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慈法法師:一切法自顯自現自解脫(淨土教法的究竟、徹底與珍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某居士談到禅修過程中的境界問題)(2011年4月3日晚慈師於五方靜室隨緣開示)

淨土法門,它處理這個東西(境界)特別干淨,最簡單的一個處理境界方法,說“一發心已成等正覺,後四十一位菩薩如夢如幻”,就是說在發心跟成佛這個因緣上,它是很好掌握的,中間任何的境界也好,作為也好,都是沒啥可染著的,沒啥可喜憂的東西,那麼這樣人就很解放自己了,面對啥也可以,也不喜也不憂的。所以就怕染著,就怕排斥,那麼在這種平等的修法中,人會觀察種種的幻緣,種種層次的幻緣,種種幻緣的不實,而超過幻緣,在幻緣中起覺悟的作用、利世的作用。雖然有作用,但是不能染著,養成習慣了,那麼人就會有智慧,有慈悲。智慧是無染的作用,慈悲是利益世間的作用,所以說利世而無染。

淨土教法充滿了這個,它沒有你的事,你看,利生是佛的功德,念佛是佛的功德,修行是佛的功德,你只是去除煩惱就行了,幫助有情去除煩惱,幫助自己去除煩惱,認識習氣,認知一切業的不可得性、如幻性,它的妙用就是喚醒你的覺悟,直接用妙用了,來自覺覺他。這個法沒法去貪圖它什麼,沒法染著它,你抓不到什麼,但是你會有很多稀有的妙用,就是覺悟的過程,因為你肯定是以無所得來修行,以感恩心來修行,因為沒有你的事兒,只有你的法的體驗,就是佛的果地覺的這種作用力在我們的業習、生命過程中作用,讓佛的覺悟力在我們生命業習的過程中產生作用,只有這一個意樂了,所以說這個方法沒有危險,沒有自力自卑、貢高的逼迫,一貢高了,你馬上就知道了,自卑了,馬上也就知道了,當下你就能逾越它,它只是個習氣,它是不可得的,但是要是我們自己修法,就很容易在自卑與貢高上去染著,不如人、不相應,就會自卑;相應了,就會自慢,比人強了,就會自以為是。但在淨土教法中,它這東西永遠產生不了事實,所以說法性平等的作用力,我們那句話——平等安心一切時,那是真實的、很清晰的一個作為。

你一旦對這個法則、法性有清晰的認知了,你只有感激了,對自己業習的感激,對他人的感激,對環境的感激,你不可能存在其他東西,因為什麼呢?就是這些東西喚醒你的覺悟。因為你把這些東西都投入到彌陀的光明中去了,來一個就覺悟一個,來一個就覺悟一個,他沒問題了,這樣人就有很如實的平等修法的一個次序了。

(某居士修心中心法總感覺心不能徹底踏下來。)

(能不能安心)跟我們學的教法、和老師表達的東西也有關系,老師要是在究竟位上給你一個究竟的教法,究竟的傳達,你能與究竟相應了,你就安心了。他要是有保留,或者他自身的感受有保留、教法有保留,或者他自己的親證有保留,或者他傳達有保留,你都會感到阻隔,有阻隔的東西,就是說你不踏實,有阻隔,他沒法把你踏實的東西完整地表達出來,那你就沒這個緣,那你就沒法踏實。淨土的教法,它是徹底的。

(某修心中心法的居士在初次行般舟時,感覺一進般舟道心就寧靜踏實了)

因為般舟道,它對你們這種修心中心、修其他法的的人,有一個啥東西呢?第一個,你們對大愚法師的一個感受,那是很特定的;再一個,那裡面本身就是一個自我心性的東西,你進去了,就看自己的心性去了,你自己的心性就是最究竟的地方。啥叫自己呢?就是再也不找參照物了。那裡面就是這麼一個物件兒在那兒蹦來蹦去的,你怎麼審視它,怎麼用它,就是心作心是的東西。所以世尊第三轉法輪的時候,就表達了這個“萬法唯心”了,我們到那個裡面,就是一個唯心的世界,你安心也是你,你不安心還是你,就是全然自己了,那時候你就赤裸你的天性去了,它就容易安下來。那時候人的渴望啊,或說願望就特別起作用,所以說進去要發個願,要寫個發願文。

