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三百二十一頁第一行,科題「文殊智德」,分兩段。第一段「示相無得」,這裡頭分三小段,第一段「示」,第二段比「喻」,第三段「合」。請看經文:
【諸佛剎中。皆能示現。】
上面這一段經文繼續說明轉法輪的第七相,「本品名為德遵普賢,正表經中普賢位列上首之義。蓋本經為圓教,從果起因,故先普賢,而次文殊。普賢表行,文殊表智。無智則不能起行,故復當標顯文殊」,這排名順序它有個道理,道理解釋清楚了。本經是屬於圓教,圓是圓滿沒有欠缺,與前面所說的藏教、通教、別教,《華嚴》是五教,小教、始教、終教,都沒有達到究竟圓滿,究竟圓滿是成佛之道,也就是成佛這個法門,這條修行的道路。從果起因,阿彌陀佛是已經證果的佛,用他來做我們因地修行的方法,就是信願持名,這從果起因。故先普賢,普賢代表行門,第二排名的是文殊,文殊代表智慧,沒有智慧就不能起行,所以普賢之後一定是文殊。
「如《無量壽經起信論》曰」,《無量壽經起信論》是彭際清居士的著作。彭居士乾隆年間人,這也是個再來人,也不是普通人,十八歲就考取了功名,家庭環境好,所以沒有去做官,一生沒做官,對於儒釋道都有很深厚的根基,一生學佛,最後也是念佛往生淨土。《無量壽經起信論》是他的著作,他著作很多。這部《無量壽經》是康僧铠翻譯的,他先把經做了刪節,使讀的人更方便,然後又把這個本子做了注解,這個注解叫做《起信論》。這裡頭有這麼一段文,「不度文殊智海,難入普賢行門」,一定要開悟,文殊智海是代表開悟,沒有開悟普賢行做不到。為什麼?普賢行是法身菩薩修的,也就是華嚴圓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修普賢行,這些人個個都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為什麼?不見性沒有這麼大的心量。普賢行確實是,第一個條件就是心量大,要「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個時候一切行都叫做普賢行。普就是普遍,賢是聖賢,聖賢人心量是普遍的清淨平等覺。
為什麼不開悟不能修普賢行?「以不能了知自心」,了知自心就是明心見性,不能明心見性,不能「一念頓圓」。一念就是一切念,一切念就是一念,一念頓是頓超,沒有階級的,沒有分別的,究竟圓滿,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一法,「平等正性」,經題上所講的平等覺,「凡聖共有,一際無差」。這個四句,「一念頓圓,平等正性,凡聖共有,一際無差」,這是一切眾生統統具足的,佛有,文殊普賢有,我們個個人都有,跟佛、跟菩薩沒有絲毫差別。那為什麼我們現在是凡夫,過的是六道輪回的生活?我們的平等正性到哪裡去了?下面說了,「以不了故,所有願行悉不具足」。了是明了,我們迷了,不知道有這個事情,所以我們發願修行都不具足,不具足一念頓圓,不具足平等正性,不具足一際無差。這是真理,必須要知道。我們要修行,修行第一個條件要開悟,要證得本有的智慧德能,這是頭一樁大事,然後所行的自然與普賢行願完全相應。如何能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這就要修戒定慧了,因戒得定,因定開悟,開悟之後就是普賢行。
我們現在在凡夫位,迷失自性,發願修行,與性德不相應。「何以故」,為什麼?「心外起修,即成有漏」。我們修真的就是這樣的,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以外的妄心,用妄心起修。那結果?結果是煩惱,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煩惱,染污煩惱。「以無邊功德,不外自心。隨順真如,修一切法,則能具足無邊功德」,這些話是《無量壽經起信論》上說的,黃念老把它引用在此地,話不多,說得很清楚。
