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功近利型
我想,所有人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裡把病治好。但是,現在很多的病,都是生活方式病,都是錯誤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病,如果你不改變這種錯誤的生活方式,一味地希望快速把病治好,是非常不現實的。
比如,有些人天天大吃大喝,天天熬夜,最後得了脂肪肝了,得了腫瘤了,他不反思為什麼會得這病,而是寄希望於如何快點把病治好,然後重新回到原來那種生活狀態中去,畢竟,他已經習慣了過去的那種生活狀態。既希望把病治好,又希望不改變過去的生活狀態,魚和熊掌都想兼得,這是很不現實的。其實,人之所以得病,很多情況下,是因為你的生活習慣違背了自然法則,而生病,就是在提醒你不要再繼續過去的生活狀態了。
二、恃財傲物型
我看了這樣一個客戶,說是一個女老板,得了糖尿病了,找了很多醫生都治不好,想讓我幫助看看,並且撂下一句話,錢你不用擔心,她有的是錢。我一聽這個,我就給拒絕了。為什麼呢?很多的病人,自恃有錢,得了病了,還在醫生面前擺闊,認為只要有錢,就能解決一切。
幾年前,我曾經和一個西醫的主任聊天,她是我的好友,在高干病房裡,天天就和病人打交道,遇到的生離死別,悲歡離合的多了。她告訴我,凡是那些手上戴著大金戒指的,大都是這種類型的人,最後,手上有多少戒指,全扔給醫院了。主任告訴我,千萬不要在醫院、醫生面前提你有錢。我仔細想想,健康確實是用錢買不來的!
三、惜時如金型
這和恃財傲物型有點類似,就是不願意在養生上多花時間,嫌麻煩。比如,你告訴他,學習一些養生的知識,他嫌麻煩;你告訴他,讓他天天泡腳,他覺得麻煩;你讓他喝紅小豆薏米仁湯,他也覺得麻煩;你讓他練,十二正經養生操,他覺得麻煩;甚至你讓他每周做一次按摩,他也覺得麻煩。
總之,他不願意在養生上多花時間,你問他為什麼?他回答,開會啊,掙錢啊......我就不明白,這地球缺了你是不轉了嗎?怎麼自己把自己看得那麼重要呢?正像陳金柱所說,等真的一病不起了,錢也有了,時間也有了。
凡是在養生上不願意花時間的人,是很難獲得真正健康的。記得我為了一個顧客調養身體,曾經一年沒讓她上班,把手頭上的工作全放下,專心致志地調養身體,看了大量的養生書籍。
你想想,一年不上班,你會損失有多大?但還是那句話,有得有失,有捨有得。對一件事是否重視,主要看兩點,一是否願意花錢,二是是事願意花時間。其實,花時間也等於花錢,但不完全等同於花錢,最大的區別在於,花時間是為了學習,把養生這點道理搞明白,真正把別人的知識,轉為自己的知識,只有這樣,才會真正自己掌握健康。
四、流行跟風型
這類人最大的特點是沒有主見,人雲亦雲。現在什麼流行就追什麼。劉太醫流行時,追劉太醫,張悟本流行時,追張悟本,馬悅凌流行時,追馬悅凌,中裡巴人流行時,追中裡巴人,總之,現在誰最吃香就去追誰,而不管自身是否適合這種方法。
其實,每一位養生專家,他們的理論體系當中,都有其合理的成份,但也有一些錯誤。真正的中醫養生,要求的是因人、因地、因時,絕對不會千人一面,都用一種方法。道、法、術、器,我們要先追求“道”上的正確,而不要盲目地追具體的法、術、器。
比如,張悟本說“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這話對不對,其實沒錯,如果你得的病,是因為吃出來的,那肯定可以吃回去。但不是所有的病,都可以靠吃來解決的。
比如,你脾胃功能本身就差,吃什麼,都不吸收,怎麼可能簡單地靠吃就解決問題呢。再比如,有些人的經絡全堵住了,你不先把他經絡給打通,氣血運轉起來,一味強調吃,能起作用嗎?結果,媒體把張悟本一批,很多人就轉向了,從而全盤否定了張悟本的觀點。這就是流行跟風人的特點。
五、靈丹妙藥型
寄希望於靈丹靈藥,是這類人最大的特點。只要有一種藥,能把病治好,傾其財產,在所不惜。比如,對於癌症病人,現在醫生常用的方法就是化療,化療的副作用很大,會惡心,會掉頭發。有些人不明白什麼原因,我給你解釋一下。惡心嘔吐,其實,是藥物對脾胃的一種嚴重傷害。
我們平時如果吃不對付了,也會惡心、嘔吐,其實,這都是一種身體的自我保護反應,把有毒的東西強行排出體外。頭發是腎的花朵,掉頭發,實際上是腎受到傷害的一種反應。畢竟,輸入到身體裡的化療藥物,最終都要通過肝和腎代謝掉。而當腎受到嚴重傷害時,頭發得不到正常的氣血滋養,當然會掉的。還是我們經常說的那句老話,是藥三分毒。越是所謂好藥,它的偏性也就越大,毒性也就越大。
六、執迷不悟型
這類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各種養生理論沒悟性。不知道哪些是對和錯。比如張女士,就反復問我一個問題,哪種方法最適合自己。我告訴他,其實檢驗一個方法是否適合自己並不難,只需要注重四個方面,即:吃飯是否香,大便是否通暢成形,睡覺是否能解乏,男人是否經常有晨勃,女人是否月經正常。
只要這四個方面都是肯定的,那這種養生調理方法對你就是有用的。反之,則是有害的。說完,張女士仿佛恍然大悟,她說,我過去吃了好幾個月的中藥,喝的我胃都倒了,見著飯都不想吃,要不我的病為什麼越治越差呢?
歸納總結起來,但凡久病不愈的人,都脫不開上述六種類型。任何的知識,都是需要學習的。把前人的知識認真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才是我們的目的。養生也是同樣,是需要不斷學習的,需要你花時間。脫離了這兩點,你的身體是很難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