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警惕片面追求慈善化莫讓“人間佛教”跑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莫讓“人間佛教”跑偏

近年來,人間佛教獲得較快的發展。不但為禅宗、淨土宗所持,也為天台、華嚴等其他漢傳佛教的教派認同,雖然人間佛教既非一個新的宗教,也非佛教的一個派別,但已是被整個中國佛教界所認同的一種發展取向,而且呈現多樣化繁榮發展的趨勢。這種多樣化一方面固然是體現了人間佛教锲理锲機的原則,展現了人間佛教在當代中國的繁榮。但另一方面又不免魚龍混染、泥沙俱下,出現了一些背離人間佛教本旨的不良取向,如從佛教神秘主義倒退到鬼神佛教、政治化、慈善化的片面發展等等,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人間佛教的正常發展。

(一)、佛教原教旨主義、神秘主義,倒退到鬼神佛教

印度佛教是在與婆羅門教及沙門思想作斗爭中發展起來的,當時許多佛門弟子是由婆羅門教信仰轉過來,婆羅門教的天神觀念及其思維品質難以根除,加上對佛陀的強烈崇拜,便習慣於將佛陀理解為神。佛陀形象的天神化,使人間對佛的智慧、言行的信仰在佛滅後便以婆羅門教的信仰形式代替並流行起來,典型表現為對祭祀、咒術、苦行方式的信仰。這樣以來,雖然沒有完全背離佛陀的教導,但從此佛教就帶上神化和巫化的因素,在佛教史上逐漸蔓延開來。

傳入中國之後,中國的封建統治者以佛教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以愚化百姓,加強政府的統治,使得神化、出世化的佛教成為統治者的意旨而獲得合法性。再加上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許多基本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得不到理性的解釋,從而使鬼神化的佛教成為現實,使經忏佛事成為佛教政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於此,人問佛教的發展更應該遵循太虛大師的教誨,力求擺脫鬼神之教、死人之教的污名,倡導以改善現實人生為基本宗旨的人生佛教,在佛教界繼續推動教理、教制、教產“三大革命”,為推動中國佛教走出低谷,實現適應時代進步的轉型指明方向。

(二)、對人間佛教的片面發展

星雲大師在《如何建設人間佛教》的演講中將人間佛教的思想綱要概括為六點:一是建設生活樂趣的人間佛教;二是建設財富豐足的人間佛教;三是建設慈悲道德的人間佛教;四是建設眷屬和敬的人間佛教:五是建設大乘普濟的人間佛教;六是建設佛國淨土的人間佛教。可見,人問佛教的建設應該是全面的、寬泛的,可以囊括財富、家庭、道德、事業等多方面,最終獲得圓滿的收益。然而,現今人間佛教的發展卻有偏重於政治化、強化慈善功能等傾向。

佛教自創立之日起,就以遠避塵囂、厭棄人生為標志。佛陀此一遠離政治、脫離塵世的原則,後來一直為其弟子所繼承,成為印度佛教的一大傳統。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由於中國的社會歷史條件與古代印度多有差別,因此,印度佛教超脫、清靜的傳統也逐漸發生了變化。以王道政治為核心的社會制度是中國佛教世俗化、政治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到了當代,中國佛教組織雖初現“社會團體”特征,但仍殘留著很濃厚的行政性,強調了國家對宗教的“指導”功能。宗教組織的行政性正是體現了國家的監控,各級佛協和寺廟進行“屬地化管理”,實際上要受同級宗教行政部門的領導。佛協與寺廟也有某種上下屬的行政關系,實際上是由當地佛協委派寺院主持的。在這樣的體制下,人間佛教的發展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過度政治化的傾向並又表現在組織體制上的行政化,作風上的官僚化等等。

佛教的慈善功能亦然。佛教的慈善傳統由來以久,且有較完備的形式和成熟的制度支撐,比如早期的僧祗粟、寺庫、解典庫、無盡藏院,後來的悲田院、養病坊、施藥院等等,都在中國的慈善史上起過重要的作用。在人問佛教應對現代化的過程中,重視使佛教事業化,將入世的普濟宗旨落實於具體的濟世事業中,在濟世的事業中深入大眾,進一步使得佛教流向社會,使佛教人間化。佛教界常用的“我佛慈悲”“善哉善哉”等都有明顯的慈善導向,很容易讓人誤解為佛教就是從事慈善事業的宗教。熱心社會慈善事業,既是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也是人間佛教的重要內容,但我們也應該明確,人間佛教要做的不僅僅是這些。換言之,人間佛教對社會的關懷,不僅僅是物質和金錢方面的慈善救助,而應在佛學理論的創新、佛學如何實現與科學知識的結合等方面的探討。

(三)、人間佛教自身發展中的庸俗化、拜金主義等不良傾向

伴隨著西方個人主義思潮和市場經濟浪潮的發展,人間佛教在其面向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也難免受到市場化、商業化趨勢的影響而變形變質,崇高、莊嚴、純淨的佛教就免不了受污染,自身發展中出現庸俗化、拜金主義等不良傾向。

對於人間佛教的庸俗化發展現狀,很多學者已經進行大量闡述。如宏印就對台灣佛教的庸俗化發展現象進行較為透徹的闡述,他指出現今的不同派別,演變到彼此門戶森嚴,山頭色彩,各擁地盤,互不往來,道場子孫化私有化,喪失佛制十方道場的精神,道場寺院功利商業氣息越來越濃。如果寺院道場沒有修道的氣氛與情操,宗教精神迷失,走入商業氣息,完全“俗化”,佛教前途真是堪憂!宏印身為佛門中人都發出如此慨歎,人間佛教發展的各中問題可見一斑。

當然,人問佛教自身發展中存在的一個局限是僧眾的文化素質水平的低下,除了偶有高僧大德之外,許多僧尼的文化素質偏低,為衣食之計而投靠佛門,沒有能力去研究佛教典籍,使佛教典籍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寺院的供奉品和擺設品。20世紀以來,僧侶佛教知識貧乏,戒律松弛,僧尼的道德素質整體水平令人擔憂。當今社會,物欲橫流,僧侶是踐行佛教教義的主體,他們的素質總體水平不高,修養不夠,也使他們更容易受世俗的“金錢萬能”、“唯金是圖”等取向影響,進而走上與佛國淨土的根本宗旨完全背道而馳的拜金主義道路。

 

上一篇:眾生皆有佛性的最佳例證天生吃素獅子感動全人類
下一篇:大安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述義(十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