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求解脫,眾生統統都解脫,為什麼?眾生跟我是一體。所以《華嚴經》的問題解決了,什麼問題?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問題很難解決。
我初學佛的時候在佛光山教書,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六個老師在一起,星雲、會性、我一個,我們三個出家老師,還有在家的方倫居士、唐一玄居士,教佛學的,另外有個教音樂的。在一塊,星雲法師就提出來,「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怎麼講?有情眾生成佛,我們沒有問題;無情眾生,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它怎麼成佛?把我們這幾個老師,包括唐一玄,唐老師是在家居士,佛法功底很深,那個時候八十歲,都沒有辦法講清楚。最後結論,看古人怎麼講,看注解,依樣畫葫蘆。現在明白了,現在懂得了,為什麼?原來我們認為無情,佛隨順我們說的,說無情,其實統統是有情。但是佛說過,經上說過,常說,我們沒有在意,體會不到。
佛講,沒有大小、沒有內外、沒有遠近,給我們講不二法門,這大乘經上講得很多,不就是講這個問題嗎?情與無情不二,是一。彌勒菩薩講了,任何一個物質現象裡頭,統統都有受想行識,佛問的也就是這個意思。念,念頭一動,有相有識,每個念頭裡頭都有相、都有識,它分不開的。剛才我們講的,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念頭,每個念頭都有相、都有識。換句話說,整個宇宙是活的,今天講有機體。你要承認整個宇宙是活生生的,你能不把這些思想、念頭統統放下嗎?為什麼?錯誤的。真心離念,沒有念頭,有念是妄心;有念造業,無念不造業。無念他真無念,雖無念,一切明了,不是糊塗。如果無念,什麼都不知道,那叫無想定,那個不行,那是完全墮在無明裡頭。無念,樣樣明了,這是真無念。像一面湖,這湖水干淨,沒有染污,沒有風浪,平的,它像一面鏡子一樣,它無念,它什麼都照見。無想定是無念,他什麼不知道。無想定也不容易,無想定生無想天,在第四禅,那個大錯特錯。佛的禅定是定慧等學,定中有慧,慧中有定。講到這個根本,你看定中,物質現象定中,它有受想行識,它是一體,它不能分開。
這個道理很深,真叫太深了,如果不是科學家的破解,我們對這個問題,那就像唐一玄老師所說的,看古人注解,依樣畫葫蘆。這個問題總是在心上,解決不了。這就是宗門所講的疑情,不是否定它,不是懷疑它,沒搞清楚,總是放在心上。禅宗說,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不疑那就沒有開悟的希望。所以疑情是好事,不是壞事。你不要去想它怎麼解決,想不出來,只有緣成熟了,就豁然開悟。沒有疑的話,他就沒有疑情,他就沒有開悟的機緣,要有。但是要信,真正相信,太深了,不能夠明白是什麼意思,這才有開悟的機會。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六集) 2013/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156
「情與無情,同宣妙法。」情是有情眾生,無情是指像我們現在所講的植物、礦物,是無情的,就是它沒有感情,沒有情識;動物都是有情的,動物是有感受的。情與無情就是我們一般講的一切萬物,有情就是所有一切動物,佛說了,都有佛性,有情的眾生有佛性,這點諸位一定要記清楚,有情的眾生有佛性,無情的眾生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並不是佛性外面還有個法性,是一個性。一個性為什麼叫兩個稱呼?是因為有情跟無情不一樣,這點差別,其實是一個性。既然有情眾生能成佛,他有佛性他當然能成佛;無情的眾生,法性就是佛性,所以無情眾生也成佛。這是《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圓是圓滿,種智就是成佛,就是圓滿成就一切種智。除了大乘佛法之外,從來沒有聽說這個說法,這才是真正究竟圓滿;情與無情同一體。