我們要記住無邊功德是性德,自性本具的,自性本具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相好。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說得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首先要能信得過。真正修行,要隨順真如修一切法,隨順真如就是我們常常講的用真心。大乘教首先教我們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真心,菩提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是覺。什麼覺?就是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這就是菩提心,就是真心,要用這個心。不能用妄心,妄心是什麼?跟這個相反的,清淨相反的是染污。什麼染污?分別執著,這是染污。放下染污,清淨心就恢復了;放下分別,平等心恢復了。清淨心,是阿羅漢、辟支佛所證得的真心,不是圓滿的真心,它是真的不是假的。平等心,菩薩證得的,三乘菩薩、權教菩薩,就是沒有明心見性,他們的心平等,是菩薩修的禅定,不定什麼機緣讓他豁然大悟,就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在經題上用一個「覺」字,清淨平等覺,他覺悟了,他隨順真如了,這個人,大乘稱他為法身菩薩。經上常說,四十一位菩薩居報土,報土是實報莊嚴土,他們在這裡修行,在實報土。
有人問我,這四十一個人四十一個等級,他們把起心動念放下了,不起心不動念,既然不起心不動念,還有階級嗎?階級從何而來?階級都是起心動念來的,不起心不動念哪來的階級?佛又給我們說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佛沒有妄語,這等級從哪來的?我想了很久,想起前面,起心動念的前面,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無始無明,一念不覺而有的,就是阿賴耶;分別是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多,一天到晚打妄想,妄想無量無邊,一個接一個,真的像塵沙,用塵沙比喻它;最嚴重的煩惱是執著,執著是見思煩惱,我們對於宇宙人生一切萬物的看法想法,這是最嚴重的,六道輪回就是它制造的,所以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回就不見了。六道輪回像什麼?佛經上把它比喻作夢幻泡影,它是一場夢,夢裡好像是真的有,醒過來了,沒有了,夢的痕跡都找不到了。六道確實是一場夢,三善道是好夢,三惡道是惡夢,要知道都是夢,都不是真的。見思煩惱斷了,誰能斷?阿羅漢能斷,辟支佛能斷,所以證得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輪回,六道自然不見了。阿羅漢、辟支佛、佛菩薩都有能力,他們不但沒有六道,十法界都沒有,他們有能力在六道十法界裡頭示現。
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地球印度這塊土地上示現八相成道。菩薩示現的人更多,阿羅漢來示現的也不少,他們不肯暴露身分,我們凡夫不知道,只有少數有特殊的因緣,身分暴露了,我們知道是什麼佛菩薩再來的。但是佛門有個慣例,身分暴露一定要走,如果不走的話,這是假的,這不是真的。像彌勒菩薩,布袋和尚,他姓什麼、叫什麼名字沒人知道,《高僧傳》上有記載,他是臨走的時候告訴大家,他是彌勒菩薩再來的,說完了就走了。這是真的,這不是騙人。所以《高僧傳》上有他的記錄,姓名、籍貫不詳細,也沒有人知道他的年齡,出生年月日都不知道。在哪裡出現的?浙江奉化,宋朝高宗時候跟岳飛同時代,出現在奉化這個地區。是個傳奇人物,形象讓人看起來一團歡喜,所以人家叫他歡喜佛,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你見他,他都是笑咪咪的。每天都拿個布袋在外面化緣,人家供養他的,吃的、用的,統統放在布袋裡面,背著布袋就走了。布袋和尚這麼來的,不知道他的法號,就稱他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出名了。
向他請教佛法,什麼是佛法?他把布袋放在地下,雙手下垂,張開。大家知道,這放下。放下以後怎麼辦?他不說話,他把布袋拿起來背在身上走了。這個示現意思很深,看得破,放得下,看破、放下之後,還提得起來。提起來怎麼樣?度眾生,看破、放下是度自己,自度之後要度眾生,不度眾生就錯了。這菩薩來示現。外國的彌勒菩薩,形像像觀世音這樣差不多,大勢至菩薩這樣的像,只有中國的彌勒菩薩是布袋和尚的形像。這個表法表得好,把他放在寺院的大門口,天王殿正當中放他,兩旁邊四天王。四天王護法,彌勒擺在當中,意思是表進得佛門來心量要大,能夠包容。布袋和尚肚皮很大,代表他能包容,滿面歡喜。
