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能忍辱者,天不能禍」。往往人大難臨頭的時候,都是脾氣壓不下來,然後大禍就臨頭;假如禍來的時候心平氣和,那也能夠逢凶化吉。比方舉個例子,布袋和尚他提到,「涕唾在臉上,隨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我們一般都是說:都是他讓我很生氣的!其實這句話是對的還是不對的?這句話不只不對,這句話是讓我們自己變成小人。大家不要說蔡老師罵人,這不是我說的,這孔夫子說的。孔夫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遇到事情能時時先反省自己,自己還做得不夠好;小人就是時時都把責任往外推。所以諸位朋友,君子跟小人不在外面,就在自己的一個念頭上。能反省自己的是君子,推卸責任是小人;能時時有道義、有愛心是君子,時時只是自私自利那是小人。所以孔夫子講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那個利就是自私自利。我們今天統統隨順聖賢教誨,那是君子;統統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那也變成小人。
今天遇到一個情境,人家吐個口水在我們的臉上,布袋和尚說「隨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氣」。因為他吐的口水在臉上,假如我們拿起手來擦,基本上還要耗掉很多卡路裡。你看這個手舉起來要不要卡路裡?要有熱量,所以會浪費熱量。所以不用擦了,省力氣。「他也無煩惱」,因為你假如這麼一擦了,他看你那個手勢好像要跟他打架一樣,「你想怎麼樣?」然後兩個人可能本來是吐個口水就算了,這個手勢一起來,可能就沖突起來。我們看社會上很多事件,明明就是一點點小事,忍不住脾氣,到頭來鬧出人命的都大有人在。以至於可能在一個公共場合,就為了搶支麥克風就鬧出人命來。所以這都是不能忍住脾氣。假如能忍住脾氣,那就會化險為夷,甚至於還會成就別人學習聖賢教誨的機緣、法緣出現。
我們看到假如這個人無理的對我們,跟我們吐口水,我們都不跟他計較,微微傻笑。然後他心裡會想,這個人跟一般人不一樣,脾氣很好。假如是我們的同事這麼做了,我們不要跟他計較。比方我們到各地去旅游,買了一些名產,買回來以後,到辦公室去,人家有三顆糖,他也有三顆糖。這個時候他心裡會想:我已經這麼惡意對他,他對我還這麼有修養、還這麼包容。會不會感動?會!一感動之後,他想原來那個人就是學《弟子規》的,學《弟子規》很好。很可能往後積極去推展《弟子規》的,就是這個曾經給我們吐口水的人。因為他印象太深刻了,居然現在世間還有這麼有修養的人。他感動了以後,他自己就去推廣《弟子規》。
你看禍福在一念之間,脾氣忍不住,禍就來了;脾氣忍得住,為人演說,很可能很多人聞正法的機緣就從我們這個修養當中延伸出來了。所以諸位朋友,脾氣要不要能夠調伏得下來?脾氣調伏不下來,人家會說:你看那個學《弟子規》的人還不是學成這樣?我們就以身謗法,讓人家對聖教失去信心,這都是很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所以現在大家已經上船,不能回去了,要認命一點。
剛好這次我們到法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跟著師父去做了一個分享,把我們推廣聖教的一些經驗跟世界的友人做個交流。結果就在機場,我們整個華人團排好隊要過海關,剛好到一個女孩的時候,那個女孩子差不多二十出頭,詢問了半天,就是不給她過。後面的朋友已經等得不耐煩了。最後居然還要求這位女孩把信用卡拿出來,要看看她有沒有一些存款。後面就有朋友忍不住脾氣上來: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們華人?脾氣就很大。結果這一位朋友也是很不容易,當他脾氣起來的時候,他突然又回光返照:我被打敗了。被誰打敗了?是不是被境界打敗了?不是,被自己的壞脾氣打敗。他的觀照能力也是很強,他馬上「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一發起脾氣,馬上就又調整過來。
後來中午的時候跟師長一起吃飯,他就跟師長說:我今天被考倒了,又發脾氣了。接著師長就跟他說:你現在是在弘揚中國文化,在促進世界和平,所以你發脾氣就是破壞世界和平,你知不知道破壞世界和平的果報在哪裡?所以諸位朋友,我們只有進路沒有退路,要破釜沉舟,好好的這一生能夠當身成就,利人利己,不要再隨順自己的習性跟煩惱,要有這種勇往直前的態度。
那這個情境,為什麼海關會這麼針對中國人一直盤問?有果必有因。原因就是有中國人到了法國之後,就在那裡非法移民,這個現象是存在。所以因為我們自己做得不好,才讓人家對我們不信任。能不能怪他?能不能跟他生氣?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個態度就很重要。所以我們時時要了解到,我們跟他人是息息相關,我們發起了脾氣,大家就結了個惡緣;我們能忍住脾氣,就能夠跟一切人結善緣。
我們今天冷靜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踏入學習聖賢教誨,我們當初的目的是什麼?當初來學聖賢教誨,難道是拿來炫耀的嗎?難道是拿來要求別人的嗎?難道是要讓人對聖教起反感的嗎?那絕對不是我們當初的用心。記得我們剛開始接觸聖教的時候,只要有人願意接受,半夜我們都把書拿去,歡歡喜喜的供養他。現在我們學了三年、五年,這一分當初的真誠心、愛心是增還是減?假如這一分愛心熱誠是減了,那學十年、二十年,我們是在退步,而不是在進步。絕對不是說我們能念出的經典愈多叫進步,進與退都在我們的這一顆心而已!我們的真誠有沒有提升?我們的清淨有沒有提升?我們平等、覺悟、仁慈、慈悲的心有沒有提升?那才是最實質的進步。所以修行人重實質,不可以重形式。這個實質就是我們的心地!
