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怎樣理解孔子“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有余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人積善與積不善,因也;余慶與余殃,則果矣。又既有余慶余殃,豈無本慶本殃。本慶本殃,乃積善積不善之人來生後世所得之果,當大於余慶余殃之得諸子孫者百千萬倍。凡夫不得而見,何可認之為無乎。喻如黑夜不見一切物,不得謂一切物悉皆消滅矣。 約佛法論,從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約世法論,何獨不然。故孔子之贊周易也,最初即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夫積善,積不善,因也;余慶,余殃,則果矣。又既有余慶余殃,豈無本慶本殃。本慶本殃,乃積善積不善之人來生後世所得之果,當大於余慶余殃之得諸子孫者百千萬倍。凡夫不得而見,何可認之為無乎?喻如黑夜不見一切物,不得謂一切物悉皆消滅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25頁 挽回世道人心標本同治錄序)
|
|
|
|
|
|
上一篇:印光大師:提倡因果教育對當今社會和諧和培養後人有什麼影響
下一篇:大安法師:法布施以勸修淨土為最勝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