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一百七十三頁倒數第三行,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意思還沒盡,我們還從這裡學起:
這三種與菩提門相違背,必須要遠離。第一個要「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這是第一個。第二,「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佛法,古人說,說得很好,什麼是佛法?祖師大德的回應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正好這個地方慈悲、方便都有,慈悲是心、愛心。世間宗教很多,我接觸的十幾個宗教,讀他們的經典,沒有一個宗教不說愛。所以我們總結,我用四個字「仁慈博愛」,每一個宗教都包含在其中。宗教可不可以團結?可以,團結在哪裡?團結在仁慈博愛。這裡面我們必須要知道,神的愛,《新舊約》裡頭,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伊斯蘭教《古蘭經》裡頭,真主確實是仁慈的;佛法講的是大慈大悲,是愛。為什麼不用愛講慈悲?愛容易讓人產生感情,就是情愛,為了避免這個誤會,佛換一個名詞,換慈悲,慈悲是有智慧的。換句話說,有智慧的愛心叫慈悲,跟世間人這種情感的愛做一個明顯的差別。慈是與眾生樂,悲是救眾生的苦難,悲裡頭憐憫心多、同情心多,看到眾生有災難,一定要想方法把他的苦拔除,拔除一切眾生苦,與眾生的安樂。所以說遠離無安眾生心,對於眾生的苦難漠不關心,這個不可以的,這不是佛菩薩,這不是佛弟子,佛弟子應該學佛菩薩,對一切苦難眾生時時刻刻他會伸出援手。像觀音菩薩現千手千眼的相,這什麼意思?表示眼到手到,我只要看到,幫助你的援手就伸出來,叫刻不容緩,取這個意思。千手千眼表菩薩看得清楚、看得真切,慈悲心從這裡就顯示出來,拔苦與樂,這是應當做的。所以對眾生的痛苦漠不關心這個一定要遠離,無安眾生心,菩薩不可以犯的。
第三,「依方便門」,方便是手段是方法,要用什麼方法去幫助眾生?「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我們看注解,「三者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絕不求自己身心安樂,要顧自己身心安樂你就不能幫助別人,尤其幫助苦難眾生也是一樁非常辛苦的事情。《妄盡還源觀》賢首國師給我們提出四德,《華嚴經》上說的,《華嚴經》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這個四德都做到了。末後一句說,「代眾生苦」,依方便門就是代眾生苦,要捨己為人。在中國傳統教育裡頭,能看到關心愛護無過於母親對兒女,完全是付出,沒有任何要求,一切都是為兒女。父母做出犧牲奉獻,在過去社會裡頭有。父母是聖人,特別是母親,把兒女都教成聖賢君子,她這個付出不但對這一家做出最大的貢獻,她的兒女是聖賢君子,長大之後對社會做出極大的貢獻,這個貢獻的根源在哪裡?是母親從小教出來的。換句話說,她的子女為國家、為民族、為人群做出的一切貢獻,根源都是他母親。中國自古以來,教女比教男孩子重,家有賢妻、有賢母,國家才有忠臣。但是最近這個兩百年,傳統文化沒落了,大家把它忘記了,所以今天社會沒有看到有聖賢君子那樣的人。中國在過去每一個朝代都有,你去看歷史,你看二十五史哪一個朝代裡頭沒有聖賢豪傑。這是中國立國五千年而不衰原因在此地,全是教學。
佛教是教育,中國教育裡頭所提到的、所想到的,佛經上全有。在境界上佛比我們中國要高,中國教育只講到世間,佛陀的教育講到出世間,所以佛法到中國,中國人喜歡,立刻就接受,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儒家接受了,道家也接受了。所以學佛目的是成佛、成菩薩,最低限度也能做個阿羅漢;學儒要成聖人、要成賢人,至少也是個君子,奉公守法,孝悌傳家;道,這是出世,要成神、成仙。神仙、佛菩薩、聖賢都是世人的表率,都是世人的榜樣,把社會教好,把大眾教好。我們丟掉兩百年,這個時間不短也不太長,我們這一代要不能把它復興起來,怕往後就更難了,我們的文化繼絕存亡就在眼前。所以,確實有不少人看到,尤其難得這樁事情被習主席看到了。我們看他就職之後,他的言論、他的一些設施要把中國傳統優秀的文化逐漸再恢復,這是一樁好事情。只有中國傳統文化能救國家、能救社會、能救這個地球,典籍存在,而且翻印了不少,不會再流失,不會再失傳,現在迫切需要的是師資,儒釋道優良的老師。