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學祖宗之教誨,作中華好兒女—敦倫常盡本分(第2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蔡禮旭老師、李越老師: 學祖宗之教誨,作中華好兒女—敦倫常盡本分(第2集)


  蔡禮旭老師: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貴賓,諸位長輩,諸位家人們,大家下午好!

  李越老師:我們今天下午我們共同學習的主題是「學祖宗之教誨,作中華好兒女」,副標題是「敦倫常,盡本分」。我想也請教蔡老師,因為我們現在都有在學傳統文化,我們感受到今天人們的痛苦、煩惱,最重要的是來自於人與人相處的關系出了問題。剛才蔡老師講到五倫的關系,這五倫的關系也就是我們每個人在五倫當中都有我們的一個角色,都有要盡的本分,這個本分就是我們人的一個天職、天命。我們今天假如沒有守好我們的本分,比方我們說父親,也就是父母要守做父母的本分,兒女要守做兒女的本分,領導者要守做領導者的本分,屬下、臣子要守臣子的本分,夫妻之間也是要彼此各守自己的本分,外內而正,也就是都要明白我們在這個角色當中要如何盡到我們應該做的。假如我們失掉了本分,可以說就等於我們不在其位,自然而然就會導致人與人的沖突和對立。

  比方說我們尊敬的釋淨空老教授,曾經西方學者就問他,說今天我們整個人類社會的沖突來自哪裡?包括種族與種族的沖突,團體與團體的沖突,人和人的沖突,這個問題出在哪?我們尊敬的老教授就講了,沖突的根源來自家庭。大家都愣了,怎麼沖突的根源是來自家庭?老教授又進一步的講到,來自於夫妻之間的沖突,因為夫妻之間不知道守好自己的本分,夫婦有別,自然兒女在這個家庭成長的過程就自然學到與人對立沖突,所以他將來走向社會哪有不和他人對立沖突的?接下來我們的老教授又講到,我們繼續深入的來追究的話,是來自於我們人自身的沖突,也就是我們本性和習性的沖突。也就是利益當前,我們首先是想到了自己還是想到對方?假如我們都想自己的話,那一定是天崩地裂;假如我們都想對方的話,一定是天清地寧。

  蔡禮旭老師:是,從您剛剛分享這個事例,我們師長釋淨空老教授,他在跟這些和平專家的談話,給了我們很多的省思,沖突的根源居然是在夫婦。所以,「君子之道肇端於夫婦」,夫婦是孩子的父母,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影響一個孩子的人格。我們就聽過,夫妻不和,孩子每天提心吊膽,晚上父母吵得很厲害,孩子在棉被裡哭泣,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哭累睡著了,隔天一起來還要察言觀色,看暴風雨過去了沒有。所以這樣的情況,孩子他的人格怎麼會健康,他怎麼會相信人與人可以和諧相處,他的父母他每天看的都不和諧,他所看到的、所學到的都是不和諧的方式。所以為什麼我們中國這麼重視婚禮,這麼重視婚姻的意義,因為夫婦和樂,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榜樣,我們下一代就出人才。

  所以想到《禮記》當中有一段話,說「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為什麼男女(夫婦)他們的職責有別,才能進一步夫婦之間有道義?這個別是別在職責上面,分工不一樣,因為一個家庭裡面,最重要的二件事情,一個是經濟的負擔,一個是養育後代,孝養老人,和睦家族,這是另外一個精神層面的責任。我們思考一下,是經濟的責任重?還是教育下一代,還是整個精神層面重要?當然,至要莫若教子!假如賺了很多的錢,最後出了不孝子孫,每一天都睡不著覺,下一代又出什麼狀況,提心吊膽。所以把一個家庭裡面最重要的,孝養老人跟教育下一代交給了女子,太太來承擔這樣的責任,這是一個家族興衰最大的關鍵。所謂娶一個好的太太可以旺三代,娶一個不好的太太會一敗塗地,可能就爬不起來。而現在變成夫婦沒有分工,二個人都是要去賺錢,都是只為家庭的經濟去著想,結果老人沒有人奉養,下一代沒有好的教育。

  我們聽過太多的例子,人只要沒有盡到對老人的這一分恩義,沒有盡到對下一代的道義,沒有盡到跟夫婦之間的情義,他那個錢是留不住的。《易經》裡面講,「利者,義之和也」,要能真正做到道義,這個錢才留得下來。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台灣有一個企業家,他也賺了不少錢,賺了二十億台幣,結果忽略下一代的教育,他不到七十歲就中風,一年的時間,他的兒子跟孫子把他二十億全部都花掉。不是花掉就結束了,不是花掉了以後他的兒子跟孫子從此痛改前非,那個是神話故事才會發生的,很可能是他家的災難才剛開始而已。因為人不學不知道,他的孩子又不會因為花了二十億,他的整個態度、他的整個習慣就改過來。除非他到香港來參加祭祖法會,來參加傳統文化的課程,他才轉得過來,得要有緣分。所以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教育下一代太重要了。

  所以,夫婦因為有別,互相感恩。太太,這個家就是因為有了你,我沒有後顧之憂,你對我的父母這麼好,把孩子管得這麼好,我真的覺得很幸福;太太又體恤先生在外面的辛勞,先生回家來都是用熱騰騰的飯菜來照顧他,互相感恩。所以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這麼樣的恩愛,互相感恩,孩子看了,效法學習。所以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忠臣出於孝子之門。所以天下安不安定就看離婚率高還是低,離婚率高這個社會就不安。可能就有人要問,太太不出去賺錢,家裡怎麼過?可能很多的人就要思考這個問題。今天這個問題談下去可能時間比較長,簡短的跟大家談一些思考的一個觀念。假如我們能賺錢,又能夠兼顧孝養老人跟照顧下一代,這樣的女人太不簡單,這個是叫全能的女人。其實要把一個家照顧好,就很不容易。

