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定弘法師:淨宗根本戒(第2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請坐。我們繼續來學習「淨宗根本戒」,請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三十五品:

  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我們用這一品經文來做為我們學習五戒的教材。淨宗也重視戒律,淨宗的第一經《無量壽經》整整用了很長的一品經文來講述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不僅是淨宗的根本戒,也是佛法一切法門的根本戒。我們來看這一品經的注解,我們采用了北京黃念祖老居士的《大經解》加上我們師父老人家的科判,合在一起叫《科注》,我們用這個教材來學習。

  黃老的注解說到,「此品廣明濁世惡苦。惡者五惡,苦者五痛、五燒。勸令捨惡行善,離苦得樂」。我們這個世間叫五濁惡世,濁就是染污的意思,現在我們感觸也特別明顯,整個地球都被染污了,而且染污得非常嚴重。科學家們警告我們,如果我們不知道保護地球環境,可能五十年之後地球就不適合人類居住了,我們可能都看得到。所以這種嚴重的程度,看到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經上講的『濁世惡苦』,我們想想,佛真的是很有預見性。惡是講五惡,就是世間所謂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是五惡。燒和痛都是講它的報應,五痛是講現世報,五燒是講來世惡道的惡報。我們看到現世幾乎是每個人都會嘗到苦痛,無論是貧富貴賤統統都有苦,沒有樂。我們問苦是怎麼來的?苦是因為惡來的,它是惡的果報。樂從哪來的?樂是從善而來的。所以佛勸我們離五惡,這才能夠去五痛、離五燒,離苦得樂必須要斷惡修善。

  黃念祖老居士的解文裡頭引用了《淨影疏》,淨影是隋朝淨影寺沙門慧遠大師。這位慧遠大師不是淨宗初祖,這兩位慧遠是同名同姓,可是不同人,隋朝時代這個慧遠叫小慧遠,淨影寺的慧遠,有別於東晉時代的淨宗初祖慧遠大師。因為他的寺院叫淨影寺,所以世間人稱他的這個《無量壽經義疏》也叫《淨影疏》。《淨影疏》是這麼說的,「五戒所防,殺、盜、邪淫、妄語、飲酒。是其五惡。造此五惡,於現世中王法治罪,身遭厄難,名為五痛。以此五惡,於未來世三途受報,說為五燒」。這就把五惡、五痛、五燒給我們定義出來,五惡是惡因,就是殺盜淫妄酒;五痛是花報,現世報;五燒是果報,開了花必定有結果。這五惡,我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個世間造作的人有多少?造作這五種惡業的人將來多半是到地獄去受報,現世,這裡講的可能遭到王法治罪,違法就要受到法律制裁。譬如說犯法的,那當然就要被抓起來判刑,甚至情節嚴重可能會遭到死刑,身遭厄難;或者是跟人結了怨,被人所殺、所傷;或者造惡嚴重,罪業很深,身體得了重病,這是業障深重。尤其是臨命終的時候,那是痛不欲生,這叫五痛,未來都是到三途地獄、餓鬼、畜生受報。

  黃念老又引用了《嘉祥疏》,《嘉祥疏》也叫《無量壽經義疏》,它是唐朝嘉祥寺吉藏大師撰寫的,因為他是在嘉祥寺,所以我們就稱他是嘉祥大師。他的《無量壽經義疏》也叫《嘉祥疏》,這都是對他的尊稱,不稱他的法號,直接稱他寺院的名字。他解釋五惡說,「何故但明此五?由世人喜造,故偏彰」,彰是彰顯。為什麼佛在這經裡頭特別舉出五惡來說明?五惡就是五戒的反面,是因為世間人很喜歡造。為什麼會喜歡造?原因就是缺乏了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所以人的這種惡習氣就控制不了。在過去,古時候,因為人從小都受到倫理道德教育,都知道有因果報應,都比較能夠收斂,雖然有造惡的傾向,但是不會太過分,他有個底限,不敢太越軌,所以社會的秩序基本維持得還不錯。可是現在人們都崇尚科學、崇尚競爭、崇尚享受,倫理道德教育被視為是過時了,因果教育被視為是迷信,都不相信這些東西,所以惡習氣就泛濫,五惡、五痛、五燒,差不多可以說是拼命的干,窮凶極惡,所以感得天災人禍的報應。

  要幫助社會恢復安定和諧,幫助人心回歸到倫理道德上,最重要的還是要提倡因果教育。所以我們這次講「淨宗根本戒」實際上是講什麼?講因果,你不懂因果,你根本不可能會持戒,所以講戒律必須是從因果上講。大家能夠真正相信因果,那自然就有防非止惡的心,自然就能夠持好戒。現在人不相信有輪回,不相信有地獄,所以講的因果光是講現世報講得不夠透,他們會覺得為什麼有的人造惡,他偏偏得好報?有的人人心很善良,為什麼還會遭到種種的不幸?他只看到這一世,所以講因果總有不圓滿的地方,必須要看三世。所以《無量壽經.濁世惡苦第三十五》品,非常好的教材,它比《太上感應篇》講得更為圓滿,《太上感應篇》講五惡五痛,它講的現世報,但是它沒有講到五燒,它沒講來世報,這一品經文也講到來世。