發願文越准確,效果就越好。這個准確,不見得是好壞,不見得是大話,是准確。我以前走般舟,我說這回我走的時候干啥?我這回解決一個啥事兒呢?嗯,我看看人睡覺是個啥東西。我就解決這麼一個問題,走了十八九個小時的時候,一下看清楚它是個什麼東西了,很快這一天一夜就過去了。第二次走,腰痛,那我就看看啥是腰痛,腰痛啥呢?就解決這麼一個問題,一下找到了,噢,原來心裡矛盾造成的腰痛,心裡矛盾的那個接軌點一解決,啪,腰一下啥也不痛了。我一點口號也沒有,什麼什麼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沒有發這樣的願,我就解決一個實際的問題,啥擋我解決你啥。所以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的,我念佛從來不說很大的什麼話,不是那樣的。嗯,今天有啥不舒服了,我就解決你!你是個啥東西,我得看看。實際道理上肯定知道,但你要把它看明白,你得抓住不丟,你得咬准它,一直咬著咬著它原形畢露了,你說“你還敢來嗎”?它下次不敢來了。它一來!哎喲,就不行了,因為你把它照化了,因為你那個抉擇的正見前,它就是個小雪人,你知道嗎?你就象絕對炙熱的太陽一樣,雖然化得一段兒時間,但只要你盯住它,一會兒就化掉了。所以你要一個一個,不要說大小事,只說處理事就好了。

(關於安心、從容、平和)

我們真正了解到佛法的實質內容了,你就知道,全世界就一個事兒——當下這個事兒;過去未來就一個事兒——就當下這個事兒。你有這個心理了,因為所有的事兒就一個事兒,過去現在未來就一個——現在這個事兒,你說你會不會平平慢慢地做呢?因為它就這一個事兒,因為你永遠就這一個事兒,你面對的再多,也就是這一個事兒,啥一個事兒呢?因為你知道它都是不可得性、平等性了,你就把這現在這一個事該咋做咋做,那人就會安下心來,有很大的空間去處理當下這個事,基本上人就能變得從容了,突然顯得似乎很有智慧了,但是他從容了。但有時候習慣吶、習氣啊、心裡的一些情感啊、作為啊,還會有沖擊,這個沒有啥,你知道它了,它就是你的伴侶,什麼伴侶?道業的伴侶。你也不用煩它,說你來吧,我們一起處理、一起覺悟,就行了,人就從容了。這很重要。要不然你修行啥呢?並不是說哪個人比哪個人強,不是,就是他一旦找到這個方法了,他相對的空間大了,他明確了,就現前這一個事兒。

所以說覺悟現下,真如起於妙用,就是當下,稱為“當下承擔”嘛。當下承擔,承擔什麼呢?承擔法性的全體。承擔什麼呢?就是讓真如起作用。起什麼作用呢?在煩惱業習中起作用。起啥作用呢?在當下起作用。所以說當下承擔,承擔什麼呢?法性的作用。法性的作用是什麼呢?在業習中覺悟。覺悟什麼呢?當下的真如的作用。那我們就這一個事兒了,這人就變得太簡單了啊,簡單就調柔了,煩惱習氣有,就薄少了,他不是不惹心,不煩惱,但是它那個持續力沒有了。習氣啊、煩惱啊,一看,還撩人心,還惹人煩,但是很快就處理了。這樣慢慢地他這個功夫就越來越深,就是不求的功夫,就是順性的功夫越來越深,習氣就越來越薄少。不是說沒有習氣了,有時候偶爾呢,可能還會做一些很大的脾氣,但是畢竟你明白了,你真正的皈依處是法,無明、習慣、業力、有的執著,它們是游戲的地方,你用這種法性啊、真如啊、平等啊去游戲在這個業海中、煩惱海中,去得自在海、願力海、如來寂滅海,轉生死海是為如來寂滅海,轉迷失海、苦海成為覺悟之航行了,沒問題了,就這麼個事兒,當下這一個事兒,現下的迷失與沉重變成了覺悟、真如的妙用,那就好了,稱為當下的承擔,就路還家,就啥路呢?就當下、現前、現前、現在的作為中,覺悟它。

