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大臣唐臨,字本德,京兆長安人。唐臨初登仕途,出任萬泉縣丞,萬泉縣有輕罪囚犯十幾人,恰逢春末下了及時雨,唐臨禀告縣令請求放出他們,縣令不允許。唐臨說:“您如果有所疑慮,我自己承受這個罪責。”縣令因而請假,由唐臨暫代縣令,他主持政事,召集囚犯全讓他們回家耕種,和他們約定,讓他們按時回到關押的地方。囚犯們都感激寬恕恩惠,到約定時間全都聚集到監獄,唐臨因此名聲大振。
唐臨生活節儉少私欲,不建宅第,衣服用品很簡樸,在待人上尤其寬容。一次,他曾想要去哀悼喪事,讓家僕自己回家取白衫,家僕誤拿了別的衣服,害怕不敢拿出來,唐臨知曉了此事,讓人叫來家僕說道:“今日感覺呼吸不順,不適合哀悼哭泣,先前讓你取白衫,暫且不取了。”又一次,他曾讓人煮藥加工上出了錯,他暗中了解情況後,對那人說:“天氣陰晦不晴,不適合吃藥,那就扔了它吧。”終究沒有宣揚那個人的過失,他就是如此寬恕。
永徽二年,唐臨升任刑部尚書,再封給他金紫光祿大夫,唐臨擔任過兵部、度支、吏部尚書。唐臨曾經把自己的耳聞目染所知道的善惡因果的幽冥獎罰,寫成了《冥報記》兩卷,風行於世。--源自《舊唐書》、《古今譚概》
無相點評:一個人,能有什麼成就,主要是看他是否具有容人之量,有多大的心胸,以及能否施行善政。當他手握大權,處在各種勢力的博弈漩渦中,能夠容納各種不同意見,反復權衡取捨,才會更加客觀公正,比如宋朝的名相王旦。
而當一個人,登上權利的頂峰,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的時候,盡管他心懷天下,想要造福蒼生,但不能虛懷若谷,而是一意孤行,甚至狂妄地宣稱:“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那麼他所謂的變革,就注定是一場災難,失敗也就早已成為定局,比如同樣也是北宋的名相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