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念佛,已是修行徑路。而持名念佛,但以四字洪名,直登不退,事不繁而功極大,故為徑中之徑。】
這就是從念佛上來說,念佛有很多種方法,有觀想、觀像、實相、持名,而以持名為最方便,這是修行的一條徑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夠遇到這個法門,你要曉得那是無量劫修來的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你都具足,正如同《彌陀經》上所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今天這三個條件統統具足,怎麼會不往生?一定往生。要是不能往生,那就怪自己懈怠,自己業障重,聽了之後對這個法門半信半疑。怎麼叫半信半疑?你不專心,你還要學學其他的法門,還要看看別的經典,你就是對這個法門信得不真,這就叫業障。
什麼叫業障沒有呢?我這一生當中就念這部經,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什麼業障都沒有了。諸位想想,你還有什麼障礙!你聽聽那邊在講《法華經》,心又動了,《法華》不錯,這就是業障,障礙馬上來了,你就起了二心;再聽聽那邊,《般若》不錯,般若是諸佛之母,心又動了,又想學般若;那個法師持戒,又搭衣持缽去了,真是一塌糊塗,這就叫業障。什麼都不搞了,單搞這一個,業障就消除,就沒有了。所以消除業障,業障能不能消除得干淨,就在自己的認識,在自己的一念。我在講席當中一再提醒諸位同修,我們的習氣太重,貪心放不下,樣樣都想學,樣樣都想知道一點,知道的多,業障就多,古人講知事多時煩惱多。你知道經典太多,你知見就多,知見是學佛人的障礙。煩惱多了,一定墮到三惡道;知見多了,道業不能成就。知見是障出世間法,煩惱是障世間法,所以知道的愈少愈好。
可是年輕人習氣重,毛病大,我跟你說了,你不服!你還是要去多學,博學多聞,還是要去親近許許多多善知識,到處亂皈依,我皈依七八個法師,他皈依十幾個法師,真是莫名其妙!師父多了,你想想看跟哪個學好?這個師父叫你學禅,那個師父叫你學密,好,我統統都學,學一個大雜燴,結果是什麼也學不成。諸位要明白一樁事實真相,那就是你今天能在這個講堂坐上一個半鐘點,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是親近諸佛如來的修行人,為什麼今天落到如此地步?就是因為你要博學多聞,你要親近很多善知識,你要皈依許多法師,所以今天搞成這個模樣。錯了!真正要覺悟就要趕快回頭,路只能走一條,兩條路是決定走不通的。一部經,一個法門,尤其是這個法門真正簡單。
『但以四字洪名』,阿彌陀佛。『直登不退』,這句話我們不能輕易念過,要曉得「直登不退」不是平常事。三不退最低限度是圓教初住菩薩,華嚴會上有分,是法身大士。圓證三不退,那是等覺菩薩,跟觀音、勢至地位是相等的。
『事不繁而功極大』,念這句阿彌陀佛真是簡單明了,不麻煩!這功德利益,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法門能跟它相比。可是問題關鍵,你是不是真信?世出世間一切法決不動心,那叫真信。你還去讀別的經,看別的書,還到處去聽人家講演,你就沒有真信,那沒用處!真信,死心塌地,就是這一門。旁邊櫃子上擺的那些經書,見如不見,與我都不相干,那些是供養別人的,供養那些不信的人。我們已經信了,《彌陀經疏鈔演義》是供養我們的,其余三藏十二分教是供養不信的人。
真正具足信願行,他就是這一部經,其他的統統放下了,這才是真正具足清淨信、堅定的信心。蕅益大師說得好,西方世界往生的條件就是信願;品位高下的條件是「持名之淺深」,你念得愈多品位高,念得少品位低。能不能去決定在信願,你要是有三心二意,那不是真信。所以要有堅定的信心、清淨的信心,我們這一生決定成就,決定不會空過。所以這個法門不難。
我講經今年是二十七年了,人家問我的心得,「阿彌陀佛」,這是我的心得。我要不講上這二十七年,我也不相信!這是我學佛三十多年,講經二十七年,我自己體驗到的。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五十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