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楊淑芬老師:如何影響家人及身邊的人學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禮敬諸佛-對與不同維次空間眾生的尊重  楊淑芬老師主講  (第五集)  2004/8/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各位同修大家好,上一堂我們講到對於道場的建立,一些感應事跡可以作為我們如果要建立道場很好的借鏡與參考。對於書寫牌位,我們明白所有這些法界眾生他們的需求,以及他們很難得有這樣好的修學環境,對於我們學佛者或者對於我們家親眷屬,怎樣來幫助他們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得到超度,我們不得不明白、也不得不知道怎樣做才能真實的讓他們得到利益。也有一些同修他問我,我們除了禮敬不同維次空間的這些眾生,在學佛的路上如何幫助我們的家親眷屬,如何讓他們也能同樣得到佛法的利益。他們要我是不是也可以把一些好的經驗,或者說好的故事(真實的一些經驗),也說出來讓大家作為參考。末學自覺得自己的修學德行都不好,實在是不敢講出個人的修學心得,但是既然有同學、有同修這樣的啟請,末學就把自己十余年來學佛的一些心得報告給大家。如果能作為參考,希望我們能彼此相互勉勵,在菩提道上更加的提升。

     我們知道每個學佛人他的因緣都不同,也並不是每個學佛者他都很順利,尤其會有很多的障礙發生在自己的周遭;在生活上,在家庭裡,在工作上,甚至在道場裡頭。我們都能深深的體會到好像有很多的障礙在考驗著我們,隨時隨地都在磨煉著我們的心性,是不是在學佛的路程當中更加的堅定信心。記得十七、八年前剛接觸佛法的時候,一頭栽進來,當然會很熱心、很精進希望把這麼好的佛法介紹給周遭的人、給家庭裡的每一位。但是冷靜想一想,每個人他聞到佛法都是要有相當的因緣才能死心塌地的接受,並不是每個學佛者他都是很順利走進來的。我們由此可以領悟到,當我們要將這麼好的法推介給別人,尤其是最親近的人,我們是不是能懂得把握要領,否則的話,換來的只是重重的障礙而已。

     中國有一句諺語說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初學佛當時,我經常會聆聽一些前輩、一些學姊、一些師兄他們講他們學佛的心得,在當時我就發現到有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幾乎每個學佛者他都會面臨到家庭的反對,親人的障礙,工作的阻礙,總是有很多學習的瓶頸沒有辦法突破。所以我聽到他們這樣講之後,我就提高了警覺,我如何把最好的法能融會貫通之後,我才把最好的法、最好的心得跟家人報告,跟周遭朋友介紹。所以我當時學佛的時候,三年沒有給家人知道,我希望透過三年的時間自己多深入佛法,自己多了解一點,自己能體會更深一點、能做到更多一點,我才將好的法推介給周遭的人。所以在學佛的路程上,末學並沒有遭到很大的困難,也沒有遭到家人極力的反對。

     我們知道有許多人學佛,他在家裡頭是要偷偷的學,包括他念佛是要拿起報紙假裝看報紙,心裡念佛。也有一些同修他學佛以後、聞到佛法之後,非常的高興,他認為他這一生找到了一個新的方向,找到了一個新的目標,有一個依止處了,於是他跟家人原來很親密的關系就慢慢疏遠了。等他覺得關系不好,回頭一想他不能失去這個家庭的溫暖,等他想要再回頭彌補都相當的困難了。所以在此地我也願意將自己這十幾年來看到,有許多學佛的同修他面對這樣的家庭障礙,還有工作障礙,我們會提出心得互相來勉勵。我就告訴他們,法這麼好,怎樣推介出去?要懂得善觀。你周遭這些朋友也好,親人也好,要先了解他們的個性,他們的習性,你能掌握住以後,你才能用適當善巧的方法來幫助他們、來接引他們、來引導他們。否則我們在學佛的路程上,就會感到有無比的障礙彷佛天天圍繞著我們。

