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13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老法師:智慧第一。

  主持人:蘇州吳念博董事長請教師父上人,昨天師父開示提到智慧與福德,末學理解這句話是智慧第一,要有智慧為基礎,沒有智慧也不會有真正的福德,智慧與福德是一,這樣理解是否正確?

  老法師:正確,正確。昨天所學的,我們怎樣把它落實,應用在自己觀念跟生活行事當中。經上講的三種真實,三種真實都不容易,佛菩薩講清楚了、講明白了,但是我們的習氣很重,也真想改,就是改不過來。改不過來也要改,那怎麼辦?真的,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榜樣,學他那個方法就行,他一生的生活與三種真實相應,我們細心觀察,你就看到了。

  今天有同學發信提出一個問題,他這個問題困惑很久。我們常常講要用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用真誠心,對一切人事物就不能有懷疑。可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尤其在道場,如果我們一切都隨順的話,是不是也會背因果?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一切人事物,既是真誠心而又不背因果?你看海賢老和尚,一片真誠對人,不管別人怎麼對我,他心裡就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什麼都沒有,這就不背因果。你的因果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是親近阿彌陀佛。如果還有自私自利、還有怨恨、還有愛憎,那就不對了,那這個因果自己要背了。

  今天別人縱然造作錯了,背因果了,那要看清楚,這個人有善根,勸導他他能接受,他能改正,那你一定要盡到勸谏的責任,要提醒他。如果他不能接受,不接受批評,他不認為自己是錯,那你就念阿彌陀佛。心裡頭一塵不染,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如如不動這是念佛的大定,定慧等學。於一切人不沖突,為什麼?他們要的你不要,你要的他們不要。你要的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成佛之道,信願持名往生淨土就是成佛,你走這個路子。他們依然還走六道輪回,不但你不能度,佛也不能度。佛不能度怎麼樣?順著,等著他什麼時候回頭,什麼時候度他,絕不讓他罪上再加罪,那就錯誤了。

  所以,來佛寺的這三位往生的大德,都是我們現世修學的榜樣。多看這個碟,我勸大家看一千遍,一天看三遍看一年,你就完全明白了,無論跟什麼樣的人,善人惡人都能和睦相處,都不會發生沖突。海賢老和尚一生的表法,我們很清楚,肯定有不少人看明白、看清楚了,跟他學習。當然還有沒看清楚的、沒有看明白的,依舊沉淪在六道,這也沒有關系,佛度眾生的大願是沒有終止的。這就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什麼時候緣成熟什麼時候度他。

  參考資料裡頭,第一百八十六條,「離四句,絕百非」,《教乘法數》這個問答很好。四句是根本,百非是枝末,四句百非要明了,功夫用在根本,根本解決了,枝末也就沒有問題了。這個四句,「但舉一對,便成四句」。譬如有無,有、無是一對,非有、非無是兩對,兩對就是四句,有是一句,無是一句,非有是一句,非無是一句,這叫根本。這個後面有例,列出來了,有無中四句,有有四句,無有四句,亦有亦無有四句,非有非無也有四句。根本的就是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這四句是根本。

  你看海賢老和尚怎樣離四句,他是怎麼離的?心裡頭沒有,沒有這個概念。為什麼?這空話,全是假的,全是虛妄相。他一句話就給你講清楚了,就叫念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是假的,這不就全離了嗎?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這一句佛號,完全正確,你這一生決定生淨土成佛去了。四句離開,心地清淨了,不但清淨,心地平等了。清淨、平等是真心,真心的作用是覺,那個覺就是大徹大悟,覺了什麼都知道。老和尚不瞞人,他告訴是什麼都知道,什麼都不說。什麼都知道是慧,什麼都不說是定,定慧具足。