海賢老和尚表了這個法,一生沒有罵過人,沒有批評過人,見到什麼樣的人事物都好,都歡喜。這就是布袋和尚,就是彌勒菩薩,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用真心就可以做到,說明海賢和尚的心,我們用個最簡單的話來形容他,他心裡面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一切人事物他都不放在心上,這就是真心。我們這個心不是真心,為什麼?裡面放的東西太拉雜了,什麼都有,七情五欲,名聞利養,妄想分別執著全在裡頭。怎樣把它打掃干淨?連美國修.藍博士給人治病,都要把心清除干淨,無論是負面的、正面的,這個念頭都是妄念。為什麼?真心沒有念頭。沒有念頭,這句話很難懂,我們如果聽錯了,真的,什麼念頭都放下,都沒有了,都沒有變成什麼?無想定,將來生到四禅無想天,很糟糕。有想錯了,無想也錯了,有想、無想統統都沒有,這才是真心。所以淨宗好,淨宗什麼都清除掉,裡頭還留一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真心,阿彌陀佛是正念,這個好辦多了!我們心裡要沒有個東西不踏實,做不到,真的什麼都沒有了,肯定就是無想定,那還是有。有什麼?有個無想。這就錯了,有有想錯了,有無想也錯了,我們把無想換成阿彌陀佛就對了,這是淨宗無比殊勝的妙法。
隨順真如,修一切法。一切法,生活裡、工作裡,待人接物,一切時一切處統統隨順真如。真如,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什麼人?法身菩薩,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做出最好的榜樣就是海賢,所以阿彌陀佛囑咐他繼續表法,多住幾年,做一個榜樣給大家看,給學佛的人看,特別給修淨土的人看。他一生沒有做過經忏佛事,五堂功課他都不會,這是基本的課程,他的課程就一句佛號,一句阿彌陀佛,一切時一切處沒有間斷過。住別人的道場,他也參加早晚課,別人早晚課誦經念咒,他就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就是隨順真如,修一切法。做一切事,心裡面念阿彌陀佛。在自己道場,清潔環境是他的事情,破柴、舂米、燒飯也是他的事情,洗碗筷也是他的事情,他喜歡做這些家務事,希望共同跟他在一起修行的人好好念佛,等於說他做內護。護法有外護、內護,內護就是家務瑣碎事情,他承包了。甚至於住眾,好在住眾不多,他們最多的時候只有五個人,有的時候二、三個人,衣服都是他洗,所以人歡喜跟他在一起。他非常勤快,不偷懶,做事做得很認真,干淨俐落。九十二年不是短時間,一直能堅持,堅持到最後圓滿表法的任務,阿彌陀佛接他到極樂世界去了。
剩下來的事情我們要發心,我們接著干,接著表法。賢公所修所為,我們要認真努力向他學習,向他學習的核心,就是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見到什麼人統統都是阿彌陀佛,歡喜。一生口修得好,不妄語、不兩舌、不绮語、不惡口,從來沒有批評過人,沒有毀謗過人,沒有怨恨過人,連收電費的打他兩耳刮,他也沒有怨恨,示現忍辱波羅蜜。什麼都要能忍就好,就是心安理得,理是道理、是真理,就是真如,真心裡面沒有染污,沒有分別執著,純淨純善。要用這個心,這個心過日子,日子好過,快樂,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對一切人事物都一團歡喜,這個歡喜真心流露,從自性流露的,跟一般人不一樣。因為具足無邊功德,他證得了,當然還有具足無邊智慧。還有一個他沒有現,他不能現,是什麼?無邊相好。一個得到了,三個都得到,所以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指這個,他往生極樂世界統統顯示出來了,智慧、功德、相好、神通。
「是故從諸佛剎中,皆能示現以下,標顯文殊智德」。『諸佛剎中,皆能示現』,這個以下是文殊菩薩的智德,這句話重要。諸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他想去都能去得成。他去干什麼?目的要修圓滿的福慧。修福,最大的福報是供養佛,他能分身,他能化身,他能化無量無邊身,同時到諸佛剎中供佛,供佛是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是求慧,福慧雙修。一天一次就是圓滿,一會就是無量會,無量會就是一會。我們沒有那個能力,要一家一家去參訪,浪費多少時間,得到的果報很有限。他們有能力,在極樂世界,自己的本身在阿彌陀佛的講堂聽佛講經說法,沒動,分身去了,分無量無邊身,一切諸佛剎土裡統統都有,妙,太妙了!