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有時我覺得佛教消極。比如佛教講因果,凡事有因才有果,有因一定有果,那這樣好像什麼都注定了。舉個例子,每次我說:“媽,我皮膚不好。”我媽就說:“那是你上輩子沒在佛前供燈。今生多供燈,相貌就好了。”聽她這麼一說,我就洩氣了。既然跟前世有關,這一世再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不過有時我又覺得佛教積極,假如真的有因有果,為了來生皮膚好一點,我就多供些燈。這兩種或消極或積極的看法,讓我很矛盾,不知該如何理解這些道理?
索達吉堪布答:你剛才說“佛教講因果”,可能這不是你一個人的認識,也包括如今的許多教授、學者,大家一提因果,就認為這是佛教講的,是小圈子裡的觀點。其實並非如此,並不是佛教才講因果。
應該說,因果是一個普遍規律,萬事萬物都在因果中流動,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些道理,佛教徒、非佛教徒都要承認。只不過,是佛教的教義特別揭示了這一真理而已。
你要這樣認識:對今生的一個果而言,前世一定有它的主因,而今生的存心或行為等是輔緣,因緣會合時,果就成熟了。所以當你見有人具足相貌、智慧或財富時,你應該想,哦,他前世肯定作了供燈或布施等善法,這個因與即生的緣和合,才呈現了這些善妙果報。
這樣說來,是不是一切都注定了?所謂命中注定,來什麼就順其自然,一點不要努力?也不是。
我們應該這樣理解因果:我們的現在,的確來自過去,但現在的發心或行為,也會決定未來。所以,一定要積極改變自己。就像你後面說的,為了來世,你願意供燈、做善事,這種態度是對的。
我們學佛不要走偏。要麼就不承認因果,今生的一切都與前世無關;要麼就宿命論,什麼都注定了、不能改,這都是對佛法的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