  念老在這部經集注裡頭,引用《往生論》用得很多,《往生論》裡頭特別明顯的就是一法句。在參考資料一百零三,第一百八十八條「一法句」,我們對這個一法句也要有個清楚的概念。術語裡頭,「謂一法也。句為章句之義」,就是說「絕待無為清淨之法身」,這叫一法句。「天親之淨土論」,就是《往生論》,「分極樂國土之莊嚴功德為十七句」,這是依報,「如來之莊嚴功德為八句,菩薩之莊嚴功德為四句」,這個十二句是正報。依正莊嚴總共二十九句,這三種功德,二十九句這是觀。「此二十九句之莊嚴,略說之,則說入一法句,且自解之曰」,他自己解釋,「一法句者,清淨句也。清淨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一法句是止,前面二十九句是觀,我們講止觀。如果用章嘉大師的話,前面二十九句是看破,後面這一法句是放下,這就更容易懂了。為什麼要放下?不放下就錯了,不放下你是六道凡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不可得,妄的不可得,真的也不可得,真的是真如自性,一法不立。所以不能執著、不能分別、不能起心動念,你就契入了,完全相應,這個相應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有為法是十法界森羅萬象,是緣起的生滅法。實報土,就是一真法界,它是性起,它不是緣起,性起有受用,不是沒有受用,受用是清淨無為。你起心動念,不清淨了,你起心動念是有為,有為怎麼樣?有為你見不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必須無為,也就是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放下,這個境界現前了,你就得受用。如果有起心動念的時候,這個境界就不見了,回到阿賴耶,阿賴耶是有為的。無為法身。記住《百法》裡頭說,前面九十四法都是有為法,只有後頭六個無為。六個無為,真正無為只有一個,最後,真如無為;其他的無為叫相似無為,因為有為法不能包括它們,說之為無為,不是真的無為,相似。真如才是真的無為,無為法身,真實智慧。這是我們要求的,希望這一生能夠證得,用什麼方法?信願持名。印祖常講的,老實念佛,佛在這個經上教導我們的,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能證得。一定要相信,不要有懷疑,懷疑就錯了。

  這個後頭還有,「彼論」,就是《往生論》裡頭,有講到「奢摩他」、「毗婆捨那」,這都是梵語,奢摩他翻作止,毗婆捨那翻作觀。「觀二十九句現象之差別,即為毗婆捨那,觀一法理體之平等,即為奢摩他。」只要不動心,萬法是平等的,所以不起心不動念才是無為法身,你證得了;有起心動念,沒證得。在大乘經上佛告訴我們,等覺菩薩都沒有證得,為什麼?他還有一念就是根本無明習氣,還有那一念的習氣在。無明沒有了,確實不起心不動念,習氣沒斷。這個習氣對一切法不產生障礙,只對你入,淨土叫常寂光,我們一般叫回歸自性,對這個有障礙,你回不了自性。回歸自性就是證得究竟圓滿,必須連習氣都要斷干淨。

  所以不怕吃虧、不怕上當,人家罵你不還口,打你不還手,這是事,修忍辱波羅蜜。心裡面沒有怨恨心,更沒有報復的心,這個重要!活在這個時代,時時刻刻都要修忍辱波羅蜜,順一切眾生,不要計較,不要起心動念。有是、有非,起這個念頭就不好了,有善、有惡,這個念頭也不好,什麼念頭都不起。起什麼念頭?就一句阿彌陀佛,保證你得大利益,這真實利益,這叫修行;行就是生活行為,要用佛的標准。沒有計較,為什麼?因為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為什麼還會計較?你沒有把它認清楚,你以為它是真的,才會有這個問題。你真正搞清楚了,這問題解決了。

  這個後面還有一段,這都是講用功。「初雖別觀奢摩他,毗婆捨那,而其機純熟,則止觀俱行」。初學的時候,止觀是兩樁事情,看破、放下,到純熟之後,止觀是一不是二,也就是說看破、放下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成柔軟心」,心浮氣躁的心全化解了,像菩薩一樣。「二十九句即為一法句,一法句即為二十九句」,一法句是總說,二十九句是別說,總別是一體,沒有差別。所以「廣略相入,得如實知見,差別即平等,平等即差別」,平等跟差別劃等號。這個不可思議的境界,完全在功夫上體現出來。

  我們看到海賢法師,有一次一個收電費的,拿著單子給老和尚看。老和尚問他,這個月的電費跟上個月比怎麼會多出這麼多?這裡頭有問題。收電費的人沒有說話,打他兩耳光。他趕快把錢掏了照付,不再說了。旁邊的人看到不服氣,要想把這個收電費的人找來理論,他說不必。真的是量大福大,學佛的人要有度量,要能包容,不要跟人計較。他說打我等於給我搔癢,吐我一臉吐沫等於給我洗臉。忍人之不能忍,我們要做,要學;讓人之不能讓,別人不肯讓步的,我們能讓,你要,都給你,決定不能跟人爭。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不修忍辱波羅蜜怎麼會成就?

