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別人還有一個前置作業,我們也要考慮到。孔子在《論語》裡面有提到“君子信而後谏”,君子勸別人有一個前提,一定要先對方很信任他,他才勸誡;假如對方還不夠信任他,“未信,則以為謗己也”,假如對方還沒有信任我們,我們就規勸他,他還會以為我們是不是有意中傷他。所以今天要規勸別人,首先要贏得對方對我們很深的信任。所以父親、領導者,或者你的另外一半,你的朋友、兄弟對你有信任,你勸誡才會有效果。
如何贏得別人的信任?我們都很渴望親人、朋友對我們很信任,信任是求來的嗎?信任絕對不是求來的!我們很多時候都很羨慕,你的人緣為什麼這麼好?大家為什麼都這麼信任你?我們只在結果當中打轉,沒有從原因去思考。
要勸誡別人有個先決條件,一定要先贏得對方的信任。假如信任不足,可能你勸他的時候,他會誤解你,你是不是看他不順眼?是不是在毀謗他?所以要先有信任。如何能夠贏得親友的信任?這個信任絕對不是憑空而來,必須透過我們真心的關懷、付出才會建立信任。也有些朋友很熱心,喜歡幫助別人,但是很多朋友看到他會趕快跑,覺得說他很煩人、很羅嗦。然後會跟他說:拜托你,你不要再照顧我了。有沒有這樣子的人?有!做得要死,卻給人家嫌得要死,有這種人,因為他的關懷跟付出沒有針對別人的需要。所以,我們要善於觀察他人的需要,然後去付出,自然而然能夠贏得信任,然後在適當的時機,我們說的話他就很能夠接受。
我們來看一下,比方說在父子關系當中,當你的父親對你非常的信任。他可能有好幾個兒子,特別相信某一個人的話,應該就是這個孩子最讓他放心,最孝順他,所以已經贏得了父親的信任。因為也常常在父親需要的時候,他都會盡心盡力去盡他的為人子的本分。再來,在君臣關系上,上司最需要什麼?最需要我們去幫他承擔一些工作。我們都能夠默默的做,而且每次做都能夠讓他放心,所以也是針對他的需要去付出,他就很信任我們。再來,夫婦關系也是,比方說太太在家裡把家裡整理好,然後又把孩子教育好,讓先生沒有後顧之憂。所以自然而然很信任這個太太,那太太所講的話自然就有分量。
媳婦嫁到夫家去,什麼時候可以進谏?什麼時候可以勸誡夫君,甚至於是夫君家裡的親友?能不能嫁過去第一天就開始,這裡不好,那裡也不好,能不能這樣?假如一過去就指指點點,這裡要改進,那裡要改進,那會有什麼後果?一定會讓夫家的人對我們很排斥,因為才剛嫁過去,還沒有建立深厚的信任。所以我們要隨順人情,要善體別人的感受。盧叔叔曾經跟我說過,到一個新的環境一定要多看,看什麼?看別人的需要在哪,去付出;多聽,聽聽看,聽出別人的需要,有時候也會聽出一些忌諱,別人不願意提到的,我們就先避開,要聽出需要、聽出忌諱;多看、多聽,少講、少出意見。我們到一個新的公司去,是不是也應該多看、多聽、少講!當你做得多說得少,你的主管、你的上司就會很信賴你,到時候你的意見他就很重視。所以道理都是相通的,都是適用的。
我們當媳婦的,也要能夠觀察到,什麼時候應該扮演什麼角色。這個領會我是從我母親身上學到的,我母親嫁過去的時候,她的小姑、小叔都還在念書。當時她要嫁的時候,我的外公極力勸退她,外公也很厲害,他就開始分析,他說:你看你嫁的是長子,然後他的弟弟、他的妹妹還在念書,然後你的公公,假如嫁過去,公公又是捕魚的,收入不穩定,所以你嫁過去一定很累。我媽媽就說:我還是要嫁。為什麼?因為她覺得我父親很孝順,孝順的人才有情義,才有道義,所以看了一大堆有錢人都不要,就要一個窮小子。結果就嫁給我父親,確實很辛苦。
嫁過去以後,教書的錢都拿出來家用,還要給小姑、小叔念書的費用。諸位朋友,假如是你的女兒,你嫁不嫁?所以,一來要有眼光,要放遠,知道孝子,有孝道傳家的家庭,往後一定會興盛。再來,中國人說吃虧就是福,當你捨得吃虧,就會贏得他人對你的尊重,對你的佩服。我母親家裡還算富裕,嫁過去還懂得這樣付出,所以小叔跟小姑對她就非常的佩服,我那些叔叔對我母親也很好。但是慢慢的家庭狀況就改善過來,因為有孝心的人他對家庭一定有責任感。我母親嫁到我們家差不多二十多年,她才開始怎麼樣?開口;當信任已經達到某種程度,開口就很有力量。所以,我們要厚積薄發,不要太躁動,有時候是欲速則不達。而且給他人建議,你不要本來都沒建議,一建議就建議五條、建議六條,這樣也不好。就偶爾建議一條,結果雖然他們沒有做,後來都像你所印證的:你講得很准!慢慢那個信任就愈來愈高。
所以父子關系、君臣關系、夫婦關系都需要建立在信任、在付出當中。再來,兄弟亦復如是,你愈照顧兄弟,兄弟就愈信任你。最後朋友,朋友是沒有血緣關系的,這都是要透過長期的相處,所謂日久見人心,才能真正贏得朋友的信任,進而重視我們給他的規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