  我自己二00三年到海口去的時候,自己照顧自己都挺辛苦的,三餐要自己弄,不容易,更何況是照顧一家。但我們冷靜想,請問是上一代的人可以留下錢,還是這一代的人可以留下錢?上一代我們父親那一輩,一個父親賺錢,還生了五個、八個,我們在馬來西亞還有生十二個的。一個父親賺錢,還可以買二棟房子、三棟房子,一個人賺。現在大都市裡面,夫妻一起賺,還貸款一大堆。What's happen?問題出在哪裡?What's wrong?問題到底出在哪?所以能不能省錢不在幾個人賺錢,能不能省錢在勤不勤儉。而且人要悟到什麼?該是我們的福報跑都跑不掉,你一個人賺跟二個人賺,那個福報跑不掉,不是我們的強求不來。你為了去趕快賺到錢,把孩子的教育忽略了,結果孩子往後敗家,那是嚇死人。

  李越老師:你姐姐好像就是這樣。

  蔡禮旭老師:對,所以我姐姐懷孕的時候她就辭掉工作。大家要了解,媽媽在家裡,那個水實驗《生命的答案水知道》,那個水貼上「速食快餐」,那個水很難看,不能結晶;結果給它貼上「媽媽做的飯」,結晶非常漂亮,就像有媽媽護著孩子一樣的那個結晶的照片。你看水都知道生命的真相。大家要了解,一個母親能夠三餐料理好給一家三代人吃,省了多少錢。而假如三餐都吃外面,我當時在學校教書的時候,好多的孩子都是拎著咖啡、一個面包,那個營養都是失衡的。請問大家,孩子的健康、先生的健康、老人的健康,我們花多少錢可以買得回來,這是值得我們要思考的。

  再來,母親在的時候,他的人格是感受到愛、感受到溫暖。前不久剛好我們習主席強調要有家風,結果媒體都在問,你們家的家風是什麼?有一個老人家,他的母親九十八歲,他說他母親今年馬年幫他繡了一個護身符,九十八歲的老母親幫他繡,繡了四個字「馬年大吉」,他把它當寶貝一樣隨時帶在身上。他說我母親給我這樣無私的愛,我也要把這個愛去幫助更多的人。你看人格健康的人,得到母親真愛的人,他對社會就是奉獻的精神。可是假如他是鑰匙兒童,他一進到家門空空蕩蕩,父母都在賺錢,沒人管他,他戴著一串鑰匙往哪裡走,電動玩具店、游戲店,他很多的染污就這麼樣來的。當一個人在成長過程都沒有得到父母適時給予他的愛護,他的人格不能健康。請問大家,你們拿多少錢跟我買下一代人格的健康?所以好多東西是錢買不回來的。

  家裡都不煮熱騰騰的飯菜,先生都在外面流連忘返,最後出了情況那就麻煩,夫妻的和樂可以用錢買得回來嗎?包含孩子的學習有父母的陪伴,他養成非常良好的讀書習慣,他不用花補習費。而且假如媽媽又教他《弟子規》,學習要「寬為限,緊用功」,要做好讀書計劃,「方讀此,勿慕彼」,學習要專注,「心有疑,隨札記」,有什麼問題明天記得問老師,把這些最重要的學習習慣從小就給孩子建立起來,他不用補習。他身體又健康,他學習態度又好,請問大家,這個用錢買得回來嗎?好,這筆帳大家要冷靜好好去感受感受。所以祖先為什麼要說夫婦男女有別,這可能有深義在其中。當然今天是跟大家探討這個問題,您可不要回去很沖動,一進門就跟你先生說,我不工作,我不干了,蔡某某講的,到時候你先生來找我。任何事情道理明白了,還要循序漸進,建立共識,這個才是學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做事要柔軟,要設身處地,循序漸進,按部就班,水到渠成。我們講好了,你們不要出賣我,不然下一次香港我不敢來了。

  剛剛李老師又強調到我們老教授講,更根本是自利跟利他的沖突。其實夫妻都是情義,不講利,孩子從小就是這樣的人生態度。我們談到這裡,馬上就想到,父親不只愛護母親的父母,連她的兄弟姐妹,包含我母親兄弟姐妹的下一代沒有錢讀書,父親都是主動的,沒有等我母親開口就去幫助。母親心裡面暖暖的,先生都為她的這些後輩在著想,都是情義,我們就沒有學到跟人家談利,就談不出來。而且我們這個大家族非常可貴,假如沒有辦法大家族,最起碼要三代同堂,這個太重要了。好像我們那一天看那個水實驗,給它貼一個家族愛,那個水裡面出現三個圈圈,就代表要三代同堂,不是小家庭。我就是從小有爺爺奶奶陪伴我們長大,都看著父母怎麼孝順爺爺奶奶,我們就學到孝道了,所以要提倡三代同堂。

  孩子從小為父母想,為整個家族想,從小就沒有自私自利,所以出社會都是忠臣、都是好的干部。所以我們中華民族能綿延五千年,就是這個家文化,大家族,培養我們不要自私自利,就不會跟人家沖突。而整個自私自利能夠去掉,最重要的就是孝道,念念為父母想,內化了,再推衍開來。《孝經》告訴我們,「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他對父母非常孝敬,他一看到跟父母同年齡的人,他那個恭敬心自然就提起來,所以這是心性的教化。我不知道大家曾經到你同學家,你自己有姐姐、有哥哥,人家跟你介紹說這是我哥哥,你馬上提起什麼態度?就是提起那個跟尊重自己哥哥一樣的態度。所以,「教以悌」,教他友愛兄弟姐妹,「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敬,他從小在家就尊敬長輩,他一出社會,尊敬所有年長的人。教以忠,他對他的領導很忠誠,他看到任何人的領導,那個忠誠之心就提起來。所以這個孝是大根大本。

  剛好李老師她去年做班主任,帶了九個月的班,就專門針對我們怎麼當兒女,來進行大家的討論,整理出一份資料,就是「身為兒女的本分」,整理得很仔細。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我們真正要落實為人子的本分,在生活的點滴當中應該怎麼來做才好。也請李老師來跟我們分享她帶這個班整理出來的資料。