阿彌陀佛也分身,在講堂講經,給大眾講經,分身出去了,也分無量無邊身。做什麼?接引往生的眾生,是阿彌陀佛的分身,一個都不漏。大眾分身是到十方世界去拜佛、去聽經。到極樂世界就看到了,看到,我們自己當然如法炮制,也像他們一樣。一次就能證得大圓滿,為什麼還要常常去?這個地方讓我們體會到,無始無明的習氣太難斷了!不像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都好斷,無始無明習氣難斷。在極樂世界有這麼大的能量,讓我們的神通、道力達到跟阿彌陀佛相同的程度,當然福慧雙修。還有十方剎土裡面無量眾生,許許多多眾生跟自己過去有緣,這個時候都知道了,既然跟自己有緣,這些眾生要有苦難,一定去化身為他解決,去幫助他,普度眾生,上求下化。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無比殊勝的利益,我們要爭取。
下面「例如」,舉例說明文殊菩薩智慧,「譬善幻師,現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那我們要問,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無量無邊身,接引十方世界信願持名求生極樂世界這些眾生,佛接引眾生現的相不一樣,為什麼?佛沒有相,沒有一定的相,現相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想什麼相,他就現什麼相。因此我們供佛,要選一尊佛像,你喜歡的,一生不要改變,到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現的相就是這尊佛像。天天看他,果然現前了,你會非常歡喜,這個好。一切都要專一,不要太多,太多就雜了、亂了,到時候佛相現前,你還考慮這是不是真的阿彌陀佛,你動這個念頭佛就走了,你的機緣就錯過了,那還要搞六道輪回,這個事情我們不能做。現在好,照相技術非常高明,我們供養的佛像,把它照相制成照片,無論到什麼地方,出外旅行統統帶著,住旅館把這個佛像供在面前,時時刻刻在身邊,本尊在家裡佛堂供的沒動。
菩薩度化眾生也是隨心應量,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他想佛相就可以現佛相,想菩薩就現菩薩,想什麼相就現什麼相。自己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自然有應。凡是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薩,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我們明心見性,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加持的,加持真管用,跟自己證得的沒有兩樣,所以它起作用,到十方去供佛、聞法,廣度眾生,到極樂世界就有這個能力。我們希望幫助家親眷屬,沒有能力,靠自己修要修無量劫。遇到淨宗法門,這個法門保證我們一生成就,決定不能放棄。
善幻師,舉的比喻,這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魔術師,變魔術的,他變的這些把戲都不是真的,但是讓人看到非常逼真,你看不出它的破綻,他變現給大家看。這些菩薩們,於彼相中,實無可得,沒有一尊菩薩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變出這些相都是幻相,沒有一個是真實的,幻相管用。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的現象都是幻相,阿賴耶變現的,阿賴耶是生滅法。現在我們知道這種生滅的頻率,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所以它就在我們面前,我們沒辦法覺察到。不但我們不能覺察,聲聞、緣覺也覺察不到,大經上常講,真正覺察到,八地以上。八地以上五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的佛菩薩對於這種高頻率看得清清楚楚,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到定功之深,已經與自性本定相應了。