這個時候我們要起壞習慣、壞念頭的時候,馬上想著,這攸關正法的弘傳、聖教的弘傳,我要趕快調伏我的習氣。所以人有了這分責任心,提升就會快。當一個媽媽的人了解到她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小孩,她很多壞習慣改得特別快,這叫「為母則強」。人有了責任心就能突破自己,就能超越自己。
剛剛我們提到了,今天朋友、同事惡意對我們,我們不只不跟他計較,依然平等對他、至誠的關懷他,他一定會有感動的一天。我有一位長輩他的朋友很嫉妒他,常常都毀謗他,找他麻煩。諸位朋友,人家毀謗我們,要不要生氣?其實說實在的,我們假如真正明白人生的真相,那不只不會生氣,還會感謝他。因為「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個道理我們明白了,根本不可能跟人起沖突,甚至於還會生慚愧。今天這個人罵我,就是因為我以前罵過他,才會得到今天這個惡果。所以我假如以前沒有惡意對他,今天我也不會受這個苦;甚至於是今天這位朋友也不會因為罵我而生氣又墮落。你看那種能感受別人的痛苦,就不願意再這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所以佛家講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諸位朋友,什麼是前世?什麼是來生?前一秒已經是前世,後一秒是來生,絕對不只是說上一輩子跟下一輩子。今天我們人生當中有非常多的煩惱,都很可能是這幾十年跟人起的矛盾、沖突才延伸到這個煩惱來,不見得都是直接是前世的影響。你這一世修養很好,不跟人計較,很多前世的沖突往往都會化解得掉。我們今天假如了解到三世的真相,當別人惡意對我們的時候,我又沒有對他不好,為什麼他現在對我這麼不好?那也很有可能就是前世的因緣延伸到這一世來。而這個三世的真相在整個中國人的社會當中很普遍的被接受,都知道「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你起善的念頭,感來的是善的因緣;起惡的念頭,感來的是惡的果報。種善因得善果,絕對不會偏差。
而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比方清朝他在統一整個中國以前,他滅了葉赫那拉氏,而這個葉赫那拉氏的酋長死前就說:我葉赫那拉氏縱使死到只剩下一個女人都要報仇。後來清朝就有一個規定,葉赫那拉氏不能入宮。但是經過了兩百多年,慢慢的這個警覺性就低了,到鹹豐那時候,慈禧太後進來了。後來慈禧太後聽宮中講這些聖賢經典,她就不想聽,就把講經的這個宮中的習慣就把它廢掉了。這些講經廢掉了,人就胡思亂想,整個朝廷,包含皇帝自己,就沒有正確的思想觀念,就隨順這些欲望習氣,整個清朝就敗下來。你看那個果報是很恐怖的,是絕對逃不過。所以人明白了這個道理,那絕對是往後的人生只跟人結善緣,絕對不跟人結惡緣。這是我們聽到這個故事之後應該有的人生態度。
而當今天人家惡意對我們,我們歡歡喜喜的接受,因為那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歡喜接受了,這個帳就了了;不只要把這個帳了了,還要跟對方結善緣,再把聖教介紹給他,這才是我們心胸廣大。有了這樣的心胸,量大福大,往後的福分就會愈來愈多,愈來愈好。所謂「無債一身輕」,這些不好的緣都了掉了,你的身心愈來愈輕安,後半輩子各個人都跟我們都是善緣,都是歡歡喜喜一起修學聖教,這樣的人生就無怨也無悔。所以我們往後面對惡的緣都要當作還債想,以至於都要當作是一個提升我們境界最好的機會。
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06/12/13 台灣中坜善果林淨土寺 檔名:52-1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