  現在人就會提出質疑,到底有沒有來世?人有沒有輪回?現在人相信科學,都要你拿出證據來。有沒有證據?有證據,現在西方科學家、醫學家、心理學家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發現了大量的案例,提出大量的證據證明輪回真有。我過去講的「因果輪回的科學證明」這個專題,在全世界各地巡回去講,至少講了五十場以上,從大城市到農村、從監獄到大學都講過,最後第五十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講演,當時也引起了不小的影響。我是把這些西方的科學家、醫學家他們的科學報告匯集在一起跟大家講,證明人有靈魂,靈魂會輪回。證明靈魂的存在,現在醫學界有專門做瀕死體驗的研究,就說明人他在臨死之前往往會出現靈魂出體,搶救回來之後他就又回魂了。回魂之後,他把剛才靈魂出體之後的現象跟醫生講,一開始醫生可能都不相信,只以為他是幻覺,但這些例子不是一個兩個,是幾萬個、幾十萬個,就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

  在一九五九年,美國精神研究會專家卡裡斯.奧西斯博士,他率先調查這個事實真相,他分析了幾百份抽樣的調查,他去調查研究這些病人死亡過程中的體驗。一九七二年他發表了一個科研報告,題目叫「死亡時刻」(At the Hour of Death)。這篇文章裡面他總結說,多數病人臨終前進入一種模糊、健忘甚至無意識的狀態,但仍然存在著有堅持到最後的意識清醒者,他們說見到了來世,並能在臨終前報告他們的經歷。譬如他們見到了已故的親屬和朋友的幽靈,見到了宗教和神話中的人物,見到了靈光、美麗的非塵世環境,這些體驗很有影響力,帶給他們祥和、寧靜、安逸和宗教情感。這些有臨終瀕死體驗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神智清楚,一般來講他們都是比較善良的人。如果是造惡多端的,那臨終肯定糊裡糊塗的,所以他才會墮惡道。如果清清楚楚的,他不會去墮惡道。

  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四年之間,美國的內華達大學雷蒙.穆迪教授研究了一百五十多個瀕死體驗的實例,後來一九七五年發表了一篇著作叫《生命之後的生命》(Life after Life),他就把這個瀕死體驗的研究做了一個整理。他是這樣描述,他說一個正在死去的人,當肉體痛苦到極點時,他聽到醫生宣告自己死亡了,他最初開始聽見噪音、響鈴的聲音或嗡嗡的聲音,同時感到自己很快的通過一條黑暗的隧道,然後他發現自己離開了肉體,他在遠處看自己的身體,如同一個旁觀者。過了一會兒,他鎮定下來,漸漸習慣於這種奇怪的感覺(他還沒有習慣,因為原來都以為那個身體是我),然後他注意到自己現在仍有一個身體,這就是所謂的靈體,與以前的肉體的性質迥然不同。緊接著他看到了已故親友的幽靈,並見到了他從未有見過的親切、熱情的神靈,如果他是信仰宗教的,而且是一位虔誠的信徒,這時候看到神靈來接引他;如果他是念佛人,他會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他。這種神靈,他們描述是一種閃光的生命,一種光體,這個神靈用非語言的方式問了他一個問題,讓他評價自己的一生,同時瞬息為他展示一生的主要事件。所以一個人他在斷氣以後從身體裡出來,他就會看到自己的一生,神靈都很清楚。中國人所說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又說到「舉頭三尺有神明」,這些科學有證明了。

  穆迪博士又繼續描述,說之後他發現自己正在靠近某種障礙或者邊界,這代表著今生和來世的界限。迄今為止,他已對死後的經歷和感受發生了興趣。這都是比較善良的人,所以看到的境界是比較好的境界,他不想返回人間,然而他發覺自己必須回到人間,因為死亡的時刻尚未到來,他壽命還沒完全到,就回魂了,所以不管願意與否,他最終還是與肉體重新結合而復活了。這是科學家們的報告,證明人的肉體就像一件衣服一樣,這個靈魂出體之後就不受肉體的拘束。他所見到的現象都是跟他自己一生造作的業有關,如果他造作的業是善的,他就看到善的境界,這些閃光的神靈,這些優美的環境就是上天堂;如果他一生造惡的多,他在臨終的時候會見到可怕的現象。有一本外國的報告叫做《天堂印象—一百個死後生還者的口述故事》,調查了一百個瀕死體驗的人,其中記載了有一個人是德國的警察局長,叫斯塔因.海德勒,這位先生他就在臨死的時候遇到很可怕的體驗,他發現自己被許許多多貪婪丑陋的幽魂包圍著,這些幽魂都張著血盆的大口撲上來要咬他,這是他自己說出來的體驗。這個警察局長為人冷漠、凶殘、粗暴,大概他對於犯人是很殘酷,所以惡因自然會感得這些惡報。

  《地藏經》上就有這樣的描述說,「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閻浮提就是講我們這個地球,地球上的人類,即使你是行善之人,到臨命終的時候,都有很多的冤親債主,這些冤親債主是你前生的,他來索命的,他來討債的。他怎麼樣來討債?他肯定不會變成一個凶神惡煞,這樣的話你就害怕,你不會跟他走的。他會變成什麼?父母、眷屬,這樣來勾引你,讓你跟著他去,等去到了他的地方,他就原形畢露,那時候你想逃都逃不了,他引接亡人令落惡道。更何況本來就是造惡之人,他的罪業很重,沒有冤親債主來勾引他,他都要墮惡道的。

