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善生經》曰:彌勒出時百年受齋,不如我世一日一夜,何以故?我時眾生具五滓故。善男子,是八戒齋,即是莊嚴無上菩提之璎珞也」。「以上廣引多經,以證此土行人於飲苦食毒未嘗寧息之中,仍能齋戒清淨,忍辱精進,故其功德遠勝於他方國土。於此土修行,若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念老在此地做了一個總結,這個總結結得好。
上面引用這麼多的經論,都是來證明此土行人於「飲苦食毒未嘗寧息」,這八個字不就是我們現前社會的寫真嗎?在這樣的環境當中能忍,還能夠齋戒清淨、忍辱精進,這個功德太殊勝!這樁事情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你為什麼能行?這是證明我們過去生中曾經積功累德,養成深厚的善根。就像《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少、福德少,或者是緣不具足,都不能往生。往生的人,無論是什麼人,這個世界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只要真正能往生淨土的,他必定是具備這三個條件。善根是什麼?對於這個法門他真信、他真解、他能證,明了;福德是他真干,真正能夠依教奉行,這個人有福。
真的能忍,我們看《了凡四訓》,很多同修都看過。你看了凡先生,每一次參加考試,都有很多同學、朋友一起去參加考試,他對於這些人當中,他判斷是哪一個人,這一次一定會考中。他所說的那些人,考試發榜之後真的都被他說中,所以人家以為了凡先生看相算命的功夫不錯,其實不是的,他也不會看相、也不會算命。他憑什麼判斷?這個人老實,這個人謙虛,有德行,他從這裡判斷的。老實人,謙虛的人,恭敬的人,他什麼?神保佑他。過去考取功名,這個習俗裡面講的是祖宗積德、神聖保佑,他一定考取。他自己好像考進士,第三次才考中,考舉人也不是一次就考中,這不就是跟《彌陀經》上所說的一樣嗎?條件是善根、福德、因緣,你具足這三個條件,像了凡先生講,你一定往生,你一定沒問題,就是這麼個道理。不是他會算,不是他有神通,他看你有沒有善根福德因緣。
因緣在這個世間是常常能夠遇得到的,但是遇到相不相信,有問題;遇到不相信,等於沒有遇到。這三個條件同樣的重要,真正能信能解、能行能證,遇不到這個機會,這一生也是空過。遇到這個機會,緣分遇到,他不肯真干,他對於經裡的意思體會不深,什麼原因?自己的意思、成見很重,相信自己,不相信佛經。這我們都要多想想,要認真去反省,有沒有這個毛病?我們是真信佛還是假信佛?信佛,又以為自己想法、看法是正確的,那跟佛就相違背,就不信了。所以半信半疑,這是念佛人最大的障礙。
後面會講到。縱然他將來能往生,他生在邊地疑城,不能入品,就是下品下生他沒分。生邊地疑城那算是不錯了,也很難得,在邊地疑城要待五百年,回心轉意、忏除業障,才能入下品下生這個位次。佛陀慈悲,在這裡教導我們、勉勵我們,要真行,要深解。解得淺,不行,深解!這經上「深解義趣」,要懂得這句話。深解,你的疑情才能真正斷得干干淨淨,無論遇到什麼境界你都不會懷疑,成就自己無量功德。這個功德就事論事,就眼前的事,你所修的功德確實遠勝於他方國土。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三九集)2011/8/14 檔名:02-039-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