有情眾生成佛我們聽說過,過去有不少佛成佛了。現在?佛跟我們講的,此界、他方也有不少現在的佛,阿彌陀佛就是現在佛,並沒有入般涅盤。未來的?經上給我們說,一切有情眾生都是未來佛,我們想想也很有道理。無情成佛,沒聽說過,什麼時候聽說樹木花草成佛了?什麼時候聽說桌椅板凳成佛了?沒聽說過。實在講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有情成佛,無情就連帶成佛了,是這麼個道理。禅家所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佛性,也見了法性,因為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見性叫成佛。我們迷的時候,所見的是色相,沒有見到性,見到相;覺悟了的人,他在相裡面就見到性。所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話說得非常正確。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三十二集) 1993/6 美國加州迪安薩大學 檔名:01-011-0032
通常我們講眾生,狹義的意思專指人類,或者是指十法界的眾生,叫有情眾生。人是有情的,動物是有情的,植物、礦物好像沒有什麼情,其實現在我們知道,植物、礦物還是有情,它的情識是很敏感,也很明顯,但是我們看不出來,所以誤會了,把它看作無情眾生。佛也很慈悲,隨順,我們說無情,佛也說無情,其實佛知道事實真相,我們確實是不曉得真相。《華嚴經》上有一句話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是說菩薩成佛,菩薩成佛那個境界裡頭,無情眾生也成佛了。換句話說,他成佛了,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成佛了。這句話,一直到前面老一輩出家在家的大德,都沒有能把它講清楚,所以我們學了多少年,對這句話始終是有一個疑問在裡頭,這個疑問沒有辦法斷掉。直到最近這幾年,我們看了當代量子力學家的研究報告,這個問題解決了。解決,回頭再看佛經,經上講的一點沒錯,只是我們自己智慧不夠看不懂。明白之後再看,看懂了,對於佛菩薩智慧、德行、善巧、高明佩服得五體投地。
科學給我們說的,像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水是無情的,我們一般都說這礦物,無情的,它不能看、不能聽,我們起心動念它不知道。江本博士一實驗,水能看、能聽,懂得人的意思。不但能聽,比我們厲害,它沒有學過,這個世界上各種文字它都懂,它都會看,不會認錯,這很厲害,各種不同的語言它懂,我們的起心動念它懂、它知道。我們看到它的結晶,完全明白了。江本博士做了十幾萬次的實驗,沒有發現兩個圖案完全相同,這說明什麼?說明萬法無常。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現象是一種相似的相續相,不是真正相續,真正相續應該有同的,前後是相同的,前後不同。
然後回過來看我們人的身體,我們這個身體是相似相續相。我們從顯著,比較長一點的時間來看,我們的身體一年跟一年不一樣,年年不相同。從出生那天起,一年比一年老化,這個一點不假,大家都承認。是不是一年一年起變化?不是的,月月都不同。再往細觀,天天都不同;再入細觀,每個小時不一樣;再往下觀,每分鐘不一樣,過去這一分鐘再不回頭了。人最精進,分秒他都不停留的,向什麼目標精進?向墳墓精進。他不肯留,真的一分一秒都不放松,從出生就往墳墓上走,這一條大道他不拐彎,這是事實真相。人生有什麼意思!世間人建功立業,留名於後世,立功、立德、立言,叫三不朽,真的不朽嗎?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天空當中幾乎每天都有星球爆炸、毀滅,星系沒有了,像我們這太陽系,太陽系沒有了。它都有壽命的。銀河系也有壽命的,不是永恆不滅的。那三不朽是一個空的假想,不是事實。
人是無常的,無常裡頭有真常,誰知道?聖人知道、佛菩薩知道。我們的老祖宗,那時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之前就知道。《大學》章句上說的,絕對是在佛教之前,「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那個明明德是真常,永恆不變,明德就是佛法裡面講的自性、真如、本性、實相,跟佛法講的完全相同。老祖宗有智慧,一切萬變當中他看到不變的東西,一切變化裡面他看到不變化的東西。像我們現在面對的電視,電視的屏幕不變,永遠不變,電視裡面的畫面是一秒鐘都停不下來,它是不斷在變。所以不變裡頭有變動,變動裡面有不變,它在一起。凡夫看電視完全看畫面,不動的屏幕忘掉了,沒看到,只看到畫面,沒看到屏幕;覺悟的人是畫面跟屏幕清清楚楚,全都看到了,那就是覺悟的人。小乘人偏空涅盤,看電視他只看到屏幕,沒看到畫面,凡夫是只看到畫面沒看到屏幕。我用這個做比喻很親切,諸位不難體會到。我們了解事實真相,才知道佛菩薩的大慈大悲。佛菩薩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跟諸佛如來一體,跟餓鬼、地獄一體,統統是一體。