  下面這一條也很重要,「無為法身」。無為是無作為、是無造作。起心動念就是造作,造業,言語是口業,身體動作是身業,起心動念是意業,身語意它統統造業,不造業了就是無為,造業是有為。造業都是屬於生滅法,無為,不生不滅,它不造業,不起心不動念叫無為。「佛所證之法身湛然寂靜,離因緣之造作,故雲無為」,這說得清楚。無為是性起,不是緣起,離因緣之造作,無為法身你就證得了,法性身。不起心不動念好難,誰證得的?等覺菩薩證得。證得之後他就成妙覺,他就證得究竟圓滿,他不住實報土,他住常寂光,跟常寂光融成一片,這就是無為法身。《佛學大辭典》裡頭說,佛所證之法身,湛然寂靜,離因緣之造作,這叫無為。

  「《淨土論注》」,就是《往生論》注解,「無為法身者法性身也,法性寂滅故法身無相也,無相故能無不相」。法身在哪裡?就在現前,就在當下。為什麼我們見不到?有障緣障礙住了。這個障緣是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這個東西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雖然是假的,它起作用,這個作用就是障礙明心見性。這三樣東西,如果三種障礙我們放下了,無為法身就現前,也就是說常寂光就現前。

  下面這個,「即事而真」,一百九十條,一百九十一條「當相即道」,我聽聽同學們的。

  主持人:師父,我們現在用抽簽的方式來請各個到場的法師。

  老法師:用抽簽的方式?好。

  主持人:十二,華藏淨宗學會。

  學生:請老和尚開示。

  主持人:請華藏淨宗學會的法師們、老師們,講一下這一段的心得。

  學生:即事而真?

  主持人:是。

  學生:是。在這裡可否請老和尚先為我們開示一下,我們華藏淨宗學會再說心得報告。

  主持人:請華藏的法師念一下這個注解。

  老法師:好。

  主持人:請法師們把這段注解先念一遍好嗎?

  學生:是的。「即事而真,《佛學大辭典》:謂事理本來無二,於淺近之事相上自具深妙之真理也。止觀一曰:離說無理,離理無說;即說無說,無說即說。無二無別,即事而真。《光明玄義》曰:若取即事而真,為真身。《法華玄義四》曰:雖服甘露,不能即事而真,傷命早夭。《大日經疏一》曰:譬如幻師以咒術力加持藥草,能現種種未曾有事。五情所對,悅可眾心。若捨加持,然後隱沒。如來金剛之幻,亦復如是。緣謝則滅,機興則生。即事而真,無有終盡。」

  老法師:有沒有人能解釋?

  主持人:好,請能夠解釋這一段「即事而真」的法師們、老師們請舉手。

  老法師:華藏淨宗學會。

  主持人:華藏淨宗學會。

  學生:阿彌陀佛。莊閒就自己所了解的一點字面上的意思向和尚請教。這個「即事而真」是不是說,一切的事物它的理就在這個事物上。如果我們能夠從事物上去了解它的理,那我們就能夠證得這個事理一如的境界,是不是這個意思?阿彌陀佛!

  老法師:你們重復一遍,把他講的重復一遍。

  學生:不好意思,可能是因為網路的速度不是很好的關系,我再嘗試再說一次。請問聽得到我的聲音嗎?

  主持人:聽得到。

  學生:好,這個意思是不是說,一切的事物它的理本來就在這個事物上。我們如果能夠從一切的事物上去悟得這個理的話,我們就能夠證得事理一如的境界,是不是這個意思?

  主持人:就是說這個理是在事物上,那麼從事物上去證得這個理的境界,理事一如的境界。

  學生:是不是這個意思?

