益。

“望佛本願”,可是如果站在佛徹底要利益眾生的真實來講,阿彌陀佛以名號要救度眾生,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本願如果概說,是四十八條大願的每一願,這叫做因地之願。但是四十八條的大願之中有真實願、有方便願,誓言絕對以名號救盡十方每一個眾生在第十八願,因為四十八條的大願當中,唯有第十八願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誓言絕對救度。法藏菩薩發願說: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十方眾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乃至十念是念什麼?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善導大師注解為:長在一生,短在十聲一聲的稱念。因此念南無阿彌陀佛定超生死,是善導大師與妙開律師共同探討《觀經》後,內心非常的悲喜——悲,就是因為歡喜到可以令自己、也令一切生死的凡夫念佛超越生死而歡喜——喜極而泣。喜極而泣,就是歡喜到究竟,會流下歡喜的眼淚。念佛如果有所感應的人,自然就能體會那樣的心情。

《觀經》在隋唐之初,是最受歡迎的經典之一,不只是淨土教家所尊重,也普遍受到佛教界全體的敏銳注目,演講、讀誦此經的,可說是所在多有。就“時”與“機”的痛烈反省,也就是自覺末法時代宣說救度罪惡生死凡夫的教法,這部《觀經》之廣受重視與喜愛,實在也是當然。

在《新修往生傳》有如此記載:“後遁跡終南悟真寺,未逾數載,觀想忘疲,已成深妙,便於定中,備觀寶閣、瑤池、金座,宛在目前。”這段記載就在說明,善導大師後來在終南山的悟真寺,沒有經過幾年,他能觀想到入定,在定中親眼目睹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樓閣、西方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蓮花座,就像在眼前那樣清楚,可見善導大師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祖師。

終南山在帝都長安的南部,而悟真寺在終南山的藍田縣,也就是隋朝開皇年間淨業法師所創建,後來有保恭、慧超、法成等法師相續住錫在這裡,他們都是修持淨土法門,所以悟真寺可謂信仰淨土的實踐道場。

而善導大師二十幾歲便親證念佛三昧,古今高僧大德少出其右。確實,不論在古時或現代,要在年紀輕輕二十幾歲就念佛證悟三昧,實在是很不容易。尤其是末法時代煩惱厚重的眾生,不要說二十幾歲年紀輕輕的時候,就是念佛數十年,到了六七十歲、七八十歲,要證悟念佛三昧也不容易。因為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來示現,有這番成就,就是要給末法的眾生對祖師敬仰。對祖師敬仰,很自然而然的就對祖師的開示信受。信受祖師的開示,依教奉行,念佛就能得到阿彌陀佛的救度。

一般人念佛都是在“念”這個字上用功夫,站在眾生自我的立場,勉勵念佛念到夢寐一如、念到一心不亂、念到功夫成片、念到風吹不入、念到雨打不濕,念到不論遇到任何的災難變故,都能一念南無阿彌陀佛正念現前。當然這樣的開示,鼓勵我們念佛的人能精進用功是很好,但是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難道是阿彌陀佛要求我們眾生要念到有這樣的程度才達到能被他救度的要件嗎?這是很值得我們念佛的人好好探討的問題。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就是要將念佛決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道理彰顯出來,使念佛的人知道,念這句佛號,雖然內心有煩惱、有妄想、有執著,雖然還無法契入真如本性、開顯如來智慧德性,雖然還無法清淨心現前,雖然無法伏住內心的煩惱妄想,可是阿彌陀佛仍然有辦法救度這類心想羸弱的凡夫眾生,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上一篇:大安法師:胎兒有缺陷該怎麼辦
下一篇:達真堪布:生活中的禅修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