我對老師為什麼加個優良兩個字?老師必須做到,然後再來教人,人家就服了,就情願接受;如果只是教人學,自己不學,沒有人相信。歷史上有二個偉大的教育家,教學非常成功,一個是釋迦牟尼佛,一個是孔子。他們沒有做到的他不教人,凡是教人的他自己先做到,學生沒有不尊敬的,沒有不認真學習的。孔子弟子三千,他教學只有五年,這三千弟子裡面有賢人,全是君子。從哪裡看出來?孔子的學生沒有一個不孝順父母的,沒有一個不尊重老師的,孝親尊師他們全做到,沒有不遵守倫常道德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基本上他們都能做到。孔子那個時候行,現在也行,不是不行。二00六、二00七年我們在湯池小鎮上做的實驗,做成功了。我們得出兩個結果:第一個結果,我們肯定了人性本善,把人的良心喚醒了;第二個,讓我們發現,人是很好教的,關鍵是在老師,老師沒有做到,你的教學可能收不到效果,不能做得很成功,老師如果真做到,這個教學的效果會讓你感到驚訝。
不為恭敬、不為供養自己的身心,這就是無條件的付出。你恭敬別人,你供養別人,別人自然供養你、自然恭敬你。你辛辛苦苦做了一輩子,到晚年大家看到了,大家覺悟了。你們看來佛寺裡面三個人,海慶法師、海賢和尚還有他的媽媽。媽媽年歲老了,沒有人照顧,海賢把她接到寺廟裡一起住,供養她。他這個寺廟就是一句佛號,什麼都沒有。海賢老和尚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他的佛號日夜不斷,睡著就停了,醒過來就接著念。這樣的人,老實、聽話、真干,這就是他成功的條件。鄉下人,一個農夫,不認識字,到晚年受多少人尊敬,知道他沒有一個不尊敬他。我勸我們念佛同學,修淨土的同學要以他做榜樣,他的心清淨,他的心平等,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耕種,細心、勤奮,不辭勞苦,種的面積很大,廟裡頭平常只有四個人,吃不了那麼多,他將他的收成分給貧苦的人家,救濟人家,照顧成千上萬的人,功德不得了,內財布施。富貴人家有財富是外財布施,他是內財,供養別人的糧食、蔬菜、水果都是自己親手種的,叫內財布施。一百一十二歲,健康,身體跟年輕人一樣。臨走的前一天,在菜園裡工作一天,從早到晚,第二天就走了。別的年輕人看到老人家工作很辛苦,勸他休息。他怎麼說?他說我把這些做完,我就不做了。不知道,人家把它當平常話聽,他那裡工作放下,晚上念佛就走了,第二天起來,老和尚已經往生。不過大家覺得那天晚上比較奇特,老和尚念佛從來不敲引磬的,那天晚上敲引磬,敲到半夜,他房間燈還是亮的,第二天早晨去看他,走了。預知時至,怎麼預知的?他也透了消息:老佛爺告訴我,最近幾天我要准備走了。他沒有說哪一天,其實他知道,他不講,怕別人障礙他。他老媽媽走得了不起,八十六歲。你看,往生之前還包餃子,讓家人在一起吃個團圓飯,吃完之後她在椅子上坐下去,雙腿一盤,告訴大家我走了,就走了,這麼自在,不是普通人!怎麼修成的?一句佛號。工作不礙修行,生活不礙修行,待人接物不礙修行,口裡不念佛,心裡佛號不斷,遠離一切恭敬供養,自給自足。這叫做「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
下面說,「次須知三種順菩提門」。念老的注解,「順菩提門者,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你把這三種遠離,你就得到「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法就是方法。第一個,「無染清淨心。不為自身求安樂故,菩提是無染清淨處。」從哪裡下手?從心上下手,心清淨了一切都清淨。但是修行人一定要知道,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包括自己的身體,又何況身外之物。真正知道就真正放下,沒有貪求、貪得的念頭。不求自身安樂,老和尚為我們示范,他是一個佛法上講精進勞動工作者,他全放下了,心清淨、真誠、慈悲,對人恭敬,所以他住的地方、他工作的地方都是清淨處。小廟很窮,沒有人來燒香,沒有人來供養,全靠自己勞作,就是種田,種稻米、種水果、種蔬菜,全靠自己耕種,九十二年如一日;修行就是一句佛號,一句佛號不間斷。
