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尊敬的各位法師、各位佛友:
晚上好!今天我們聚集在三德弘法中心,談一談佛教的無常觀。
一、觀修無常的重要性
無常,在每個人每天的生活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對於經常觀修的人來講,無常實際上並不遙遠,從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我們懂得無常、觀修無常極為關鍵,它是一切修法的重中之重。
《涅槃經》中雲:“一切眾生跡中,象跡為上;是無常想亦復如是,於諸想中最為第一。”意思是說,在一切眾生的腳印中,大象的腳印是最好的,同樣,在所有思維觀想中,觀修無常最為殊勝。此外,佛陀在其他經典中還說:對捨利子、目犍連那樣的一百位聖眾作大供養,不如剎那憶念無常的功德大[1]。
既然觀修無常如此重要,在座各位都是學佛的,那對佛教這個最根本的竅訣,就不能掉以輕心、隨意忽略了。
其實,我們周圍發生的一切,都是開示無常的善知識。記得在1993年,法王如意寶來香港給大家傳過“普巴金剛”(又名“項袋金剛橛”)、“文殊大圓滿”的灌頂,而如今,上師已經示現了圓寂;當時白玉中心有一位秋扎喇嘛,前兩天我到香港時,聽說他老人家也圓寂了;當時貝諾法王還健在,而現在也圓寂了;還有,最近藏地的阿秋法王也圓寂了……這些都說明什麼呢?高僧大德們尚且會示現無常,我們這些凡夫人就更不用說了。
今天在座的各位,再過二三十年,肯定會紛紛離開世間,而且一百年之後,我們絕對會一個不留,這是人生的必然規律。因此,希望大家通過認識無常,能斷除對現世的執著。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論》中也講過,觀修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可以斷除對今生的貪戀;觀修輪回過患、因果不虛,則可斷除對來世的耽執[2]。若能徹底斷除這些執著,才能依次生起出離心、菩提心,成為真正的修行人。
你們有些人可能皈依佛門很多年了,有些則是剛剛皈依,還不知道什麼叫無常觀。但不管你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罷,無常都是世間的真理,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客觀規律。
二、無常的具體體現
佛教中的無常,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我們常說的“無常四邊”——“積際必盡,高際必墮,聚際必散,生際必死。”這四點,很多佛教徒都會講,但不知道你們觀修過沒有。如果沒有的話,那只是一種文字上的了解,其甚深涵義卻很難以挖掘。
這“無常四邊”,實際上在我們生活中隨時都可以體現:許多人一輩子辛辛苦苦積累的財富,到頭來卻全部耗盡;有些高樓大廈非常雄偉,結果卻一下子坍塌,像美國世貿中心110層的雙子大廈,遭受恐怖襲擊後,一號樓倒塌僅用了10秒鐘,2號樓也僅用了8秒鐘,這麼高的建築物,尚且難抵無常的摧毀,其他建築物就更不用說了;還有些人原本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過了幾年以後卻身敗名裂;人只要有生,就必定有死,有些是年輕時死,有些是壯年時死,有些是老年時死,有些是突然暴死,死期雖然不定,但都難免“死路一條”。即使很多人渴望長生不老,這方面秦始皇堪為典范,但他最後也是49歲就撒手人寰。
既然萬法皆無恆常性,那對現在擁有的一切非常耽著,又有什麼意義呢?若能明白這個道理,對生活、修行就會有很大幫助。否則,對無常一點認識也沒有的話,修什麼都容易成為人天福報之因。
現在的香港,跟十年前比起來,在建築方面、物質方面,可謂突飛猛進、日新月異,但在佛法的學修上,似乎沒有一些前所未有的進步。很多人十年前就喜歡求灌頂,拜佛只求發財升官、平安健康,十年後好像仍是如此。其實佛教的根本,並不是求一些世間法,否則就跟其他宗教、世間理論沒有兩樣了。那麼,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看到三界眾生非常痛苦,在這個輪回中,苦占絕大多數、樂只有極少數,故希望拔除自他一切眾生的痛苦。
