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進單 2、送單3、接單4、起單
掛單規矩乃中國佛教叢林制度所特有,是破除私有私我觀念,最前進的社會理想的實現,希望能夠傳流不斷。千裡求師,出外參方,掛單為必要的手續。如果進客堂想趕齋而不懂掛單規矩的話,除了吃不到飯,還會挨罵,甚至被趕出去。
掛單又稱掛搭、掛錫。單,指衣單行李;搭,指動作,初入叢林者,將衣缽掛在僧堂單位鉤上;錫,指行腳比丘所持的錫杖。
掛單分:趕齋、一宿兩夕、三天單、水火單與海單。
一般叢林寺院客堂門外,高懸一牌子,寫著:無衣缽戒碟者,概不掛單。古代行腳者外出,必須攜帶衣缽包被條包(即現代的行李)。行腳者到寺,一般先從天王殿入,禮彌勒、韋馱菩薩、大雄寶殿各三拜
行腳者外出,必須攜帶衣缽包、被條包。行腳到寺不可徑入殿堂。應先卸下行李,放在客堂門外柱腳。進門走兩步半,問訊坐下。行李若放在門右,則坐在左側長凳上;放在門左,則坐在右側長凳上。以能照看到自己的行李為准,以免被馬流僧所竊。坐姿宜掛腿坐,雙手冬抄夏搭,不宜盤腿。
有照客或工友走到面前,合掌問:“老菩薩!來有何事?”行腳僧合掌答曰:“打擾常住,掛上一單”或曰:“前來趕齋。”若是忏悔堂則雲:“回堂親近諸位上人。”(剛到則不宜說親近常住,待掛單幾天互相觀察後再作決定。如要討單,再穿袍搭衣帶具到客堂向知客師討單。)
照客師知其來意,轉白知客師,先在房門外彈指三下後說:“知客師慈悲,有老菩薩來掛單。”知客師出來,不打招呼,徑走到客堂門口,向外先看有無衣單。此時行腳者照舊坐著,也不要理睬,因不知其人是否為知客師。(若進客堂久坐無人招呼,可輕咳幾聲以令人知。)等知客師從門口走回,同掛單者坐在同一側椅子上,在將坐尚未坐下時,趕緊站起說:“頂禮知客師傅。”知客師答:“問訊。”依命問訊,等知客師命:“坐下。”則坐。否則不能坐。知客師站立,也須站立。
知客師坐穩後,一般先問:“老菩薩(或上座師)何處發腳?”(即問從何而來。)則答:“自某地來。”問:“到常住這邊有什麼好事?”答:“打擾常住,掛一單。”問:“衣缽常住何處?”答:“忏悔堂某地某寺。”問:“得戒和尚上下?”答:“上某下某大和尚。”問:“大師傅是誰?”答:“上某下某律師。”問: “老常住在哪座寶山?”答:“小廟某地某寺。”問:“師父上下怎麼稱呼?”答:“恩師上某下某和尚。”問:“曾到此間否?”答:“初到此地(或曾到此地)。”
知客問話宜溫文有禮,語氣平和。行腳者則宜惟恭維謹,小聲而答。
知客師詢問後,認為滿意。即喊:“送單。”此時行腳者說:“頂禮知客師傅!”知客師說:“問訊。”依命問訊。照客接說一聲:“請!”行腳僧背起行李,跟照客走。亦可由知客師親自送到上客堂。到門外敲小板三下。屋內寮元師聽到,即招呼香燈師掛簾子。知客師站門外,寮元師站門內,相對合掌。知客師說:“寮元師慈悲,有行腳的師傅來了。”寮元師說:“請進!”知客師父與行腳師傅進堂,知客師說:“禮佛三拜!”行腳僧即把行李放在地上,依言向上三拜。拜畢,知客師說:“頂禮寮元師父!”寮元師說:“問訊。”即說:“送知客師父。”知客師說:“免送!”即出去。行腳僧自己呼:“頂禮東西兩邊老菩薩。”在上客堂先住的師傅則答:“問訊,接駕!”行腳僧人依言問訊。此時寮元師指定單位,行腳僧即解開行李,鞋放在床下,鞋尖朝外與橙齊。衣缽包掛在裡面牆上。具、海青摺好放在凳子與床齊。七衣搭在單上竹竿上。被長三摺,兩頭向內摺四分之一,再合摺形如龍口;缽夾在中間,如龍含珠;具則夾在中間似龍吐舌,人坐在凳上打坐,膝與邊齊。
要離開時,先自己呼:“老菩薩們看衣單。”(意思是我要走了,你們檢查自己的東西,避免將來發生物品遺失嫌疑自己)。收拾行李,先用衣缽盤將具海清、三衣、缽包妥,再捆其他行李,鞋子插在外邊。收拾好後、放在地上。先禮佛三拜,再呼:“頂禮東西兩邊老菩薩”同住者應答:“問訊!送駕,有緣再會。”行腳僧將行李背起,自行上路。
如持方便鏟、背蒲團掛單。蒲團放兩邊柱腳,方便鏟靠兩邊柱擺,則為銷假;若壓蒲團,鏟向內放,則是掛單;鏟向外放,則為趕齋;如蒲團、方便鏟直對客堂,則是會客。
如遇出塵上士,飛錫高僧來寺掛單。彼至客堂,先振錫搖鈴三響。知客師即出,先禮錫三拜後,雙手接過錫杖先行領至方丈室,請和尚出,接談經過。辦大齋,送尊客寮。(此段持錫杖掛單的規矩出高
掛單後首要三事:一知廁所(燈),二知用餐處,三知寺院作息時間。
回寺院三要:一要頂禮諸佛,二要頂禮恩師(堂頭大和尚),三要巡寮頂禮班首職事。
戒牒三不:一不得在火邊看,二不得在船上看,三不得給別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