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這段文也是《觀經》流通分很重要的一段文。世尊為韋提希夫人講十六觀法完後,最後付囑阿難尊者流通《觀經》這部教法,是付囑阿難持名念佛,並非付囑阿難觀想西方依正勝境的觀法,這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原來《觀經》世尊是教我們念佛的修行,與《阿彌陀經》、《無量壽經》是同樣的修行,所以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共同彰顯念佛的修行道理。所以我們今天念佛的人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依《觀經》也好,依《無量壽經》也好,依《阿彌陀經》也好,我們都能知道,原來世尊殷切鼓勵我們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們照世尊的開示去實行,就是依教奉行,是真正的佛弟子。
“汝好持是語”,世尊對阿難尊者說:你好好的受持前面我所說的這十六觀法。受持這十六觀法,就是持無量壽佛的佛號,也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因此我們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究竟圓滿將前面這十六觀法受持,所以這句佛號是很了不起的修行。佛說完十六觀法本意,是要我們眾生念佛。對煩惱厚重的眾生而言,要有禅定之心來觀所觀之依正勝境,而觀法成就,解脫往生成佛,很不容易做到。但對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人人只要有心便做得到。所以古德開示我們:淨土法門是萬修萬人去的法門。印光大師也在《文鈔》說:念佛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既然是連鈍根的人、連下根的人都能成就,那麼鈍根、下根的人就是有煩惱、有妄想、有執著的人。有煩惱、有妄想、有執著的人,念佛能往生,可見非是靠自己的功夫本事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靠這句名號大慈大悲願力的救度。
我們念佛的人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道理,一定要清楚明白。清楚明白就叫做正信、叫做智信,不清楚不明白就叫做迷信,叫做糊塗。我們念佛的人當然不能迷信,也不能糊塗。
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解釋《觀經》這段流通分付囑阿難持名的經文,善導大師解釋說: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上來所說的定善十三觀、散善三觀這兩門,雖然依之修學都能得到往生利益,但是佛的本願是希望眾生一向專稱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一向”,就是《阿彌陀經》所說的一心,也就是《無量壽經》三輩文所說的一向專稱無量壽佛名。《觀經》世尊教我們念佛,並沒有說一定就要念到入禅定、證三昧、伏煩惱、斷無明才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世尊在《觀經》的教典並沒有這樣開示,只是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即是人中芬陀利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這段經文在上回也有向諸位報告過。念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花,就是很稀有難得的人;念佛的人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善親友。
“當坐道場”,這個“當”字就是當來、將來的意思,“坐道場”就是成佛的意思,將來一定成佛叫做當坐道場,因為世尊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參禅悟道,夜睹明星,開悟證果,成就佛道,所以坐道場就是成佛。“生諸佛家”,這個“生”字就是指往生。諸佛之家就是西方佛國。所以如果將這段芬陀利花經文,中間這段經文拿掉,直接看“若念佛者,當知此人,當坐道場,生諸佛家”,用比較白話來翻譯就是說:念佛的人是人中很稀有難得的人,將來一定能往生西方成佛。這話是世尊在《觀經》對我們的開示。世尊所說的是真語、實語,《金剛經》說:“如來者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诳語者。”世尊所說的話,當然我們身為佛弟子要信受奉行。
世尊對我們說,念佛的人是很難得的人,將來絕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並沒有對我們加限任何的條件,並沒有對我們說:念佛的人是人中的芬陀利花,要念到夢寐一如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念到入禅定,得所謂的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才得以往生西方成就佛道;念佛的人要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念到很有功夫、很有本事,清淨心現前、智慧心現前,才得以蒙受阿彌陀佛的接引,往生西方成佛。世尊在《觀經》並沒有這樣對我們開示,只是說念佛的人能往生,為什麼?因為這句佛號,就是要救度任何一個念佛的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誓言。誓言是阿彌陀佛所超發,不是因為我們眾生的祈求、禮請、拜托,佛才發願修行成就名號,要來救度我們,不是。如果這樣,《觀經》彰顯念佛就能往生,在《無量壽經》三輩文,不論上輩、中輩、下輩都一向專稱無量壽佛名,剛好與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所開示的相同。所以善導大師所開示的,與世尊在《無量壽經》所開示的一樣,相同。
