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鐘茂森:把心轉過來以後你再一看,冤親債主就成了恩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下面又說,「又見《大悲經》雲:如來行路時,能令大地高處自下,下處自高。一切叢林、坑坎、瓦石、臭穢,自然掃除。一切香花樹林,傾側向佛。如來過後,辄復如舊」。這是《大悲經》裡面講的,如來是佛,佛走到哪裡,那個境界會改變,大地高的地方它就降下來,低的地方就升高,也就是成為一條平路讓如來走。還有這些叢林,就是礙道的荊草,自然就掃除,坑坑窪窪的地方自然就填滿,瓦石統統也就清除掉了,臭穢也沒有了,變成一條香潔、平坦的大路,還有香花、樹林都彎著向佛。這我們可以想像,佛走到哪裡,自然前面是一條平坦的香路,兩邊的香花和樹林彎下來結成一個像花蓋,形成這種很莊嚴、漂亮的一個通道讓佛走過去。佛走過去之後這些景象就消失了,又恢復原來的樣子。這個都是什麼?可見一切境界皆由心造。如來的心是清淨平等,所以就變現出這種清淨平等的法界,本來不平的路自然就平了,因為如來的心平,本來臭穢,很多瓦石、叢林、坑坎的道路,自然也就變得清淨,為什麼?如來的心清淨。這個是自然感應,不是說真有一個什麼人或者神在那裡弄出來的,也不是如來自己用神力去變化的,不是,這是自然感應,一切是唯心造。我們是什麼心?我們不清淨,我們不平等,我們不慈悲,所以變現的境界就看到很多臭穢,道路也不平坦,坑坑窪窪很多,有高山、有低谷,都是不平的境界,還有很多路上的障礙,這是沒有慈悲就變現出這些境界,心多障礙。

  所以明白這個道理,從根本上剪除荊榛瓦石就要從心開始,把心裡面的這些障礙化解掉。譬如說當我們跟一個人起對立的時候心就有障礙了,他要做什麼,我的心裡就不滿意,想方設法要障礙他,雖然可能行動上不去障礙,但是心裡上已經在障礙他了,不想他做,不想他好,跟他對立,這是心的障礙。有這個障礙你就真的見到有很多障礙你的人,你看到好像他也在障礙你,這是真的,當我們是這樣的心,看到對方也是這樣的心。過去我們曾經看到一個新聞上登的一個報導,這是講到在某一個大城市,大家都住高樓大廈、住公寓,在高樓上有一戶人家比較貧寒,他新搬進來的鄰居是一位年輕的女孩子,這個女孩子家境比較好,看到這個鄰居家家境貧寒,於是就生起厭棄的心,不想跟他來往,生怕被對方摽住,就會找自己麻煩。有一天晚上大樓停電,一片漆黑,這個少女在家裡有點慌慌的,忽然又聽到有人敲門,咚咚咚敲門,這個少女就大聲的問,說:誰啊?外面有一個孩子的聲音,說:姐姐,我是鄰居家的小明。這個少女知道,原來是鄰居那個貧寒家裡的孩子。少女就問了:你要做什麼?她沒開門。外面那個聲音說:姐姐,我媽媽想問你,你有沒有蠟燭?這個少女一聽,心裡就想,這個家裡窮得連蠟燭都買不起,一到停電就來找我麻煩,我就是有都不能夠借給他,更何況她還沒有。所以她就用一種很不屑一顧的聲音沖著外面喊,(還是不開門),說:沒有。結果外面的那個小孩又繼續說了,說:姐姐,我媽媽就知道你家裡可能沒有蠟燭,讓我給您送兩根來。這個少女一聽當場就愣住了,馬上就覺得自己心裡很慚愧,你看看自己是怎麼想別人,就生怕別人窮,找自己麻煩,不願意跟人家交往,跟人家劃清界限,哪裡想到別人根本不是這樣子,雖然是窮,還能關心你,遇到沒電的時候還給你送蠟燭。所以這少女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從此這個女孩跟這鄰居就成為很要好的朋友,為什麼?心裡的障礙給化解了,原來心裡有障礙,真的看到對方好像也是有障礙,心裡跟他對立了,想他是不是來找麻煩的,他就真的變成找麻煩的人,一切境界皆由心造。等到那天之後,她的心裡再也不想這鄰居是來找麻煩的,對立化解了,所以障礙也就消除了。這個『礙道之荊榛,當途之瓦石』蕩然無存,他們兩家成為好朋友,也是一切境界皆由心造。心有不平,外面就有不平,心裡有對立,外面就會有對立,心裡平了,心裡有仁愛,看見外面都是好人。