  李越老師:非常慚愧。因為我們的印祖講到,「敦倫盡分,閒邪存誠」。我們今天學聖賢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回歸到我們的本分。剛才蔡老師在和我們敘述的過程當中,也讓我們了解到中華文化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它的特點就是一個家,而這個家在古時候對我們整個國家民族的貢獻非常之大。因為當時我們說的這個家,我們說修身齊家,這個家少則一百多人,多則七、八百人,乃至上千人,可能是三代、五代同堂。剛才蔡老師也講到,這麼大的一個家庭,為什麼能夠和睦相處,這個原因在哪?實際上,就是孩子一出生就要教他不為自己想,為誰想?為父母想,為家族中的長輩去想,所作所為都不能羞辱了我們的父母,羞辱了我們的祖先。所以過去的人可以說家就是他精神、物質的一個根本,所以他活著的時候他這個心中很踏實、很笃定,他不會像我們今天會迷茫。為什麼?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要榮宗耀祖,光大門楣,活著就是為家、為父母。所以古時候我們看到,幾百個人在一起生活和睦的相處,而家庭又是我們社會最小的細胞,我們說治家如治國,每一個家庭都能夠和睦相處,請問我們的社會會不會和諧?

  蔡禮旭老師:所以當父母的這一生最大的功德、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下一代教育成國家社會的棟梁,這是最大的功德。相反的,假如我們沒有把下一代教好,他還去傷害別人,我們當父母的人也有罪過。《三字經》告訴我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當父母、當老師的都有責任要把下一代教好,這是最大的功德。

  李越老師:所以上午的時候蔡老師也講到,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因為我們回歸到家庭,家庭最重要的是教孝,教孝就是我們要恢復我們父子有親的親愛,也就是我們兒女和父母的那分親愛是天性,父母愛子女,子女孝順父母,是沒有任何條件的,它是一種本能、一種天性,它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所以我們今天教育的第一個目標,首先是恢復我們的親愛。可是今天我們,說實在的,去了解一下,現在的年輕人,我所知道的,真的是太多太多的年輕人,跟父母之間的沖突都非常的嚴重,嚴重得都不可想像,時間的關系,我們就不能有很多的案例和大家來分享。所以我們第一個目的,先恢復這個親愛,我們現在就要想,我們和自己的父母是不是有那分親愛,如果我們還有怨恨、還有對父母不滿的,實際上我們的這個根已經產生問題。這是第一個目的。第二個目的,就是讓我們這個親愛的關系能夠天長地久,這一生保持下去。第三個目的,就是要把和父母的親愛,也就是孝順父母的這分孝心再延伸出去,能夠用這分孝順父母的心,孝順我們的長輩,孝順全天下的父母。所以這個孝字它的內涵是非常的深遠。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我們今天要學聖賢教育、學孝,比方說像過去沒有學的時候,我覺得孝順父母,無非就是我們要賺錢給父母買吃的、買穿的、買用的。可是學了之後才知道我們孝順父母,不僅僅要養父母之身,還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慧,我們才明白要從四個方面去孝養父母,所以人不學不知道。前不久也有一位朋友他就說了,他說我們學了這個孝道之後,懂得要回家給父母洗腳、按摩,大年三十給父母磕頭,他說之後又不知道要怎麼做了。所以在去年我們和班級的同學一起共同走過學習的過程,我就在思考,我們做兒女的到底要盡哪些本分?《弟子規》一千零八十個字,一百一十三件事,我們把它全做到了,的確我們是盡到了非常圓滿的一個孝心,相對圓滿的一個孝心。《弟子規》是我們每一個家庭的可以說是家教的集大成,是個總綱領,「入則孝」的每一句,「父母呼,應勿緩」,它具體展開來落實的時候,可能就不是一千零八十個字,它就有非常細心的怎麼樣的去奉養和照顧我們的父母。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就讓每一個同學來自己去思考,我們怎麼樣來盡這個本分,怎麼樣來做到孝養父母,從哪些方面在生活當中去照顧。結果大家寫完之後,匯總之後,同學們又把它整理成一個課件。我想因為我們文化的根本就是這個孝字,我們今天就要把它落到實處,也就是我們所學的,我們現在常常講的一句話,就是要落地工程,要接地氣,要具象,我想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把孝道落實在我們生活的點滴當中。所以我們今天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身為兒女應盡的本分,我想,蔡老師,我們在分享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先放一個影片,一個孝道的影片,先讓大家來觀看一下,我們一起來觀看一下。

  蔡禮旭老師:馬來西亞錄制的一個影片。

  影片對話:快,快點吃,快吃。

  影片對話:媽,電話。

  影片對話:兒子,怎樣接?

  影片對話:教了你還是不會,不要買給你用了,教來教去都不會的,按這裡。

  影片對話:爸爸,婆婆尿尿了,爸爸,婆婆尿尿了。

  影片對話:哎喲,媽,你又忘記包尿布了,跟你講過很多次要包尿布,你就是不可以合作一下,你給我們很多麻煩了你懂嗎?做工一整天辛苦回來還要幫你抹小便。這套沙發很貴的,我看你以後不要來這邊坐了。

  影片對話:妹妹背著洋娃娃,走到花園來看花,娃娃哭了叫媽媽,樹上的小鳥笑哈哈。

  影片對話:弟弟,你以後長大要不要養我?

  影片對話:要。

  影片對話:怎樣養我,你跟我講,怎樣養我,你會不會買屋子給我?

  影片對話:媽咪,我又大便在褲子裡。

  影片對話:要打喔!快點我們去洗屁股。

  影片對話:轉過來。

  影片對話:媽咪,我想吃東西。哇,好燙。

  影片對話:不會燙。

  影片對話:跟你講,媽,如果你下次再這樣,我就送你去老人院。

  影片對話:你別生氣,我只是忍不住而已,你小時候也時常大便在褲子裡。

  影片對話:爸爸,你敢自己大便在褲子裡,我就送你去老人院。

  影片對話:蹲下,屁股洗干淨,真的很臭的,懂不懂,過來。長大要不要養我,要不要,你要不要養我,你要不要賺錢養我?

