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繼空法師:學習圓瑛法師的五句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從今日起,世間名利,拋去撇去,切莫走向其他路去」
「從今日起,一切惑業,休去歇去,切莫走向其他路去」
「從今日起,一聲阿彌陀佛死心念去修去,切莫走向其他路去」
「從今日起,求生極樂五清淨土去,切莫走向其他路去」
「從今日起,疾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去,切莫走向其他路去」

我們來學習第一句。

第一句:「從今日起,世間名利,拋去撇去,切莫走向其他路去」

解:我們要知道,名利是假的,貪著名利是輪回心,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叫輪回業,果報是六道輪回。真正明白,覺悟的人,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要放下,日常生活隨緣,決不計較,把好與不好的分別心斷掉,平等心就現前了。

供養別人要盡心盡力選最好的,這是培養我們的恭敬心,修自己的福報。接受別人的供養,決定不能起分別心,這是成就自己的德行。我們鎮海寺為什麼要建得這麼莊嚴?不是自己受用,你看我們依舊住在舊房子裡,是供養來朝拜,來參學的人,讓來這裡的人生歡喜心,是供養大眾的。

   佛教我們四種攝受眾生的方法:“布施”就是多結緣;“愛語”是誠心誠意的關懷;“利行”是我的所作所為,對眾生決定是有利無害的;“同事”對自己要求要簡單,刻苦,對別人寬厚,使人心生感恩,也能皈依三寶。


我們來繼續復習第二句和第三句。

第二句:「從今日起,一切惑業,休去歇去,切莫走向其他路去」

   解:我們裡面貪、嗔、癡、慢、疑;外面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都是迷惑,迷了你的心智。佛法的修學,前面十年進步很慢,因為你要跟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的習氣打仗。你如果能克服,以後就一帆風順,心定下來了,自然就放下了,一絲毫的勉強都沒有,你就自在了。

   第三句:「從今日起,一聲阿彌陀佛死心念去修去,切莫走向其他路去」

   解:日常生活當中,於一切境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時候叫做一心。

我們要知道,順逆境界都是增上緣。有智慧的人,順逆境無一不是善巧方便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一切眾生的殊勝機緣;不是一心的人,順境裡面起貪癡,逆境裡面起嗔恚,順逆都造業。心善,一切順逆境都善;心不善,一切順逆境界都不善。境隨心轉,這是真理。

然後怎麼修法?一句“阿彌陀佛”。怎麼念?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才起心動念(念頭才一起),立刻提起“阿彌陀佛”,把一切妄念統統打掉。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本善,本性。起心動念是習性,我們用本性把習性完全控制住,這是真功夫。菩薩就是用這種功夫,保持正覺,保持不退轉。念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不間斷對初學來說,就是這一句佛號綿綿密密不要間斷,控制住煩惱習氣不起現行。為什麼?一間斷,妄想、煩惱習氣就冒出來了,還起心動念,還分別執著,那是妄心念佛,不是一心念佛。


第四句:「從今日起,求生極樂五清淨土去,切莫走向其他路去」

  解:我們走極樂世界這一條路,這叫“五清淨土”,這是針對五濁惡世而說的。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邪知邪見、迷惑顛倒,見解、思想錯亂,把本來清淨的世間變成了濁惡的世間;而且壽命短促,極樂世界的人心善,思想善,言行善,所以他所感的是極樂世界,不是五濁惡世。

我們常常把人生分為四時:二十歲之前,是人生的春天;二十到四十,是夏天;四十到六十,是秋天;六十歲以後是冬天。世間人要度過寒冬,必須在春、夏、秋做准備。但是這個問題幾個人能想到?要怎麼樣度過自己的晚年?世間迷惑顛倒的人多,青春少壯時貪圖享受,不知道修福、積德,到了晚年災苦現前,已經後悔莫及了。所以從今天起,一定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五清國土,我們要以這個作為自己修學的宗旨。

第五句:「從今日起,疾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去,切莫走向其他路去」

解:這一條非常重要,“佛道無上誓願成”,你有這個願力,你才能真正達到究竟圓滿,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其他的路是什麼?世間名聞利養,爭頭銜、爭地位、爭權利!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什麼榜樣?他是王子,帝王的名位、權利、物質生活享受,他統統捨得干干淨淨。他什麼頭銜也沒有,大家稱他為“世尊”。我們學佛,就是學習釋迦牟尼佛的存心、學習他的生活、學習他處事待人接物、慈悲教化一切眾生。

慈悲濟世最重要的,就是幫助眾生覺悟,才能真正離苦得樂。樂從覺悟來,苦從迷惑來,只有破迷開悟,才能真正的離苦得樂。

 

上一篇:淨空法師:淨土宗裡面“師承”有沒有哪些規矩?
下一篇:科學證明瀕死時人狀態體驗佛法真實不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