而根除痛苦的方法,唯一在佛教中才有。為什麼呢?因為只有佛陀才具有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就如同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諾貝爾發明炸藥,依靠的是一種不共的智慧,同樣,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是依靠不共的殊勝功德,才發現眾生以無明而流轉輪回,只有斷除了無明,才能徹底獲得快樂。所以,若想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就必須依靠佛教中的“內明學”。
因此,我希望在座的佛教徒,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學佛不能只為求福報,求佛保佑自己身體健康、家庭和合、財源滾滾、官運亨通……其實,就算佛陀加持你得到了這些,人生只有幾十年,為了追求這短暫的快樂而耗盡一輩子,值不值得呢?所以,作為一個佛教徒,理應為了今世和來世而修行、為了自己和他人而修行。如果沒有這樣,那根本方向就搞錯了。
《諸法集要經》中講過:“有為皆無常,如水泡非久,應當行善行,為二世饒益。”這個教證我特別喜歡。世間上的任何有為法,不管是器世界的、有情世界的,沒有一個能恆常存在,全部都是無常的,像水泡一樣會迅速破滅。無論是你極為執著的感情,還是特別向往的榮華富貴,都不可能永遠不變。到了一定的時候,因緣一旦散了,果自然也就沒有了。
或許有人認為:“既然萬法都是無常的,生命過不了多久也就滅了,那我們應該及時行樂,沒必要去管太多。”這種想法不正確。生命跟身體完全不相同,盡管我們的身體會死亡,但生命卻會一直延續下去,遷流不斷地形成後世。
曾有一個人用比喻,說明了後世的存在,我覺得他講得很好。比方說,我用手機撥一個人的電話號碼,撥通了以後,我對著手機說話,聲波即刻被轉化為電波,然後通過衛星傳遞,將此傳送到對方的接收器中,再把電波轉為聲波,對方就可以聽到我的聲音了。
同樣,我們今生的身體死去時,生命便會與之分離,變成一種意識形態的中陰身,在中陰界中照樣存在,就像聲波轉化為電波一樣。然後過了一段時間,猶如電波再轉為聲波一樣,中陰身再投生為下一個身體,跟身體結合起來。在這期間,盡管有段時間並沒有身體,但生命卻一直沒有消亡。懂得了這一點後,就會明白眾生周而復始地流轉輪回,死後並不會一了百了。
當然,在座的有些人,可能因為世間教育的影響,對生命的永恆存在,有點半信半疑,這對你的修行會有很大危害。因此,我提醒大家:一定要“學習”佛法!當你學得越來越多,懷疑、邪見才會越來越少,信心和智慧也會與日俱增。
三、怎樣理解生命無常
觀修生命無常,實際上有非常大的功德。即使你修不了很多法,天天觀這個也特別好。以前漢傳佛教的印光法師,就在自己的佛堂裡,掛了一個大大的“死”字,以此念念不忘死亡,時時提醒自己生命無常。
藏傳佛教中也有一位偉大的上師,有個弟子請求他傳最殊勝的法,他一開始時沒有傳。結果那個人再三請求,上師就拉著他的手,誠懇地說:“我也會死,你也會死!”——或許有些居士聽了,不以為然:“這哪是什麼大法?上師您應該給我加持一下,給我灌個最高最高的頂,這才是真正的法。‘我也會死,你也會死’,這個我也懂,不用您來傳。如果這是法的話,上師您坐在這兒,我可以給您傳。”
然而,那個弟子的信心很足,覺得:“上師講得確實有道理。上師總有一天會圓寂,我也總有一天會死,死的時候,連這個身體都帶不走,更何況是其他東西了?所以,我一定要好好修無常,捨棄今生。”於是他精進地修持此法,終於獲得了成就。
但我們很多人,卻並沒有這種觀念。現在我到一些大城市裡,從不少人的言談舉止中,經常感到他們沒有修過無常,這一點相當遺憾。我自己雖不敢說修得非常好,但不管是到哪裡去,始終都有種無常的感覺。就算平時要出門,也自然而然生起一種念頭:“這應該是最後一次出門,應該不會回來吧?”十年前我就是這樣,現在也仍是如此。
比如說,我這次離開香港後,就覺得是永遠離開了,以後不會再來了。這是自己多年來修無常的一種串習,平時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會覺得“這是最後一次”。但我也不會因此而消極,反而會更加積極,努力把每件事情做好。
所以,我們佛教徒不能因為一切是無常的,就什麼都不管了;因為生起了出離心,看到輪回太痛苦,就什麼都不做了。這種消極的態度,是不合理的——怎麼你們香港沒有時間概念呢?現在過了半個小時,還一個一個不斷地來。在我們藏地,大家對聽法還是很重視的,七點鐘開始的話,七點鐘就全部到了。呵呵,你們香港太自由了,太自由有時候也不好。沒事,來吧,你自由地來、自由地去,也可以。
今天我講的內容不多,還要講一點點。其實我也沒什麼可講的,假如你們有緣的話,聽一句“我也會死,你也會死”,也會得到利益;如果沒有信心,我聲嘶力竭地“哇哇哇”叫半天,你也會覺得這個人誇誇其談,不知道到底在說什麼。