  影片對話:要。

  影片對話:講真的是不是,是不是?要不要,要疼我!

  影片對話:要。

  影片對話:要!

  影片對話:妹妹背著洋娃娃,走到花園來看花,娃娃哭了叫媽媽,樹上的小鳥笑哈哈。

  蔡禮旭老師:剛剛這個影片,看的過程自己也反思,有沒有曾經講了哪些真正傷了父母心的話,這個我們都要忏悔。剛剛這個兒子講的,沙發很貴,難道沙發比母親還要重要嗎?所以古人深明孝道的精神,他們知道身命來自於父母,能夠為父母做一點事都是人生的幸福。像我們長年在外,真的,想要親自來為父母做些事,都不是那麼容易。所以看到宋朝黃庭堅先生,他雖然當了大官,一回到家裡就趕緊去幫母親洗尿桶。其實當官沒有行孝的快樂,那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充實,覺得沒有母親哪有我們,所以能回報,那是人生的福分,人生的造化。所以假如我們有體會到,連鬧鐘都感動了,萬物都是有情的。而且我們也從影片當中回想到,我們也是從母親懷胎十月,這樣一把屎一把尿拉把長大的。所以上天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我們在父母晚年的時候,可以回報父母對我們生育、養育、教育之恩。

  李越老師:剛才我們看了這個短片,相信對我們每個人的心靈都有非常大的觸動。所以看了這個片子,的確也非常的慚愧,在沒有學聖賢教育以前,我們的所作所為,不知道有多少都是傷害父母的行為。說實在的,父母的恩德比山高、比海深,我們盡其一生的付出、奉養,都難以報答。父母就對我們至少有非常重要的三重恩德,第一個就是生育的恩德,第二個是養育的恩德,第三是教育的恩德。我們看到這個屏幕上的圖片,您看這位母親,十月懷胎。我們都知道,母親在懷孕的過程當中,尤其到八、九個月的時候,行動是非常的不方便,在床上睡覺只能一個姿勢,不能兩邊側臥,都是非常的辛苦。很多做媽媽的也吃不下飯菜,可是為了腹中的小寶寶,她們吃了吐,吐了又吃,就這樣忍受著,無私的愛著我們。我們看到這只小腳,都好像要撐破母親的肚皮。所以這些恩德假如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恩就不可能感恩,不感恩也不可能報恩。

  蔡禮旭老師:我們曾經也跟很多母親談過,母親她懷胎十月的辛勞,以至於生育的時候,那個疼痛是比癌症還要痛的,從來沒有母親跟孩子提這些事情,因為從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父母就關注到我們點點滴滴的需要,早就把這些辛勞跟痛苦完全放下。所以光是一個生育的恩德,都沒有辦法報答。我自己,剛剛跟大家分享,要三代同堂,我得的利益太大太大。我母親在學校教書,我們家有三個小孩,我有二個姐姐,照顧學校七十幾個學生,回來還要照顧三個孩子。而且我父親是長子,我母親嫁過來的時候還要照顧小叔、小姑,扛起整個三代人。而這種種的辛勞都是我爺爺告訴我的,不然我們那個年齡哪有長記性,還說你母親在學校一下課就暈過去,太累了,都是學生把她搖醒的。所以我的爺爺奶奶之間都講著我母親的恩德,而我的母親也告訴我們爺爺奶奶的恩德,所以三代同堂好處太多太多了。母親那時候跟我們在談這個事情,因為是我爺爺跟我講的,我母親都說,現在想一想,不知道怎麼頂過來的。就是那分母愛,太偉大了。

  李越老師:是的。其實我們的父母曾經也是風華正茂,可是當他們有了自己的小寶寶之後,就傾盡全部的生命去呵護著我們,為我們洗衣、做飯,從早到晚都在為我們去忙碌,為我們付出。我們看到的這幅圖,從挺直的腰板,到最後看到彎曲的身影。所以父母為我們兒女踏出了人生的前程,卻失掉了自己的青春。所以我們知道,孝是中華文化的根,敬是中華文化的本,落實在孝親尊師。我們要如何來孝敬父母?《孝經》當中「紀孝行章第十」當中有這麼一段話,我們集體來讀誦一下好嗎?子曰,預備起,「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好,我們請蔡老師把這幾句話和大家解釋一下。

  蔡禮旭老師:《孝經》都給我們教誨得非常的清楚,我們與父母相處,首先很重要的,我們的內心要時時存著對父母的恭敬,平居的時候,尊重他們,為他們設想。以至於我們在拿給父母供養金的時候,都要注意我們恭敬的態度,我們是跪著把供養金給父母,還是不恭敬的拿給父母,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實實在在講,父母自始至終都是為我們想,都是無私的奉獻,很多時候都是把錢存起來要給孩子跟孫子,都沒有為自己想。最重要的,就是我們這一分感恩、恭敬的態度,這是根本。所以夫子也提醒我們,要用恭敬心來侍奉父母。

  李越老師:養則致其樂,我們養育父母,任何時候對父母的態度都要和顏愛語。我們不能夠在父母面前有不耐煩的行為和態度,不能有憂愁的樣子,假如我們在父母面前有不快樂、憂愁的樣子,父母就會為我們擔憂,就在想我們是不是生活、工作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們的心都不安。所以說,我們奉養父母要用歡喜心。

  蔡禮旭老師:是的。我曾經也遇到一些長輩,他們都談到,他們不在乎孩子給他多少錢,但是假如孩子講了頂撞忤逆的話,老人家說,一個禮拜都緩不過勁來。所以用歡喜心對待父母,不能給父母發脾氣,講那些頂撞的話。就像我們剛剛看影片的過程,這個兒子講了那幾句話,我們的心都在痛。就可以了解到,這個母親她想到,這個孩子她這樣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把上來,這麼可愛的臉龐,現在成年了,居然跟她講這個忤逆的話,真的,一個禮拜都緩不過勁來。所以孝順孝順,一定要柔順對待父母,尤其在言語這個方面。