     就好比吃素來講,有許多學佛之後他就開始素食,素食本身來講是一個健康,對身體是個很好的飲食調理;從醫學上來講,它對人體是好的;在佛學上來講長養我們的慈悲心,也是最好不過。我們如何勸解家人也能茹素?過去末學的經驗是這樣的,一般人認為吃素沒有營養,對健康可能會產生影響,因為經常吃的口味都很重、很濃,素食它清淡,一般人是很難接受的。所以我們要勸解家人能接受素食,首先自己應該要親自去學習,深刻的去體驗如何把菜做好,如何挑選最適當的時間請客,請家裡的人、請家裡的長輩讓他們來吃吃素食;它一樣的可口,一樣能吃出健康。所以我們作為佛弟子的,吃素就要吃出健康,不能吃出面黃肌瘦,不能因為節儉,然後沒有重視自己身體的調養,吃了一身是病,不但不能贏得家人的支持,甚至會毀謗你為什麼要吃素,把自己的身體都吃垮了、都吃壞了。所以首先我們要度家人吃素,希望所有的佛弟子要發慈悲心,要學做好的素菜請他們,讓他們能吃得歡喜,漸漸的他就可以接納你吃素了。

     還有一類是聽到你學佛,不管你怎樣,他就是障礙你;一聽到宗教二個字,不管是什麼教他都排斥。面對這樣的家親眷屬我們怎麼辦?末學的家親眷屬裡頭,因為末學一個人學佛,受到影響的因而學佛的也很多,我就舉其中一些例子出來向大家報告,希望能作為大家參考學習。

     我有這樣的親戚他們是從事教職,我們曉得現在學生很難教,為什麼很難教?因為每個現代家庭幾乎都是只有一個兒女,最多不超過二個,每個孩子從小生活在優渥的家庭當中成長,在父母呵護之下,一旦到學校受教,是很難接受老師的訓誨。這個親戚他也學佛了,他就想了一個辦法,我們如何得蒙佛力的加持運用在日常的工作上面。他教的是高中的學校,每一年學期開始,他就會把班上所有學生的這些名條,在佛前祈請阿彌陀佛作為班上的班主任、班導師,自己作為一個執行者,請佛菩薩來護佑他們這個班級的學生。每天要出門上課的時候,一定不忘記要誦經回向給班上的同學,下課之後回來,班級裡頭發生了各式各樣大小的事情,就跟班導師、班主任阿彌陀佛禀告,今天學校裡頭學生發生了哪些事情,請佛菩薩、請阿彌陀佛特別慈悲來照顧他們,來糾正他們,來教誨他們。

     這些學生在開學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很難調伏,但是他非常的有信心,因為學校裡頭,他的前輩就有一個老師他是專門教導最難調伏的班級。學校就把最難教、最調皮的學生聚集在一塊,每個學年開始,一定把最不好教的這一班給這個老師。我這一位親戚他學佛也不是很久,他看到那個老師為什麼他的班級一開始表現得不好,為什麼漸漸的學生都變乖了、都變好學了、都變有禮貌了?所以很好奇就去請示那個老師。想不到這個老師也是佛門子弟,他就跟他講他怎樣來教導學生;從來不用喝斥、從來不用教鞭來教誨他的學生。他是每天很恭敬的持一遍《無量壽經》來回向給班上的學生,也同樣的在開學這個時候,禮請導師阿彌陀佛來作為班級的主任、班級的導師。每天也是把學生在學校裡頭發生的大小事情向導師禀告,希望佛菩薩能冥冥當中來加持這些孩子,引導他們走向正途。所以我這個親戚他聽到之後,他就如法泡制。他後來跟我講教書十幾年來一直都很順利,一直還有時間在佛學上面深入,都是因為得力於佛菩薩冥冥當中的加持。他這個方法也告訴了很多學校裡頭的同事,也因此度了很多學校老師都來學佛。

     我們深深知道人的個性你要改變他是很困難的,你要去左右他也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可是佛菩薩他的萬德萬能卻足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我們橫梗在眼前沒有辦法處理的事。借助佛力的加持,我們能得到智慧的啟發,可以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以及工作當中,得到很大的幫助。最近我們從很多同修提的問題當中,我們不難發覺有很多在學佛路上的確有很重的障礙,這些障礙不外就是家庭,不外就是工作,不外就是家人對他的障礙。所以我們除了要禮敬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之外,我們如何也來禮敬我們周遭的人,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修學的道路上,同參道友是我們鼓勵互相扶持最好的依靠,家人也是如此,一家能和睦兼容,能一起學佛,能作為佛化家庭是最好不過。但是有許多學佛的同修他往往操之過急,很想把最好的法,在最短的時間向所有周遭的人來推廣,但是往往適得其反,不但沒有辦法得到預期的效果,同時也換來很多的冷嘲熱諷。面對這些事情,我們應該要冷靜的反思,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舉止有哪些是過錯了,有哪些讓別人看在眼裡把你當成是異類,這我們不得不清楚、不得不明白。