以前上師如意寶來這裡傳法時,很多人只能聽懂廣東話,對我們說的話都不太懂。當時我們只好請了一位翻譯,等法王講完一些內容後,我先譯成漢語,他再譯成廣東話。不過,這次看你們的表情,基本上很多人都聽懂了。所以說,你們的語言和習慣也是無常的。
今天我們在這裡交流,非常感謝三德弘法中心的淨雄大和尚,以及諸位僧眾的安排!大家都很辛苦,為我們創造這樣一種學習的機會。其實,真正從佛教的教義上講,哪怕我們能共同學習一堂課,機會也是來之不易。像我剛才講的“積際必盡,高際必墮”的這個偈頌,是釋迦牟尼佛因地時身上挖了一千個洞,才得來的正法[3]。我們如今不需要這樣的苦行,就能輕而易舉地得到,這也是各位的福報所感。
四、當前佛教徒存在的問題
現在不管是哪裡的佛教道場,香港的也好、漢地的也好、藏地的也好、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也好,互相團結都非常重要。假如每個上師的弟子之間大小戰爭不斷,這對整個佛教來講,是一種損害、一種打擊,除此之外,絕不可能帶來任何利益。
上個世紀以前,戰爭是解決矛盾的主要途徑,而今全世界已經成了“地球村”,國家與國家之間也秉持著求同存異、友好往來的原則,我們佛教團體就更不應該彼此不和了。要知道,不管是南傳佛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都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法,干嘛非要爭個我高你低呢?假如佛教內部都不團結,我們今後是不會有進步、有發展的。
其實,香港、台灣的佛教非常開放,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許多高僧經常在這裡舉辦大型法會,不管是哪個教派的,我個人都非常隨喜,至少這可以讓很多人跟佛教結上善緣。
昨天,我朝拜了香港最大的佛像,那裡有很多游客,有些是以好奇心去的,因為這曾被譽為“亞洲第一大佛”;有些不是因為信仰,純粹是去觀光旅游的。但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只要眼睛看到了釋迦牟尼佛的像,就會種下解脫的善根。所以,自古以來很多真正的大德,一直在通過不同的方式,讓眾生與佛結上善緣。對此,我們都應值得隨喜!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漢傳佛教也好、藏傳佛教也好,難免有個別人魚目混珠,借用佛教的形象欺騙信眾。對此大家一定要擦亮雙眼,認認真真去觀察,否則,剛開始時若不觀察,到最後定會後悔莫及。
現在有些人的行為,對佛教造成很不好的影響,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當然,這只是他個人的問題,並不是佛教的過失,對此大家一定要分清楚。比如,有些人打著藏傳佛教的旗號,給大家灌頂、傳法,然後搞一些不如法的行為。不少人就認為藏傳佛教是這樣,其實事實並非如此。你們不管是哪一個人,如果去藏傳佛教的教義中尋找,是找不到這些過失的。
因此,我們佛教徒的行為,一定要對佛教負責、對眾生負責、對上師負責。尤其是錢財方面的化緣,對佛教不一定有利。畢竟很多人對財富特別執著,一提起錢,他們臉色都變了,所以,佛教若只代表化緣,那是不會有什麼前途的。
作為佛教徒,我們追求的不是別的,而應該是解脫。假如你真的有了無常觀,對世間財富並不會特別希求。記得《正法念處經》中有一個教證說:“色種姓財富,及以諸樂具,一切皆無常,智者不應信。”這個講得非常好!真正有智慧的人,對美色、錢財、享樂、豪宅等,根本不會貪著。因為這些都是無常的,跟解脫比起來不值一提。所以,古往今來許多高僧大德,可以把這些統統看破、放下。包括現在很多在家人,修行到了一定時候,也知道追求身外之物沒什麼實義,那希求解脫的出家人就更不用說了。
因此,有些佛教徒對自己的行為,應該值得注意。否則,你對佛教沒有做什麼貢獻,反而起到破壞作用的話,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希望在座的很多佛友,也想一想自己應該怎麼樣弘揚佛教?若要荷擔如來家業,就應當時時護念眾生的心,他們對佛教不理解的、容易誹謗誤會的,自己就要盡量斷除。
這方面,你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並不單是我們出家人或某個上師的事情。今天在座的都是佛教徒,你們也可以看一看身邊的基督教徒,對自己的宗教是怎樣維護的?他們平時的所作所為,都會顧及自己的道場、自己的信仰,而我們為什麼缺少一種凝聚力呢?