既然《無量壽經》與《觀經》,同樣都是彰顯念佛就能往生,《無量壽經》、《觀經》、《阿彌陀經》三經的修行是一致,哪裡說在《阿彌陀經》念佛的一心不亂,才又要求稱念這句佛號的眾生,要念到入禅定、伏煩惱、斷無明,才得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會。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誤解佛經佛意。
淨土的教法,我們如果細細去體會,了解到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願心,我們念佛決定能安心、歡喜、感恩,並不會念得內心擔心、恐慌、害怕。當然,能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念到夢寐一如、念到很有本事、念到得三昧,這是很好,很值得肯定、誇獎、贊歎。但是阿彌陀佛發願的本意,不是只要救這些很少數能夠念佛念到證三昧的人,不是。念佛能念到證悟念佛三昧的人,是很了不起的人,當然我們對他贊歎。但是念佛不能念到證三昧,一邊念佛一邊在打妄想,阿彌陀佛的十二光明其中的第三無礙光明加以普攝,不會因為他的煩惱妄想而有所障礙這個眾生往生西方,才是可貴的佛恩,才是不可思議的佛願。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是阿彌陀佛的佛心。佛的心徹底大慈大悲,任何一個眾生都要加以施救,不論是聖人凡夫,不論是善人惡人,不論是男女老幼,不論天上人間,不論地獄、畜生、餓鬼。所以,為什麼鬼道的眾生念佛能往生?為什麼畜生道的眾生念佛能往生?不是這些眾生自己念佛之能,使他往生的,實在是阿彌陀佛慈悲的願力使他往生的。
這個道理,諸位四眾佛子初聽,難免心中還會多少有疑問。在此信願為了要讓大家能了解這麼高妙的淨土教法,不妨做種種的譬喻。譬如說:我們在喝水,水原本就有止渴的功能效果,我們將茶杯的茶水喝下去,是因為我們喝的功夫很好使我們止渴的嗎?不是。是因為水本身就有止渴的功能。你端這個茶杯的姿勢很好或很差,不影響茶水使你止渴的功能。你用一個很高貴的茶杯來裝茶水,還是隨便用一個比較沒有價值的紙杯來裝茶水,這個茶水喝下去,它止渴的功能效果都一樣。這是要說什麼道理呢?就是說,你很會念佛,念到入禅定、開智慧,當然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很不會念佛,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照樣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阿彌陀佛無礙的光明普攝救度故。就像你用什麼樣的茶杯來裝茶水,一喝下去都能止渴,不是在你端這杯茶水的功夫多麼好而喝下去止渴,是茶水本身使你止渴。
了解這個道理,我們念佛不會產生迷惘,就不會有盲點。我們吃飯也一樣,是飯菜的營養長養我們色身,不是說因為我吃飯吃菜吃得很有功夫,吃得技術很好,使我的肚子飽有營養長養色身,不是,是飯菜的營養本身就能長養我們的色身。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是法乳,長養我們的法身,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往生的道理也在此。這樣比較能讓我們體會念佛能往生。
善導大師在《四帖疏》開示“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就是因為名號是法藏菩薩發願要救度眾生的願力,所以稱念這句名號——就像喝到這杯水能止渴,稱念這句名號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很自然的。自然就是佛的願力使然,譬如說:我們電視台的攝影棚裡面,如果將燈光關掉,裡面就會黑漆漆;當我們把開關一切,電流通過燈管燈絲,就產生熱,就有光,光就是能將暗消除,明來暗去。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光明,佛的智慧之相就是光明普攝。普攝什麼人?念佛的人。所以我們一念佛就像打開開關的動作,一念佛,這句佛號的法體光明開始起用,普攝念佛的人。
但是你會說:師父!我就沒有看到阿彌陀佛的光明普攝。源信大師、親鸾上人開示我們說:雖然我們凡夫煩惱障眼不能見到佛的光明,佛的光明是不疲不厭在照耀我們念佛的人。這有兩句話說:“煩惱障眼雖不見,大悲無倦常照我。”雖然我們沒有看到,實在有佛的光明在照耀我們。
所以我們了解這個道理以後,我們知道念佛就是打開開關,開關一開,電流就通過燈絲,就有光來,暗就消除了。所以不是因為我們開電燈開關的功夫多麼好,你用右手去開,用左手去開,用比較微妙的姿勢手勢去開,都產生同樣的結果,就是電流通過燈絲產生熱,有了光明,黑暗消失。你用什麼樣的心去念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能夠往生,這就是這句佛號使我們往生的道理。因為善人來念、惡人來念,清淨心來念、污穢心來念,散亂心來念、智慧心來念,都同樣得到阿彌陀佛平等的救度。既然是如此,我們了解以後,更想要念佛,更想要用功,因為知道念佛能往生嘛!
所以這段要弘廢立之文在《觀經四帖疏》〈散善義〉的最後,是解釋《觀經》流通分之文,這就是《四帖疏》的結論。
結論就是最重要。這個結論顯明,捨自力定散的要門,依專稱佛號的弘願。此文雖短,筆力萬鈞,淨宗宗義,如撥雲見日,朗然獨照,似花落蓮成,不帶方便。此文是整部《觀經》的核心、骨髓、結晶,是淨土教的宗旨、方針、目足,是十六觀的千裡來龍,在此結穴。《觀經》一部的千開萬阖,在於引導群機進入“一向專稱”的一行。此一向專稱的宣示,即是《大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中本願王——第十八願之“乃至十念”的解釋。善導大師在此文顯示,《觀經》一部的目的在於導歸定散諸機進入第十八願,猶如群星拱北斗,萬流歸大海;若依一向專稱之行,必至無為涅槃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