我們看到一個人,也是近代的,大概六、七十年前,谛閒老和尚的一個徒弟,鍋漏匠,也是不認識字,一生過著貧窮的日子。四十多歲,遇到小時候一個玩伴,就是谛閒老和尚,他們是同一個村莊長大的,看到他出家不錯,有地方住,吃飯都不愁,很羨慕,一定要跟他出家。四十多歲,出家有難處,不認識字,不能讀經,學經教不行,住廟裡頭困難,廟裡早晚要做功課,早晚課課誦本不會念不行,別人瞧不起你。他又賴著非出家不可,老和尚跟他談條件,他全接受。他說:你什麼條件我都接受,只要你肯給我剃度。老和尚說:你聽話。沒有問題,你說什麼我就聽什麼。老和尚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在農村裡頭也找了一個小廟,沒有人住廢棄的一個小廟,叫他住在那裡頭,就這一句佛號念到底,你盡管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不分晝夜。他念了三年,站著往生的,也是預知時至。往生前一天,他三年沒有離開小廟,往生前一天到城裡去看看親戚朋友,那是什麼?辭行,他不告訴人,就是沒人知道他要往生。晚上回到小廟,有一個老居士(老太太),給他燒兩頓飯,照顧他,他告訴老太太,明天你不要替我燒飯了。老太太以為他今天去看朋友,可能有朋友請他吃飯,明天中午不要燒飯。到第二天中午不放心,小廟看看師父在不在,到小廟去一看,師父往生了,站著走的。她從來沒有看到人是站著死的,告訴鄉下學佛的同修,大家來看,商量怎麼辦?趕緊給老和尚送信,請他來處理(就是谛閒老和尚),沒有交通工具,都是走路,從鄉下到觀宗寺一往一來要走三天,他往生站了三天。站著往生我們聽說,往生之後站三天沒聽說,大概只有他一個。
我們有疑問,海賢老和尚二十歲出家,他的條件跟谛閒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相同,都具足老實、聽話、真干,他三年能不能往生?二十歲念佛,二十三歲能不能往生?肯定能,為什麼不能往生!這個人太老實,真聽話,而且真干。我相信他九十二年決定不止三次見佛,九十二年。為什麼說三次?東晉慧遠大師,這是淨土宗第一代的祖師,他一生當中三次見阿彌陀佛、見到極樂世界,第四次見到他跟人說,他那三次沒跟人說過,沒有人知道,第四次佛來接引他往生,他才把這個信息告訴大家。別人問:極樂世界什麼樣子?跟《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完全一樣,說完就走了;而且告訴大家,蓮社早往生的同修有十幾個人,比他先往生的,統統在阿彌陀佛的身邊一起來接引他,他每個人的名字都叫得出來,不是假的。所以老和尚常常勸人,只有念佛求生淨土是真的,他那個話說得那麼懇切,一絲毫疑惑都沒有,為什麼?他見到了。遠公大師一生見到三次,連最後一次,一共四次。我相信他決定超過,為什麼佛不帶他去?佛要留他表法,表法的用意,堅定修淨土念佛人的信心、願心,讓他做出來給大家看。現在有很多人反對會集本,他最後示現的表法與這個有關系,與我們依這個本子修統統有關系。他不知道有這本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他並不知道,往生前三天,他的弟子帶著這本書到來佛寺,告訴他有這麼一本書。老和尚不認識字,他不會看的,人家告訴他。這什麼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他一聽到之後非常高興,如獲至寶,好像盼望多少年,終於出現了,高興得不得了,穿袍搭衣,他自己最心愛的這些衣服,穿袍搭衣,告訴大家,你們來替我照相,主動要求。哪裡曉得這個照片照完之後,第三天老和尚就往生了。是不是阿彌陀佛讓他表最後的一個法,他心裡清楚明白,真的,一點不假。這個表法就是肯定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是真的,沒有問題,肯定黃念老居士的集注是真的,也肯定我們這十幾年依這部經、黃念老注解來學習沒有錯,盡可以放心,來替我們解決這個問題。這問題一直到現在沒解決,這一表法,解決了。如果你想再跟他去談判、去理論,他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了,只有到極樂世界才能找到他,妙極了!他自己說了好幾次,他之所以不能往生,他說佛,他叫老佛爺,叫阿彌陀佛叫老佛爺,老佛爺要我表法。表十善的法,表三皈五戒的法,表六波羅蜜的法,實際那都是一般人想的,真正表法就是最後表這個,肯定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整個僧團和氣、和睦相處,大家不要批評、不要分裂,團結起來,佛法就興旺了。