  老法師:對,但是怎麼證得?從事上看到理,從理上看到事,從事上看到理,理事是一不是二。凡夫見不到,為什麼見不到?凡夫見的是事,見不到理。這個理,此地說得很好,事相上自具深妙之真理,從事上見到理就是見性了,事是相,理是性。禅宗裡面這個事例很多很多,《五燈會元》一千七百則公案、《景德傳燈錄》,都記載這些事情,畢竟是少數人。這些少數人為什麼能見到?他真能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妄想、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就見到了。然後他說即無說,無說即說,說跟無說不二。

  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如是,所以世尊曾經說過,他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個字,誰要是說他說法那叫謗佛。這個話我們怎樣去領會?他到底說了還是沒說?他說了,你要真正懂他,他說了就是無說,無說就是說,你才能真正懂得如來真實義。開經偈上所說的「願解如來真實義」,也就是我們常常講,你用真心就體會到了。佛是用真心說法,我們是用妄心聽法,不懂他所說的真實義,只懂得言辭裡頭皮毛的常識,不是佛說的意思,是我們自己分別執著的意思。為什麼?因為佛沒有意思,佛要有意思,他是凡夫。這個意思就深了、就妙了。妙在哪裡?妙在有說、無說是一不是二,這個妙。這個妙,在大乘裡頭常說的入不二法門。入不二法門是什麼?一切事相都不二,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人生活在這個境界裡頭,你想想看他多柔和、多清淨、多自在、多圓滿,充滿了智慧、喜悅。這就是無為法身、無為的報土,《華嚴》裡面說性起,不是緣起。從緣起提升到性起,這就是即事而真,事是緣起,真是性起,知道緣起跟性起是一不是二。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不知道,法身大士才明了,為什麼?他證得無為法身,才能入這個境界。

  末後《大日經疏》裡頭,前面是比喻,後面是講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在十法界裡頭現身說法,廣度有情。你看緣,緣謝就滅了,機興就生了。十法界、六道緣很重要,緣是什麼?在佛法講,真想學。對這個娑婆住久了,真正想厭離,想離開,不想再住了,佛菩薩知道,法身菩薩知道,跟我有緣的佛菩薩會現身來幫助我。這個現有顯、有隱,顯是很清楚、很明白你遇到了。像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途中生病,文殊菩薩現個乞丐身來照顧他,這是顯。平常沒有生病的時候,文殊菩薩一路照顧他,沒有現,他沒有看到相,冥冥當中加持他。雖然他很辛苦,辛苦不礙事,他能夠走到菩薩道場,滿他自己的心願。所以加持有顯加、有冥加,我們知道才會對佛菩薩感恩,這種加持就在現前、就在當下。我們用真誠心,想自度也想幫助別人,這個心跟佛菩薩就相應,既然相應,沒有不加持的道理。

  即事而真,說明真妄是一體,妄是相,真是性。妄相從哪裡來?依真性起來的,沒有真性哪來的妄相?我們對虛妄的相,相是六道凡夫,性是真如自性,淨宗的理論就建立在這上面,「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即事而真,當相即道。是心作佛才管用,你才能回歸自性。知道是心是佛,但是沒有想到自心作佛,那還是個凡夫,你沒有得到真實利益,沒有得到真正的受用,這個見等於不見,這個知等於無知。於是我們就體會,信解行證分開來講是四,合起來講是一,就是前面我們所讀的一法句。從事上講有二十九,解門;從行門講,一法句。二十九種觀是一樁事情,《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個地方,即事而真,當相即道,都要自己細心去體會,才真正得到受用。

  下面有一句,也是我們常常見到的,一百零六,第二百條「實相正印」,「一實相印」常常看到的,這是什麼意思?《三藏法數》裡頭這一段解釋,出《法華經玄義》,一實相印條。這一段不難懂,有沒有同學來做解釋?

  主持人:零八,雲南報恩寺。

  老法師:雲南報恩寺。

  主持人:是向館長。

  老法師:向館長。

  主持人:請雲南報恩寺的法師們發言。

  學生:阿彌陀佛。

  老法師:雲南報恩寺沒打開?

