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暗施慈悲與後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白居易(772—846年)

中國古代信佛的官員中,唐代詩人白居易是一位最具佛教信仰和最有慈悲心的地方官。他在官場生涯中,始終心懷無限慈悲,為當地百姓和佛教寺院做了很多好事,深受民眾和佛教信徒的愛戴。他曾說自己的所有善舉,都是為了“暗施慈悲與後人”。

一次,白居易在伊河的八節灘看到這樣的情景:

八節灘七拐八彎,像一條巨蟒盤踞在河面。灘上九峭石怪石嶙峋,險象環生;河中水流湍急,忽兒似脫缰野馬,奔騰直下,忽兒又如烏龍絞柱,回旋翻滾。這時,一支船隊正順流急駛而來。快到灘頭時,船上的艄工紛紛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用盡全力拖住船身,減緩船速,一步一步,艱難地把船護送過灘。就在最後一只船將要過灘時,只聽得一位年老體弱的舵手一聲驚叫,船撞到了峭石上,船身碎了,老舵手被摔成重傷。河中頓時響起呼天搶地的哭叫聲。

白居易神色凝重地望著河面,家僕多次勸他回香山寺,他就是不願離開,直到船工全部被救上了岸,雙腿凍僵了的白居易才被家僕背回到香山寺住處。

白居易看到船民渡八節灘的艱險之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他發願要開鑿這條吞噬船民生命的八節灘。但開鑿八節灘需要很多經費,為實現自己的願望,白居易一方面請求香山寺僧,另一方面游說洛陽富紳,請大眾合力施財開鑿八節灘。經過兩年多的籌備,終於籌齊了所需資金。

資金齊備後,已經七十三歲的白居易決定親自主持鑿石挖河,疏通河道。伊河一帶的船民和石工紛紛自發投入到開鑿八節灘的行動中來。經過一個冬天的緊張施工,八節灘內的九峭石被鑿掉了,伊河疏通了,多年的險灘變成了通衢,從此船民們再也不用擔心行船的險情了。

八節灘正式通船那天,白居易興奮地作了一首《開龍門八節灘》: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開險路作通津。

夜舟過此無傾覆,朝胫從今免苦辛。

十裡叱灘變河漢,八寒陰獄化陽春。

我身雖殁心長存,暗施慈悲與後人。

晚年的白居易心中所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受苦受難的眾生。他希望能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民眾做一些慈悲善事,讓子孫後代永不受自然災害的困擾。

白居易無論在哪裡為官,都將這種慈悲情懷帶到哪裡。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走馬上任後,白居易的第一件事就是體察民情,經過考察後,他得知杭州最緊迫的政務是興修水利,於是便投身這項工作。杭州城內原來有六口水井,六口水井通過石渠與西湖相通,是杭州城內百姓日常飲水的水源,此時這六口井已經堵塞。白居易即動手疏通六口井,保障了杭州百姓的飲水。

白居易在杭州的更大功績是治理西湖。白居易到杭州不久便修築湖堤,將原來的堤壩增高數尺,以阻擋錢塘江的潮水湧進西湖,同時提高西湖的蓄水量。經過精心治理,西湖不但保持了美麗的風景,而且成為灌溉千余頃農田的水源。杭州農民再也不受干旱的困擾了。

白居易以慈悲情懷為杭州人民做了許多惠及民眾的實事,他因此受到杭州民眾的愛戴。長慶四年(824年)五月,當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期圓滿,離開杭州時,杭州百姓扶老攜幼,攔道相送。其情其景,令白居易淚流滿面。他深情地寫下了《別州民》一詩:

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

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潸然?

稅重對貧戶,農饑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凶年。

唐敬宗寶歷元年(825年),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在擔任蘇州刺史的短短一年多時間裡,白居易以慈悲之心,為蘇州百姓做了很多工作。他剛到任就發現蘇州有些河道已淤塞不通,妨礙水運。由此,白居易便主持開鑿了一條從阊門到虎丘的山塘河,同時還命人在河兩邊種了數千株桃樹和李樹。山塘河的開鑿極大地方便了運輸,更方便了佛教信徒到虎丘寺燒香禮佛。

