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心不能動,身要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出自淨空法師《華嚴經講記》 

  早年我講經常講,中國的名詞術語許許多多都是佛法裡頭的,現在講社會上辦種種活動,“活動”這個名詞也是佛法的。它的本意是什麼?什麼叫活?動就是活。人還會動就活了,人要是不動就死了;心不能動,身要動。佛家表法用法錀,法錀是圓,圓心不動,圓周要動。身要動,身不可以靜止,身要是不動,身就會壞掉;心不能動,心動心就壞掉了。圓的心怎麼可以動?一動就不是心了,心要靜、心要虛,身要動。 

  念佛用什麼方式?繞佛,動的。參禅,禅堂裡面打坐,坐一枝香(一枝香是一個半小時)下來的時候跑香,跑一個半小時;坐一個半小時,小跑步跑一個半小時,不能不運動。念佛堂的規矩,現在止靜的時間太長,錯誤!念佛堂的規矩是繞佛,繞累了,不得已坐下來休息幾分鐘,休息好了趕緊參加大眾繞佛。你們看看《華嚴經》善財童子參訪吉祥雲比丘,吉祥雲比丘是修念佛法門,念阿彌陀佛,他那個方式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般舟三昧”、“佛立三昧”,不能坐,可以站著,可以走動,不可以坐下來,不可以躺下來睡覺,不可以。動!不動怎麼行! 

  我們用什麼莊嚴佛國土?用自己的形相。我們的形相不好,怎麼能莊嚴佛國土?學佛,自己就是佛的代表,身要像佛身,相要像佛相,動作要像佛的動作,存心要像佛心,願要像佛願,樣樣學到自己身上,我們今天講“落實”,這個叫“學”。絕對不是佛經上的理論是理論,我日常生活是我日常生活;我懂得佛教理論,我還是過我的生活,錯了,你沒有用。你在這裡學點佛學常識而已,佛法裡頭殊勝的德用,最高的享受,你一點都得不到,沒有你的分。這點我們不能不知道。 

  今天這一首偈,第五首是“於染無礙”,‘一一微塵中,能證一切法,如是無所礙’,“不染”就是無所礙,‘周行十方國’。“一一微塵中”是說明,你的六根沒有離六塵境界,六塵是染污,只要你不染,你在這裡頭就能證一切法。證一切法是證什麼?證得一切法的體性。大乘佛法常講的,一切法的性相、事理、因果,你在這裡面微密觀照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叫“證得”。你明了一切諸法的體性都是清淨不染,包括地獄法界,我們一般講染污最嚴重的,它什麼染污?“相”染污,性沒有染污;“事”染污,理沒有染污。再給諸位說“因”染污了,果沒有染污,這句話很不好懂,是真的不是假的。 

  菩薩清楚明了,所以他在一切法裡面都自在,他在一切法裡面斷煩惱,生智慧。眼見色,決定不被色塵所染,為什麼?因為他知道“根、塵、識”的真相,真相是虛幻的。《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包括了六根六塵六識都是有為法;八識五十一心所是有為法;二十四個不相應也是有為法,我們今天講這是屬於心法裡頭。色法有十一個,這是屬於物質,是屬於相分、是屬於事,都是有為法。這都是夢幻泡影,不是真的,真如本性裡面沒有這些事,沒有這些現象。這個現象從哪裡來的?現象是眾生妄想變現出來的。諸位要曉得能變的是你的真如自性,所變的就是宇宙之間一切事相。一切事相是真如本性的相分,所以果是清淨的,一點都不假。 

  我們好像今天看果也很不清淨,什麼原因?“因”不清淨。就是說你現前的心不清淨,把清淨的果報也變成不清淨,是這麼回事。現前果報是你感受不清淨,實際上它還是清淨,這道理深,太深太深了!你要是不相信,你去向科學家請教,我們找一個最不清淨的東西,最骯髒的東西,你在這個最骯髒東西取出它的分子,從分子裡面再取出它的原子、電子;然後你找世間最清淨的物質,你也把它的原子、電子取出來,兩個比較一下是不是一樣的?科學家告訴你是一樣的。這就證明,最骯髒的東西,它的分子、原子、電子是清淨的,我們要認識真相。 