  主持人:雲南報恩寺的聲音沒有辦法聽到。十四,劉余莉教授。

  學生: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學長好,我先把這一條給大家念一下。實相正印,《三藏法數》,一實相印條,出《法華玄義》。「一實相者,謂真實之理,無二無別,離諸虛妄之相也」。這一條就是講實相就是法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佛性,也就是真實之理,就是我們所說的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相。無二無別,就是這個理是一,我們從一切相上都能夠看到這個理,一切相都是這個法性所生所現。離諸虛妄之相也,這個師父經常用電視屏幕來比喻,就是屏幕上所現的相是虛妄的,但是屏幕就是那個真性、就是那個心性、就是那個佛性、就是那個真如。如果離開這個虛妄之相,就能夠見到那個理,所以實相就是離開虛妄之相就可以見到。理就是在相上,理事不二,就是從相上能見到理。又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就像金做成的金手煉、金手表、金鎖等等,這個理就是這個金。這個理在哪?其實就是在具體的金像、金手煉、金器之中。我們離開虛相的話,就能夠見到這個理。

  「印者,信也。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印就像我們世間的印信一樣,世間的公文蓋上這個印,才讓人感覺到可信。「蓋如來所說諸大乘經,皆以實相之理,印定其說」。如來所說的大乘經典,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都是佛心性的流露。大乘經典它之所以是真理,都是因為它是佛的心性的流露,所以它是和宇宙人生的真相相符合的。「外道不能雜,天魔不能破」,正是因為它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外道他不能雜,天魔不能破,就是邪魔外道都不能夠破壞這個真理。「若有實相印,即是佛說。若無實相印,即是魔說」,有了這個,只要是和宇宙人生真相相符合的,佛都認為它是真理。這不一定是佛在經典上所說的,就是佛沒有在經典上所記載的,只要是和宇宙人生的真相相符合、和法性相應,都認定是佛說的。這個也顯示了佛教的包容之心,像我們講的儒、道,這個佛也認可,就是也認為是佛說的,因為它和宇宙人生的真相、和法性是相應的。如果沒有這個實相印就是魔說,像我們講法說契理不契機,如果不契理的話,那就是魔說,如果不契機的話就是閒言語,這也是有這個意思。

  「經雲:世尊說實道,波旬無此事。」經上說,世尊說實道,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四十九年的經典,都是和宇宙人生的真相相應的,都是實相。波旬無此事,而邪魔外道所說的,卻恰恰和宇宙人生真相、和法性、和實相相違背。「梵語波旬,華言惡。釋迦如來出世時,魔王名也。」最後一句就是講,波旬翻譯成漢語就是惡的意思,在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它是魔王的名字,這個魔王叫波旬。阿彌陀佛,請師父指正。

  老法師:好,劉老師給我們解釋得很好。前面我們學過實相,實相的意思很深,我們要細心體會。它的體,體是無相,所以實相無相,它起作用,它能現相,叫無不相。它起的作用,現相作用我們很明顯的能感觸到,但是體看不到。正是像我們看電視,我們用屏幕比喻實相、自性,看電視,整個精神都集中在形相上,把屏幕沒想到。要離開屏幕它決定不能現,所以它是妄相,它是生滅相,也是一個相似相續相。不是每個畫面都是相同的,每個畫面相同的是相續,每個畫面都不同是相似,相似相續。從這個地方能夠體會到實相的概念。

  圓滿的實相一定要自己去證得,怎麼樣才能證得?放下就能證得。早年章嘉大師教我,佛法就四個字:看破、放下,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這兩個方法,用佛經上的術語就是止、觀,觀就是看破,止就是放下。教下修行稱為止觀,有天台的止觀,有賢首的止觀。《妄盡還源觀》那是賢首的止觀,賢首國師說的;天台《摩诃止觀》、《小止觀》,智者大師所說的,都是講修行方法。也就是說,我們看破了,了解真相,如何與我們日常生活相應,才能得到真正受用。這個受用就是不斷的提升,為什麼?你放下了,觀的境界又提升了,再放下就又提升了。菩薩五十二個階級,從十信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妙覺就回歸常寂光,真正功德圓滿。契入境界,肯定這個人法喜充滿,為什麼?他起心動念生智慧,不生煩惱。