作為佛教信徒的白居易,不僅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工作,而且對佛教寺院也極力護持。他在蘇州刺史任上(825—827年)“發願”修建南禅院千佛堂轉輪經藏,在內地寺廟中外似一座花塔,內有軸,可以轉動。因內中裝藏經,所以稱為轉輪藏。輪藏是佛寺中之一種可以回轉的佛經書架,又稱轉輪藏。亦即將書架做成八角形的書棚,中心立軸,使書棚得以旋轉,俾能撿出所需經卷;此種書架即稱輪藏,與民間的走馬燈相似。輪藏之制,起自轉藏。所謂的“轉藏”,就是轉讀大藏經之意,這和“看藏”不同,“看藏”是指讀經時每天閱讀,自首徹尾一字不漏,而“轉藏”則只是讀經文中每卷之初、中、後數行而已,以使佛門弟子有安定的修道場所。

然後,他四處籌集修寺善款,直到離任後還為此而奔走。由於白居易傾心付出,修建工程於大和二年(828年)秋開工,歷時八年,至開成元年(836年)春竣工。在千佛堂中收藏有“經函二百五十有六,經卷五千五十有八”。此時,遠在東都洛陽的白居易作《蘇州南禅千佛堂轉輪經藏石記》。三年後,白居易把在開成四年(839年)續編的《白氏文集》六十七卷送到蘇州南禅院千佛堂收藏,他是想依托寺院珍藏經藏的因緣,將自己的文學作品永久流傳後世,使自己的精神生命借文字得以傳之久遠。

白居易晚年常住洛陽,在洛陽他愛上了香山寺。他認為:“洛都四郊,水山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他和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他曾作有《香山寺二絕》詩:

空門寂靜老夫閒,伴鳥隨雲往復還。

家釀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

愛風巖上攀松蓋,戀月潭邊坐石稜。

且共雲泉結緣境,他生當作此山僧。

從詩句中可以感受到詩人是如此地鐘愛香山寺。但對於香山寺年久失修,破敗不堪的景象,他感到十分惋惜,決計要修復這座古剎,以方便佛弟子修道。為了能圓滿實現修復香山寺的願望,白居易絞盡腦汁籌集善款。大和五年(831年),白居易的摯友元稹在武昌任所得急病,彌留之際,囑家人托白居易為其撰寫墓志。家人遵照元稹的遺囑,請白居易撰寫墓志銘,並送給白居易價值六七十萬的馬绫、帛泊、銀鞍、玉帶等。白居易睹物思人,悲痛萬分,一口答應“文不當辭”,盡快寫好;但“贽不當納”,推辭再三,元家堅持留下錢物。白居易想到曾和好友一起游歷佛寺、誦經、發願,於是決定將這筆錢布施給香山寺作為修繕之用,也算代為好友了卻了一樁心願。

有了好友家人給的這筆錢,再加上其他佛家弟子和居士們的捐贈,香山寺的修復工程於大和六年(832年)五月初開工。他們請僧清閒為修復工程的主持,並派河南府官員來協助,經過三個月的緊張施工,原本破敗的寺院修復一新,重現了昔日的莊嚴。善男信女到寺院參禮再也不用為安全擔心了。

香山寺修復完畢後,白居易分別撰寫了《修香山寺記》和《重修香山寺畢題二十二韻以紀之》來紀念修建香山寺這一殊勝因緣。八年後的開成五年(840年)九月,年近七旬的白居易不顧身患風疾,又促成香山寺建成經藏堂,為在香山寺保存佛教經典,創造了較好的條件。他還欣然作《香山寺新修經藏堂記》記錄這一盛事。十一月,他又把在洛陽的近千首詩作結集為《洛下游賞宴集》十卷,藏於香山寺經藏堂,以便將自己的詩歌作品傳之後世,供有緣人閱讀。

兩年後,即會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與世長辭,時年七十五歲。家人遵照他的遺囑,將他安葬在松柏長青的香山琵琶峰上。入葬那天,遠近的船民和老百姓都扶老攜幼,含淚送別這位一生“暗施慈悲與後人”的父母官。在白居易生前工作過的地方,廣大民眾至今依然通過各種形式來紀念這位慈悲老人。他的這種慈悲精神將被永遠傳之後世。

 

上一篇:爬過佛像的螞蟻
下一篇:智隨法師:投身為豬的故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