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什大師有個至心喻,「譬如有人,值遇惡賊,直來欲殺。其人勤走,渡河求免。爾時但念渡河方便。但有此念,更無他念。當念渡河,即是一念。此等十念,不雜余念」。這就是生死心切的樣子。「但有此念,更無他念」,海賢老和尚就是用這種心念佛,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所以他能成功。生死心很切的人,內心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其它念頭。
舉一個例子體會生死心切的樣子。梁武帝請寶志公禅師看戲。結束時,梁武帝問禅師:今天戲演得好嗎?
禅師答:我不知道。
武帝又問:今天戲唱得好嗎?
禅師答:我不知道。
武帝十分奇怪,禅師明明坐在這看戲,怎麼會不知道!
禅師說:陛下,明天不妨再要這一班戲子來做戲,並選一已判死罪就要殺頭的罪犯,命他手捧一盤水,跪在戲台前看戲,並對他說:等戲好了,這盆水一點都不灑出來,立刻賜你無罪,如果灑出,立刻綁去斬首。
武帝雖不知用意,但還是照辦。
次日,罪犯看完戲,水一滴也不灑出來。
寶志公問罪犯:戲好看嗎?
答:不知道。
寶志公又問:戲好聽嗎?
答:不知道。
寶志公問:你跪在台前看戲、聽戲,怎麼會不知道?
答:我心顧著這盤水都來不及,哪有心看戲、聽戲?
武帝一聽,終於明白:心不在戲,那麼,對戲就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寶志公,心在生死大事,而不在戲,那麼,豈能知戲演的好壞?
如果我們心在生死大事,心在往生大事,那麼,這句佛號自然不會中斷,就算人家不讓你念,你心裡仍然綿綿密密一聲接一聲。就像海賢老和尚,文革人家不准他念佛,他在心裡念,這句佛號從來不曾丟失過。
節錄自學習班報告-釋自了法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