     就好比有很多女眾她學佛之後,就覺得我應該放下一切,我不應該執著我的身。所以本來穿得還挺好看的,就是挺有威儀的,儀表也不錯,出門上班也會上一點清淡的妝,同事也覺得相處得很好。可是學佛之後,淡妝沒有了,衣服就穿得比以前更加的樸實;本來有拿皮包,現在改成布包;本來是穿著皮鞋,每天都是鮮亮的,但是現在一看就有那麼老態龍鐘,有那麼一絲一絲而且是逐漸的憔悴的感覺。因為過去的鮮亮,學佛以後收藏了起來,所以讓周遭的人就開始指指點點,不能學佛,學佛怎麼變成像個黃臉婆一樣,過去的朝氣,過去的精神,有活潑、有朝氣的風貌都不見了。有很多女眾學佛之後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轉變成為如此,所以周遭的人都把她視為異類來看待。如果像這樣,你說佛法再好,很多人看了都會嚇一跳,學佛以後不能化妝,不能穿漂亮的衣服,那我們還學什麼佛?

     曾經有這樣的同事問過我。但是他就很奇怪,為什麼我不像其他學佛者這樣,我還是一樣有精神、有朝氣,一樣跟大家融合在一起,一樣跟大家一塊出去聚餐,也不忌諱他們吃葷食;我就在那裡加了一盤面或者簡單的素炒青菜,都可以跟他們融成一片。他們在這個時候就會很好奇的問我,為什麼我跟別人不同、跟一些學佛的不同?這個時候我就覺得機會來了,我可以把我所了解的佛法,很簡單的藉這個聚餐的時候一一來跟他們介紹。

     所以在學佛過程當中,我周遭的朋友他們很喜歡靠過來問我一些佛法上面的問題,我也特別樂意為他們解說。為什麼?佛法這麼好,百千萬劫難遭遇,今天不能只有我好,我覺得我好,不行,我們應該把好的法有機會、有機緣就把它推廣出去。但是如何的推廣我們不要急,自己能夠深入之後,你信手拈來就可以講得讓對方喜歡聽,讓對方喜歡親近你,這樣我們才有能力把好的法推廣出去,否則就會有很大的障礙。尤其是好奇的人他問的一些問題,有時候問得你都會生氣。但是我們如果深入一點,就能明白眾生的習氣原來就是如此,你會很自然的會原諒他們,會包容他們對一些佛法的批評。這些作為佛弟子的我們不能不曉得。

     剛剛我們也提到從事教職的人他可以請阿彌陀佛、請觀世音菩薩作為他們的導師,那麼其他各行各業也一樣可以。譬如你是當主管的,你底下要訓練一批員工為這個工作效勞,你就可以請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來教育這些人,希望他們也有慈悲心來對待所有的顧客。如果我們是家庭主婦,我們如何在家裡扮演好我們的角色?我們知道有很多女眾認為她從小接受很好的教育,她希望將來長大之後,能把所學的貢獻於社會,所以一旦結婚之後,要她在家裡做妻子、做母親、做媳婦,她有時候心理是很不平衡的,會認為我一生所學難道就只有埋在家庭裡頭嗎?我就這樣一生把我的青春、把我的生命就這樣給了家裡、就奉獻在家庭而已嗎?有很多女眾有這樣的不平衡。

     在此末學要講一個實例,我有這樣的一個朋友,她原來就有這樣的想法,她很不甘心自己結婚以後就在家裡帶小孩,每天料理三餐,她認為她這樣一生沒有什麼意義。直到有一天,她在出租車上面,出租車司機在後座裡頭放了一本書,這本書是淨空老法師所講的法語。她信手翻開,其中有一篇對她非常的震撼。他是這樣寫到,他說家庭主婦在家裡所扮演的腳色就如同觀世音菩薩一樣的慈悲,她照顧家裡的人無私的奉獻,照顧小孩母愛的發揮,照顧丈夫任勞任怨,幾乎把所有的青春、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獻給家庭的每一分子,這不是菩薩又是什麼?當時她看到這一句以後,她非常的有感觸,她認為她過去所想的錯了,因為她不曉得她照顧家裡的小孩,如果家裡的小孩將來長大成為國家社會的棟梁,又不知造福了多少人。