所以,大家不管是漢傳、南傳、藏傳的弟子,都應該為佛教的未來著想,為弘揚佛法而共同努力。佛法中絕對有遣除一切痛苦的智慧、利益一切眾生的大悲,這從任何一部經論中都可以找到。但現在很多佛教徒,卻把這些高高的法,用低低的行為來表現,這是相當可惜的。
如今不少人特別喜歡求密法,目的是什麼呢?就是想自己發財、健健康康。其實,有了這種發心的話,修再高的密法也不是密法。往昔阿底峽尊者有個弟子是修喜金剛的,結果他卻修偏了,墮入了小乘的滅定。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發心不正,以此背離了密宗的境界。所以,判斷一個人的修行是好是壞,並不在於他到底修了什麼,而要看他的發心如何。
現在很多人,理論基礎太差了,系統聞思也不夠,這樣一來,對佛教的廣大甚深沒有正確認識,只是表面上念念經、磕磕頭、燒燒香、拜拜佛,那即使皈依了很多年,也不會有一點進步。
要知道,真正的佛教就是智慧和大悲,若想掌握它的精髓,必須要通過系統學習。如今很多年輕人,智慧非常不錯,對三寶也很虔誠,作功德、開法會十分積極,但對於佛教的真理,他們既不想聽,也不想講。甚至有人還說,學這些理論會增長分別念,對解脫有障礙。其實,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經典、龍猛菩薩傳下來的論典,再怎麼樣也不會障礙解脫,這一點你大可放心。有些人根本搞不懂什麼對解脫有障礙,實際上,你如果什麼理論都不學,修行只是盲修瞎煉,這才真正是解脫的大障。
有些人皈依十年八年了,成天在上師面前求灌頂,但一次加行也沒修過。尤其是香港這裡比較自由,傳法、灌頂的廣告宣傳隨處可見,有些學密宗的人得過無數次灌頂了,但只是整天念念咒,從來也不知道要守誓言,一說要系統學習就興趣索然,這是很大的一個問題。
如果你們像藏族人一樣,從小就生長在佛教家庭裡,就算沒有很高的智慧,自己的信仰也會比較穩固。可現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的分別念錯綜復雜,假如你不懂佛教的道理,過段時間信心就很容易退失,到時候你什麼都抓不住,內心會非常迷茫。但若對佛法有過系統的聞思,一旦你對佛教不理解了,正見馬上就能摧毀你的懷疑,這是特別重要的!