惠能大師開悟,第四句講的自性本定,「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自性本定,所以他能夠見到這麼高頻率的波動現象。實無可得,實無可得就是完全放下,供佛、聞法、度化眾生,事要做,不但做完之後沒放在心上,正在做的時候也沒有放在心上。為什麼?清清楚楚看到實無可得。這是文殊妙智,非有非無,「俱表從文殊妙智,圓滿普賢勝行」,普賢的行門無比的殊勝,菩薩當中第一。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諸佛剎中,以下共八句,顯會中菩薩智德」,就是文殊智德。「文中諸佛剎中,皆能示現(見《唐譯》),表諸大士普門示現之德,不但於此國土示現八相,亦於十方世界普現八相」。諸大士是指四十一位法身菩薩,都有這個能力。初證得的是初住菩薩,隨著無明習氣逐漸逐漸淡薄,他們地位向上提升,到無始無明習氣斷干淨了,他就離開實報土,回歸常寂光,常寂光是法身如來。實報土裡面是報身如來,報身隱了,法身現前了。法身沒有形相,法身在淨土宗稱為常寂光,常是不生不滅,沒有變化,恆常不動。能大師裡頭兩句,常的意思,不生不滅,跟本無動搖,這是常的意思。寂,清淨的意思,也有隱的意思,隱現。隱的意思就是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本自具足。後面是起作用,就是應,眾生有感,佛有應,應能生萬法。完全是緣,應的緣沒有了,就不應了,就消失了,有這個緣他就現,所以有感就有應,感沒有了,應也不現了。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能看到,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五句話能對得上。
這些菩薩無量無邊,他們個個都能夠做到普門示現,這是性德。不但於此國示現八相,像釋迦牟尼佛,在地球上示現八相成道,同時他也有能力於十方世界普現八相。哪個地方緣成熟了,那就是感,菩薩就有應,只要菩薩與他有緣,所以菩薩要廣結法緣。我們跟眾生有沒有結法緣?有,在菩薩稱為法緣,我們稱為善緣、惡緣,到我們成佛了,善緣、惡緣都變成法緣,好,都轉變了。下面舉的比喻:
【譬善幻師。現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
這是經文,前面這段裡頭念老引用做注解。這個地方,他也有個解釋值得我們學習,「幻師,譬喻也。《智度論》曰:西方有幻術人,一切皆能化現,宮殿城郭廊宇,結巾為兔,豎帶為蛇,種種變現等。故今借術者之幻化,以喻大士之普門示現」。西方,在過去我們中國人,特別是佛教裡頭,稱西方都稱西域,西域的南面是印度,西域是現在的新疆、西藏,南面是印度。這個裡頭有不少有幻術人,這個幻術不是普通的幻術,我們佛門講有神通。有一類的人相信神通,你給他講理,他聽不懂。中國人的根性,在全世界跟其他各族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從小就接受教育。你看中國人講胎教,扎根教育是出生的一千天,受過這些教育的人,你變這些把戲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那要像佛的經典我們會接受,歡喜接受。這個世間,我們確實相信有一類的人聽不懂道理,你搞這些魔術變現給他看,他相信,他能接受。
連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講經教學也要示現。韋提希夫人遭到難了,兒子叛逆,奪取父親的王位,他等不及了,他是太子,急著要當國王,要把父親害死,母親囚禁起來,失去自由了。他的父母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皈依弟子,遇到難的時候求佛。佛帶著捨利弗、目犍連到皇宮裡面去看韋提希夫人,佛當然了解這個事情。韋提希夫人向佛請教,這個世界太可惡了,有沒有好的世界,見不到這些災變的?她想求往生。佛把一切諸佛剎土展現給她看,這就像變魔術,讓她看到諸佛剎土,讓她自己選擇。她選擇極樂世界,她說這個世界好,她能不能求往生?世尊就教給她念佛方法,一共講了十六種,就是《十六觀經》,這十六種方法裡面任何一種修成功了,都能往生到極樂世界。信願持名是第十六種,最後的一種方法,最後的是最殊勝的。古印度人跟中國人有相似的想法,最好的擺在後面,排列的順序。藝術表演,最後的一出是最好的。為什麼?他要讓觀眾不會中途退出。為什麼?最好的在後面,你沒看到。第十六觀是最精彩的,連造作地獄罪業的眾生,臨命終時遇到這個法門,能信、能願、能念阿彌陀佛,念一聲、十聲都能往生。這個方法真的第一,到哪裡去找?