  所以我們師父上人常常提醒我們,要學習看到「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為什麼?這樣心裡就沒有任何的障礙,荊榛瓦石都已經清除掉了。真正把所有對立、矛盾、沖突化解,你就進入無障礙的法界。《華嚴經》裡面你看佛菩薩他們入四無礙的法界,所謂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真的沒有障礙了。自性裡面本來沒有障礙,障礙都是人自己搞出來的。搞出來的障礙也只能障礙自己,它沒有障礙境界,境界還是無障礙的法界,只是我們心裡障礙,看這個境界好像成為自己的障礙,它沒有,那是自己的錯覺。就好像我們戴著一副墨鏡,黑色的墨鏡,外面本來是光天化日,都看得黑黑的了,為什麼?因為你自己被這個眼鏡給障礙了。這個眼鏡障礙的只是你自己,沒有障礙外面的境界,外面境界還是光天化日,但是你呢?你明明是看到黑天,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的境界是你自己心造的。所以我們才懂得,原來我們生在五濁惡世這個不能怨人,是我們自作自受,我們心裡濁惡他就生五濁惡世,我們如果心地清淨平等就生到極樂世界。你再一看,本來盡十方都是極樂世界,原來自己是過去冤枉、糊塗,把自己弄到了三惡道或者是六道輪回裡面來,這真的叫做冤枉做小人。

  所以下面說,「今人生於荊榛瓦石中,惟恐人受荊榛瓦石之害,而能代為剪除,直是種淨佛國土之因,豈特人天福報乎」。這個話講得好,我們現在能夠在這種五濁惡世裡面,看到路上有荊棘、有瓦石就生起一個仁愛的心,不願意別人受到荊榛瓦石之害,而去把它剪除掉,這種愛人之心,就已經是在種淨佛國土的因了。極樂世界的人叫「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不僅是善,是上善,是高等的善、是純善。我們想要生淨土要修這個因,才有生淨土的果報。這個因是什麼?慈悲,念念都關懷、愛護、照顧、幫助別人。不僅是人,一切眾生都是這樣去愛,這個愛心是遍法界虛空界的,也絕不只是這個地球而已。那你想想這不就是發菩提心嗎?極樂國土它的因是什麼?《無量壽經》裡講得好,必須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兩條。第一是發菩提心,菩提心,講得白一點,就是愛一切眾生的心,純善的愛心,這個心發起來了那你就是在種淨土的因,再加上有緣,緣是什麼?念佛,一向專念是緣,最主要的因是發菩提心,其次才是一向專念。所以天天念阿彌陀佛也是天天提醒自己不忘菩提心。忘了菩提心念佛,那只能是叫人天福報,他不是修淨土的因,修淨土必須得發菩提心。為什麼要生淨土?因為我要廣度眾生,只有到淨土,才能夠有這個智慧、有這個能力廣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我是為這個去的,這是廣大的愛心。

  我所行的善都不是為自己,只是為眾生,也不求果報,心是清淨的,這叫無相布施,至少是無我相,不是為我,這就不是人天福報。人天福報是修善還有個我在,為我做的,有我就有人,我在布施給人,有我和人、也有中間所施之物,你看這三種相具足,那得到的福報就是人天福報,這小。為什麼?因為心量小,量小就福小,量大就福大。假如能做到我、人和所施之物三相都空掉,所謂三輪體空,這樣的布施那就不是人天福報,那是你修淨土的因、修成佛的因,我們要修就修這個。所以「翦礙道之荊榛,除當途之瓦石」這一句意思是極為深廣。讀《文昌帝君陰骘文》,每一遍去讀,隨著你的領悟力提升,你所得到的益處不一樣。你看一句話裡面,涵蓋的意思有多深廣,不能把它看淺了,淺人看得就淺,深人看得就深。你看安士先生把這句話開解得多深,用佛法的《華嚴》核心的思想來解釋這句話,《華嚴》核心思想就是一切境界皆由心造。所以有純淨純善的心,便能生純淨純善的國土。