  凡夫,六道凡夫,生煩惱不生智慧,那是什麼?妄心,阿賴耶。與第六意識相應的,五十一個心所,五十一個心所有十一個善法,有二十六個是惡法,根本煩惱、隨煩惱,還有大隨、中隨、小隨。六道凡夫起心動念,二十六個煩惱是惡心所,十一個善心所也不是好事情,為什麼?善因善果在人天,惡因惡報在三惡道。還有一個阿修羅、羅剎,也不能算是善道,現前他福報很大,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大的權勢,但是他不能辨別善惡,一生所作所為惡多善少。所以羅剎跟修羅,命終之後都是墮在地獄道。佛家有講三世怨,從修羅、羅剎是非常明顯能看出來。羅剎、修羅天上有,人間有,畜生裡頭有,餓鬼裡頭有,只有地獄沒有,學佛的人細心觀察你就認識。要用真誠慈悲去感化這些眾生,要有信心,為什麼?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我們學佛,學儒、學道,就是學傳統文化,都肯定人性本善,跟釋迦牟尼佛見解是相同的。釋迦佛說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釋迦說的,本來是佛,佛是至善。所以「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淨土教就根據這個道理建立的,跟現在量子力學家講的相應。量子力學發現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念力能改變物質世界。這個佛經上有,佛法說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境是外面境界,物質的世界隨著念頭轉變,念善,物質世界善;念惡,物質世界惡。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美好?極樂世界的人純善沒有惡。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切時一切處都在說法,從來沒有間斷。我相信我們這個世界如果有佛說法,二十四小時不中斷,長年不間斷,這個世界可以媲美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因是自性本有的,本善;緣,天天有老師在教導,天天有善人在勸告,時間長了,聽不懂也聽懂了,先是姑妄聽之,後來就認真聽講了。

  教育的力量太偉大了,誰知道?佛知道,聖人知道,一切聖賢、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重視教育的,把九法界的眾生統統教好了。善中之善,佛中之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代表了遍法界虛空界的至善,一切善都會歸在那裡,他是善的尖端、是善的頂級。念阿彌陀佛,自然就會想到《無量壽經》、想到《阿彌陀經》,那就是想到極樂世界。常念、常想就培養他發願往生的道心,這個心一發,決定得生,生到極樂世界決定成佛;成佛之後跟阿彌陀佛一樣,一定是普度眾生。度眾生只有一個目的,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翻過來,障礙眾生離苦得樂,要制造讓一切眾生離樂得苦,這就是魔,魔跟佛恰恰相反。有,確實有這樣的人,他看到眾生受苦受難他歡喜,沒有慈悲心、沒有憐憫心。魔的心也是佛,他為什麼變成這樣子?他迷了,沒有人教他,他的心不平,他的心雜亂,反覆無常。人間有修羅,人間有羅剎,天上有修羅,欲界天,色界天沒有。畜生、餓鬼也有,畜生裡頭猛獸是修羅;餓鬼裡頭有惡鬼,害人的,這鬼道裡的修羅。地獄道完全受報,所以沒有阿修羅。

  一切經,大乘經,實相正印印定,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憑什麼說出這大乘經?完全憑宇宙真相,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實相所說的,沒有一句是假話,也不是佛自己說出來的。他所說的宇宙萬法的真相,他看到了,他體會到了,為我們說出來;我們不能體會,它太深了,我們沒有看到,雖然就在面前,我們煩惱習氣太重。我們要學佛,學佛,四弘誓願是總綱領,要從發願,要發真的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苦,我要幫助他。怎麼幫助他?用教學,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提倡的。再細心觀察所有的宗教,那個宗教創始人也是用教育,不用教育這個教興旺不起來,很短時間就消失了。為什麼?它沒有真理,真理就是實相。於是我們特別是跟釋迦牟尼佛,完全講實相,沒有一個字是妄言,純真無妄,我們對他生起信心。