  李越老師:病則致其憂,就是父母生病,或者他有一些慢性的疾病,我們做兒女的時時刻刻都要想著父母,要有一分擔憂,這個擔憂就是說要關注父母他的健康狀況。不能說爸爸媽媽這些都是老年病,常見病,就無所謂,這樣我們就沒有盡到孝的本分。喪則致其哀,也就是父母過世之後,我們真正的一個孝子,我們在《弟子規》裡都有看到,「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我們古代的孝子真的就是,失去父母以後他們的那個痛心,一直都會去緬懷父母的恩德,都會守喪三年。當然我們可能要從另一個角度來談,我想蔡老師可以從:

  蔡禮旭老師:我們體會古人他有孝心,事實上他那個對父母的感恩跟懷念是終其一生。我們讀歐陽修先生的《泷岡阡表》,就有提到,他的母親嫁到他們家,當時候她的婆婆剛過世沒幾年,歐陽修的父親每一次有好吃的東西就流眼淚,講了一句,「祭而豐」,祭祀再怎麼豐富,「不如養之薄也」,不如父母還健在,縱使吃青菜白菜,都更有意義。而他的母親講到,她本來以為是婆婆剛去世幾年,所以先生才會這麼樣的感歎。而他的母親最後說,終其他父親一生,每一次有好吃的,她的先生都是流著眼淚,感歎不能夠再奉養他的父母。所以孝子都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孝心,而且他還會把這個孝心轉到照顧兄弟姐妹,照顧孫子輩,就是父母所關愛的人,他盡力把他們照顧好,告慰父母在天之靈。所以這分心都是我們要去體會、要去效法的。

  李越老師:祭則致其嚴,這個祭就是古時候都有家祭,父母過世一周年的時候都要行祭祀禮,所以祭祀的時候一定要非常的嚴整,鄭重其事。當然這個祭祀的過程,蔡老師上午都有講到,整個這個禮樂的儀式,就能夠喚醒後代子孫的這分孝心,這個就是承傳,薪火相傳。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春秋二祭?就是說,我們真正的孝子,他在春天的時候都要為父母更換春天的衣物,到了秋天的時候、冬天的時候,又要為父母更換他們季節的這些衣服、被褥,可是孝子到春天的時候要為父母做這些事的時候,父母已經不在了,所以在春天的時候祭祀,就是把這分對父母的感恩、思念之情,藉由祭祀的禮儀把它抒發出來,也是藉由春天到來的時候,萬物復蘇的時候,孝子們就想像,我們的父母會不會也像萬物一樣,再回到我們的身邊,您看這是我們古代孝子的那分存心。所以這個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我們把這五點能夠做好的話,做圓滿的話,才算是真正的盡到我們做兒女的本分,也就是才能夠算真正的事奉親人。

  接下來,我們要了解就是我們到底如何行孝?剛才我們講了,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慧,是從這四個方面來行孝,還有第五點,是說我們行孝要避免錯誤的心態與行為。比方說,我們今天可能對父母行孝往往都是用我們自己的好惡,我們認為好的方法去對待父母,不一定是能夠隨順我們父母的需要,我們對待父母可能就有一種控制和要求的態度和行為,這個就很重要。比方說,可能父母覺得大年三十大家都回到家裡一起吃飯,可能兒子很有錢,不用做,到酒店去吃,可能一餐飯吃下來幾千塊錢,父母的那個心都覺得真的是不能夠忍受,覺得這樣太浪費。可是我們做兒女的覺得,你看我能拿錢讓父母在這樣星級的酒店享受,他覺得他盡了孝,可是父母的內心壓力卻很大。

  包括我們要強加於父母,讓他一定要住在哪裡,覺得這裡很好,我這裡是別墅,你要住在這兒。我曾經就聽說,一個父親,他兒子就一定要把他從農村接到他住的城市。住了一個階段,父親覺得非常的寂寞,因為沒有鄰裡的朋友可以聊天,白天兒女都去上班,他一個人在家裡非常無聊,很孤獨。雖然設施很豪華,可是他的內心很孤獨,沒有人陪伴,可是做兒子的覺得他在行孝。這個父親之後就很想回家,兒子就不讓他回,你干嘛回去農村,房子也破舊,生活水平也沒有那麼好,就不讓他回。父親一再的這種壓力、憂慮之下,沒過多久就過世了。所以我們在行孝的過程當中,剛才蔡老師講到,孝順孝順,要順父母之意,沒有順就沒有孝,所以要順父母之意。

  包括我們有了錢,幫助兄弟姐妹,往往可能我們幫了兄弟姐妹就在父母面前邀功。兄弟姐妹之間那分親情是一個血脈,假如我們還要邀功,覺得做的這些需要回報,實際上讓父母的內心也很難過。曾經有個企業家,他沒有學聖賢教育以前,他借給弟弟三十萬,一直催著弟弟要這個錢,讓他還。可是當他學了四十五天的課程之後,他就覺得非常的慚愧,自己的行為真的是不孝。「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所以回去之後,他說弟弟這三十萬我不要了,又看到弟弟住的房子不好,又額外給弟弟買了一套新房子,弟弟也感動得痛哭流涕。從此之後兄弟的悌道,兄友弟悌的那分情感就恢復了,就愈來愈濃厚,母親看到這個情況真的都樂得合不上嘴。所以這是我們在行孝當中要避免的一種行為。

