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教者”,我們把他延伸出來,變成什麼?君、親、師都要知道。這個“學者”可以是孩子,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你的下屬,我們都應該要把他教好。所以扮演君、親、師的哪一個角色,都要給他當好榜樣,當君;都要像親人一樣愛護他,才有信任的基礎;也都要像老師一樣循循善誘;才能把這三個角色做好。

“人之學也。”一般的人學習有這幾個問題。

“或失則多。”就喜歡學很多,貪多,雜學,不專精。學到最後都是記問之學,很難改善他的心性。

“或失則寡。”他就學一點就好了,一點點他就覺得很滿足了,學得很局限,范圍很狹小。

“或失則易。”就學得過程當中,見異思遷,今天學學這個,明天學學那個,很容易就改變了。這個“易”還有指,《弟子規》說的“輕略”,把它想得太容易了,“就這麼樣而已,哪有什麼。”輕慢了這些學問,他就學得不實在。就好像很多孩子背了書了,他說:哎呀,《弟子規》我都學會了。他就是輕略了學問重在落實。

“或失則止。”這個“止”就是畫地自限,自己限制自己。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這四個容易在學習當中出現的錯誤心態,每個人不一定相同。而我們知道了。

“知其心。”他心偏在哪裡。“然後能救其失。”才能改善他的錯誤,把他導正,把心態擺在正確的方向。“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救其失”就是補救。長他正確的態度,長他的善心,補救他的過失。這是教育非常重要的核心工程:長善救失。

那我們今天身為父母,今天就可以回去思考一下,我們的孩子有哪一些問題,都要很清楚。當老師的,現在的學生都有哪些問題,把它列出來,才能救其失,可以針對問題好好的去教導他。不過很有意思的是,當都列出來,當父母的一列出來,“好像我也都有”,那這個可能就是身教的問題。

所以當領導、當父母、當老師,有教不好這些晚輩的情況,還真的要回到反求諸己,反省自己。自己的心轉了,家庭、人生這些因緣就會跟著轉變。因為我們反省了,就真誠,真誠了,就可以感動人。

 

上一篇:銷售冠軍竟被降級:邪淫、目中無人等造惡的果報!
下一篇:蔡禮旭:自己講出去的話要負責任是自敬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