  下面安士先生引徵了二則故事,第一個是選自《陰骘文注證》的,叫「拔荊得金」。在臨川有一位平民叫做周士元,有一天他到山裡去采茶,走在路上被荊棘給鉤住衣服,就跌倒了,劃破了皮膚,流血不止。當時他就想到,他還有幾個同伴也要經過這條路,恐怕他們也會像自己一樣會受傷。於是就忍痛坐起來,用力把那個荊棘給拔掉,結果這麼一拔,發現荊棘根底下那裡竟然有閃爍著光,他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塊黃金,這是他意想不到的。結果他把這個金拿回去做買賣的本錢,三年以後他就成了富裕的人家。這是什麼?天賜給他黃金,因為他能生起這種利人、愛人的心,拔掉這個礙道之荊榛,他就得到天的賜予。假如他不是有這個愛人、利人的心,自己不管它,不拔掉這個荊榛,那他也就得不到這樣的黃金。

  下面第二個故事,是「夢人贈桂」,這也是選自《陰骘文注證》。講元朝有一個人叫周德,家裡很貧窮,但是他是樂善好施。在路上有一次遇到一個很污穢、滑人的東西,一種磚石、瓦片,他就把它翦除,以後就天天都這麼做,凡在路上看到障礙人的這些障礙物,石塊、垃圾、礙道的荊榛、毒草等等,他都把它清除干淨。走在路上如果看到那些瞎子、瘸子,就一定去攙扶他們。就這樣,好事雖然很小,但是天天做,持之以恆。後來他就夢見一位老人,折下來一枝桂花送給他,說我賜給你一個貴子,來報答你這種善行。後來周德真的生了一個兒子,很小的年紀就考上了科舉。所以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翦礙道之荊榛、除當途之瓦石它的福報,善雖是小,但是努力為之,積小成多,聚沙成塔,這個福報就會積累得很大。

  翦礙道之荊榛,除當途之瓦石,還可以引申到對於我們修道之人來講,荊榛和瓦石指什麼?所謂荊榛瓦石就是障礙我們修道的這些東西、這些障礙。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到底什麼東西會障礙我們修行,我們就要把它剪除干淨。這個障礙不外乎內和外。內是什麼?師父上人說的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這就是障礙我們修道的荊榛瓦石。所以學佛修道首先要放下這十六個字,轉自私自利為大公無私,轉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貪著成安貧樂道,安住於所謂箪食瓢飲,以苦為師,以戒為師。貪瞋癡慢這些煩惱也要把它轉過來,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沒有任何控制、占有的念頭,貪沒有了沒有一切對立、矛盾的念頭,瞋沒有了貪瞋能夠去掉,愚癡也就化解了。愚癡是什麼?不相信因果不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就有一種貪求的心,貪求不得就生瞋恚,根源是愚癡。修道有一點成就了就會起傲慢心,特別是持戒的人,看到別人不持戒,心裡就傲慢,對別人起了批評的心,見人的過失,心裡老想著別人的過錯,不能夠原諒別人,這都是慢。還有一種是疑,對聖教的懷疑,對師長的懷疑,那是障礙自己修道。這些內心裡面的東西要化解掉,我們修道才一帆風順。在外面的障礙是什麼?我們說冤親債主,不學佛的,會障礙你修行。但是我們要回過頭想一想,冤親債主是過去生中結下的緣,現在我們怎麼對待他們?不能是用一種鏟除掉的心,這個心不會化解冤親債主的,只能夠把這個怨結得愈深,障礙會愈來愈大,這不是叫剪除,這叫增加障礙。所以對待冤親債主我們還是需要用一種清淨平等的心、用忏悔改過的心來化解。所以還是得從內來化解,不能從外,從外面去化解那叫心外求法內心裡面首先把自己對立化解,不要看他們是冤親債主,好像故意來障礙你,你這一有障礙,他真的就是你的冤親債主你把它轉過來,他來是成就你的,他來是考驗你的,是來激勵你的,鞭策你的,要生感恩心。即使是真正障礙你的人,他也是你的逆增上緣。為什麼?鍛煉你的忍辱,你忍辱的功夫能提升,這不就成為你的增上緣嗎?所以把心轉過來以後你再一看,外面沒有障礙,障礙都在自心

《文昌帝君陰骘文》研習報告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四十四集)  2008/12/23  華嚴講堂  檔名:52-297-0044

 

上一篇:慈城羅珠堪布:視病痛為功德,從而清淨罪業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人生享受享樂在什麼時候?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