  所以,臨終的時候要護持好,對他未來的去向起關鍵性的作用。《地藏經》上講,臨命終時若能夠「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這講得很清楚,不管你是行善的人,還是造惡的人,你能夠在臨終的時候聽到有人給你在耳邊念佛菩薩名號,乃至辟支佛(辟支佛是緣覺),就是念三寶名,你只要真聽進去了,歷臨終人耳根,從耳根入進去,聞在本識,聽到了。這樣的眾生即使是造了很多的惡業,這個惡業本來是要墮惡趣的,但是因為有眷屬、有助念的同修給他念佛、念三寶,修這樣的聖因,他罪惡悉皆消滅,也就是他不用墮三惡道。所以念得一佛名號就功德無量,原因就在這裡,這一句佛名就能夠幫助他從惡道裡超拔出來。除非他聽不到,他昏沉就沒辦法了,要聞在本識。所以臨終的時候清醒是最重要的,清醒就有救,無論他造的罪業多重,或者他的病有多痛苦,只要他頭腦清醒,就可以幫助他。

  如果是他罪業很重,頭腦實在不清醒怎麼辦?譬如說老年癡呆症,他根本就是不能領會,或者是昏迷不醒,那就要幫助他消業障。怎麼消?大家至誠的在一起念佛、讀經,印光大師講「念佛方能消宿業,竭誠自可轉凡心」,消業最好的效果莫過於念佛。當然如果他有留下來財物,我們要把他的財物拿去布施,給他做功德來加持他,這樣能夠幫助他清醒過來。只要他一清醒,立刻勸導:「放下娑婆世界,放下身心世界,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生起了信願,一念十念,必得見佛,必得往生,這種方法非常有效,真正幫助臨終的人可以往生淨土。如果他不願意往生,他清醒過來,聞得一佛名號,也不墮三惡道。

  所以像西方、美國,這些科學案例非常多,證明人確實有輪回,不是說死了以後,肉體死了就什麼都沒有,靈魂沒有死。有一位死亡問題專家,心理醫生伊麗莎白.居伯樂.羅斯博士,她就研究過兩萬多個死亡的經歷,她的對象都是昏死以後又救活過來的病人,他們口裡說出自己靈魂出體時候的遭遇大體都是相似的,都會見到光,或者見到黑暗的隧道,或者見到過世了的家親、朋友,甚至見到神靈等等,這些科學報告確實已經相當豐富,有力的證明人確實是有輪回。除了瀕死體驗研究以外,還有心理醫生用催眠的方法研究,幫助受催眠的人進入了安定的這樣的心理狀態,回憶起前生的事情。另外還有通過對一些小孩的研究,很多小孩子他能夠回憶自己的前世,特別是還沒有受到污染的小孩,他們的心比較單純、比較清淨,這些前生的記憶都能夠保留,但是慢慢長大,這些記憶就沒有了。這些案例,以維吉尼亞大學史蒂芬森教授為首的科學家的研究相當之豐富,所以科學也證明了有六道輪回。

  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在給我們講述,講述得很明白。實際上,六道輪回也不是釋迦牟尼佛講出來的,比釋迦牟尼佛更早,印度婆羅門教早就講了,只是釋迦牟尼佛他承認。因為什麼?他看到了。在古印度,六道輪回的講法非常普遍,因為很多宗教師他們在禅定當中都能看得到,他們都修四禅八定。佛教也特別重視禅定,所以世尊當年在世,僧團裡面幾乎每個人他的基本功都是四禅八定,在禅定當中突破了空間維次,所以他能夠看到六道輪回。這種禅定也不是很深的禅定,但是你就能看到天道,天有二十八層天,下面你能看到地獄道,都清清楚楚。這不是用研究,像現在這些西方科學家用科研的方法推理出來的,不是,他們真的看到了,不是假的。五痛、五燒這種現報和果報,當時的這些宗教師都相信,所以宗教都相信因果報應。我們再看經文,這是開端的經文:

  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

  先看到這裡,這是第一個段落的開始。這一品分為五個段落,按照我們師父老人家的科判,分五個段落,這是第一段,叫「贊無惡成德」。在整部經裡面,它是排第庚一,正宗分裡面的其中一段。佛在此地告訴彌勒菩薩,《無量壽經》後半部是彌勒菩薩當機,佛跟他講『汝等能於此世』,你們在這個世間能『端心正意』,不去做『眾惡』,這就是『大德』。

  「端心正意」怎麼解釋?黃念老的《大經解》說,「指正心誠意,善護己念,遠離三毒,不思邪惡」,這是講端心正意。實際上,端心正意不僅佛家講,儒家也講,中國的老祖宗雖然跟佛陀沒見過面,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真是英雄所見略同。你看在《大學》裡面講誠意正心,這是三綱八目,這是朱子把《大學》分的。實際上這三綱八目是一不是多,所謂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八目是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身、家、國、天下根源於心,所以你能誠意正心,就能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正心誠意從哪裡做起?從格物、致知做起。格物是什麼意思?物是物欲,格是格除,印光大師對格物是這麼個講法的,講得好,直接到位。我們的意為什麼不真誠?我們的心為什麼會不正?就是因為有欲望,欲望太濃了,所以我們要降低欲望,這就是格物,能格物,心才能夠端正。所以格物致知,這個致知,知就是良知,用良知,不是用煩惱,不是用自私自利,不是用欲望來行事。所以致知是用理智,不用感情和煩惱,待人處事接物你才能做得正,這樣的心正了。善護己念,自己的念頭要善護,我們的念頭不能有貪瞋癡慢,不能有自私自利,從這裡下手。遠離三毒,這個三毒就是貪瞋癡,念頭裡有貪瞋癡,行為上就會有殺盜淫妄酒這個邪惡,這是邪惡的行為,邪行是因為心念不正。所以教我們遠離三毒,不思邪惡。現在天災人禍頻繁,大家有目共睹,如何來挽救地球、挽救人類、化解災難?