《無量壽經》有九種版本,有人問過我,他說現在有一些排斥會集本。沒有關系,排斥,你不學它就好了,你願意學哪一種就學哪一種,都好,我們統統都贊歎。不要說這個本子好,那個本子不好,我們還沒有這個條件。凡是能會集的,他們修行的功夫、他們文字都比我們強,我們不如他,他們都有資格做我的老師,學生不能批評老師。又何況讓海賢老和尚來表法,他不認識字,一生沒有聽過一次經,也沒有念過一次經,他修的是什麼?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就這麼簡單。一百一十二歲,體力狀況跟年輕人一樣,你們看到了,眼不花、耳不聾,思惟非常敏捷。一百一十二歲還上樹,有兩個鏡頭,一個是修理樹枝,一個是上樹摘柿子,爬到樹頂摘了一籮筐柿子,拿下來分給大家吃,誰能做得到?阿彌陀佛讓他來表法用意很深,我們自己要知道。
佛法興國家就興旺,佛法興宗教就團結。過去我訪問日本,我先後訪問日本七次,好像是第三次,跟日本一個老和尚,一百歲,中村康隆見面。他告訴我,「全世界每一個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給我說這麼一句話。我離開的時候他的徒弟橋本送我到門口,告訴我,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他為什麼會跟你這麼說?我們這十幾年都在做團結宗教的工作,做得很成功!我們提出的口號,全世界宗教是一家人。我先學他們的經典,這就有親切感,我不外行,你們的經典我讀過;我還有筆記,好的教訓我都記錄下來,我把它印成一本書,《世界宗教是一家》。每一個宗教經典都是教我們做好人,沒有教我們作惡的。每一個宗教創始人都教你愛人,沒有一個宗教不愛人的,愛自己,要愛眾生。佛教慈悲,要愛護一切動物,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山河大地,慈悲到極處。所以要記住,菩提心是什麼?就是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你看這裡,菩提心是無染清淨心,心淨則國土淨,這是順菩提門。
第二,「安清淨心」。第三個,「樂清淨心」。清淨心裡頭沒有染污,有安全,有快樂。今天社會動蕩不安,發菩提心就安了。今天的社會染污非常嚴重,不但物質的染污,心理染污比物質染污還要嚴重,心離開一切染污,我們的身也就離開了。現在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我們的念頭能夠改變我們的環境,物質環境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所以心清淨了身就清淨,我們居住的環境就清淨。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安清淨心,為拔一切眾生苦故。」眾生有苦我們要幫助他,海賢老和尚做到了,這三種都做到了。他在鄉下,一生住在鄉下,很窮苦的鄉下,生活在那邊的農人沒有田地可耕,老和尚也沒有。老和尚沒有田地,全是開荒,山坡,沒有主的,他去開發,把它開出來做耕種,種糧食、種稻米,我們都看到鏡頭,他挑水灌溉,確實很辛苦。如果為自給自足,開個小的幾畝夠了,小廟只有四個人,五畝地就夠了,為什麼要開一百多畝?看到農村,農村的年輕人出去,到外面打工去了,老弱婦女在家裡,生活非常困難。他憑著他這個救濟他們、幫助他們,這是慈悲心,為拔一切眾生苦,他做出來了。
「三、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生彼國土故。」這真樂,這個世間沒有真正的樂,極樂世界真樂。我們看念老的注解,「三者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大菩提是什麼?就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這叫大菩提。得大菩提的人就成佛了,成什麼樣的佛?阿彌陀佛。你天天念阿彌陀佛,你成佛肯定是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就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為你講經說法,你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的加持,不但完全能聽得懂、記得住,你智慧開了,你把阿彌陀佛的教誨變成你的生活、變成你的思想、變成你上求化他真實功德。向上求佛道,到極樂世界就有本事,有本事能夠分身,分多少身?無量無邊。《西游記》孫悟空不行,他只有七十二變。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那本事可大了,變化無窮無盡,十方有多少剎土、有多少諸佛如來,他就現多少身。同一個時間,他能夠遍到一切諸佛剎土去拜佛、去供養,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是求智慧,福慧雙修,在一個時間裡面他就得到圓滿,天天圓滿,時時圓滿。在極樂世界成佛,所以時間非常快,佛沒有妄語,我們要能相信。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攝是攝受,取就是帶他,帶著他一起到西方極樂世界。