有沒有這種人往生的?有,世世代代都有,現在還有,證明這個不是假的。我在早年,住在美國的時候,馬裡蘭州,距離華府不算遠,有位周廣大先生,全家人沒有宗教信仰。他得了重病,癌症,醫院宣布無法治療了,讓他家人帶他回家去,告訴他家人,他的壽命只有一、二個月。家人這個時候才著急,不信宗教,找到我們,希望能有奇跡出現。真的,找到我們帶來奇跡,這個奇跡不是他的病好了,而是念佛往生了。這個人是好人,好人有福報。我們派了四個同修去看他,打電話告訴我,確實無法治了。勸他念佛,勸他,他就接受,他就相信,就跟著我們一起念阿彌陀佛。告訴他的家人,我念佛的時候沒有痛苦。那個癌症很痛苦,需要用止痛藥,這一接受念佛,止痛藥就不需要了。告訴他家人,他願意求生極樂世界,不要再去找這些醫藥,統統幫助他助念,讓他能夠往生淨土。念了三天三夜,他走了,瑞相稀有,火化的時候還燒出捨利。往生前三天才聽到佛法,難得的是,我們相信這是過去生中的善根,他立刻能接受,歡歡喜喜的真正發願求生,他就成功了。這是我們在外國看到這個例子。我們相信,念佛往生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我們不知道,沒有人傳遞信息。
這個注解我們念一遍,「故曰:譬善幻師,現眾異相。下曰:於彼相中,實無可得」,這些經文都是唐譯的《寶積經》裡面「無量壽會」。「因實知是幻,故於幻不迷」,這兩句話很重要,實實在在知道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所以這個幻相你不會迷。諸佛菩薩,包括阿羅漢,到我們這個世間來度有緣人,他對我們這個世間五欲六塵、財色名食,他們不迷。確確實實他的態度,就像彌勒菩薩那樣,就像海賢老和尚一樣,無量的喜悅,沒有一樣放在心上。他的喜悅是真喜悅,為什麼?他從真心裡頭流露出來,他不是妄心,所以他能感動人,跟一般人裝出來的不一樣,那不能感動人,這感動人。他又不著相,他不迷。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習。
我們現在有科學家幫助我們,那就是常常記住,所有一切現象都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波動現象所產生的,一秒鐘這個現象生滅二千一百兆次,沒有一個是真的,是一種相似相續相。每一個念頭,也就是說,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裡面的波動不一樣,每一個波動現象都不一樣。我們是因為看的范圍太小了,好像是一樣的,昨天跟今天差不多,其實變化很大;如果我們看整個地球,就曉得每一秒鐘不一樣;如果再看整個宇宙,太陽系,銀河系,無量無邊的世界,那差別太大太大了。這個單位是兆,一秒鐘二千一百兆,統統在我們面前。你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就不迷了。法身菩薩都知道,八地以上,每個相生滅,他都看得很清楚,所以有這個定功,從定生出的智慧,智慧看得清楚,永遠不再迷了。
「如《寶積經》中,學幻天子說偈贊佛」,這是引用《大寶積經》裡頭,學幻天子。「如幻師作幻,自於幻不迷」,這些魔術師他變的這些幻相,他清楚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不迷。「以知幻虛故,佛觀世亦然」,佛看六道輪回,佛看十法界,就像幻師看他變的這些幻術一樣。「亦正如」,《圓覺經》上這兩句話說得好,「《圓覺經》曰:知幻即離,離幻即覺」。知幻就離相,這個離是不把它放在心上,事上有,心上沒有,離幻就是覺,自性覺。「故於幻相,無著無得」,沒有得失的念頭,決定沒有執著。「文中盛贊大士之權實二德」,皆能示現是權,,實無可得是實,真實的。下面兩句經文是「合」:
【此諸菩薩。亦復如是。】
『此』是指現前這一會,無量壽會這些菩薩們,他們跟《圓覺經》上講的一樣。「會中諸大士,皆圓具此權實二德」,圓滿具足。
我們再看第二段,前面示相無得,這個地方說得更深一層,「超情離見」。這一段經長,文長,下面分為七段,第一段「通達性相」,經文只有兩句:
【通諸法性。達眾生相。】
「通」,沒有障礙,「達」是明了,通達可以合起來講,通達諸法性,通達眾生相,諸法性是真的,眾生相是假的,這個才能超情離見。情是妄想執著,見是把假的當真的,看錯了。如何能超越虛幻的情見?第一個要通達性相,經文『通諸法性,達眾生相』。法性,在哲學裡面講叫本體,世出世間一切法從它而生,它是能生能現,大乘教裡頭稱它作法性。佛說法性的名詞很多,「又名實相」,實相是真相,永恆不變的相,那就是無相,又稱為「真如」,又稱為「法界」,又稱為「涅盤、實際」,下面一個「等」,大乘教裡這一樁事情,佛說的名詞說了幾十個。為什麼一樁事情說這麼多名詞?這裡頭有很深的意思,叫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名字是假的不是真的,無論說什麼,只要說這樁事情就行了,都對,不要執著名字相。老子所說的「名可名,非常名」,它本來沒有名字,為了說話方便起見,給它假設一個名字,說名是假名,不是真的。我們就曉得,懂得這個意思,名字相要捨掉,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這是一個念頭,是染污的,是分別、是染污,障礙我們見性。真正見性,這個東西要放下。
「性者,體也。一切法之自體,名為法性」,法就是一切法,體是自體,一切法的自體叫法性。「如《起信論義記》曰:法性者,明此真體普遍義。通與一切法為性」。法無量無邊,性只有一個,都是這個性變現出來的,所以這個性也叫自性。惠能大師叫自性,自性跟法性是一個性,法性是萬法之性,你看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之性就是自性,是一不是二。這樁事情真的認識清楚,真搞明白,那就叫證得,就是此地通達了,這就見性了。自體是什麼樣子?什麼樣子都沒有,淨土宗稱它叫常寂光,常寂光就是法性,法性就是常寂光。常,不生不滅,不但不生滅,永遠沒有改變,就是自性本定,本無動搖,它從來沒動過。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連時間、空間都是它變現的,它是本體。
我們在學習經教,常常用電視屏幕做比喻,常寂光就是屏幕,屏幕打開了,一片光明,裡面什麼都沒有,這叫本體。眾生有感,常寂光是法身佛,沒有形相,它能現一切相。怎麼能現相?我們按頻道就是感,頻道按下去,音、相馬上就現出來了;我把頻道關起來的時候,它馬上就沒有了。頻道的光,常寂光,電視是打開的,但是沒有按頻道,電視打開的,一片光明,這是不生不滅,本無動搖。但是按了頻道,色相出來了,這個色相它的頻率是百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它的生滅一百次,現在的電視。比以前早年我們看的電影,這個電影是用幻燈片動畫成就的,這種電影,這個在銀幕上展現的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底片換了二十四張。這一個畫面,放映機的鏡頭打開,一個畫面照在銀幕上,馬上關起來,再打開第二張影片,一秒鐘二十四次,我們看到好像是真的,所以動畫一秒鐘二十四張,看到好像是真的。電視的頻率,過去普通的電視是五十張,現在數碼,數碼這個電視是一百張,就是一秒鐘生滅一百次,頻率是一百次,我們看到很逼真,一點都看不出來它是假的。
我們今天現實的環境,眼見耳聞,鼻嗅口嘗,六根所接觸到的現象,這個頻率多高?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我們怎麼會知道它是假的?那就曉得諸佛菩薩在甚深禅定當中,他那個心才能觀察到極其微細的波動,他能看到。八地以上能看到一念不覺,那一念不覺就是像我們電視的頻道一樣,一念不覺畫面馬上出來,沒有先後,一時頓現,就是在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這樣高頻率之下一念,整個宇宙現前,沒有先後。為什麼能現?