  前年二0一0年八月,師父老人家讓我跟淨宗學院的幾位同修到澳洲悉尼開了個會,聽取了一些美國來的科學家們的報告,他們公開的討論二0一二年馬雅人的預言,這是講到災難,講到世界末日。有沒有可能?有的人認為可能,有的人不相信。認為可能的人用了很多的科學證據來證明二0一二(也就是今年)將會有很多災難。其中一個講的是太陽風暴,也就是中國人講的太陽黑子,太陽黑子的運動是有周期性的,每十一年一次比較大的爆發。它的爆發當然會對地球有影響,太陽風暴吹到了地球上,就會影響地球的通信,影響地球的磁極、電磁場。剛好二0一二年太陽風暴預測是很高的一次,如果這個風暴它對地球的影響劇烈,可能也會影響地殼的運動,包括導致海嘯,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等。最低的影響,會對地球的電磁波有沖擊,影響了它的磁極的轉換,或者是對無線電有大的干擾,所以飛機、輪船導航系統可能都不准了,這個就會帶來不少的麻煩,你就不能飛行了,不能夠在海上航行。如果大的,引起了大的地震海嘯那就更麻煩,像日本政府已經發布公告,是說今年將會有很大的一次地震,他們預測大概是九級以上,引起海嘯可能有二十米,東京羽田機場的海嘯可能有十米,所以他們正在做一些避難的准備和訓練,這日本人都知道。

  這些災難怎麼來的?佛法裡就講得很清楚,一切法由心想生。量子科學家普朗克博士也說,「心識是一切物質的基礎」。如果我們整個人類都在造殺盜淫妄酒,念頭裡面都是貪瞋癡慢疑,這地球上當然就會出現種種災禍。《楞嚴經》上講,貪心感得水災;瞋恚心感得的是火災,火山爆發、全球溫度上升這些;愚癡感應是風災;傲慢不平感應是地震。還有一種懷疑,尤其是懷疑聖教,對老祖宗的教誨、對因果的道理不能相信,這些懷疑它就導致了整個地質的疏松。所以像近來我們常常看到的泥石流、山體滑坡這些災難,《楞嚴經》上講,這是因為人內心中充滿了懷疑、不信任導致的。現在真的不僅是對聖賢教誨懷疑,一般人就是家裡的人都會懷疑,夫妻之間都會各自的有一個小錢箱,不讓對方知道,同床異夢,父母、兒女之間都不信任,所以導致整個地質都疏松不堅固。

  《地藏經》上有一個堅牢地神,地要堅牢才可靠。為什麼會不堅牢?疑心破壞了地質的堅牢。這個地在《地藏經》裡面是表法,心地。讓我們的心地要是堅固,必須要從信上堅固,《華嚴經》上講,「信為道元功德母」,它是道的根源,功德之母就是能生一切功德的意思。所以這個信現在真的非常缺乏。五倫五常,五常講仁義禮智信,這個信也是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了五常,社會就亂了,自然就會感應地球災變異常。所以這個信我們要恢復,恢復的方法就是靠教學,用傳統的聖賢的教學。傳統聖賢的教學最重要的一點,在《三字經》開端就講,「人之初,性本善」,就是相信人本來都是好人,人人是好人,沒有不好的人,首先我們相信。這是教育的一個原理,因為人人本來是好人,所以我們才能把人教得好。為什麼人會不好?《三字經》上講,「性相近,習相遠」,習性使然。如果一個人從小沒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受到了社會的污染,就養成了不好的習性,這就好像變壞了,實際上他的本性還是本善的。所以「苟不教,性乃遷」,沒有用善法教育他,他習性就增長,本性就被習性給蓋覆住。

  教育,用傳統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古人的話,古人都是聖賢。所以孔老夫子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不搞創作、創新,他只是完全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誨,把這些教誨能夠消化吸收、融會貫通,然後他能夠運用,運用得非常的善巧,這是他完全掌握了古聖先賢教誨精神才能做得到。如果一開始就是要自己來創新,不要聖賢教誨,自己所創新的肯定超不過古人。佛家講得就更徹底,佛家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人人本來就是佛,你是佛,他是佛,我也是佛,大家都是佛。現在為什麼淪落成凡夫?就是因為迷了,迷失了自性。把自性恢復,我們就成佛了,成佛並不是說增加了什麼,只是把染污的這些習性全部去除掉。所以你不可能比人家創新,你不會增加什麼,佛佛道同。所以這些三毒、這些邪惡就是障覆自性的污染,要把它們去除,要遠離,先讓心純善,然後逐步到純淨,連善的念頭都沒有,這就淨了。所以學佛它的修學次第,首先第一個斷惡修善,然後破迷開悟。迷就是染,善和惡這些念頭都是染念,把善惡離開了,就得清淨,清淨就能開悟。

