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不要互相指責,要轉怒為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另外在明朝也有一個媳婦,叫吳馮感化,這個馮氏她嫁到吳家去,結果她的婆婆脾氣很大,常常罵她,甚至有時候還會打她,但是她非常謙遜,默默的去承受,她也替她婆婆著想,因為她的婆婆是她先生的繼母,而且嫁過來以後就扶養她先生跟她先生的幾個兄弟,然後自己也沒生,所以她年老的時候覺得都沒有一個我的孩子,難免有些怨氣,所以都很能體諒對方,沖突就不見了。所以我們今天要調伏這個怒氣,首先很重要的,轉怒為恕,中國字非常微妙,怒,心變成奴隸了。你看我們一發起脾氣來,自己都掌控不了自己,那時候佛號也不知道去哪裡了,這時候說又認賊作父了,要馬上趕快回光返照。怒轉成恕,你看就差那麼一點點,把這個稜稜角角把它削掉,轉成恕,恕就是如其心,感同身受。

  其實說實在的,我們的心中還跟任何一個人有對立,那都已經不是在恕道當中。我們受持聖賢的教誨,你看孔老夫子一生的教誨,核心是這個「仁」字,仁愛。仁愛就是自己不能有自私自利的心,這個心是忠,沒有私心。所以仁愛對自己要忠,這個忠就是真誠,對他人要恕,要寬恕,所以你仁愛就表現在時時寬恕他人,替人著想。所以夫子的學生才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所以時時都有一顆寬恕別人、替別人設想的心,那是孔老夫子的好學生。而且恕心養到極處,一個人真正寬恕的功夫到了極點,見世間的人都沒有過失,為什麼?套一句《無量壽經》上的話,「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因為沒人教他。

  我們這一代那真是炎黃子孫最悲哀的一個年代,已經失去聖教有好幾代的時間。所以這時候說都是我爸爸沒教我,然後他爸爸說我爸爸也沒教我,然後他繼續往上追,有沒有意義?這個時代不要怪任何的人,這時候我們身為一個炎黃子孫都有責任,不怪任何人,只怪我們自己沒有趕快立身行道,趕快把我們祖宗、聖賢人的風范演出來,讓大家能起而來效法,轉變家風,轉變社會風氣,這才是我們應該有的態度。所以「以祖宗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和之族人」,我們的祖宗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我們現在以這些祖宗的心來想,他現在看到我們這些炎黃子孫變成這個樣子,他們難不難受?很難受。所以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們現在最希望看到的是這些懂事的子孫趕快去把這些迷失的同胞們趕快把他們引到正途上面來,而不是又看著自己的子孫在那裡,我對,他們錯,在那裡互相指責。所以當我們了解到這裡,對任何人犯錯都是一種包容,甚至於看到任何人犯錯都會很不忍心,因為他們在糟蹋自己,他們在泯滅自己的自性,我們是不忍心他這麼做。

  所以《三字經》前面幾句話對我們的人生太有啟迪了,「人之初,性本善」,我們這個信念堅定了,跟任何人絕對不會有對立,因為我們堅信他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都是因為沒有得到好的教化。所以這時候我們是盡一切可能,用我們的身教去扭轉他人生的劫運、厄難,表演的好,他可以被我們感動,所以恕心養到極處,真的見不到任何人的過失。我們這顆寬恕的心都提不起來,那我們修學大乘佛法就是有名無實,我們絕對不願意做個有名無實的大乘弟子。所以就是在一切境緣當中,我們絕對無貪、無瞋恨心。

  這個馮氏她的婆婆這麼對待她,她完全沒有任何的抱怨,甚至於她的鄰居已經看不下去了,跑過來替她抱不平,當下這個馮氏自己跑出去阻止她的這些鄰居。她的鄰居本來是要來替她說話,她馬上去阻止他,然後過去就告訴他們,我的婆婆沒有錯,是我自己德行不夠好,是我不夠孝順,你們絕對不能批評我的婆婆,你們也絕對不能說她的不好,揚她的惡,就把這些鄰居都勸退了。這些鄰居回去之後會不會說這個人真不領情,會不會這樣?不會,鄰居回去坐下來冷靜下來,她真是有賢德。

  她的先生有兩個弟弟也娶了太太,三個媳婦都被這個婆婆虐待,另外兩個妯娌已經活不下去了,兩個人找好要去自殺,結果這個馮氏趕快去勸她們,把她們給勸回來,然後說我們同心協力三個好好侍奉婆婆,用這顆真心去感動婆婆。所以這兩個妯娌本來是已經快走上絕路了,又被這個馮氏勸回來。而馮氏也像姐妹一樣愛護她們,而她們也以好像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自己的大嫂。後來經過一段歲月之後她的婆婆也被她三個媳婦感動了。而且說實在的,她們的孩子看到母親這分至孝,她的家道鐵定從此就興盛起來。所以一個好的媳婦能夠扭轉一個家族的命運,我們常說的娶一個好的媳婦旺三代,那真是真實不虛。所以只要我們以這些聖哲人為榜樣,時時觀照自己我還有沒有貪瞋癡慢疑的心,有的話轉過來,慢慢就不會跟人結冤仇。

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六集)  2006/12/21  台灣中坜善果林淨土寺  檔名:52-184- 0016

 

上一篇:齊豫茹素五行概念讓身心更均衡
下一篇:修行為什麼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