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鐘茂森:衡量布施功德大小的關鍵是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來看這個品題,「校量布施功德」這種作為成佛的助緣。成佛,凡是菩薩要修成佛道都是要修六度的因,所謂六波羅蜜,六波羅蜜就是六度都能修到圓滿,就叫六波羅蜜。六波羅蜜是以布施為開頭的,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般若就是智慧,這六度是成佛之道。雖然說六度,其實這六度總歸納起來都是指布施,布施裡面有分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你看六度裡面的後面五度,持戒、忍辱這是無畏布施,你能夠持戒,人家就不會擔心,譬如說他的財務不會擔心被你拿走,因為他知道你是個持戒的人,你能忍辱,別人得罪你了,也不會害怕你報復他。所以持戒、忍辱是無畏布施,令人沒有憂慮、畏懼。精進、禅定、般若這是法布施。所以六波羅蜜可以用一個布施來總括。

  布施功德的大小不一樣,那麼就需要進行比較、進行衡量。如果不懂得如何布施,可能你做得很辛苦、很努力,但是所得的功德並不大。會布施的人,他們哪怕是一點一滴的布施,都有無量功德,所以如何布施就不得不認真的去學習。布施功德如果要較量的話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比較,一個是從福田上來進行比較。福田包括恩田、悲田、敬田。恩田是指對我們有恩的人我們要回報,像父母,這就是恩田,我們能夠孝養父母,這就是無量功德。悲田是對苦難的眾生,看到眾生很可憐、很悲慘,我們發心,發起慈悲心來幫助他們、救濟他們,這就是種悲田。還有是種敬田,這是專門指恭敬三寶、恭敬聖賢人,也能得無量的福德。在福田上面來比較,當然,你所種的福田不同,你所得的功德也就不一樣,這個福田是指你布施的對象。

  在《科注》裡面青蓮大師為我們舉了一些例子說明,他說過去有人以一朵花來布施供養佛塔,就這麼一種布施,他得到九十一劫的人天福報,九十一劫享樂,還有余報,余福竟然也能讓他得到阿羅漢果。所以真正種福田,在三寶裡面種,得大果報。又說如果布施一百個辟支佛,辟支佛是二乘的聖人,他比阿羅漢地位還要高,如果布施一百位辟支佛,所得的福報比不上布施一尊如來、布施一尊佛功德大。這個我們也能理解,因為如來是三界特尊,天上、天下這是最高,智慧、福德圓滿的,所以布施供養佛的功德是最殊勝的。這是在福田上來較量,我們能夠好理解。為什麼福田不同你布施的功德就不一樣?其實說到底,主要的原因不是在福田,是在你的心,因為你見到佛你那種恭敬心很圓滿,你要布施佛跟布施普通人那個用心決定不一樣,你對佛那種百分之百的恭敬、虔誠這樣來布施,所以令你有這麼大的福報。所以真正的大福是從心,並不是在乎田,那個福田是什麼,其實不是關鍵,關鍵是你的用心。如果你能布施一個普通眾生都能用對待供養佛的那種心,你得的這個福德、功德也如同布施供養佛的功德。

  青蓮大師在《科注》上也舉了一個例子,他說世尊當年的一個弟子捨利弗,這是智慧第一的大弟子,他有一天將一缽飯供養世尊,世尊接受以後就把這缽飯轉供養給一只狗吃。然後佛就問捨利弗,他說你今天供養我這一缽飯所得的福,跟我把你這一缽飯轉供養一只狗所得的福,哪個大?你說說,哪個大。捨利弗是智慧第一,他能明了,所以他跟佛報告說,是佛把飯供養狗所得的福更大。你看這個例子給我們很深的啟示,捨利弗用這缽飯供養的是佛,佛供養的是狗,供養的東西是一樣的,同樣這一缽飯,一個是供佛,一個是供狗,沒想到供狗的功德竟然還要大,為什麼?因為捨利弗和佛的用心不同。釋迦牟尼佛供養狗那是圓滿的慈悲心、真正圓滿的恭敬心,把眾生視為自己一體,真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佛是用這個心,狗的身就是我的身,一切眾生都是同體。狗它本來也是佛,佛眼睛裡看那只狗也是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佛也是在供養佛。他這個用心確實比捨利弗供養佛的時候的用心更清淨、更平等、更慈悲、更恭敬,因此佛供養狗所得的功德比捨利弗供養佛的功德還要大。所以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真正種福在心不在事,在心不在田。那個福田是什麼並不是最關鍵,關鍵是你真正能夠懂得用心,用心要清淨、平等、慈悲。

  像佛他了知四相本空。青蓮大師告訴我們,布施的大要在於「了四相之原空,達三輪之本寂,體財即法,無住生心,是布施第一義門」。意思是說在布施的時候要了達我、人、眾生、壽者這四相是空寂的,是因緣所生,因此沒有自性,本來是空。所以布施的時候不著我在布施的相,也不著布施給誰的這個相,也不著用什麼東西布施,這叫三輪體空。這樣子布施,布施財就是布施法,做到了無住生心,無住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生心是真正做到生慈悲心、生清淨平等正覺的心。所以布施努力的去做,但是毫不分別執著,這是布施的第一義門,這是大要。佛懂得這麼布施,因此他得的功德無量無邊,因為他的心量是無量無邊的。如果著相,心量就小了,所以心量小所得的功德就小。所以布施,意思就是放下,就是讓你捨,捨什麼?捨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這些東西統統都放下。不是讓我們事上放下,事上還是要去布施,還是要去幫助一切眾生,但是心上不能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叫真的捨。

  捨財裡面有內財、外財,布施內財就是用自己的身體、用自己的這些精力、勞力、智慧來為眾生服務,這是內財布施,外財布施是拿自己的財物來布施,所以內財布施比外財布施更殊勝。內財布施是真正來當義工。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的是健康長壽。這些福報都是我們所希求,你要知道如何去修因。修因得了福報,不能夠執著這個福報,一執著,你的果報就到此為止,不能再增加。捨了之後得,要把得的也要捨,不斷的捨就不斷的得,不斷的得也不斷的捨,捨得干干淨淨,你最後就能夠入諸佛菩薩的境界。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他也是行大布施,讓一切法界眾生,有緣的、願意來往生極樂世界的,統統來到這裡,在這裡成就,而阿彌陀佛自己決定不會執著極樂世界,他這是全部為眾生的,不是為自己受用的。《華嚴經》上講的毗盧遮那佛,他建立華藏世界,讓十方修學大乘的人都能夠來華藏世界得到種種受用,來修行,他自己也沒有享受,毗盧遮那佛也不是為自己享受的。這些都是為我們做最好的榜樣,真正學習佛菩薩沒有絲毫的私心,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為人民服務,不論你是干哪個行業的,你都用這種布施的心態,供養的心態來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群,那你的果報就愈來愈殊勝。

大乘修學的基礎—地藏菩薩本願經(國語)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十九集)  2007/8/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2-218-0019

 

上一篇:洛桑陀美仁波切:學密的人必須守持戒律和誓言
下一篇:達真堪布:修本尊要具足哪些條件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