  黃念老的《大經解》裡頭又引義寂師的話說,「直趣菩提名端心,不求余事名正意。其義更深」,這是講得更深的一個意思。義寂師說的直趣菩提名端心,這個端心正意,他把儒家的正心誠意再往上提升了一個境界。儒家所說的還是世間法,義寂所說的提升到大乘,用大乘佛法的標准,叫直趣菩提。菩提是梵語,意思是覺悟,直趣菩提就是所謂的發大菩提心,這叫端心,端是端正,所以真正端正的心是大菩提心。什麼是大菩提心?我們師父老人家常提的二十個字,前面十個字講的菩提心,後面十個字講的是菩薩行。菩提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端心,大乘菩薩的用心,這五種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在淨宗裡面就是用一句「阿彌陀佛」可以總持、可以含攝。你一心求生淨土,這個心就是大菩提心,這蕅益大師講的。

  不求余事名正意,你其他事情都不求了,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叫正意;換句話說,你還夾雜著其他的念頭,你不是真正老實念佛的,你的意還不夠正。所以端心正意概括起來就是什麼?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求生淨土為了什麼?就是為了去作佛的。除了為去作佛以外,我其他念頭沒有了,不僅不願意在六道裡搞輪回,甚至四聖法界我都不想去,要我去做一個阿羅漢、做個辟支佛、做個菩薩,我不甘心,我不要,我就要作佛,這個端心正意就講到極處了。能夠這樣端心正意,當然自然就『不為眾惡』,一切惡都遠離了。惡概括起來五大類,殺、盜、淫、妄、酒,這些事情都不干了,為什麼?跟菩提心不相應。你有菩提心的人,絕對不干那些殺盜淫妄酒;起心動念遠離三毒,就是貪瞋癡,加上兩個慢、疑,這是五毒,情緒上遠離怨恨惱怒煩,那你的心和意全正了。

  我們要是起了惡的習氣怎麼辦?這難免的,因為輪回當中造惡造習慣了,忽然起了一個貪念怎麼辦?立刻提起阿彌陀佛這句佛號,這句佛號是正中之正、善中之善,你一念佛,那個惡習氣也就不能再起作用。所以起念頭不怕,怕的是你覺悟得太晚。覺悟得要快,提佛號要提得早,不要理會那個念頭,那些妄念自然就淡化了,只理會一句佛號。如是修行,『甚為大德』,「大德者德之至也」,至就是到至高無上,所以一個人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人就是大德,他沒有惡念,更不會有惡行。那我們自己是真的老實念佛了嗎?怎麼檢驗?就是要從自己的行為上來檢驗,從自己念頭上檢驗,從自己情緒上檢驗,看看我們的行為還有沒有殺盜淫妄酒,還會不會干這些事情?我們的起心動念還有沒有貪瞋癡慢疑?有,心就不正。我們的意地上、情緒上,還有沒有怨恨惱怒煩?要有這些東西,那就不老實,不是真修。雖然口裡念佛號,那不管用,到最後該怎麼輪回還是怎麼輪回。所以你看清朝慈雲灌頂法師他有一個《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的注疏,裡頭講到念佛人有一百種果報,第一種果報就是墮阿鼻地獄,為什麼?雖然口裡念佛,心上還是在造殺盜淫妄、貪瞋癡慢這些罪業,不相應。所以我們自己好好想一想,我們現在念佛,我們的行為、我們的心念跟佛相不相應?那我們就知道自己的果報在哪裡。下面我們再看第二句的經文,從這裡屬於第二個段落,叫「徵釋所以」,就是佛提出設問,然後進行回答。我們看經文:

  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惡少。易可開化。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

  前面佛講你們能夠在此世間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底下就設問『所以者何』,為什麼?佛這是自問自答,他說『十方世界善多惡少,易可開化』,開化就是開示、教化。唯有這個五惡世間最為劇苦,所以講到「十方世界」大部分世界都是「善多惡少」。且不要說他方世界,就說我們這個世界,在兩百年前清朝時代,中國那時候也是善多惡少,相對來講。那時候儒釋道三教都很盛,所以把人都教得很好,大家都懂倫理道德,都能明信因果,佛法也很興旺,所以社會安定。你看在康熙、雍正、乾隆這個時代,那是盛世,中國最強大、最繁榮的時代。到後來,儒釋道的教育慢慢衰下去了,這裡面有一個罪魁禍首是誰?慈禧太後,她的關系很大,所以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決定著整個國家的命運。慈禧當政以後,她對儒釋道教育就疏忽了,自己的欲望很強,傲慢,連聖人都不看在眼裡,你看她自稱老佛爺,比佛還高。歷代清朝的帝王都是三寶弟子,自稱弟子,不敢稱老佛爺,他們對出家人都很尊重,都把這些高僧大德拜為國師。所以慈禧當政以後,她把她放在諸佛菩薩之上,上行下效,她不尊重佛法,底下的人,這些官員、百姓自然也就不尊重,對聖賢教誨恭敬心沒有,真誠心淡了,最後清朝亡國。亡國,一亡這佛法也跟著衰,所以真的是善少惡多。人,善多惡少就容易教化,社會就安定。