五、用無常觀引導自己真實修行
對我們每個人來講,觀無常是修行的根本,《開啟修心門扉》中講了很多這方面的竅訣。蓮花生大士在一個教言中,也以比喻闡述了相關的道理:就像一個人不慎墜落懸崖,慌亂中抓住了崖壁的一把草。他緊抓不放,往下望去,是萬丈深淵。這時出現一只白老鼠,叼走一棵草;又出來一只黑色的老鼠,叼走一棵草,兩只老鼠就這樣輪番叼,他手中的草越來越少。正在這時,他看到旁邊有棵果樹,樹上長滿了水果,他津津有味品嘗著水果的甜美,完全忘記了自己身處險境。
這個比喻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的壽命就像是那把草;黑白兩只老鼠,比喻白天和黑夜,它讓我們的壽命不斷減少;身邊的水果比喻世間的名聞利養;而身下的萬丈懸崖比喻死後的三惡趣。簡單來說,我們的壽命眼看就要走到盡頭,倘若一味沉迷在妙欲的點滴快樂中,那麼一旦生命徹底結束,等待自己的就只有一條路——墮入三惡趣。
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這一點。有些老年人明明活不了很久,最多二三十年就會離開人間,他卻像還能再活一百年一樣,忙著為未來作各種打算;有些年輕人認為自己身強力壯,用不著去想死亡,卻不明白“黃泉路上無老少”,死亡突如其來就會降臨。
這個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許多人死亡,有些是橫死,有些是自殺,有些是病死……所以,死亡離我們並不遙遠,它隨時隨地都會出現。然而,世間人對“死”字特別忌諱,平時連提都不願提。不像我們佛教徒,一直把死亡無常當修行的動力,就像米拉日巴尊者,最初害怕死亡而去山裡修行,最後因此而獲得了無生無死的把握,縱然死亡來臨也絲毫無懼。
佛教中也有很多老修行人,一輩子都在觀生命無常:“當我死時怎麼辦?我突然得了絕症該怎麼辦?我出門翻車了該怎麼辦?……”經常這樣想的話,提前會有一些准備。而世間人,包括不少明星、領導,平時對死亡根本不去想,一旦無常落到了頭上,只能哭哭啼啼、萬般不捨地撒手而去。
所以,你們作為佛教徒,一定要學習佛教的教義。否則,只辦個皈依證,有時間就念念佛,但很多道理都不懂的話,那就太表面了。大家至少也應當每天修一下死亡無常,這個若能修得很好,對行持善法自然有一種無聲的勸導:“我不能天天懈怠、天天散亂,無常來了怎麼辦?我還是要多造善業、多積功德!”
因此,在所有的法中,修無常是最重要的。以前很多大德也說了,倘若你無常修得好,修其他法自然不成問題;假如無常修得不好,即使你得了密宗最高的法,也不一定對解脫有利。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人認為,藏傳佛教就叫“密宗”,漢傳叫“顯宗”,好像台灣、香港都這麼叫,二十年來一直如此。其實這是錯誤的,藏傳佛教的噶舉派、格魯派、覺囊派、寧瑪派、薩迦派,都非常強調顯密兼修,就算你走遍整個藏地,也找不到一個教派只修密宗而不修顯宗。同樣,把漢傳佛教稱為“顯宗”也不對。你們看看漢地寺院的早晚課誦,裡面的楞嚴咒、大悲咒、往生咒等,都是密宗的咒語。除了這些以外,密宗也沒什麼更密的東西了。
也許有人認為:“密宗要求灌頂才能看有些法本,顯宗中就不需要如此。”其實,這也是一種孤陋寡聞。顯宗的有些出家戒律,對一般在家人也需要保密,不允許隨便翻閱。所以,保密並不是密宗才獨有的。
此外,有些人一看到藏地穿紅色僧衣的,就說他們是“喇嘛教”,這種稱呼也有失偏頗。“喇嘛”是上師的意思,藏傳佛教中的修行人,並非個個都是上師。同樣,有些人看到漢地出家人就叫“和尚”,這也不是特別貼切。“和尚”本是一種尊稱,要修行很好、德高望重的才能稱得上,並不是人人都能叫的。所以,我們出家人有出家人的稱呼,但可能因為歷史的原因,後人把這些就當成一般出家人的稱呼了。