「菩提是畢竟常樂處」。菩提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真正覺悟,圓滿的覺悟,所以是畢竟,就是究竟常樂處。離苦要離究竟苦,究竟苦是六道輪回,真苦。離開六道輪回叫離究竟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究竟樂,離苦得樂。「若不令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者,則違菩提門」。你跟菩提相違背,一定要像諸佛如來一樣,要像法身菩薩一樣,要真干。下面說,「此畢竟常樂,依何而得?」離究竟苦,得究竟樂,依什麼能得到,依靠什麼?「要依大義門。大義門者,謂彼安樂國土是也」。我們中國在古代有不少朝代都有過太平盛世,禮義之邦,那個時候的人有福報。不像我們現在生在亂世,動亂的嚴重在過去歷史上沒有過的,中國歷史、外國歷史從來沒有過像現在這麼混亂。現在的人每天自殺的很多,他為什麼自殺?生不如死,人才會自殺。這些人不懂,以為死了就了了,他不知道死了更苦,比活在這個世間還苦。死不能解決問題,怎樣能解決問題?求菩提能解決問題。換句話說,學佛能解決問題,學中國傳統文化能解決問題。學佛能解決根本問題,那就是永遠擺脫六道輪回,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全宇宙裡面仁義之邦,所以稱為大義門。禮義之邦就是安樂國土,安樂國土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發大慈悲心,用五劫時間去修行,成就了極樂世界,這個到後面經文我們統統都學得到,看看阿彌陀佛怎樣建造極樂世界。現在這個世界建成功了,真的度無量無邊眾生,每一天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不計其數。極樂世界能容得下嗎?能。為什麼?它是法性土,它跟我們這不一樣。我們這邊地球有大小,現在地球上的人口要到飽和點,再多容納不下,沒那麼多的資源。極樂世界資源豐富,沒有大小,再多都能容納下,不會顯得擁擠,這法性。
極樂世界人身體之好無法形容,我們無法想像。這個地球,古印度人說人相貌長得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印度人說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為我們介紹,《觀無量壽佛經》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不是三十二,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裡面都看到佛菩薩在講經教學弘法利生,從一個身體裡面看到全宇宙。我們現在生在這個時段,科學技術相當發達,我們看到傳媒、電視、網路,對於佛法講的這些有一點概念。七十年前世界上沒有這個東西,古人為什麼看到佛經能相信,不懷疑,我們無法想像。那就可以說,古人比我們老實、比我們聽話,他不懷疑。我們今天懷疑,這麼多科學工具擺在面前,科學技術把佛經所說的這個東西證明了。我們想想,我們有能力在此地對全世界人民說話嗎?做得到,現在有電視。現在電視的進步,不但他看到我們,我們可以看到他,他在美國,他在歐洲,我們可以面對面談話,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這是六、七十年前作夢也想不到。西方極樂世界要不要這工具?不要,西方極樂世界人身上穿的衣服都能現相。你看世尊給我們說的,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個好裡面放八萬四千光,每一道光裡面有遍法界虛空界諸佛如來講經教學的活動,全看到了。我們這些工具搬到極樂世界沒人要,太落後了。到極樂世界看到十方眾生是立體的,不是一個平面畫面,你跟他說話他聽見了,可以對話。所以學科學要到極樂世界,我們這個地方科技跟極樂世界比太落後了。我們到國外去還要乘飛機,多麻煩。到極樂世界,想到哪裡去,念頭動,身體就到了,這能不去嗎?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要明了,不能不去。
