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古代在教育裡頭中心的思想就是孝道。教什麼?教孝。帝王以什麼來治理國家?以孝治天下。他就是一個行孝盡孝的一個好榜樣。所以古禮之中雖然有五禮,祭禮擺在第一位,祭祀祖先。其他的禮節,皇帝可以派大臣代表,唯獨祭禮不能夠派代表,要親自齋戒沐浴主持祭典。在從前這個主祭的人在祭典的前三天要齋戒。那個齋戒是怎麼個齋法?就像我們佛門閉關的情形差不多,這三天叫齋公。把一切事情都放下,一切人也不接見。不接見就像閉三天關一樣。那個飲食起居有人照顧,像護關的,有人照顧。那麼他三天做什麼?三天把所有念頭放下來,想念被祭的這個人。如果是祭祖先,就想念他的祖先,跟我們這個經上所講的一樣,觀想。想三天三夜就把他想來了,祭神如神在,他真的有感應道交。在祭祀的時候,感覺到他的祖先到這個地方來接受他的祭祀。這俗話講「誠則靈」。齋戒沐浴是修誠敬之心,不是草草率率,隨隨便便做個樣子就行,那就不靈。那種祭祀,孔老夫子不願意看的,為什麼?有形式沒有內容。這個內容是真誠,所以要三天的齋戒,確實他有感應。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 (第七集) 1992/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3-005-0007
從前人祭祖先要沐浴齋戒,齋戒干什麼?觀想。所以主祭的人齋戒就像閉關一樣,要閉三天。這三天,他在一個很干淨的房子裡面,讓他一個人住在裡頭,三餐飯送給他,不接近任何一個人,他三天專門想祖先,想祖先在世的音容,所以到祭祀的時候就確確實實有感應。祭神如神在,那個神就是祖先。在祭祀的時候彷佛聽到他的聲音,聽到他咳嗽的聲音,聽到他動作的聲音,他如果沒有三天齋戒就不可能有這個現象。不像現在祭祀,現在完全搞表面,馬上去一下,匆匆忙忙上個香就走了,不像話。所以想到從前祭祀之隆重,主祭的人是沐浴齋戒三天,那麼樣恭敬,修三天觀想。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第十九集) 1988/2 台灣大專講座 檔名:03-001-0019
我們讀古禮,古禮裡頭最重要,六種禮第一個是祭禮,祭禮也叫吉禮,吉祥的吉,吉禮就是祭禮,祭祀。中國祭祀的對象是祭祖先,佛經經典裡面講鬼神,鬼神是講祖先,不是講別的,是祭祖先;不是自己祖先你去祭祀他,那就是谄媚巴結,與你不相干,你何必去巴結別人?祭祀祖先是天經地義,應該的。祭祀最重要的「祭神如神在」,就是此地講的意思。主祭的人稱為齋公,就是齋戒祭祀的時候主祭的人稱為齋公,你就想「齋」是什麼?齋戒。在祭祀的前三天,主祭人要齋戒。齋是什麼意思?齋是修清淨心,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主祭人要閉關三天,這麼慎重。這三天不見客,一切事務統統放下。這三天在一個小房子裡面,飲食有人送來、有人照顧,跟閉關一樣。三天當中干什麼事情?想,因為他祭祀他自己的父母祖先,想他父母祖先生前的生活狀況,我們佛家講觀想,要把他想來,然後祭祀的時候就有感應。三天三夜想他祖先在世時候的音容、一舉一動,這是思念。所以在行祭祀的時候彷佛聽到聲音,彷佛見到形狀,這個祭祀才有效果。哪裡像現在的祭祀,亂心,根本就概念都沒有,到那裡去行個禮表示一下,一點誠意都沒有,完全是在表演做樣子,他怎麼會有感應!
佛法比我們中國祭典更要重視,七天七夜,一日到七日,中國主祭人才三天,齋戒三天,佛法講七天。所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供養是敬心供養,不在乎這些物品,恭敬心就是供養。要用我們平常的話來說,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供養。由此可知,供養不在這些供品,不在這個,那是形式不重要。形式是盡心盡力去辦,不必去講求,不必過分,隨分隨力,表我們的誠意敬心。實在自己家裡很清寒、很貧困,供一杯水就夠了,我們的誠敬都表達了。如果一定要做好看,充場面,到外面去借貸來辦這些供品,這是錯誤的,你的祖先決定不希望你去負債,我們負債來供養這是不恭敬,大不敬。為什麼?你的父母祖先看到這個樣子憂心擔心,你負這種債務將來怎麼償還?無債一身輕,自己隨分隨力盡力供養,究竟圓滿,要懂這個道理,佛法裡頭尤其是講求。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裡面第一個依教修行供養,想到父母祖先對我們的教訓是什麼?我們有沒有做到?我們學佛,佛菩薩對我們的教誨,我們有沒有明白、有沒有記住、有沒有奉行?這是真正的供養。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四十五集) 1998/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