  我們這個世間現在一看,真是『五惡世間,最為劇苦』,可以說在歷史上從未出現過普遍性的人心毒惡像現在這個時代一樣。我就舉一個例子說明問題,殺人,而且殺自己的孩子,是什麼?墮胎。自古以來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墮胎墮得這麼多、這麼普遍,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那是個保守統計,它的數字是每年全世界墮胎人數五千萬,這個數字相當於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四年多所殺死的總人口,一年我們就殺掉這麼多,而且殺的不是敵人,是自己的兒女,你說是不是最為劇苦、最為劇惡?還有殘害其他的生命,我看到一個報導說,人類一年平均吃下去的動物五百八十億,為了滿足自己的口欲,殘殺了五百八十億的生命,一年。墮胎五千萬,吃掉了五百八十億,造成的這種怨氣有多重,地球怎麼能沒有災難?所以想想佛說的話「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一點沒錯。

  在黃念老的注解當中引用了《嘉祥疏》的話說,「他土中多有勝緣,又復善報強勝,作善為易。此土無此二緣」。就是他方世界諸佛國土當中都有殊勝的緣,這有兩種緣,一個是善報強勝,善報的力量強,作善就很容易。我們這個世界兩種緣沒有了,善報的緣沒有了,作善的緣也沒有,作善是困難重重,所謂是好事多磨,你想干好事,障礙就特別多,你想為正法、為眾生做一點點,舉步維艱,人家都會障礙你、毀謗你、批評你,搞到最後你就會退心,沒辦法,做不來了。可是反過來,你造惡非常容易,所有人都幫助你造惡,你是得心應手。為什麼會這個樣?總的原因就是整個社會都失教,倫理道德教育、聖賢教育不去講求,所以價值觀顛倒了,就像《感應篇》裡面講的「以惡為能」,把造惡當作有能耐,爭相去作惡。有人作善,大家就覺得他是另類,所以行善非常非常的難,此土沒有這樣的善緣。

  再看下面,這個解文裡面講,「唯此五惡世間至離五燒,其義如文」,這裡就不用多解釋了,意思都很容易懂,五惡世間當中最為劇苦,尤其是現代。佛講「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群生」,佛來到這世間就是為了教育、教化眾生斷惡修善,離五惡、去五痛、離五燒,捨了五惡才可能捨掉惡報。不光是佛來世間從事這樣的教育,所有宗教的聖人不也都是從事這種教育嗎?都是讓眾生捨五惡、去五痛、離五燒。所以因果教育是世出世間聖賢教化眾生最好的內容,印光大師最贊歎的周安士先生的《安士全書》,《安士全書》裡面有這麼一句話說:人人知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所以我們這次的講習就是對捨五惡、去五痛、離五燒的一個學習。我們再看底下的經文,這是進入了第三段,第三段是講「令捨惡得福」。經文上說:

  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群生。令捨五惡。去五痛。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

  『降化其意,令持五善』,五善就是講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這個五善。黃念老引《嘉祥疏》的話說,「降化其意者,悕心入道」,悕就是願的意思,就是很希望入道。「令持五善」,首先我們要把這個五惡要斷除,五惡的反面就是五善,我們這一生能夠守五戒,將來就不失人身。佛講因果,五戒十善這個因是能夠讓你得人身,如果五戒十善做得非常的好,還有四無量心,你將來能得天身。每一個人來到世間作人都有兩種業,第一種是引業,第二種是滿業。引業是什麼?引導你來投胎的,來人道裡頭投胎是五善,就是五戒,所以你要修五戒修得不錯,這一生能到人道裡投胎。可是來到人道當中,人與人之間的福報相差就很遠,這個業叫滿業,圓滿的滿,滿業不一樣,就是你過去生中修的福報有多少,積的功德有多大,決定你這一生得多大的福報。這一生大富大貴、聰明才智的,過去生中都是修布施,布施財,這一生得財富;布施法,這一生有聰明智慧;布施無畏,這一生得健康長壽,這是滿業。如果得不到這些福報的,過去生中就修得少,就欠缺。所以我們想希望這一生得到財富、得到聰明智慧、得到健康長壽,必須要好好的修因,就是持五善。如果持得好,不用等來世,這一生就得報。

  明朝的袁了凡先生就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現。你看他年輕的時候,孔先生給他算命,跟他講他這一生的禍福吉凶,了凡的命中沒什麼財,也沒有功名,也沒有兒女,這個命是比較艱苦的命。給他算哪一年考第幾名,吃多少斗米的俸祿,給他算得很清楚,一點都不錯,二十年就沒有說算不准的,所以了凡先生最後他也就什麼妄想都沒有了。有一次到棲霞山,跟雲谷禅師在禅堂裡面對坐三日,一個妄念都不起。雲谷禅師看到他定功很深,問他:你用的什麼功夫?了凡先生很老實,說:我沒有用什麼功夫,只是我這一生的命給人算定了,所以想妄想也沒什麼妄想了。雲谷禅師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說:我以為你是個豪傑,原來你還是個凡夫。了凡先生不解,就問:此話怎講?雲谷大師就說:凡人之所以不能作聖,是因為妄念相纏,你雖然能夠把妄念降伏住,但是一生的命運卻改不了,聽由命運的支配,你看你不還是凡夫嗎?了凡先生就問:難道命還能夠改嗎?雲谷就告訴他,「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能改造命運,怎麼改?令持五善,斷惡修善就能改。了凡先生他聽懂了,順教修行,依教奉行。先用功過格,每天對照反省自己的過錯,錯的要把它記錄下來,以後不能再犯,善的也記錄下來,如果是這一天造了十條善,但是造了五個惡,那要去除掉,去掉了惡之後,還剩下五條,那才是純淨的,這樣來修。這個功夫是個鈍功夫,但是他用得很得力,很有效果。每天就是在做這個功過格,所以思想裡都在想著斷惡修善,努力的改習氣、改毛病,見到好事就拼命做。