  我們剛才講到,養父母之身,我們今天就專門談養父母之身,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不能談養父母之心、之志、之慧,養父母之身我們就從衣、食、住、行、病、喪、祭這七個方面和大家來分享,著衣、飲食、居住、出行、病養、服喪、祭祀這七個方面。首先我們來看著衣,第一點,我們身為兒女要盡如下的本分,日常當中要及時的為父母洗熨縫補衣物,出外要避風濕需多帶備用的衣物,時時增減。這裡就是我們做為兒女我們不僅僅就是說回到家跟父母吃個飯,周六、周日帶著孩子來,結果父母忙了半天為我們做飯,端茶倒水,我們吃飽了,屁股一拍就帶著孩子回去了。我們都要去關照我們的父母,因為父母年齡大了,他們的體力都變得愈來愈弱,這個時候我們都要為父母做這些事情。為什麼?因為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就是為我們這樣縫縫補補、洗洗涮涮。比方說我生長在新疆,我們家七個孩子,我是老小,新疆,北方的冬天很冷,每年媽媽都為我們做新的棉褲、棉衣,七個孩子都要做,所以都做到半夜。一針一線還為我們納鞋底,我們過去穿的那個鞋都是納的鞋底,很透氣。所以穿著媽媽縫的新衣服,穿著媽媽一針一線用愛心納的鞋子,穿到身上真的是無比的溫暖、無比的幸福。現在我們長大了,我們也要用媽媽的那顆愛我們的心反過來要去奉養父母,為他們做這些事情。

  我們可以看一下這些圖片。要為他們出門的時候多帶一些衣服。我曾經就聽到一個朋友他就講到,有一次天氣預報說有狂風暴雨,天氣要變冷,結果他立即就給自己住校的兒子打了個電話:兒子,趕快添衣服,待會天氣會變。這個電話一放下去,電話又響了,誰打來的?八十多歲的老母親打來的。老母親說:兒子,天氣要變化了,你要多穿衣服。通完這通電話,他內心非常的慚愧,他只想到自己的兒子,沒有想到自己的父母。

  蔡禮旭老師:是!「母活一百歲,常憂八十兒」,都是這分念念為孩子的心。

  李越老師:是!所以我們說母念子如長流水,子念母如一陣風。我們可以繼續往下看,接下來,我們換季節的時候要替父母整理衣物,從頭到腳,從內到外,都要搭配成套。也就是,我們看到現在是春天,春天接下來是夏天,剛好是換季的時候,我們回到家之後,如果我們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我們就要為他們,根據氣候的變化,把冬天的這些衣被都要洗干淨,把它疊好,甚至用塑膠的收納的袋子把它封好,把它在太陽底下曬完之後,為父母收起來,收到哪都要告訴他們。我們把春天、夏天的衣服慢慢就為他們拿出來,疊的也比較皺,我們該熨的、該燙的、該洗的,為父母整理好,讓他們取用就非常的方便,這都是我們兒女要盡的本分。

  這些衣服我們都可以把它分類,比方說,像這種秋衣、秋褲放一起,毛衣放一起,厚的棉衣可以放一起,甚至我們可以借用一些這些紙盒把它分類。比方說,因為我的父母都不在了,我曾經回到姐姐的家裡,他們上班的時候我就在家為他們整理這些衣櫃,幫他們收拾房間,他們回來之後就特別的歡喜,看到衣櫃擺得整整齊齊。我們就用這些,比方說,裝了蘋果的這些盒子,我們可以把衣物卷起來,放在櫃子裡不占空間,甚至我們可以在上面再落一層,再落一層。我們為父母還可以在這個上面貼上標簽,這裡是毛衣,標簽要大。父母的心就不亂,他就會很定。因為我們都了解,父母年紀大了,記憶力也不好,體力也不佳,所以我們方方面面這些周詳的考慮,我們做兒女的都要去把它做好,讓我們的父母生活起來很歡喜、很舒心,又很方便。我們都可以借用這些廢舊的紙盒來給它分類、歸納,這是衣物的分類。

  再來,我們為父母添置新衣服的時候,衣服適合選擇棉麻和天然的材料,柔軟寬松為主,要尊重父母的審美觀,鞋子以舒適、輕便、防滑為主,給父母准備足部的防護用品,關注父母的走姿。所以我們今天如果有錢了,我們不在於要給父母去買什麼名牌、高檔的衣服,要買讓父母穿到身上很舒適、很透氣這樣的衣服,他穿了感受會很好。我們《弟子規》也講到,「上循分,下稱家」,也就是我們買的衣服一定要符合父母的身分,同時也要顧及父母的審美和感受。曾經有兄弟二個都很孝順父母,他們都給父母在春節的時候一人買了一件衣服,弟弟買的是三百塊錢,哥哥買的是九十九塊錢。結果買回家之後,母親只穿這個九十九塊錢哥哥買的衣服,弟弟就不高興,說媽你偏心,我給你買的衣服三百塊錢你不穿,你就穿哥哥買的,您為什麼要偏向哥哥那邊。後來媽媽就講了,三百多塊錢太貴了,我穿到身上壓力會很大,我都沒穿過這麼貴的衣服。因為這個是在很多年前的時候,所以三百塊錢就算是比較貴了,現在可能衣服確實都是非常之貴,我了解的,非常之貴。所以我們孝順父母要體會父母的感受,他能不能接受,他不能接受,再好的東西,反而給他帶來這種壓力。再來,我們買鞋子也要買這種防滑的,非常柔軟的,你看這個防滑底。