     所以,她冷靜想一想之後,本來是由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看到老法師這樣的勉勵一句話,從此以後她就鼓勵自己學作觀世音菩薩一樣的慈悲。所以從凡夫一直到轉化成菩薩,對這位朋友來講,她說她從此之後,每天很高興的為家人料理三餐,幫助丈夫在外的工作,看顧小孩的功課,她每天非常的快樂。有時間把應該做好的這些家事都做好之後,她就會靜下來再來聆聽佛法,所以她也覺得日子非常的充實。在學佛道路上,這一位她從原來的不平衡轉化成自己都可以成為菩薩這樣的工作,她非常的感激也非常的感恩有這樣的機會聞到佛法,才讓她有這樣的改變。

     我們剛剛也提到,我們怎樣來善待這些對我們有障礙的這些人,應該要如何來對待他們。就好比我們剛剛舉例的學生怎樣來教?可以請佛菩薩作為班導師。如果家親眷屬天天障礙你,又如何來化解?有一個朋友他是這樣做的,他就把在家庭裡頭、在家族裡頭最會障礙他的人,把名字寫下來;在工作方面,如果領導對他有意見,他就把領導名字寫下來;朋友同事當中,有哪些最愛挑剔他的,他也把他們的名字一一列下來,列下來就供在佛菩薩後面,每天念佛、每天誦經回向給他們。有的人他因為真誠心所以很快就得到感應了,是因為原來最愛挑剔他的領導,因為他長時對他誦經的回向,他會感覺這個領導原來對他臉色很難看,現在也對他開始好轉了,所以更加有信心。學生很難教的,他會為他們長時的立下累劫冤親債主這樣的牌位,經常誦經回向給他們,也會感受到這個孩子在默默當中有所轉變,對他的教學來講已經沒有那麼大的障礙。

     如果最親近的人他障礙你怎麼辦?我們也要有信心,譬如說兒女、夫妻這是最大的障緣,如何來調解、來化解?我想每個人在親密的關系當中,我們都能了解他們的個性,他們喜歡的是什麼,他們不愛做的又是哪些,他們討厭的是什麼,我們都要明白;他最希望我們做的又是哪些,我們也都要清楚。唯有如此,你才能在當中化解不必要的誤會,化解不必要的矛盾。尤其許多女眾她聞到佛法之後,經常會利用假日到佛堂去進修,她就忘記家裡還有丈夫、還有兒子、還有婆婆、還有公公。所以有很多家庭,長輩會發出這樣的怨言:不學佛,我還有媳婦;不學佛,我的妻子會在家裡料理三餐;不學佛,我的母親她會三餐做飯給我們吃。可是學佛以後就彷佛失去了媳婦,失去了妻子,失去了母親。所以這一點我們學佛者,尤其是女眾應該要很清楚我們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要把自己應該要做的責任要落實,落實好,行有余力我們再到道場去幫忙。因為學佛他往往在歷事煉心,在工作裡頭,在環境裡頭,我們要在當中學習、體會,這樣我們的道業才能更加的精進,才能提升。

     所以我想每個學佛者,我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應該如何幫助家人學佛,應該如何化解自己周遭的障礙,這是很重要的。尤其有很多人曾經在道場裡頭做義工,發大心在道場裡頭義務的工作,奉獻自己的力量。這些義工他們的精神都非常的偉大,都非常令人敬佩。可是我們在這裡工作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想一想,你在家庭那一塊是不是把它忽略了?如果忽略了,我們要趕緊想辦法來把它維修好,建立良好的家庭,建立良好的佛化家庭,才能給人一個很好的印象,給未學佛的人他們見到,原來學佛的家庭是這麼幸福美滿,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也深知有人就有事,有事就有是非,為什麼會有是非?尤其是在道場裡頭,我們如何上下一心把道場經營好,深信每個在此地工作的義工,他心裡最向往的無非就是如此。彼此工作愉快,彼此能和睦共處,不但一起相互勉勵,在工作上也能很愉快來進行。但是我們所看到的有許多道場他義工是一波一波的來,又一波一波的去,為什麼會有這樣?我們冷靜思考一下,不要說在道場裡頭,在任何一個環境,任何一個角落,每個人的出生背景不同,學歷不同,種種不同,這樣的不同他們的個性、他們種種的這些習性當然是不同的。不同就會產生很多不一樣的看法,做事也是如此,難免就會摩擦。