  他發心首先求功名,他本來只有秀才,秀才不算功名,結果很快就得到了舉人,第二年就考到舉人,這命就開始改了,原來孔先生給他算的命就不准了。第一次發願三千條善事,做了十年終於完成。第二次再發願,他希望求子,他命中本來沒有兒女的,他發願求子,結果剛發願,第二年又生個兒子。這第二次發願是再做三千條善事。然後他又發願,第三次發願做一萬條善事,他要考取進士,這是功名裡面最高的。就好像學位一樣,現在講學位是學士、碩士、博士,那時候是講秀才、舉人、進士。結果發了願沒多久又考上進士,而且做的官比他命中該做的官要大。所以了凡先生就這樣認認真真努力的修,真的把命運都改了,壽命也延長了,本來是五十三歲壽終正寢,他活到了七十四歲,多活了二十一年。所以他能夠「降化其意,令持五善」,他自己能夠斷惡修善,能夠隨順聖賢教誨,最後能夠將自己提升到聖賢。

  實際上了凡先生雖然他也學佛,可是他所行的、所做的沒有離開世間法,還是基本上是儒為主。如果是真正入佛門,要斷四相,《金剛經》上講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離了四相你才叫入門。小乘初果須陀洹就已經破了這四相,了凡先生還有我相,他沒有破,但是他在世間法裡面已經做到了極致。所以印光大師把《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匯編》、周安士先生的《安士全書》,這三部著作做為我們淨宗學人的必修課,這三部書教我們什麼?斷惡修善,這是大乘修學的基礎。佛在《佛藏經》裡面教我們,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如果我們不在小乘上面打根基,就直接入了大乘,那個空中樓閣,不能長久,不是佛真正的弟子。所以要先打基礎,在中國的佛法用儒、用道做為我們的基礎,而印光大師提出了非常具體的教材,就是三部書《了凡四訓》、《安士全書》、《感應篇匯編》,儒釋道都有了,我們認真的在這修,斷惡修善,這個小乘的根基就扎穩了。這就是扎三個根,這就是戒律。

  然後,當然小乘要求要破四相,功夫要更高。大乘不但破四相,還要破四見,就是念頭裡面都沒有我、人、眾生、壽者,他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這是大乘菩薩。小乘教我們徹底放下,大乘教我們放下之後還要提起,這個高於小乘的地方在這裡。小乘不要求我們提起來,就是要求我們放下,統統放下;但是大乘菩薩教我們要提起來,而唯有真正放下的人,你才能提得起來,提起什麼?提起弘法利生這樣的事業。大乘菩薩在這世間,他所做的,我們看起來就是犧牲奉獻,他無我。小乘人還有無我這個念頭,他是無我了,但是還有這個念頭在。大乘菩薩連這個念頭都沒有,心都清淨了,一絲毫染著都沒有,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而又能夠努力做弘法利生的事業,這真正是大德。所以我們要落實「降化其意,令持五善」,降就是降伏自己自私自利的意念,降伏自己貪瞋癡慢的意念,這些惡習氣把它降伏住,要化掉,你才能入道;用簡單的話來講,就是改邪歸正,破迷開悟。

  「令持五善故,順教修行」,我們隨順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的教誨,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僅自己做,也為人演說,首先你自己要做到,把佛陀的教誨表演出來給別人看,別人才相信,所以自行和化他是不二的。自行也不是光為自己,是為了化他,化他也能成就自己,這就是修菩薩行。真正落實就是把《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做到,這就是為眾生做最好的榜樣。一定要做,不做光說沒有用,從細微處把它演出來、做出來,小小的細節裡面都有大道理。

  譬如說有一天我陪師父回他的寮房,看到他寮房的洗手間非常的干淨,那個水池、沖涼的浴室的玻璃壁上面一點水珠都沒有。師父老人家抓住這個機會就教化我,他說我們洗完澡、洗完臉,我這個旁邊的毛巾,我就順手就把水池、水龍頭就擦干淨;那個浴室也是,水龍頭、水管,玻璃罩上面的那個壁上的水,一擦就把它擦掉,他說用不了多少時間,你建立了習慣,這些東西的壽命至少延長十年。所以他說我的東西用了十年的,你看那個浴室這些玻璃壁、水龍頭都像新的一樣,為什麼?因為擦干了之後,它沒水它不生銹,有水在那裡漚著就容易生銹。師父講這就是惜福,愛惜常住物,惜自己的福報。

  我看到之後非常受感動,明白了普賢菩薩禮敬諸佛原來就是從這些細微處來做的,你看,對這個廁所的水龍頭、浴室壁都這麼禮敬、這麼愛惜,這就是禮敬諸佛。諸佛是什麼?一切眾生都是佛,不僅是有情眾生是佛,無情眾生也是佛。所以我學了師父這一招,我每次洗完澡,我也就擦那個牆壁上的水,擦好那個管子,真的也就是多用個一、二分鐘時間,你就在修自己的性德,你就在降化其意,令持五善。降化什麼意?自己心浮氣躁的意、自私自利的意,只想著自己,用完就算了,沒有想到那個物質,沒有想到後人(後面要用的人)這麼濕他也不方便,這就是從這些細微處把自己的自私自利的意念、習氣降伏掉、化掉。另外不能心浮氣躁,你要是心急急燎燎的,你也就做不好這些小事。師父老人家給我們做身教,所以他的言教就能令人信服。如果我們只是說到沒做到,那總不能讓人信服,也就不能讓人順教修行。