這簡單了吧?這比你那啥修法都簡單,你也不用念咒,也不用結什麼印,對不對?啥都不用了,也不用祈禱,就直接讓它起作用就行了。這可以吧?這就是南無平等佛,南無無礙佛,南無智慧佛,南無圓滿佛、清淨佛、歡喜佛,無礙無對究竟不可思議的佛,就是說現在這個事兒就是不可思議的佛,不可稱念的佛,所以稱為無邊光、無礙光、無對光,什麼光呢?光照十方,一切時處皆現行自顯解脫,什麼事兒來了就是光明,不迷失,了了分明,無所得失,妙用無窮,無所得失,啊,方便了。這就是入如來智海,說如來的話,做如來的事了。所以,凡夫位中入大覺位,大覺位中觀凡夫作為。坐在佛的位置上看眾生的作為,哪是佛的位置?哪是眾生的作為啊?所以無對無待、平等一味,這時候佛跟眾生站在一個位置上了,他倆一握手,說你好,你好,所以不討厭眾生業力了,也不欣喜佛的究竟覺了,因為他們是平等一味的,所以遠離二元對待,心自解脫,一真皆真,究竟安住。

如是審觀世間,得以自在方便,自利利他,不離現前一念,圓成佛道,無所畏懼,無所牽掛,無所得失,入於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法性的究竟安住,此入無處入,此得無所得失,此修非修非證,非不修證,處處妙用,你要占一個詞,就出問題了。所以無言說,無對待,假以言說,只是交流方便,實無言說。任何言說難以表達了,怎麼辦呢?就勉強表達。表達什麼?大家能理解的語言,能接受的語言,要把這個理解與接受去掉,要我們理解與對待的東西在這個理解的過程中消融掉,要不然我們一理解,又落在一個實上了,又出問題了,那不得究竟安穩,又在生滅對待上去運用了,所以就不入究竟位。

淨土教法是究竟位的教法,甚深難得!所以說乃至一過耳根的人都應該慶幸歡喜,就是無量刧的善根因聽聞這個法,哪怕是一入耳根,解與不解,懂與不懂,未來際必然成就。未來際,那誰知道你現在成就與否不管它。所以聽聞這個法,就叫人放心、安心、喜悅、隨喜,它是這樣一個教法。在這個教法的聽聞過程中,對佛陀,是喜悅的、供養的、感恩的;對眾生,喜悅、感恩;對自己,喜悅、感恩的。你說我自己這個德行不好,也是感恩的,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執著業習遇到阿彌陀佛,有覺悟的機會了,也是感恩的。要沒這個業習,咋覺悟呢?要沒這個業習,也就沒有教法了。所以對自身的業習也是一樣地尊重、感恩。這個教法如實啊,究竟如實。

實際佛法最主要的是傳承、教法與自己心智的契合。彌陀教法主要是它徹底地揭示了眾生的佛性,直指佛性之大用,大用是什麼呢?大用在我們這個所謂的當體,就是業力的當體,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它不再制造出來一個法則,就在你業力的當體,自顯自解脫,就是它顯示出來的時候,它就解脫了,解脫什麼了呢?南無佛了。所以它的顯示,就是南無,你清楚了、你感知到了,就佛了,南無佛,南無阿彌陀佛。顯示就是南無,就是皈命,什麼皈命呢?它是無常嘛,你看,一顯示,它的命就到頭了,它就南無佛了。佛什麼呢?無所得,無所失,你看,就覺悟了,這個周遍的覺悟就安排在我們每一個舉心動念,每一個作為,每一個言行,都是南無阿彌陀佛,這不需要你念,你做每個事、動每個念、說每個話,都在南無阿彌陀佛。所以我說這個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自顯、自現、自解脫,自顯、自念、自圓滿、自解脫。你沒法修,你修啥呢?你沒法不修,你上哪兒逃跑呢?你不修咋辦你說吧?你語言出來了,自顯,自念,自解脫,自圓滿,自清淨,自真實,你沒辦法逃脫。你的念頭一動,它自顯,自念,自解脫,自圓滿,自性彰顯,做每個事也是這樣的,所以說三業之中,莫不是自顯、自現、自解脫,這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身口意佛,南無過去現在未來佛,南無一切佛。啥叫一切佛呢?一切本來是佛,所以自顯自現自解脫。不好嘛?這樣修當然省力啦。自顯自念自解脫,自淨自作自圓滿,你修啥?你說要修啥吧?因為你要念十方佛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要念三業佛嘛,身佛、口佛、意佛,你還哪兒不佛呢?誰在念呢?自顯自現自念自解脫。