「故令一心專至」,專至是專到極處,「願生彼國」,沒有第二個念頭,我就是想生到極樂世界,「欲使早會無上菩提也」,這個會是得到、是契入。實在講無上菩提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從外頭來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只是我們自己迷失自性,好像沒有了,其實沒有失去,只要回頭,把障礙放下,它就現前。這三種順菩提門的,我們就學到此地。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元曉師雲:發菩提心是明正因。又雲,發心有二,一、隨事發心,如四弘願。二、順理發心,信解諸法實相而發心者。」下面是注解的原文,前面的黑體字是我第一次依照這個注解講《無量壽經》,就是《淨土大經解演義》,概要裡頭我沒有全用,我把它節錄,重要的節錄出來,這個黑體字是我節錄的,現在都留在這個地方,提供大家做參考。我們看念老的原文,「又海東元曉師《宗要》雲」,《宗要》是法師《無量壽經》的注解,海東就是現在的韓國,元曉法師是韓國人。唐朝時候到中國來留學,跟善導大師,善導是我們淨宗第二代祖師,他是善導的學生,回國之後把淨土宗傳過去了。他《無量壽經》注解裡頭說,「發菩提心,是明正因」。往生的正因是發菩提心,這個可別忘記。這個心怎麼發法?真信、真願,對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沒有絲毫懷疑,佛的話、祖師的話信得過,這是基本條件。決定不懷疑,我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普度十方諸佛剎土六道裡頭苦難眾生,包括我在內,我只要真正相信,只要真正願意往生,這就是菩提心。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正因就有了,決定不能懷疑,懷疑正因就有了問題,就不能往生。
下面又說,發菩提心有二種,一種是隨事,一種是順理。隨事,「煩惱無邊,願悉斷之」,悉是全部,斷得干干淨淨,這一條是斷煩惱。第二,「善法無量,願悉修之」,這是學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第三,「眾生無邊,願悉度之」,要跟阿彌陀佛一樣,跟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一樣,我們有同一個願望,就是度無量無邊眾生,度眾生。後面是成佛道,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叫四弘誓願。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在因地沒有成佛之前,像我們現在這種身分,沒有一個不發這個大願。「此心果報雖在菩提,而其華報在於淨土」。這就是為什麼要求往生,如果不求往生,全靠自己,煩惱到什麼時候你才能斷得了?法門要到什麼時候你才能學得完?真的,無量劫再加上無量劫未必能成。這個法門是捷徑,是快速通道,沒有障礙,只要你相信。為什麼?阿彌陀佛幫助你,這個不靠自力,靠他力,全靠阿彌陀佛,對阿彌陀佛不能不相信。一切眾生這一生當中能遇到這個法門,能聽到《無量壽經》,聽到能信,信了肯發願,一生決定得生。生到極樂世界是花報,在於淨土就是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之後,親近阿彌陀佛,證無上菩提,那是果報,開花結果。往生極樂世界就開花,到極樂世界就結果,這個要知道。