  蔡禮旭老師:老人很怕滑,老人一跌倒就可能骨頭都會傷得比較嚴重,所以防滑非常重要。

  李越老師:我們看到,我們的父母年紀大了,他們一生為兒女奔波付出,往往到晚年骨頭都會出問題,所謂的雙腳,那叫拇外翻,穿鞋子他穿上就會很痛。所以我們要為父母買什麼樣的鞋?比較寬松,比較大的鞋,讓他穿上比較舒服。所以我們也要關注,我們父母的這些走路。像這個圖,就是父母年紀大了,他的末梢神經的血液循環很不好,怎麼辦?我們看到這樣的一個情況,我們就要多為父母按摩。這個就是靜脈曲張,因為血液循環不好導致血液不通暢,甚至導致皮膚搔癢、變色、潰爛,以致於壞死。這都是我們兒女要時時刻刻為父母去著想和關注的。包括這個扁平足、後足外翻、X腿,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們的會場也有很多年長的長輩。所以我們在這幾天的時間,走路的時候我們都要注意我們這些長輩他們走路的時候,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們說人老先老腿、先老腳,我們也要關注到這裡。比方說這個圖,這個母親的腳底,我認識的一個阿姨也是這樣,有一大塊的老繭去不掉,所以走路這一塊就很痛,我們在網上就可以訂購這樣的一個護腳墊,父母穿了之後就會很柔軟,走路就不至於那麼疼痛,這都是我們要去精心去考慮的。包括這邊,有些父母的腳他晚年肌肉比較萎縮,所以在這個位置也是沒有肉,像這樣的腳墊,這一塊就是鼓起來的,非常柔軟,讓父母穿上之後他走起路來就不會疼痛,所以這些我們也要關注。再來就是腳後跟,有的父母腳後跟跟腱炎也很疼痛,也可以購買到這樣的跟底柔軟的墊子讓父母穿上。這個是腳脖子這裡,往往一些父母他會疼痛,我們也能夠購買。所以我們就要用:

  蔡禮旭老師:體恤備至。

  李越老師:體恤父母的那顆心,因為我們人生在世有父母可以孝養是我們最大的福分。

  蔡禮旭老師:就是設身處地,就好像胡小林老師體恤自己的父親眼睛比較看不清楚,訂的報紙字就特別大,這個都是從這些細節去做。

  李越老師:我們也要給父母准備一些橄榄油、甘油,因為年紀大了,他的皮膚比較干燥,裂了之後都是很疼痛。所以我們最重要的是預防,做好這些保養的工作。所以我們有機會侍奉父母,父母給予我們這種盡孝的機會,我們千萬不要失掉,我們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就像上午蔡老師講到的,我們的翟導演,一進到家裡還能喊一聲娘,這是多麼莫大的福報。像我自己的父母都過世快將近二十年,可是那個時候就沒有聞到聖賢的教育,假如那個時候能夠聞到聖賢的教育,我們究其一生都要盡心盡力的去侍奉他們,可是這樣的機會錯過了。所以我們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接下來我們講養父母之身的第二條,就是飲食,對於父母的飲食我們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關照?首先我們要主動了解當地當季常見的食物的性味,在尊重父母飲食習慣的前提下,循序漸進的引導父母樹立健康的飲食觀念。這個蔡老師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要選擇當季當地的食物?

  蔡禮旭老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吃當季的食物應該是比較適合自己,再來,當季這樣比較自然。現在很多不是依照正常季節的,可能它就添加一些東西,這可能對身體不好。而且正確的飲食觀念,我們也要認知現在的食物,現在肉類添加了很多荷爾蒙、抗生素,這個對人體都有相當的危害。所以盡量吃素食,而且是健康的素食,因為素食裡面的營養都超過肉類的營養,而肉類裡面現在很多這些添加的,包含年紀大了之後吃得太油、太鹹,這個對身體都有損害。所以健康的飲食觀念,最好能夠吃健康的蔬食,這個是最好。而且我們人本來,都要道法自然,大家看吃肉的動物牙齒長什麼樣子?您看老虎跟獅子的牙齒是露出來的,我們又沒有這樣的牙齒,因為那個是要把肉撕開,我們牙齒並沒有這樣的形狀。包含我們的腸子它是一比七,我們的腸子是脊椎的七倍,這是屬於吃素食的生命。一般假如是肉食的,它要很快排出來,不然會在身體裡腐爛,是一比三,這是肉食的。而且從自然的感覺,大家到一個果園,請問您是看到這些水果垂涎欲滴想去吃,還是看到樹下的雞你會撲過去把它抓起來咬,您看這個就是自然的反應,應該還是比較適合吃健康的蔬食。

  李越老師:接下來,我們的這個飲食還要為父母准備的是暖、軟、緩,飯菜不宜過冷或者過燙,軟硬要適中,也要讓父母吃的時候能夠細嚼慢咽,三餐定時,晚餐最好以簡單、容易消化的為好,晚餐一定要吃得少。實際上吃多的時候,會消耗我們內在的陽氣,也就是反而會消耗我們體內的能量,因為你要消化一大堆的東西,反而耗氣。我們吃東西的目的本來是補充能量,我們吃得不當,反而是消耗我們的能量。再來,父母喜歡吃的食物,我們時時放在心上給父母購買。喜歡吃的一定要記著,所謂這個喜歡吃的,假如父母喜歡吃的是不利於健康的,我們不能買。我在海南的時候就聽說一個華僑,他很有錢,一回來,父母最愛吃什麼?海鮮,他就買很多的海鮮讓父母吃,結果吃到最後父母都住到醫院裡,三高症什麼疾病都來了。您看我們感情用事,沒有智慧,反而把父母送到醫院裡,所以這一點我們也要特別的注意。

  再來,我們外出用餐也要關注父母飲食的選擇,注意這些糖尿病或者其他慢性疾病的飲食原則,為父母提前備好這些藥物,並及時的提醒父母要吃。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就是孝子心中只有父母,把父母時時放在我們的心上,這些行為我們就能夠做到。再來,與父母和年長者吃飯的時候速度不宜過快,應該顧及他們的感受,假如我們跟他們在一起吃飯吃得很快,父母的壓力就很大,他就要配合我們兒女,這樣的話我們就不孝。所以在古時候我們都看到,「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真正的孝子都是讓父母吃完了自己才吃,為什麼?因為他要在旁邊侍奉父母,看父母有什麼需要。雖然我們現在不必這樣,但是我們要陪著父母慢慢的吃,不要先吃完起身就走,父母趕著吃也很容易嗆到,這些細節我們都要注意。

