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達摩祖師為何說梁武帝“沒有功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祖釋迦牟尼在靈鹫山大法會上,對著百萬人天,默然不說一句話,只自輕輕地手拈一枝花,普遍地向眾人環示一轉,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寓意,只有大弟子摩诃迦葉會心的展顏一笑,於是釋迦牟尼向大眾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诃迦葉。”禅宗便自此開始,迦葉尊者為印度禅宗第一代祖師,阿南為第二代祖師,直到菩提達摩為第二十八代祖師。正當中國南北朝時代,印度佛教衰微,菩提達摩說東土震旦有大乘氣象,遂渡海東來,到達廣州,與南朝的梁武帝蕭衍見面。梁武帝是當時信奉宗教的皇帝,見到達摩祖師後,梁武帝對達摩祖師說:“我廣造寺宇,度眾人為僧,寫佛經、造佛像不遺余力。凡此種種,有何功德?”達摩祖師回答:“並無功德。”梁武帝追問:“為何沒有功德?”達摩祖師回答:“你不過干了幾件好事,這實際算不了什麼功德。”梁武帝聽了很不高興,大家言不投機,達摩祖師便北上,渡長江的時候又留下了“一葦渡江”的故事,這是另一件事,不在這裡多言。只想說說為什麼梁武帝信奉佛教,廣造寺宇、佛像,抄經並度人為僧還沒有積到功德的原因。

默默的做好事善事,積的是陰德(如果掛在嘴邊上一說,連這點陰德也沒了),這是福德,可以使自己有福報,但不是功德。福德與功德不同,福德是布施行善,積德修福,與功德相比,“功德功在出世,福德福在世間。”如果你只知道在世間做福德,盡管布施行善,做了很多好事,但是最後你可能還是迷的。因為這和你的證悟沒有什麼關系。積德行善並不能使你更智慧,所以到頭來也不能指導你正確的行善。所以說,做點好事,談不上功德。達摩祖師說梁武帝沒有功德,是因為梁武帝沒有在性上悟證,還是迷的。達摩祖師要告訴梁武帝的是,他做的那些事只是福德,並非功德。但是達摩祖師沒有說這種福德是錯的。

功德的積累是要靠自己潛心修行才能積得到。“悟道為功,行道為德”,功德是自性悟證,積功累德。這個“悟”包括了證。一個人悟道,如果悟了,證了,這就是“功”。修道的目的是不迷,不迷為有功,不迷之行為有德。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個人如果連最起碼的道德都沒有,如何修道?所以修道要重視自己的道德築基。

不能在自性上證悟的人,做好事往往都有一個俗世的目的,可能是為了表揚,也可能是為了得什麼回報。也就是說,有一個利己的動機,因此便落入了貪心,如何戒“貪、嗔、癡”?梁武帝大興佛事,是為了想自己成佛,於是他就落到貪圖成佛的那個迷境裡去了。

如何證悟呢?要從修道的角度去參悟。比如眾生是怎麼回事,他們落在那個迷離顛倒的境界裡又是怎麼回事,等等。眾生迷,我不能迷。我要清醒,不然怎麼能叫道呢?道就是讓你智慧明辨的。只有我清醒了,才能看到你的苦,你的迷,你的錯。然後我再來施捨,再來做事。再有就是需要懂得,一個人不願意修德,也就說明不願意修道。這個世界是個了緣的世界,你有什麼緣就了什麼緣。“修德貴在自參心性”,換句話說,叫批評與自我批評。如果不參悟自己的心性,就沒法了緣,也就沒法修道。但是如何去做,自己要有自己一個標准。

事情做得不好,不要怨人家,要想想自己,從自己心性上找原因。

 

上一篇:益西彭措堪布:如何修福德必定可以全方面轉變命運?
下一篇:了幻法師:婚姻不幸福有辦法改變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