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藕益大師:往生標准、淨土修法、臨終情況(淺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原文: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執持名號,未斷見思,隨其或散或定,於同居土分三輩九品;
淺釋:簡略說明可以往生到四土的各是什麼因緣與果報——如果執持名號,未能斷掉由見與思所產生的煩惱(迷惑),而根據其人念佛心的散亂或安定(程度),就會往生到凡聖同居土的不同品位,分為三種輩份及九種品位。

原文:信願持名,一經要旨。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
淺釋:信、願與持名,是這一部經的核心宗旨。信願是通過抉擇的智慧所表現的心行,持名是通過專念的定力所表現的心行。是否能得生極樂,全由信願的有無(深信切願才名有)。往生品位的高下,全由持名功夫的深淺。所以信願慧行是前導,持名行行是正修,信願慧行就如眼目,持名行行就如腳足,要相輔相成來運作(缺一不可)。
輔導一:信願慧行與持名行行,這兩方面缺一皆不可都必須要實修,慧行的實修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心中的重點在何處?相信娑婆是無常苦空嗎?相信極樂是常樂我淨嗎?並時刻都有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願意嗎?不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有這種抉擇的智慧!當然,修行是有一個過程的,厭離與欣求的心必須要不斷增上,就看娑婆的貪染心與極樂的欣求心哪一個大,不然就不算是真有信願。真有信願的,當然時常心中就自然有佛號,口中念佛必須要心中真有佛才行,所以說信願持名的具足,就是一個完整具體的方法,三個核心圓融了才是一體(如目足並運也),三個核心不圓融就不是一體。

原文:善男女者,不論出家在家,貴賤老少,六趣四生。但聞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惡皆名善也。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
淺釋:善男子善女人,不論出家與在家,或貴賤老少,或六趣四生。只要聽聞到佛的名號,即是過去多生多劫善根成熟,哪怕是五逆十惡皆名善。阿彌陀佛是無量無邊的功德匯集成像洪流般的名號,以名號來召喚佛的一切功德,就能完全感應道交盡了。所以要以執持名號來作為正行,不需要更多涉入冥想觀察參悟心性等助行,這是最為簡單易修,最為直接快捷的方法。

原文: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決志願求生故,如子憶母,無時暫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為系心之境,令不暫忘也。
淺釋:什麼是事持?相信西方實有阿彌陀佛,但未能達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即是沒有達到自己與佛的心性本是一體,但能以決定的志願來求生極樂,就像兒子憶念母親一樣,沒有什麼時候會忘失。什麼是理持?相信西方實有阿彌陀佛,明白這是自己的心性所具足,也是自己的心性所創造,阿彌陀佛即是自己心性中所具所造的洪名,以這個洪名作為與自己心性相融通達之境,對這種理體與事相的圓融不會有暫且忘失。

原文:當知執持名號,既簡易直捷,仍至頓至圓。以念念即佛故,不勞觀想,不必參究,當下圓明,無余無欠。上上根不能踰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勝進,亦不一概。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且深歎其難信也。
淺釋:應當知道執持名號,既是簡單容易直接快捷,又是最為無上最為圓滿。以每一念都具足佛的全體功德,不用廢力去冥想觀察,也不需要參悟心性,在執持名號的當下就已經圓滿,沒有剩余沒有欠缺。上上根機也不能踰越這個范圍,下下根機亦能達到這個功效。其人所感應的佛,所能生到的土,往往都是不可思議,這裡就不再每一種都細說了。可以說這個方法就是包括盡一切佛法。所以釋迦佛徹底悲心,沒有人能問就自己主動說出,並且深深感歎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

原文:復次是利,約命終時心不顛倒而言。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無論頑修狂慧,麼羅無功。即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倘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
淺釋:再來,得到這樣的利益,是說在臨命終時心不會顛倒。在娑婆穢土依靠自己的力量修行,這個臨終的生死關頭,是最難以得到解脫的力量。無論怎樣頑固盲修狂妄驕傲,都是毫無功效,即使覺悟深切,修行精確的人,只要還有絲毫習氣未能去除,也難免隨著強大的習氣業力走偏而墮落。

原文:永明祖師所謂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此誠可寒心者也。初果昧於出胎,菩薩昏於隔陰。者[這]裡豈容強作主宰,僥幸颟顸。
淺釋:永明延壽祖師(淨土宗第六祖)所說的十人中就有九人走錯路,陰境(死亡因緣)如果現前了,就會迅速隨著他的業力而死去,業力會讓他輪回投胎到相應的地方,這是多麼的讓人寒心啊!初果聖人一旦要轉生,一出娘胎就會對前生的事迷昧不知(完全記不起),菩薩大聖人一旦要轉生也會對前生的事昏昧不知(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記起)。面對生死業力豈可容許自己勉強來作主宰,絕對不能僥幸、不能糊塗啊,可見以自力修行來了脫生死是千難萬難的。

原文:唯有信願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願,定不唐捐。彌陀聖眾,現前慰導,故得無倒,自在往生。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勸發願,以願能導行故也。
淺釋:唯有以深信切願執持名號,依仗阿彌陀佛的力量才是出路,阿彌陀佛有大慈悲大願力,我們信願持名的修行就必定有不可思議的大功效。阿彌陀佛及極樂聖眾,會現前來作安慰引導(加持接引),所以就能做到沒有絲毫顛倒,自由自在往生極樂。佛看見眾生在臨終時會有顛倒錯亂的苦惱,特意為了保護臨終者不要顛倒錯亂,所以殷勤一再勸導眾生要發願,因為發願才能引導持名正行。
導讀一:上面說到連覺悟深切、修行精確的人,也難免在臨終時顛倒錯亂,實際上必須要達到斷盡見思惑煩惱的境界,也就是至少要證得阿羅漢果位以上的聖人,才能完全免於臨終時顛倒錯亂,可見淨土法門佛力所加持的臨終境界,是一種超過阿羅漢境界的三昧力,這在《悲華經》上說得很明確,並不是說臨終者本來沒有信願,佛力可以讓臨終者有信願,而是佛很明確地說為了保任此事,一再勸導眾生要發願,以發願來引導正行,只有信願行具足(圓融)才能感通佛力加持,這樣在臨終時才真的有保障,並不是佛力單方面就能保任,在臨終時要有信願正念是最為關鍵,才能感得佛力加持的三昧(沒絲毫顛倒錯亂),在《印祖文鈔》中以“臨終”兩字來搜索就會一清二楚了。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論述“五濁惡世非念佛法門不能得度”,分五個方面:
1、劫濁中,非帶業橫出之行,必不能度。
2、見濁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3、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
4、眾生濁中,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
5、命濁中,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憨山大師勸念佛人
下一篇:印光大師:佛從何時開始講淨土法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