所以佛菩薩在境界裡頭,無論是真如,無論是六道三途,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萬法平等、萬法一如。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五集) 2013/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115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華嚴》說得就更圓滿,說得更究竟,不但有情眾生能成佛,無情眾生也成佛。為什麼?無情眾生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這個意思很深,大家能體會到嗎?果然體會到了,虛空法界跟自己不是一體嗎?於是我們對佛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兩句話,愈有深刻的認知。植物、礦物也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跟自己是一體,不是二體。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愛人?人有佛性;為什麼要愛物?物有法性。懂得這個道理,你就不會破壞自然生態,你就會隨順自然的法則,仁民愛物,愛人也愛物,愛人跟愛物是平等的,決定沒有偏好。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六卷)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166
所以佛法修學最貴的,古來祖師大德常講「直下承當」,這個跟世間一般學問不一樣。所謂直下承當就是你能夠承受、明了,佛統統是為我一個人說的,我要理解,我要依教奉行,我要修行證果,這就對了。自己得度,一切眾生都得度了,這個理很深。這話怎麼說?我們在經論上常常看到,菩薩成佛的時候,他看到大地一切眾生皆成佛道,沒有一個不是究竟圓滿佛,都是!不但有情眾生成佛,無情眾生也成佛、也證果,這《華嚴經》上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些話,讀《華嚴經》的人都能夠記得住,而且常常掛在口邊。這話的意思懂不懂?很難,多半是打個問號。但是,話是佛說的,不能否定佛的話,可是真正的意思沒有辦法體會。
釋迦牟尼佛成佛了,我們沒成佛,怎麼說大地一切有情眾生都成佛了?事實真相我們不了解。事實真相是什麼?在佛的眼睛裡面我們都成佛了,在我們的眼睛裡面,釋迦牟尼佛也是凡夫。諸位細心去揣摩、去觀察,物隨心轉。釋迦牟尼佛的心已經轉成純淨純善的心,所以他看一切眾生,情與無情,同成佛道。我們今天的心是凡夫的心,是五濁惡世的心,濁惡的心,所以我們看諸佛如來、看一切菩薩、看一真法界,統統是五濁惡世,統統是穢土,統統是凡夫,各人看的不一樣。你把這個意思參透了,佛經上這句話你就恍然大悟,你就明白了。然後你自己才知道修行重要,修行是自己的事情,與別人不相干。最近,實際上不是最近,已經不少年了,日本的科學家研究水結晶,我是最近才看到的。大家曉得我平常不看報紙、不聽廣播,也不看電視,許許多多的事情,沒有人告訴我,我都不知道,對自己修學有好處,保持身心清淨。悟平師把這個訊息告訴我,我一聽就懂,《華嚴經》講的這些道理,不就是這樣的!水是物質裡頭的一種,隨著人心感應,人心是感,水是應。所以這個地方,有情跟無情非常明顯的區別。
九法界眾生是有情眾生,諸佛如來沒有情了。諸佛如來把情轉成智,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諸位要曉得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跟九法界眾生的那個情是一樁事情,悟了,就叫做般若智慧;迷了,就叫做情識。情識起的作用,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妄想分別執著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在迷的狀態之下起的作用。它起作用,這個物質的世界裡頭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它是在一真,那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在我們眼前,一真隨著一切有情眾生,它起應;眾生有感,眾生起心動念,它就有應。所以從水的結晶裡面非常明顯的看出來。你看你的心地善,它的結晶就很美;你的心不善,它結晶就很難看、很丑陋。你要仔細觀察,這個結晶是剎那的,剎那剎那在變化,它不是固定的。科學家證明,不可能看到有兩個結晶完全相同的,隨著你的心變化。我們這裡這一杯水,我現在在看這個時候,前一秒鐘跟後一秒鐘結晶都很美,但是你仔細觀察它結晶不一樣,它變化。