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如果本來沒有就現不出來。所以能大師第三句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宇宙一切法,它要跟第五句對應,第五句是「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要跟這個對應。什麼原因能生?這就是緣,我們講感應,眾生有感,常寂光就是法身,常寂光就有應。所以常寂光是活的不是死的,非常靈敏,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就能生萬法。
這是事實真相,這是宇宙奧秘,佛在大乘經上給它揭穿了,科學家還沒證得,科學家有這個命題在研究,現在還不得其門而入。佛怎麼知道的?佛從禅定當中知道的,科學家用儀器,用數學,高深的數學,在這個裡頭知道有這些現象,有這種可能,然後再用精密的儀器去證明。前幾天,有同學給我一份資料,日本現在這個相機的快門已經可以達到億分之一秒,這樣快的速度。但是我們佛經上說的這個,單位是兆,不是億。這麼快的波動是非常難得了,一秒當中一億次。我們在年輕的時候用的照相機,用這個膠卷,快門千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照現在的噴射飛機,在空中飛行的時候,照下來清清楚楚,好像它沒動。現在能夠達到億分之一秒,跟佛講的這個還有一段差距,如果也有照相機能夠真正達到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那就可以照到真相,就能見到了。佛法裡頭完全不用儀器,完全靠定功,定功是本能,得真實受用;科學家證實了,得不到受用,這個差別我們不能不知道。真實受用就是智慧、神通、道力統統現前,科學沒有辦法,科學完全靠機器,人有能力造這個機器,能發現,不是親證。一定要用親證,這是佛門非常重視的。
佛教這個教學的理念跟方法傳到中國之後,中國儒家接受了,道家也接受了。所以在中國最近這兩千年當中,就是佛教傳到中國,公元六十七年正式傳到中國,是由中國帝王派特使到西域去禮請,摩騰、竺法蘭兩位大師帶著佛像、帶著經書到中國來,中國帝王建白馬寺接待他們。寺,是當時政府辦公的機構,直接屬於皇上管的稱寺,給宰相管的稱部。所以把佛法跟皇家辦事機構一級單位的標准完全相同,這是禮遇。以後佛教的道場都稱寺,寺跟廟完全不一樣,它是教學機構。等於中國有兩個教育部,首相管的禮部是教育部,管一般教育,這國家教育;白馬寺是佛陀教育,皇上管,用現在說的宗教教育。
「宗教」這兩個字,用中國字,那佛教真的是宗教。中國宗的意思有三個,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有這三個意思;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宗教合起來,我們上面加個人類,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佛教完全相應,它沒有迷信。佛教承認有天神、有鬼神,天神、鬼神也是六道眾生。佛教教育教的是什麼?我們學了這麼多年,六十多年了,真正知道佛教教學五樣東西,「倫理、道德、因果」,這是佛教的世間教育、普世教育;向上,禅宗說的向上一著,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這把佛教全包了。哲學、科學的最高峰,大乘佛法我們得要認識,最高的智慧,最高的科學,認識它,了解它,我們才真正的歡喜它,認真的來學習。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資料恭摘: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四回) (第九十四集) 2014/8/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