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迫」,煩惱習氣逼著你自己去作惡,自己完全沒有感覺,好像很自然的,這個說明習氣起作用,習氣太深,長時間培養出來的,變成自然了。佛教是稱性,他已經偏離自性了,遠離自性了,現在我們要拉回自性,覺得不太自然,沒有隨順習氣那麼容易。
這一點對修行人來說非常重要,古大德有所謂,修行要把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我們熟處很熟悉的是什麼?善惡習氣,而且是惡習氣多,善習氣少。生處是佛菩薩的教誨,經典裡面所說的事所說的理,我們很生疏,佛所說的是性德,完全從自性流露。
《會疏》裡頭也說,這是日本法師的注解,「愛欲逼迫,常想欲境」,這胡思亂想,也都很自然。「是故損人利己」,但慕『富貴榮華』,這在這都是這樣的,中國外國都是,到哪裡都看見,「以求快意於當時」,作樂要在現前,快樂要在今天。
「不願忍辱修善,積累福報於來日」,這個他沒想到。「於是威勢不常」,他今天福報現前,有富貴,有榮華,有威勢,但是一定要知道,他沒有這個警覺,這個東西不常,享盡了怎麼辦?福報是什麼時候修的?多半都是前世修的,這一生當中修的也有,遇到善緣,做了些好事。但是善緣沒有惡緣多,善報很容易消失,消失之後惡報就現前了。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注第573集201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