  從哪裡做起?從自己做起,教人者先把自己教好,自己沒有學得好怎麼能教人?所以佛教我們,「煩惱無盡誓願斷」。斷煩惱就是提升自己,把煩惱習氣斷掉,這叫真學佛,真功夫,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有關系。釋迦佛為我們做表率。學聖賢之道、學佛菩薩首先要放棄自私自利,把我放下,為什麼?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我們叫它靈性,是真的,靈性就是自性。靈性沒有形相,它是宇宙的本體,靈性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真如、就是涅盤、就是第一義,佛經上的名詞有幾十個,都說這一樁事情。佛為什麼用這麼多名詞說一樁事?叫你不要執著名字相,名字是假的,你知道他講的是什麼,就對了。諸佛的名號是從性德上建立的,菩薩的名號是從修德上建立的。諸佛是果,像阿彌陀佛這句佛號,這是果;觀世音菩薩那是修,修德,還沒有證果,修德。所以念名號行,念阿彌陀佛是以佛的果德做我們的修因,這是特別法門。一般法門是修因證果,唯獨淨土宗、密宗,密宗也是用佛號,果佛都是以果為因,這個特別殊勝。

  所以我們的下手,要斷煩惱、要斷習氣,先把身修好。身是形相,好的形相讓眾生生起信心,形相不好,信心不能建立,世出世法都一樣。所以要有個好榜樣給人看,就不能不重視戒律,用戒律幫助我們斷惡修善,十惡決定不能做,十善一定要學習。我們今天跟同學們一起,從《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下手,我們用這幾樣東西,每天來反省,每天來改過,成就自己的德行。以一句佛號來收心,把一切妄想、妄念統統放下,這就是清淨句,《往生論》上講的清淨句,這就是一法句,大乘教裡面的圓滿的一法句,一句佛號念到底。

  古人的成就,書本上記載的,沒看見,不能沒有疑惑。谛閒老法師的徒弟鍋漏匠,真的不是假的。更近的,來佛寺的三個,不是兩個,還得要加上賢公老和尚的老母親,三聖。一句佛號,一句佛號老和尚念了九十二年。這三個人,我有理由相信,他們統統得念佛三昧,他們確實證得明心見性;也就是說,他們念佛得到理一心不亂,禅宗裡面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是用念佛的方法達到這個境界。用身教,不用言教,用身教做出樣子給你看,你照他這個樣子去做,你一定會跟他一樣的成就,決定沒有懷疑。這是我們應當努力的,只有這一法是真實的,其他的全是假的,我們自己目標要純正。

  怎麼樣看待這個世界?怎麼樣看待眾生?經上說得很清楚,虛空法界跟自己確確實實是一體,一個自性變現的。佛是自性現的,魔也是自性現的,淨土是自性現的,無間地獄也是自性現的,只是遇緣不同而已,覺悟的人要用平等心去看待。平常心,平是平等,常是永遠用平等心,那叫平常,常是不能間斷,看待一切人事物。對一切造作不善的,自然生憐憫心,同體大悲,看到善的、好的,自然生歡喜心。慈心,幫助大家得樂;悲心,幫助大家離苦,這是諸佛菩薩,這是諸佛弟子。弟子要學佛,老師是我們的榜樣,我們向他學習,這一生決定得法喜充滿。

  海賢老和尚,我們聽他的弟子們說,有在家、有出家的,老和尚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都是歡歡喜喜,滿面笑容。這表示什麼?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生活環境很辛苦,但是生活得很自在,自給自足。自己耕種,自己收成,自己享受,多余的分給別人,分給需要的人,他多快樂,他多自在。快樂的人生、喜悅的人生、歡喜自在的人生,這是學佛現前的受用。學佛有什麼好處?這就是學佛的好處。好處不是升官發財,不是名聞利養,不是那些,那些不是真正的好處;真正好處是幸福快樂、法喜充滿、身心健康,走的時候,預知時至,自在往生,這個真快樂。這些都可以合在實相,事實真相。

  學佛人的事實真相,我們在來佛寺這三個人身上看到,真佛弟子、真學佛人。不能搞假的,假的是什麼?他還有辛苦,他沒有得到常樂,沒有得到法喜,這個學就學錯了,肯定有問題。沒有學錯的話,一定得法喜,一定有慈悲心,不會傷害別人。也就是說,三皈、五戒、十善他真做到了,小小戒都在其中。愈學智慧愈增長,那個戒律就愈嚴密。他嚴密,外面人看不出來,嚴密在哪裡?一切過失不起心不動念,自然沒有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十三集)主講人:淨空法師、學習班學生  2014/3/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013

 

上一篇:淨空法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12集)
下一篇:學佛放生八年了,充滿科幻歷程的經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