「所以然者,菩提心量廣大無邊」,這是超越空間,「長遠無限」,超越時間,它沒有障礙。我們這個世界局限在時空裡面,誰有能力突破時空?念佛人能突破時空,念到功夫成片,這是我們每個人可以做到的。什麼叫成片?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其他的東西都清除掉、都擺脫掉了,這叫功夫成片。心裡只裝阿彌陀佛,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個心是清淨心。如果有妄想、雜念,這個心叫染污心,心被染污了,不清淨,不清淨當然不平等,這是六道凡夫的妄心,它所現的相就是六道輪回相。我們把清淨心裡頭這些染污統統清除出去,只留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花報。所以清淨菩提心,「能感得廣大無際依報淨土,長遠無量正報壽命」。這就說明為什麼極樂世界那麼大,大到我們不能想像,十方世界去的眾生都能夠容得下,沒有擁擠的感覺,把這個道理給我們說出來了。它超越空間,沒有空間限制;長遠無量,沒有時間的限制。所以他無量壽,正報無量壽,依報廣大無邊際。「除菩提心,無能當此」。這是說出突破時空的局限是菩提心,唯有菩提心是真心。時間、空間有局限的,統統在菩提心裡面,菩提心一發,時間、空間就不見了。這是隨事發心。
第二個,「順理發心」,理是講事實真相。「信解諸法,皆如幻夢」。宇宙之間一切法,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末後一句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一切法,就是這裡講的諸法。我們對一切諸法能信、能解,這是真實智慧。這些諸法是怎麼回事情?皆如夢幻,《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就是有生有滅,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換句話說,我們所接觸的一切法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就像幻夢一樣。我們有作夢的經驗,夢裡頭好像真有其事,醒過來之後,這個夢境痕跡都找不到。我們現在在夢中,迷了。我們這個夢是六道輪回,如果醒過來之後六道輪回不見了,痕跡也找不到,是真的,不是假的。什麼人醒過來?阿羅漢,阿羅漢把清淨心恢復了。由此可知,這個染污的心造成一個夢境,心要是恢復清淨,夢就醒過來了,再不會作夢,真的阿羅漢再不會作夢了。阿羅漢需不需要睡眠?不需要,他可以不要這個肉身,肉身是個累贅,肉身不是我,肉身完全是虛幻的。
今天量子力學家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跟佛所說的一樣,證明大乘佛法裡頭有高等科學,不但物質現象是假的,精神現象也不是真的。物質是精神變現出來的幻相,精神現象就是思想、念頭,從哪來?佛說從阿賴耶的業相來的。業相是什麼?現在科學家說,自然現象,波動的現象,大乘教裡頭叫它做業相,阿賴耶的業相;起心動念,阿賴耶的轉相;物質是阿賴耶的境界相。佛法分三個,科學也分三個,這三個全不是真的,你要把它當真就錯了。它是什麼?「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作夢,夢裡清清楚楚,有,醒過來之後就沒有了,真找不到。所以所有的現象是非有非無,千萬不要把它當真,我們才能超越。凡所有相統統是非有非無,極樂世界是有,極樂世界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為什麼?它不是阿賴耶三細相變的。它從哪裡來的?它從自性裡變現出來的,也就是它是清淨平等覺裡變出來的,這是真的。「離言絕慮」,離言,言語說不出,慮是思惟,你的心想不出來、想不到,第六意識、第七識緣不到。言語代表五根、五塵,五根緣五塵,緣不到自性,緣不到。
「雖不見有煩惱、善法,而不撥無可斷可修」。這是正知正見,知道一切法非有非無,離言絕慮,清淨心現前。慮就是思慮,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妄想、雜念,他斷絕了,所以清淨心現前。「依此信解」,是依清淨心,我相信了,我理解、明白了。雖不見有煩惱、善法,煩惱、善法非有非無,離言絕慮,但是他並不反對有煩惱可斷、有菩提道可修,這就很可愛。你看,不撥無就是不排除,「撥者排也,無者除也」。故上面一句意思是,「雖不見煩惱與善法,但仍有可修與可斷」。我們看海賢老和尚的例子,這在眼前,光碟大家看過,他知不知道這一切法是假的,知道,他告訴人,他自己說的,只有念佛求生淨土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你看他天天念佛,佛號不間斷,這就是有可修,什麼都不放在心上,可斷,仍有可修可斷的,這叫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