  佛說得好,“境隨心轉”。我們如何把這些事相都變成清淨無染?心;我的心清淨不染,我的身就清淨不染,我居住的環境就清淨不染,心轉境界,不是境界轉心,境界轉心是凡夫,這個要知道。凡夫確確實實境界轉心,所以住個房子要去看風水。為什麼?境界轉心。覺悟的人不需要,覺悟的人心轉境界,不相同!這是大道理,不能不搞清楚。你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曉得我們的生活多麼自在。 

  “看破、放下、自在、隨緣”,佛菩薩的生活,所謂看破是樣樣清楚、樣樣明了。所謂放下,記住放下不是什麼事都放下。事要放下,釋迦牟尼佛何必到這個世間來?來了又何必這麼辛苦為大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干什麼?說明事沒有放下,事照做,事沒有妨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大乘經上就常說,“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作跟無作是一不是二。為什麼要做?利益眾生。佛法自始至終是為眾生服務,令一切眾生得最殊勝的功德利益,這是修學教學的唯一目標,所以佛法令九法界眾生尊敬贊歎,道理在此地。不能利益社會,不能利益眾生,這不是佛法。 

  學佛的人就是學釋迦牟尼佛,到這個世間來干什麼的?為眾生服務的,全心全力布施供養,沒有條件、沒有希求,只有奉獻不求報酬,這是佛菩薩。試問我們要不要學?想不想學?如果你覺得這個犧牲太大了,不值得,那你就不必學了。如果你覺得這個很有意義,這一生很有價值,那你就得認真努力學習;供養眾生,沒有絲毫意思為自己。所以在染不染,在一切微塵當中不染。 

  眼見色決不起貪瞋癡慢,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這就叫修行、做功夫。那要問我們舌嘗味,味有五味:酸甜苦辣鹹,你吃東西,我們常講要離相不著相,不著相,這些酸甜苦辣鹹的味道還有沒有?如果認為酸甜苦辣鹹的味道都沒有了,你的舌頭麻木了,你的舌根壞了。諸佛菩薩身體健康,他怎麼會不知道酸甜苦辣鹹?知道。知道怎麼叫不著?不起貪瞋癡,這叫不著。 

  五味雜陳擺在面前,不會說這個好吃,多吃幾個;那個不好吃,少吃一點。這是什麼?這你就被境界轉了,這是凡夫。佛無論什麼味道擺在面前,他用平等心、他用清淨心,他會吃飯,他沒有對這個喜歡,對那個討厭,決定沒有,平等!那個多吃一點,那個少吃一點,隨緣;人家供養多一點就多吃,供養少一點少吃,隨緣。總而言之,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絕對不會說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這個喜歡吃,那個不喜歡吃,錯了。 

  我們從前在台中親近李老師,有不少學生常常做一點東西送給老師吃,問老師你喜不喜歡,老師哪裡會說不喜歡,都說喜歡!好!以後變成常常送這個東西來吃,老師對我們這些學生常常說:“一般人聽話不會聽。”所以在台中有很多人說李老師喜歡吃花生,李老師說哪有這個話!人家送一盒花生來,“老師你喜不喜歡?”“好,很好!”這個傳出去了,個個送花生來,後來吃不完趕緊分給大家。我們在各個地方弘法,這樣的事情遇到的太多太多了。 

  真正修道人沒有什麼叫喜歡、什麼叫不喜歡。他還有喜歡,還有不喜歡,他是凡夫,他的修學沒有得受用。為什麼?分別執著還這麼重。這個錯誤絕對不是老師的錯,是我們同學當中錯會了意思,總是以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去衡量老師。甚至我們衡量佛菩薩,拿我們的標准衡量佛菩薩,以為佛菩薩也是凡夫,也有喜怒哀樂,也有喜歡,也有不喜歡,所以冤枉了佛菩薩,誤會了佛菩薩。佛菩薩受這個冤枉,受這個誤會,他也不生氣;他要是生氣,他是凡夫,他怎麼又有執著了,又有分別。他不生氣,永遠得大自在,永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能證一切法就是隨喜功德。 

