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為他人做嫁衣也有一種特有的成就感,並且會為你贏得更多的朋友,這自然會使你快樂很多。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更不要說做嫁衣者自有屬於自己的收獲。這也是雙贏的一種具體表現。
《喬家大院》中的喬致庸,在張之洞需要銀子給吏部官員上貢,卻無處借貸之時,慨然解囊,借給張之洞10萬兩銀子,解了張之洞的燃眉之急。也為自己和張之洞之後的交往打下了良好的開端。
現在的人們都知道,張之洞是封疆大吏、朝廷重臣。可是當時誰會看中他?喬致庸也未必就看得出來,但覺得他是胸懷天下的同道中人。十萬兩銀子對喬致庸也不是什麼難事,能幫就幫了。
這和紅頂商人胡雪巖與官員王有齡的交往的結局大有異曲同工之處。不同的是,對胡雪巖來說,幫助王有齡之時,自己尚處與困境。但最終,胡雪巖卻憑借王有齡之力,在商界迅速崛起。
喬致庸僅憑一面之緣就借給張之洞10萬兩銀子,結果結交了這位朝廷重臣,獲得了十倍甚至百倍的回報,生動地說明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任何一個人都不能脫離社會一個人來過完一生,總是有人來伸出援手拉上一把。因此,企業平時除了在進行日常經營活動外,要多參與社會或者行業的活動,多進行接觸往來。這樣,我們總會在交流之間發現這樣一些人,他們也許還碌碌無為,也許已嶄露頭角,也許胸懷大志未成酬,也許正在韬光養晦。這時,如果你能伸援手扶助一把,幫助他們,也許就幫助了你自己,因為他們在未來的某一天也許會給你意外的回報。
經商本身就是一件多贏的事情,你死我活斷然不是商業精神的內涵,共同謀利才是經商的根本。在今天這樣一個追求雙贏的大環境中,我們應該學會幫助身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因為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不管是喬致庸們,還是胡雪巖們,都是深得其中三味的。他們也是我們提到佛商時候的典型代表。以佛的智慧來經商,焉有不成功之理?
正如盲人點燈籠既為別人照了亮,也讓別人看到了他自己,這樣人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撞到盲人了。有些事情的因果,既是有因就有果,又是因果互為,不是那麼很容易就分得清楚的。
在生活中,幫助別人也就等於幫助自己,要想收獲就必須先給予。只有樂於幫助別人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幫助,才能獲得更多的財富,他的人生或事業也可能從此就會與眾不同。
敬人者人恆敬之,助人者人皆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