到什麼時候這個結晶不會變化?成佛。諸佛如來境界裡面那是最美的,而且不會變。為什麼?佛的妄想分別執著斷盡了,等覺菩薩都不行,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所以等覺菩薩他的變化不大,但他有變化;雖有變化,他的變化都是非常美的。這是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的,境隨心轉。《楞嚴經》上講「若能轉物,則同如來」。《楞嚴經》上講的這個如來是廣義的。什麼是廣義的?圓教初住菩薩就叫做如來。為什麼?他用真心。圓教初住菩薩到究竟果位,大乘經上講還有四十一個階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才到妙覺。但是我們可以肯定,只要到了圓教初住菩薩,他依報環境的結晶(我們用科學家講的名詞),結晶都是最美的,九法界裡頭看不到的;因為他們的心可以說到純淨純善。純淨純善裡頭還是有差別的,沒有差別他怎麼會有四十一個位次?有四十一個位次,可見得他是有差別的。有差別,我們為什麼稱他純淨純善?可以講,可以這樣稱呼,因為他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分別沒有了,執著沒有了。執著沒有了、斷盡了,純淨;分別沒有了,純善。但是他還有極其微細的念頭,那個念頭依舊叫妄想,但是那個妄想不礙事。為什麼?沒有善惡業報,所以我們可以稱他為純淨純善。
我們學佛要向這個目標邁進,自己得受用。這個受用最明顯的,你自己能夠覺察得到的,煩惱天天輕,智慧天天長,能轉境界,不被境界所轉,這個受用不可思議。這個受用,你想想看,多麼令人羨慕。多少人想得到,不懂得這個道理,不懂得方法,殊不知這些道理方法全在大乘經裡頭。世間所有一切科學的發現,都能夠證明佛經某一部分、某幾句的經文,讓我們從科學家那個地方研究發現,對於佛經所說的能夠更深入。不但能夠深入,而且能夠擴展,這些都是智慧的起用。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五八卷) 2003/3/6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958
山河大地不合作了,什麼原因?科學家找不到,可是佛法裡面有,就是我們現在學習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裡面,都講得很詳細。首先我們要了解,宇宙怎麼來的?萬事萬物怎麼來的?我從哪裡來的?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剛才學習到法身,法身講什麼?講整個宇宙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跟人有關系,跟花草樹木有關系,跟山河大地有關系。現在大家認為這是自然災害、天地災害,實際上山河大地在災害當中也毀滅了,所以滄海桑田!山河大地真的它有靈性,我們肯定它有受想行識,因為江本博士的實驗,水是礦物,水有見聞覺知,水有受想行識,它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我們以善意的信息傳給它,我們看它的回應,結晶非常美好;我們以惡的信息給它,它的反應非常丑陋,它不高興。
我們從這裡看到水如是,石頭是不是這樣的?泥沙是不是這樣?統統都是,又何況花草樹林靈性比它高。山石、泥沙是靈性最低的,雖然最低,它有靈性,它靈性並沒有失掉,我們對待它要友愛,不能隨便對待它。我們對待人要禮敬,我們對天地萬物都要禮敬,特別是普賢菩薩告訴我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告訴我們「禮敬諸佛」。諸佛是指什麼?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是一切眾生,有情眾生是一切未來佛,無情眾生也在裡面,有情眾生成佛,無情眾生也成佛,有情眾生證得法性身,無情眾生的法性土現前。所以無情眾生從哪裡來?從有情來的。這個道理在大乘教裡面說得很清楚,宇宙的源起,頭一個是阿賴耶的業相,業相是振動,現在講波動,從波動裡面,精神現象頭一個出現。阿賴耶的三細相,波動是業相,精神現象是轉相,物質現象現前,物質現象是境界相,阿賴耶的三細相。在時間,非常短暫,剎那之間同時起來,所以叫一時頓現。 因此我們就能夠知道,我們的念頭跟這些山河大地息息相關。
護國息災系念法會開示 (共一集) 2009/9/16 台灣高雄 檔名:21-5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