我昨天在中文大學,看到有些學生在研究生論文、博士論文中,提到了很多佛教名詞。當時我就提醒他們:“以後如果寫佛教方面的文章,最好不要太驕傲,以為看了一兩本書就足夠了……”現在很多學者經常如此,有了這樣那樣的頭銜之後,只翻了幾本佛教的書,就開始指指點點、信口開河,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昨天有個人講“如來藏”時,認為如來藏就是如來的心髒,講得特別奇怪。後來我跟他吃飯時,一個同學對他說:“你以後不要這麼講,不然,在佛教專業人士看來,如來藏不像你解釋得這麼簡單。”但他一直堅持這就是如來藏,是佛陀的教法。現在很多人憑自己的想象去理解佛教,然後再一傳十、十傳百,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因此,在座每個佛教徒,都應該有弘揚正法的責任。
同時,我們生命是無常的,今生遇到這麼殊勝的佛法,並不是無緣無故,而是多生累世的福報。有了這樣的因緣時,大家不能明日復明日,覺得“我現在才30歲,等60歲再修吧”,這種想法特別可笑。到底死亡和明天哪個先到來?誰也不敢保證。所以,大家應當有無常的概念,以此鞭策自己盡快修行,不要再浪費這個人身了。
如今,我們有緣學習佛教中無常、無我、大悲心、菩提心等教義,確實非常非常幸運。我們身邊有很多人,每天都在造惡業,一生也沒有遇到這麼好的法,所以大家要珍惜這種機會,一方面要學習佛法,同時也要好好修行。若能這樣,你就會明白“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的道理,證悟空性也不會很困難。
此外,倘若對無常有所認識,那我們生活中無論發生什麼,也有坦然面對的能力。剛才我遇到一個人,她聽說老公有外遇,就專門從漢地飛到香港,在七十多公裡以外的地方,准備抓她的老公。她心裡特別特別痛苦,說她老公以前很疼她,現在卻變成了這樣,問我應該怎麼辦。我只能告訴她:“萬法都是無常的,他過去對你好,現在對你不好,這就是無常。而你的話,很可能現在貪執他,但過一段時間徹底失望了,不但不再愛他,甚至想殺了他。所以,有了無常的話,什麼不可能的都會成為可能,你也用不著太執著……”
其實,不但人心會變,萬事萬物也莫不如此,一切都沒什麼可信的,不管是房屋也好、財產也好,包括自己的身體,這些都逃不出無常的范疇。現在有些人因為自己老了,頭發越來越白了,皺紋越來越多了,牙齒也一顆一顆脫落了,就心急如焚,想方設法利用現代科技,在自己身上修修補補,企圖挽留住青春的腳步。但即便如此,無常的痕跡也不可能被全部擦掉。
因此,大家一定要了解萬法無常的道理,這樣不但對生活很有幫助,對修行更有極大的促進,它能讓我們真正生起出離心,最終證悟無我的境界,進而擺脫輪回的束縛。
現在很多佛教徒,只追求一些表面上的善行,若是念念經、放放生,這方面大家都很熱情,但從根本上斷除“我”的話,許多人都不在乎。要知道,我們來一次人間不容易,學一次佛法也不容易,假如沒有依此而解決最關鍵的生死大事,那以後還要輪回多久才能遇到這樣的佛法?這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
所以,學佛不能停在特別膚淺的層面上,畢竟做慈善、搞些簡單儀式、表面上幫助別人,這在其他宗教中也有。佛教中不但有這些,還能讓我們通過修行,認識心的本來面目,徹底解決生死大事。因此,希望在座的佛教徒,在這方面更要值得關心!
------------------------------------------
[1] 《毗奈耶經》雲:“我之眷屬中,猶如妙瓶者,比丘捨利子,及目犍連等,於如是百人,供齋與供物,不如一剎那,憶念有為法,為無常殊勝。”
[2] 《三主要道論》雲:“人身難得壽無常,修此可斷今生執;無欺業果輪回苦,修此可斷後世執。”
[3] 《釋尊廣傳·尋法品》中:釋迦牟尼佛於久遠之前,為國王甘謝讷巴樂時,四處尋求正法饒益眾生。有一婆羅門說自己有正法,但要想獲得法,須在身上挖一千個洞,插入千根燈芯做成一千盞燈,點燃後才可傳授佛法。國王欣然答應,挖肉做成千燈之後,婆羅門傳給他:“積際必盡,高際必墮,聚際必散,生際必死。”
讀禅語,聽禅意,如是我聞,共悟人生。願大家在懿慧軒中領會古人之精髓,人生之真谛,感恩一切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