     在此地末學也提供自己的心得,就好比一個人他的能力很強,他一個人可以抵擋三個或者四個人,有這樣的能力。那麼我們曉得這樣的人,他到哪裡他都會承擔比較重的責任。可是往往這樣責任重的人他特別的忙,他忙到什麼程度?巨細靡遺他都要親自的來監督來做。所以像這樣的話,這一類承擔重責的人,他們在道場裡頭就會成為眾矢之的。什麼叫眾矢之的?就是成為大家攻擊的目標,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承擔的事太多了。承擔的事多,難免就會有一些顧此失彼,或者在言語上面可能就會比較急切。人與人相處最直接的就是言語,我和你說話,你和我說話,在對談裡頭如果對方很忙,口氣可能就會沒有那麼樣的柔軟。如果對方現在正在思考一件事情,你突然去問他、去找他,他可能對你就是應付,二、三句就給你應付掉,在這種情形之下,就很容易產生沒有必要的誤會。譬如我們就可能會對那個人產生說貢高我慢,或者獨裁,或者瞧不起人,其實這都是誤會。《弟子規》裡頭有一句話「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當一個人很忙的時候,我們要去請問他、請示他,他可能對你的口氣不會很好,我們應該要體諒對方。如果你很忙有人來問你,最好據實以告我現在很忙,能否再另外找時間我們再來探討。如果口氣也能柔和一點,就可以化解許多不必要的紛爭。

     在道場裡頭,我們也感受到很多人他的確非常的賣力,可是人緣很不好,為什麼人緣不好?如果大家能做個實驗,什麼樣的實驗?面對鏡子你看看你平常與人講話,很自然你對鏡子說話,你看看你的表情是不是很嚴肅、是不是臭臭的,還是很親切?如果很嚴肅,就很容易讓對方產生誤解,產生你很不親切,產生你很凶。我們如果再有空,拿錄音機可以錄錄看自己的聲音是怎樣。譬如平常的對話,我們不要刻意,就是聽聽看自己的聲音到底怎樣。如果你能從這裡來認識自己,你的言談舉止與人對話的神情,也許你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因為你在人與人溝通說話當中,你可能給予對方認為你很傲慢、你很專制,你的言語很不尊重別人,如果這樣的話誤會就會產生。其實彼此都沒有惡意,但是因為我們個人的習氣,個人不注重我們的儀容,不注重我們的一舉一行,所以才產生這樣的誤會,這樣實在是太冤枉了。

     末學學佛之後也經常有機緣做義工的機會,做義工一定要跟家人禀明我去做什麼,我大概幾點會回家,我做義工的內容是什麼。譬如在佛門裡頭,你可以當校對的義工,體力好可以做清理道場的義工,你的人緣好可以在道場裡頭做接待的義工。我們所做的任何一項事要跟家人溝通好,我們做這些事情他有哪些功德,我們也要跟他講。最後不要忘記,我今天能到道場奉獻一分的力量,貢獻你一分的精力、體力都是先得到家人的護持。所以你不能忘記跟他講,我今天如果在佛門裡頭培養那麼一絲絲、一點點的功德,你是最大的一位,沒有你的支持,沒有你的同意,我就不能在那裡奉獻自己一分微薄的力量;他聽了,他也會很高興。如果你能再加以說明,我去道場做事,我很認真學習,我們家裡所有一切都會有佛菩薩日以繼夜的護持,那麼他聽了也會更加的高興,絕對不會障礙你。

     你到佛門裡頭當義工你法喜充滿,或者到道場聆聽佛法之後,你有特別的感受,你法喜充滿,你有很深的體悟,還有心得。回到家裡之後,不忘要把你的心得分享給家人,讓家人也能知道你去那裡奉獻一分力量是快樂的,你去道場裡頭聆聽佛法是法喜充滿的:讓他們也能因為你的付出、你的學習,他們也同樣得到喜悅,這樣他們就不會障礙你。過去末學就是用這樣的學習態度跟家人溝通,把我得到的快樂,我一一的向家人禀告。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這樣,你應該要挑適當的時機,跟你緣比較成熟的,關系比較密切的,比較能談得來的,你就可以開始把你所得到的一些好的,喜悅的,有所感觸可以落實的,這些好的成果以及經驗就可以讓他們來分享。我想這樣在我們學佛路程當中就會一帆風順。

     最後我們希望每個學佛者在菩提道路上,每個人都能精進不懈,同時也能得到家人的護持與支持。家人的護持,你的力量更大,你為道場的奉獻會更多。如果得不到家人的支持,那麼我們在學佛路上就會困難重重。在困難當中,我們也不要放棄,更不可以退轉,只要我們相信佛法,相信佛菩薩不捨一人,我們都可以有所成就的。以上是末學很淺的一些心得報告,講得不如理、不如法,還望請各位同修不遺不吝批評指教,謝謝。

 

上一篇:感人泰國廣告之無名英雄:施比受更有福
下一篇:洛桑陀美仁波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