  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他沒有障礙,所謂沒有障礙就是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他的心永遠是清淨的,決定不會受境界影響。你怎麼樣想方法去影響他,他老人家如如不動,他跟你笑笑,你也不曉得他這個笑笑含什麼意思,你不懂得!笑什麼?笑你愚癡,笑你學了這麼久還不得其門而入,不是笑別的。善知識雖不能如諸佛菩薩善知一切眾生根性,多少他比一般普通人要清楚得多,眾生從無量劫的習染、嚴重的習染回頭,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看看別人,想想自己過去,還不是跟你一樣?當然就笑起來了。現在不一樣了,知道這些年修行有進步,有點功夫,境界確確實實提升了,所以不一樣。境界提升可喜,所以那一笑含好多意思在裡頭。我們凡夫不懂,凡夫不能體會,看到別人笑,自己也笑;別人笑充滿智慧,我們笑是傻笑,不一樣。 

  末後這句“周行十方國”,這句是什麼?無處不現身,到無礙的境界才能周行十方國。周是周遍,你有能力、有智慧教化眾生,幫助眾生。十方國到哪裡去?哪裡有緣到哪裡去。什麼叫有緣?那個地方的眾生緣成熟,成熟歡喜接受,一定要去;沒有成熟,雖有善根,他目前有障礙沒有成熟,你去他不接受,他抗拒、他毀謗,這樣這個地區眾生造的業就更重了,就不能去。所以諸佛菩薩來到這裡應化是大慈大悲,不來應化還是大慈大悲,我們要明了,絕對不是說佛菩薩不來就不慈悲,那你錯了。你要了解什麼樣的因緣;換句話說,該來的時候他要來,不該來的時候他不會來,都是大慈大悲;不該來的時候來,該來的時候不來,都是不慈悲。 

  在這首偈我們最重要的要學的,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確確實實是經上講的五濁惡世,我們如何能夠保護自己不被“濁”、“惡”污染,這非常重要。“濁”跟“惡”是指的什麼?最明顯的,是指“六波羅蜜”的反面。布施的反面是悭貪,悭貪是污染,我們遇到名聞利養會不會起貪心?會不會起嫉妒心?我們遇到了財色名食睡起不起貪心?如果得到了,會不會有悭吝心?遇到缺乏的人、需要的人,我們能不能布施?貪吝是污染,布施供養是對治,是治這個病的良藥。如果這個病沒有了,藥也就沒有了。如果病沒有了,你還在歡歡喜喜修布施供養,又變成病了,那就錯了。但是諸佛菩薩他成了佛,還修布施供養,那是什麼意思?做給初學人看的,這個是對的,這個意思很深很深,這是勸別人、教別人。 

  “精進”是度懈怠、度懶散的,懶散是毛病,是大病不是小病。所以治這個病要真心去忏悔,忏悔的方法,許許多多古大德用拜佛的方法。我初學也是用這個方法,忏雲法師教給我的,每天拜八百拜,天天拜,連續拜五個半月,拜了十幾萬拜,治病!把自己的精神振奮起來,身體也強健了。為什麼?拜佛是最好的運動。普通一般人,特別是初學,一天最好能拜三百拜,早晨拜一百拜,中午拜一百拜,晚上拜一百拜。一百拜時間不會超過八十分鐘,可以不耽誤時間,運動量夠了。

  ——摘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第615卷)【一一微塵中,能證一切法,如是無所礙,周行十方國。】

 

上一篇:蔡禮旭:少說諷刺的話多說尊重的話
下一篇:淨空法師:分別、執著沒有放下,因果就不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