  第三是講到居住,住房我們要優先考慮父母,為父母選擇樓層高低、向陽、安靜、通風、地面防滑、交通便利。曾經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他算是那個單位比較孝順的,他把父母都接到他那裡住。我到他那兒去的時候,他說你看我把我們的主臥房騰出來給我女兒住,因為我女兒在家最重要,她未來要考大學,所以我們要把最好的環境給她。當時剛好他們搬新家。他說我們住的是女兒的房間,結果父母住的是什麼?最小的、光線最不好的房間。所以我們說,「棄老取幼,家之不祥」。我們看到這樣的現象是非常之多,比方說,我們現在看到很多農村蓋了新房子,都是兒女搬進去,父母住著破舊的房子。當我們在享用這種豪華的住宅的時候,我們人生的福報不知道折損了多少。我們不明白這樣的道理。父母含辛茹苦一輩子,晚年應該享天倫之樂,我們兒女應該很好的去孝順他們,把最好的房子讓給父母住才對,可是現在我們都不明白這樣的道理。

  我們現在才談到三個方面,包括我們為父母打掃房間,因為父母真的是,年輕的時候都會很整潔,老的時候我們去看到可能都沒有那麼干淨。他們不是不願意干淨,是真的沒有體力,我們要體會到。所以我們都要定時的清洗這些廚房、衛生間,讓他們有個干淨的環境去生活。家裡東西壞了我們要及時修補,缺什麼我們也要及時為父母購買。曾經有一個企業家參加我們的課程,他說他的母親曾經得的是帕金森的一種疾病,當時母親天天就說:兒子,我沒有藥了,你明天回來幫我把這個藥買回來。結果他每天一回來,母親說:我的藥買了嗎?太忙了,工作太忙了,我忘了,他說我明天一定給你買回來,結果第二天又沒有買,整整拖了一個星期。當他學了孝道的課之後,在台上分享痛哭流涕,他說真的是祖宗有德,假如那一個星期母親犯病,他的藥沒有買回來,可能母親早就沒有命了,想起來都後怕。所以蔡老師剛才講到,我們的心中可能都是利,都是我們的客戶、我們的老板,我們就是沒有把父母裝在我們的心上。

  家中的物品我們也要為他分類並貼好標簽,標識細心呵護,字體大小要方便父母去辨認。比方說,我們的證件,我們自己都有這樣去做,把這個證件,身分證,比方說我們來香港的通行證,我們的戶口本,用一個盒子把它裝進去,裝進去之後把它貼上很大的標簽「證件」二個字,父母在取用的時候就非常方便。這個小盒子裡我們就裝的,您看是一些照片,有些時候需要辦一些證件的時候,我們馬上就能夠讓父母找到。貼上標簽,方便我們的父母,父母在生活當中他的心很安定,不會急躁,不會為了找東西在那裡煩惱。他的身心很安定,這就是我們講的禮、講的戒,身心很安定他的身體就會很健康,內心也會很安詳。這些都是可以去分類。

  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剛才可能只是講到一個,這後面還有很多的內容,我們到時候這個課件可以讓聖賢教育學會掛在網上,我們沒有講完的可以在網上搜尋到這些內容,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孝順父母的細行。我們剛才講到落細、落小、落實,聖賢的教誨要去把它行出來,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解行並用。我們只有在家庭當中做一個好兒女、做一個孝子,我們成為一個榜樣,才能帶動我們家裡所有的親人,帶動我們的鄰裡,帶動我們整個社會。因為今天會講的人很多、會說的人也很多,但是我們會講、會說不行,因為人們今天不看你說什麼、講什麼,而是看你做什麼。所以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盡的。所以我們也衷心的希望我們所有學聖賢教育的朋友們,我們在家庭是一個孝子,我們夫妻相處是所有夫妻的榜樣,我們在社會當中我們是一個好公民,我們在單位是一個好的領導、好的屬下。假如我們人人都能夠從自身做起,相信我們和諧的世界、和諧的社會,我們中國的夢一定會實現。

  我想,今天本來要邀請蔡老師帶著大家一起唱一首歌,我們是不是再占用幾分鐘的時間?老師您有沒有什麼要講的?我們一起在最後要結束的時候,因為我們這次的活動今天是祭祖,祭祀我們的祖先,我們就一起用我們一顆至誠感恩的心,我們來祈願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都能夠幸福、平安。大家跟我一起唱好嗎?「誠心祈求天下無災,人皆平安遠離苦難,願持善念護大地,世界充滿著愛和關懷;誠心祈求天下無災,人皆平安遠離苦難,願持善念護大地,世界充滿著愛和關懷」。我們可以把手放在我們的胸前,因為我們知道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我們八千多人當下發出的這一個善念,就能夠化解我們社會、人類許多的沖突和不幸。讓我們用至誠的心來唱這首歌,「誠心祈求天下無災,人皆平安遠離苦難,願持善念護大地,世界充滿著愛和關懷;誠心祈求天下無災,人皆平安遠離苦難,願持善念護大地,世界充滿著愛和關懷」。

  蔡禮旭老師: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要靠中華文化,所以我們共同發願,帶領這個世界走向安定和平,愛與關懷,我們共同來發願,這是我們這個時代中國人共同的使命。

  李越老師:我們要不要最後我們共同把這個感恩詞一起讀誦一遍,祈願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國家,乃至全世界,天下無災。感恩與企盼,預備起:「感恩與企盼,讓我們以至誠的心,感恩天地的滋養、祖先的福蔭,感恩國家的護佑、父母的哺育,感恩老師的教導、大眾的支持,讓我們共同祈盼,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家和人樂,各得其所。學祖宗之教誨,圓華夏中國夢。感恩大家,謝謝大家。

  蔡禮旭老師:祝福大家身心安康,阖家平安,我們下一次再會,謝謝!

  李越老師:謝謝大家,感恩大家。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學祖宗之教誨,作中華好兒女—敦倫常盡本分  蔡禮旭老師、李越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14/4/6  香港國際機場亞洲國際博覽館  檔名:55-086-0002

 

上一篇:蔡禮旭: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祭祖的當代意義
下一篇:淨空法師:大經總結 學佛榜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