「是故雖願悉斷悉修,而不違於無願三昧」,跟無願三昧相應。無願三昧是什麼?就是大三空三昧,三解脫門,空、無相、無作。「雖願皆度無量有情,而不存能度所度」。如果有能度所度,你依舊是凡夫,你沒有能度人。如果被你度的那個人根性利,他離開六道,你離不開。為什麼你離不開?因為你著相,著相就離不開。大三空三昧,三昧就是禅定,三昧就是一心不亂,就是一心。度無量無邊眾生,沒度,一個也沒度。度了沒有?真度了。度眾生心上不放度眾生的痕跡,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如果有個度眾生的念頭,這個念頭把清淨心染污了。清淨心被染污,你是六道凡夫,你不是阿羅漢。阿羅漢做再多的好事不著相,他沒有執著,發願要度眾生,見到眾生真正肯幫助,但是清淨心裡頭痕跡都沒有。「故能隨順於空無相」。空、無相、無願,無願是心裡沒有起心動念,有起心動念錯了。哪些人起心動念度眾生?權教菩薩,他統統著相,他沒有辦法見性,就是法華宗裡面所說的別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他沒有得三解脫門。這個問題我們會留在學習《大經解》這裡面來討論、來細說。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應付很多事情,但是麻煩在哪裡?他老是記在心上,跟佛法相違背。佛教導我們,無論干什麼事情不放在心上,干完之後心裡痕跡都不著,干干淨淨。這是佛做的,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住生心」,生心是作,雖然作,心裡沒有絲毫影響,沒有絲毫分別執著。不但沒有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那就是法身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權教菩薩,比阿羅漢高一等;阿羅漢沒有執著,有分別,這就是一層比一層境界不相同。
「如經言,如是滅度無量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是《金剛經》上的話。如是,像上面講的,它與大三空三昧相應。換句話說,它與我們這部經的經題裡面所說的清淨平等覺相應,這個說法更貼切。在日常工作當中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你的生活與這個相應,工作也與這個相應,待人接物完全跟清淨平等覺相應,就是不失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在生活、在工作、在待人接物,這是法身菩薩,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住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清淨平等覺裡頭什麼都沒有,生心是生智慧,把每一樁事情都辦得非常恰當、辦得非常圓滿,心裡痕跡都不落,這叫無住生心,這是功夫,這是境界。所以《金剛經》上說,「滅度無量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你們看看清淨平等覺才現前。如果有眾生可度,有能度、有所度,這個心被染污了,不清淨;這個心動搖了,不平等,我能度,你是被我所度,我對你有恩惠,我總比你高一等,平等失掉了。必須要知道,一切眾生每一個人的心都是清淨平等覺,完全相同,這真心!惠能大師說得太好了,他開悟說的五句話,就是說的這個事情,自性是清淨的(就是此地講的清淨平等覺),是不生不滅的,是本自具足的,是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我們細細拿這五句話來觀察這段經文,相不相應?你就曉得什麼叫實無眾生得滅度,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如是發心,功德無邊。設使諸佛窮劫演說彼諸功德,猶不能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說他的功德說不盡,為什麼?他稱性的,他是自性流的功德。著相呢?著相是阿賴耶,阿賴耶的可以說,能說;跟自性相應的,不能說,說不出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四回) (第十九集) 2014/3/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