噢,原來淨土這麼好修啊,是不是?佛這麼好念啊。每個事、每天念頭、每個作為、每個言說,都在自顯自現自解脫,平等安心一切時嘛,“意樂弘誓性自顯,法身功德行周遍”,實際是這個教法很如實的表達,它一點兒都不是花架子,它可以讓你觀察、思維、體驗、作為,你用大乘經典、了義經典、最殊勝的經典去對照它,它都是如實的,踏實的,真實的,究竟的。它沒有任何的花架子,它不是把你給糊弄過去就打發了,不是,它讓你可以用,可以在每一時每一刻每一意念每一作為每一言說中去作用,這就是這個法的珍貴!它珍貴在哪兒呢?它可以用,可以思考,可以觀察,可以用經典去對照它,可以去查閱它,用一切最好的經典最真實的經典去對照它。你看,我們從唯識,這是三轉法輪說,萬法唯心,“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造個什麼呢?一切法自顯自解脫自圓滿自究竟自清淨,可以吧?這是三轉法輪的究竟見。再一個,智慧,二轉法輪,般若乘教言,一切如幻,畢竟無所得,你看這也是無所得。你從聲聞教言,苦集滅道,沒問題,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受是苦,沒問題呀,都能解決。於一切經典不相違背,於究竟處得安樂,又有法可依,又有教可依,又有經可依,又有人可依,為啥不可以呢?是這樣的啊!你說哎呀,這一回去又忘了,我又想修個啥,那沒問題,你修去!但是這個究竟的知見,就是果地上安樂,你次第上修持去,沒問題啊。你果地上安心行吧?你隨便修,所以於廣大空間守護三乘教言,隨你修行。隨你休息,隨你修行。修行本是休息啊!所以超出業力之外,一切作為皆是休息之大行,那不是嗎?善巧方便。我們修行不是找苦吃的,反而呢,修行是休息,在業力上的休息,在妙用上的受用,要不然學佛學啥啊?苦不堪言誰學佛啊?

(某居士總掛礙兒子的身心狀態)

一切都是自顯自現自解脫,包括你兒子,我看你還念叨不念叨,好比說他生啥煩惱了,這個煩惱本身就是自解脫,它不可得,它再相續下一個剎那才可得,對不對?但是它不相續,那兩個小時他煩惱了,他已經過去了,已經解脫了,他再造煩惱,他自己又造了,但是他那已經解脫了,對不對?但我們強執它的時候,我們造種種作為的時候,生起來煩惱的時候,那是我們自身在人家煩惱之外,我們又制造了一個煩惱。

一切念頭生起本身就是解脫,因為它是無常的,因為它不可得,因為它是隨心業而顯的,因為它是自業他業的強執而顯現一個的念頭,它是無自性的,那你怎麼看它?那我們安排它顯現就是圓滿,顯現就是清淨,顯現就是慈悲,多好啊!

有些人的習慣你可以提醒他,但你不能反復地去詛咒這個東西,就是把這個事兒當真,你可以祝福他。比如這個人有點什麼不好的地方,你先祝福他,然後說你這個地方你應該覺悟,Ok。他再不覺悟,你覺悟就行了,對不對?我們因為別人的業力而煩惱,那太不覺悟了,別人的煩惱本身就是我們覺悟的好時候嘛,對不對?別人就是菩薩了。你因為別人的煩惱而煩惱,那別人成魔鬼了。所以,在阿彌陀佛這兒就是如來會,對不對?個個都是喚醒我們覺悟,個個都是我們喚醒對方覺悟的機會。

這樣念佛方便。自念佛自解脫,念念自解脫,念念實圓滿,念念解脫,念念無牽掛,念念無掛礙。沒有煩惱了是真感恩,沒有煩惱了是真知恩,沒有煩惱了是真報恩,煩惱重重不是學佛的人,是謗佛的人,是滅佛的人。現在開始學佛

 

上一篇:慈法法師淨土法門的三種殊勝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下一篇:世界上有一種生意是永遠虧本的,想知道是什麼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