  下面黃念老的注解當中又講,「淨影與嘉祥均謂五善即五戒」。就是慧遠大師和吉藏大師他們二人都認為,五善(五惡的反面)就是五戒,就是殺盜淫妄酒這五條戒,「福德乃善行及所得之福利」,這是果報。「《嘉祥疏》曰:獲其福德者,舉遠近二果,成其行也」,遠和近有兩種果報,這經文中都舉出來。近的果就是現世報,《淨影疏》上是這麼說,「由持五戒,於現在世,身安無苦」,這就是現世的報,你修善積德,你在當生就得到的好處、得到的福利。譬如說你持不殺生的戒,你就養成了心地仁慈、善良,你心仁慈,自然就安定,心安理得。所以佛講慈心不殺,對一切眾生你沒有傷害的念頭,你就不會畏懼被人傷害。你能愛護一切眾生,人家就會愛護你,所以你能夠身安,沒有苦惱。又譬如不偷盜,不偷盜是沒有去想占別人便宜的念頭。占人便宜的心叫盜心,即使是沒有盜的行為,但是有這個心也不行,都要斷掉。在我們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我們盡量的節儉,我們不貪,常樂知足、知足常樂,自然就不會想要偷盜。不淫欲,不邪淫你就不會有禍害,邪淫的禍害是太重了!古人講「淫為萬惡之首」,淫後面肯定跟著殺,你墮胎是難免的,殺人,所以罪業都非常重。不妄語就是不欺騙別人,不欺騙人你心裡也安,人家對你能夠信任。不飲酒,你就不會迷惑顛倒,飲酒,酒醉之後往往會造很多罪業,自己不能控制。所以你看我們把五戒落實了,我們自己自然就能夠身安無苦,不僅身安,心也安樂,心悅神怡,跟一般人就不一樣。這是我們現前就得到的果報,叫近果。

  遠果是「得生極樂,定證涅盤」,這是遠果,你能夠定證涅盤,你能夠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黃念老引了《淨影疏》的話來說,「後生彌陀,終得涅盤」,我們修淨土目標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旦往生極樂世界,就橫出三界、究竟成佛,不會再搞輪回了。我們真正想達到這個目標,那輪回業就不能再造,貪瞋癡慢、殺盜淫妄這些毒惡要把它拔掉,所以你想得生極樂,必須是斷惡修善。一個人不想斷惡修善的,你說他想求生淨土,不可能,因為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連惡都放不下,叫你放下娑婆世界怎麼可能?所以一定要斷惡修善。

  即使是像阿闍世王這種臨終忏悔往生的,他生前造了五逆十惡罪,殺父親、害母親,跟著提婆達多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阿羅漢,這些五逆十惡都造絕了,但是他臨終能夠忏悔回頭,他求生西方淨土最後依然得往生。他忏悔的心是真的,真的是後不再造,他的心完全從惡轉成善,所以他得生極樂。如果我們現在還不肯回頭,你說我等到臨終的時候回頭,那沒有把握,而且很可能就回頭不了。現在很清醒、很健康你都不肯回頭,到臨終的時候不清醒,罪業很重,全身都是病痛,你還能回頭嗎?所以不可自欺欺人。

  所以淨宗根本戒就非常重要,它是我們往生淨土的保證,這是助行,幫助我們念佛求生淨土。而且這裡講到定證涅盤,定是決定,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涅盤是回歸自性,往生淨土就是回歸自性。因為極樂世界是自性所變現的法性土,所以你終得涅盤。這個涅盤不是小乘的偏真涅盤,是大乘圓滿的大涅盤,就是無上妙覺佛果,一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不退成佛。所以你把心定在這個法門上,你的心就安樂了,這是遠果。遠果不是現在,就是將來,所以「現世安樂,身後往生」,把這個身體捨掉了,你就往生西方。「故雲獲其福德」,這樣的福報真的是太大、太殊勝了!這種福德,世間人沒辦法比的,即使是富貴如帝王,現在講總統、億萬富翁、世界首富都比不上你,為什麼?他們未必得安樂。你看很多國家的總統都是愁眉苦臉的,身心憔悴,他們日子很辛苦,不好過。上了總統的位子,沒有一個說愈活愈年輕的,都是看到他們一下子就衰老得很快,所以做總統也苦。哪裡像修道的人,心安身樂,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牽掛,多麼自在,而且知道將來會去哪裡,現世得安樂,來生生佛國。

  這個福德我們自己想不想要?想要,那一定是從捨五惡做起,嚴持戒律,扎好三根。我們就用「濁世惡苦第三十五品」做為我們的功過格,我們扎三個根就用這個,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做為我們的輔助教材。像了凡先生一樣,每天都要做這個功過格,每天把它讀一遍,對照對照、反省反省,我到底做到多少?沒做到多少?沒做到的趕緊要做到,做到的要保持,成就自己的大德,成就自己往生。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資料恭摘:淨宗根本戒  定弘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12/1/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7-068-0002

 

上一篇:定弘法師:淨宗根本戒(第1集)
下一篇:張小非請各位菩薩為叔張永芹念佛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